本報訊 董晨陽、特約記者許凌康報導:過木橋、攀橫梯、穿橋洞……8月3日,西藏軍區某旅神射手劉洋,還未到達伴隨火器比武現場,就已經大汗淋漓,「此次比武不只關注米秒環,還要考慮伴隨火力分隊的戰場機動能力、快速轉移能力、綜合毀傷能力和協同聯合能力,全程伴隨的體能消耗不亞於一場實戰演練。」
「伴隨火力分隊的官兵攜行重量大、體能消耗大,受高寒缺氧的影響更為突出。」現場指揮員介紹,由於高原特殊氣候環境等原因,伴隨火器在高海拔地區一定程度存在「跑不動、伴不了、隨不深」的瓶頸。為破解難題,西藏軍區連續多年組織伴隨火器比武集訓,集聚軍隊院校、友鄰單位等多方資源,共同探索規範伴隨火器高原射擊訓練的程序方法。他們突出戰場機動、精算細算、活用巧用、快打快撤、精準摧毀等內容組織科技攻關和科學編組,先後探索出多功能全地形車搭載伴隨火器、快速突擊分隊編配伴隨火器等多種訓練模式。此外,以野外駐訓為契機,構設逼真戰場環境組織考核,針對官兵體能、裝備操作、諸元測算、戰法運用和精準毀傷5個方面設置25個課目,著力錘鍊伴隨火力分隊長途奔襲、連續機動、晝夜滾動作戰的能力。
伴隨火器實現快速伴隨,使部隊整體作戰效能明顯提升。記者在海拔4300多米的某野外訓練場看到,某邊防團伴隨火力分隊一改「追趕者」的角色,而是乘坐多功能全地形車走在了全團前列,並根據任務需要首先打掉了「敵」堅固工事,為部隊整體機動掃清了障礙。
伴隨快速,才能融合深入。在訓練場另一端的火力支援任務演練中,伴隨火力分隊快速伴隨到位後,利用搶來的時間分析戰場態勢,並根據主攻分隊提前發起攻擊的實際情況,果斷下令提前射擊,不但準確命中多個目標,還予「敵」以重大殺傷,有力支援了攻擊分隊。
沒有歡呼聲,只有硝煙味。演練持續到深夜,參加演練的多支伴隨火力分隊完成越障射擊、乘車射擊、攀爬射擊後無一掉隊,又快速撤收轉移,緊跟攻擊分隊前往下一個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