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華南理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廣東省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對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積極號召廣大科研人員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從學校層面加強組織與協調,整合生物、食品、化工、材料等學科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防護材料、治療藥物等防控疫情急需的重點領域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了科技賦能的華工智慧。此外,廣大智庫專家學者撰寫諮政報告,在主流媒體上發表理論文章,積極為抗擊疫情建言獻策。
多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
15分鐘快速區分生物樣本的致病源
新型冠狀病毒IgM/IgG 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
唐本忠院士團隊與南開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單位共同合作研發,以AIEdots(聚集誘導發光量子點)的螢光為重要的輸出信號,採用抗體識別技術,為2019-nCoV疑似患者提供現場快速和高通量快速試紙型檢測。檢測卡具備免疫層析方法測試快速(15分鐘)、簡便、容易判讀等優勢。此外,針對傳統膠體金方法靈敏度的缺陷,引入AIEdots 等量子點新型發光材料作為信號單元,敏感性得到顯著提高。目前,正在與企業共同推進產業化。
唐本忠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IgM/IgG 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
免核酸提取可攜式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雷教授團隊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天寶頌原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團隊,選取2019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糖蛋白基因作為擴增靶基因區域設計特異性引物,採用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成功研發出免核酸提取可攜式檢測試劑盒,檢測時限低至45分鐘,具有可攜式、快速、特異性高等優點,目前已經完成質量體系評估和試生產。經廣東省人民醫院採用225例疑似病例進行臨床雙盲驗證,陽性樣本25個全部檢出,與qPCR相比,陽性檢出率完全符合檢測標準。目前,正在廣東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進行臨床驗證。
提高RT-PCR試劑檢測生物樣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胡松青教授團隊加急升級改造熱啟動DNA聚合酶和逆轉錄酶性能,提高RT-PCR試劑檢測生物樣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檢測單個新冠病毒基因(ORF1ab、N)特定核酸序列片段的螢光定量PCR儀上機時間可縮短至63分鐘。在此基礎上,研究開發與新冠病毒檢測配套的酶預混液,其產品在華南理工大學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孵化企業、廣州英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生產,應用酶預混液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準確度,產品質量獲得多家企業的好評。
抗菌消毒!多款防護產品研製成功
廣譜多功能複合納米銀噴劑及非溶出長效抗菌醫用無紡布研製成功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肖凱軍教授團隊與廣東工程環境淨化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通過納米銀形貌的精準調控和高價正離子製備技術,研製出廣譜多功能複合納米銀噴劑和口罩淨化液產品。利用納米銀定向負載、抗菌分子鍵合和超疏水自潔等技術,研製出新型抗菌醫用無紡布和抗菌口罩,經廣東省微生物所檢測,複合納米銀噴劑對於甲型流感病毒的殺滅率達99.99%。經過第三方檢測,非溶出長效抗菌醫用無紡布材料對於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念珠白色球菌等病毒的抗菌率達99%,經過50次清洗滅菌後,抗菌率仍可以保持在95%以上。此外,團隊還聯合了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同開展病房病原氣溶膠自淨化技術攻關,目前已完成自淨化病房的病原氣溶膠自淨化測試,實現自淨化率可達91.06%。
快速成膜和創面修復技術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多的防護
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小英教授團隊提出一種由天然高分子和無機材料納米雜化獲得的冠狀病毒防護材料,實現快速成膜,在口罩和防護服的最外層形成一層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的透氣防護層。此外,針對醫護人員長期帶口罩而產生的疼痛、麻木、壓紅,甚至破損等問題,使用改性天然高分子和無機抗菌材料複合的超薄海綿作為防護夾層,實現集抗細菌感染、快速癒合和平衡修復為一體的創面修復,該技術已與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州華僑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了合作研究。
助力療效!
增強免疫力輔助治療天然營養健康食品研製成功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任嬌豔教授研發團隊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由於炎症介質作用造成的機體分解代謝嚴重、肌肉丟失等顯著問題,積極開展天然營養健康食品輔助幹預助力醫學營養治療方面的研究,提高新冠肺炎患者蛋白質供給。團隊已聯合廣州態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免費提供營養支持品,提高患者免疫力,輔助提升患者治療效果。
建言獻策!
諮政研究輿論發聲,匯聚智庫力量
出良策獻良方!以諮政報告為依託及時精準提供有價值的諮政建議
廣大專家學者快速響應,圍繞疫情防控的重點、熱點、難點、痛點問題積極開展研究,共組織撰寫50餘篇諮政報告,編寫《決策參考》5期、《華南理工智庫專刊》13期,多篇獲中央、省市政府部門採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組織廣州4所高校6家成員機構的專家學者,從多個角度開展決策諮詢研究,相關政策建議2次被《南方智庫》採用。廣州特大城市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積極展開調查研究,有效回收黨政幹部有效問卷1300餘份,深入分析重大疫情下地方政府防控行為,深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優化措施。
早發聲發強聲!以理論文章為突破口積極在主流媒體上正面引導社會輿論
發揮社科學者專業優勢,以專家視角對防控形勢進行深入思考,在主流媒體主動發聲,積極在《廣州日報》《民主與法制時報》《中國旅遊報》《學習強國平臺》等多個國內知名媒體上發表相關理論文章,在位居全國高校智庫的傳播力第一名的官方微信平臺「IPP評論」積極發揮傳播優勢連續刊發多篇文章,今日頭條、搜狐、南方+等新媒體平臺也積極轉載我校專家學者的疫情防控文章,產生良好社會反響,形成了積極正面聲音。
信息來源:科技處 科技成果轉化辦 社會科學處 & 華南理工大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