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間的繁華。
低沉沙啞的聲音,仿佛有戳中人心的能力。
孤獨和滄桑的聲音,能帶給我們許多,慰籍和共鳴。他是喧鬧城市中的隱者,在自我的空間裡觀望這個世界,他是許巍。
在他的搖滾樂中,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只有清澈和溫暖。所以很多人說許巍不搖滾了,而許巍決定要為自己進行人生中的第一場辯論。
許巍:而且搖滾樂裡頭比如說:「他有很頹廢的音樂,的確有。它包含了有S王金屬,有很多非常極端的音樂,但是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國好多人認為搖滾就應該是反叛的。
1984年18歲的許巍放棄了高考離家出走,以吉他手的身份,開啟了一年的走穴生活漂泊結束後。他放棄了軍醫大學保送的名額,跑去山西軍區報名當了文藝兵,之後組建了自己的樂隊,並取名為「飛」。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字,承載了他當時全部的願望。但樂隊在組建之初就陷入了困窘,樂手們什麼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上,迫於生活的壓力,飛樂隊在九個月後,走向了解散只留下許巍一人。隔著光陰仿佛能看到,一個長發少年在落日餘暉下,低聲吟唱那背影堅定又孤單。
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己,只因這胸中,燃燒的夢想,青春的歲月,放浪的生涯,就任這時光,奔騰如流水,體會這狂野,體會這孤獨,體會這歡樂,愛恨離別。
不願留在家鄉的許巍,帶著他的理想隻身來到了北京,等待著有朝一日,成為搖滾巨星,可他萬萬不會想到,這座載滿夢想的城市,卻用最殘忍的方式,將它徹底摧毀。
一年後許巍籤約紅星生產社,發行了兩首單曲,《青鳥》和《兩天》。他的兩天和崔健的《一無所有》,一起被收在《中國當代詩歌文選》,可許巍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1997年在北京西鄰一個六平米的房間裡,他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張專輯《在別處》,那一年他29歲他寫的《Don't cry boby》改名為《執著》。被田震唱響了大江南北,但他還是不溫不火,他的作品依舊是少數人的狂歡,生活依舊窘迫他仍是個連住所都要寄人籬下的流浪者而已。
後來許巍整個人廋得不成樣子,身患抑鬱症的他整夜整夜的失眠,靠吃百憂解行了第二張專輯《那一年》。
2000年許巍回到了故鄉西安,他對音樂徹底失望了,那個曾經嗜搖滾如命的少年,決定不再唱歌。古語說三十而立可他卻一無所有,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崩潰的情緒決定自殺。有一天凌晨,許巍站在空調室外機上,剛準備結束這一切,妻子哭著跑過來一把抓住了他。那一刻,他頓悟了,原來自己的生活中不只有搖滾。後來,許巍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反覆走進玄奘紀念館。他不在執念於成為崔健、柯本,而是做個普通人,在西安過著平凡的生活,可就在這時命運之手再次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人生。有家小公司打電話告訴他想要籤他,34歲的許巍咱轉反側,決定再次北上。
隨後一張專輯《時光 漫步》,橫掃各大獎項,這個沉寂許久的少年,終於紅了。
2005年8月13日許巍站在了北京,人工體育館的舞臺上,那是他首次大型個人演唱會。當他望向萬人的場地時整個人都傻掉了,那年他已經37歲,這場演唱會他已經被等待了足足十年,彼時的許少年終於可以肆意高歌,盡情表達內心的情愫。
總是在夢裡我看到你無助的雙眼,我的心又一次被喚醒,我站在這裡想起和你曾經離別的情景,你站在人群中間,那麼孤單
年輕時許巍迷戀柯本那句「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就能讓他為之瘋狂,整日活在你世界為敵的對抗中,疲憊不堪。如今的他終於與自己和解,那不是妥協,是回歸。
2016年許巍演唱了高曉松作曲作詞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個50歲的男人在別人寫的歌中,看見自己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雖然時隔多年,但依舊熱淚盈眶。
十年一夢,演繹不朽的搖滾傳奇,來聽那永不凋零的藍蓮花_許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