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20點頭條全網免費首播《大贏家》,阿松作為一個看客,在疫情非常時期,大家在家百無聊賴之際,《大贏家》的到來是非常點讚的事情。《大贏家》也是2020年疫情以來《囧媽》《肥龍過江》後第三部線上首播的電影。阿松有幸託疫情期間各大平臺給的免費福利都看了,也覺得《大贏家》是三部裡最好的。
《大贏家》影片從進入正題後,迅速陷入「胡鬧」的狀態,防打劫銀行演習。阿松沒想到的是片子從頭「胡鬧」到尾,一直是一群銀行職員因為一個「傻子」下不了班,警察更因為這個「傻子」顏面盡失下不了臺。就是這種「胡鬧」讓阿松笑的很開心,基本上從頭笑到尾,作為一部喜劇片《大贏家》已經贏了。豆瓣評分第一時間6.9分,這個數據很客觀的反映出疫情期間大家對娛樂的一種需求。
不過同時在豆瓣評分也發現有兩類人內心是糾結的。
第一類人狂噴黨,8點上映的電影,8點20,8點半就已經是一星評價了。理由完全沒有,只是籠統的說垃圾,不好看等等。這樣一群網噴在近年來大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沒有影評,沒有實際觀點,片子也沒看完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標新立異,為噴而噴,也可能是疫情讓這些人壓抑太久了。
第二類人是否定翻拍的原著黨,很多的低分理由是因為翻拍了韓國的《率性而活》(2007),然後無限的看不上翻拍,覺得自己看過韓國的《率性而活》好像就高人一等。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想噴阿松,想證明《率性而活》有多好。好吧,其實《率性而活》也是翻拍,改編自都井邦彥《遊戲的時間不會結束》(1991)。翻拍與否也沒有什麼,我覺得作為當今社會多元化,我們看電影是為了愉悅心情,不是為了證明我看過原著。而評價低分也不應該只是因為翻拍就覺得差,可以分析對比一下差距,讓我們能夠看到原著黨理性的分析,客觀的對待,講出自己的觀點。
《大贏家》基本贏了同期的幾個電影,究竟贏在哪?阿松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大贏家》作為一個喜劇能在特殊時期能給人們帶來歡樂就是贏家。這份初心就是贏的保障。
二,《大贏家》整體贏在劇本比較乾淨純粹,很少為了湊劇情浪費時間,也沒有最後一定要上價值,價值上到多高多高。很多電影現在很少精專劇本,可能一個故事還沒講明白,就總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比如家庭,友誼,愛情種種的價值觀高度。其實本末倒置,大家來看電影首先是娛樂的,如何回味無窮悟出人生大道那是後話。
三,《大贏家》劇情的設置基調也讓演技沒有多少經過專業訓練的配角們,感覺恰到好處,哪怕很浮誇,因為假裝搶銀行這件事,除了嚴謹這個「傻子」本質上誰也沒當回事,更多的是起鬨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整個片子裡始終能洋溢著歡脫的氣氛。
四,《大贏家》贏在接地氣,好像似是而非的一個鬧劇劇情,其實大多觀眾覺得還挺現實的,現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人浮於事大行其道,近的來說新冠肺炎從國內到國外,起初都不重視,和《大贏家》裡的人們一樣覺得差不多得了,至於神經兮兮到封城封小區,隔離,停工停學這樣麼?也就是這樣我們和現在的國外都錯過了疫情遏制的第一時間。如果早「嚴謹」一些,可能我們現在的損失不知要少多少。遠到我們平時的防災演習,有多少在糊弄,阿松在任教的時候學校組織幾次防災演習,從上到下大家的心態和《大贏家》的配角們一樣,嬉笑打鬧,在鏡頭前擺幾個POSE,證明演習還是必要的。後來一次阿松在四樓機房上課,突然火警鈴響了,一分鐘多鍾也只有我走到走廊看一眼發生了什麼事情,整個四樓幾百人上課竟除我外無一人了解狀況。幸虧查明原因是火警鈴損壞響的,不然後果很難想像。
五,《大贏家》另一個贏家無疑是大鵬。阿松個人感覺《大贏家》完勝去年的《受益人》,劇情結構更加利落完整,大鵬在影視領域又很「嚴謹」的拓展了一步。
六,《大贏家》贏在中國當下的創作語境下,呈現出了最好的樣子。更輕鬆的設定,更溫暖的主題,還有那些無處不在的笑點,就像影片中的火鍋,量大份足,好吃管夠。
很多人也在吐槽《大贏家》很多地方邏輯不通,誇張到過分云云,不過整個片子一直在告訴你,「別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當然最後還是在詮釋「嚴謹」的重要性,讓阿松不由的想起了那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能不能算《大贏家》另一個贏的地方呢?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如要轉載請標明出處。至於轉發嘛……盡情轉發吧。
子曾經曰過「如果看過了我們小人物日記卻還沒有關注的人……求求你們關注我吧!(關注就在上邊)」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