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朋友發來一首名為《天盡頭》的新歌希望我品評,我也是在打開聆聽的瞬間便迷上那個縹緲而冷酷如在天盡頭處輕盈繚繞的聲音,查閱相關資料時才得知這個歌手竟然並非初識而是久違的何小河。從當初《愛是懷疑》的何小河到現在《天盡頭》的Doris何小河,一個本就與眾不同的女子,音樂世界弱水三千,她只取一瓢飲,孤絕地走在一個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偏僻也越來越神秘的獨徑上,再一見,竟已然一副世外仙姝的模樣。
說她是世外仙姝,實在是這個滿身靈異之氣的女子,仿佛從未活在現實人間之中,首張專輯《佔夢儀式》講的全是夢,之後一首《天盡頭》又是一首出塵之作,而這個月剛剛發行的最新EP《桃樂絲迷惘指南》,則又開始講起了童話。
《桃樂絲迷惘指南》是何小河第二張完整成輯的音樂作品,它的動機和取材,都來自於經典童話故事《綠野仙蹤》。EP共分四章,每一章分別對應《綠野仙蹤》中的一個經典人物,《人間天堂》對應鐵皮人、《理與想》對應稻草人,《獅子》和《桃樂絲》則各應其名,每一首歌各自表述所對應童話人物的故事內核及精神訴求。
童話故事都是虛構且帶有一定靈異色彩的,這也正像之前作品中所累積在我們腦海裡的何小河印象。何小河果然也不負盛名,整張EP均以電子音樂為基色,鋪墊出一個荒誕不經的漠大的非現實虛擬空間,整張專輯瀰漫著科技感的神秘與冰冷,躍動著絲絲縷縷的緊張、侷促、崩塌與掙脫的神經軌跡和心脈律動,像那些童話故事裡困於未知命運的精靈,而基於不同人物的主題,又分別訴諸於Dup Step、Chill、Future Bass、Drum Bass四種核心形態,以求傳神地映照出不同角色的氣質心性及心理訴求。
而在這個荒誕的童話世界裡,任何不經的東西在這裡都可得以合理的存在,並成為其間具有某種神奇魔法功能的關鍵法寶,所以在電子音色交織的龐大虛擬空間裡,一向就熱衷於搞各種融合的何小河更是沒了拘束,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音樂元素都大膽地加入了進來——但又不是為了突破而突破為了融合而融合,何小河還是始終把持著她的核心主題訴求來選擇要融合添加的音樂元素的,譬如在以稻草人為主題的《理與想》當中,我們便聽到了呼麥、馬頭琴、尺八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內蒙音樂元素,其實是在稻草人的執著之心呼喚一種原始而本能的純粹;而在《獅子》當中,我們又聽到琵琶的弦弦切切貫穿音樂的始終,琵琶在中國音樂當中多由溫婉的女性演奏,本身就賦予這件樂器一種典雅文靜的氣質,但琵琶的音色錯雜流轉之間又常常暗含著命運的顛沛蕭瑟之氣,何小河以電音中託出的一支琵琶來抒寫《綠野仙蹤》中那頭外表強悍卻內心卑怯的獅子,那種突兀的料峭感也正恰如其分的映襯出這一角色性格的荒謬與內心的糾結。
電音+國風樂器,這本是當下潮流人士都在競相追逐跟風的東西,但同樣的東西交到不同的人手裡,卻出現了迥然不同的結果和感受,無他,就像《綠野仙蹤》裡的那頭獅子,大多數人追的是它強悍的外形足夠唬人的範兒,但何小河卻鑽進了它卑怯的心性深處隱匿的魂兒,所以,即便是走一樣的路,何小河也還是能在相同的路上又獨闢出蹊徑來,這既與創作者創作的表達目的和職業理想有關,更與創作者自身的音樂審美素養及音樂把控能力有關,同時也與創作者基於這些而選擇的合作團隊有關,這一張EP中,何小河除了自己負責了全部的作曲及和音編寫工作,還分別邀請了王曦、陳家麟、呂昊陽、唐森等四位風格迥異的優秀編曲製作人以及周天澈、於泊、mAjorHon、趙靖等四位國內頂級混音師合作,負責作詞的宋黛霆本也是個靈氣獨特個性彪炳的歌手,另外兩位詞作者31和富文本雖然比較陌生,從他們交出的詞作來看,也都是與何小河心性相通之人,這樣的團隊粘合在一起,便能既碰撞出各自驚豔的火花,又能保證整體調性的統一與和諧。
但你要就此認定何小河就是一個飄空氣般不肯落地的女子,那我也是不會認可,相信何小河本人也是無法同意的。真正有藝術追求與要求的人,即便始終保持仰望星空的姿態,也一定是會腳踏實地,心裡裝著人間,因為那裡才有他的立足之本。
何小河應當亦是如此。無論是《佔夢儀式》的夢境,《天盡頭》的仙境,還是《桃樂絲迷惘指南》的童話之境,聽起來說的都是非現實的意象,但其實全都還是意在折射現實人間的各種困境,《佔夢儀式》講的是抓不住的世間人心,《天盡頭》則關注的是留不住的塵世環境,這一次的《桃樂絲迷惘指南》則映照的是時代環境造就的理想與現實衝突之困,說的還都是人間人事,講的還都是人性人心,夢也好,仙也好,童話也罷,代表的其實想要逃離的意識,但每一種逃離的背後,都必然有至少一處無法逃離的人間痛點,藝術創作正於立足於這些人間痛點,給予正在痛著的人們一面返照的鏡子,照見自己理想中的那些個可望與現實中的那些個不可及之間的矛盾與癥結所在,給他們的人間迷惘或多或少提供一些可以自我解脫的指南,這,當也正是《桃樂絲迷惘指南》的真正用意所在。。
譬如說開篇第一章《人造天堂》,講的正是我們當下現實生活中最大的一個痛點和懼點:當科技越來越發達,發達到完全可以替代人工,那人的智慧可還能有多少生存空間?《人造天堂》對應的是《綠野仙蹤》裡的鐵皮人,在原來的童話裡,鐵皮人是一個受到壞女巫詛咒只有銅鐵身軀卻沒有人類心臟的機械人,在何小河的音樂童話裡,鐵皮人就成了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馬上甚至已然在面對的AI機器人。AI機器人可以說是人間智慧的結晶,它掌握了幾乎所有人類智慧與知識的經驗成果,看似無所不能,一切問題都能替你精準精確的解決,但獨獨少了一顆人類自我靈活且多變的心臟,AI機器人可以打造出一個完全不需要人類親自動手動腦的人造天堂,讓人類活得高效準確且輕鬆舒適,可如此之下,誰又來顧及人類的那些個庸庸碌碌自我放逐的感受呢,誰又來實現人類的那些因千差萬別而生出的多彩人生體驗呢。不僅僅是依靠規律和標準生存的理性行業,AI甚至也已經入侵了主要靠理性思維的文藝行業,某平臺這幾天已然大張旗鼓地推出了全AI製作並演唱的歌曲,當這種AI操作蔚然成風,那真正的音樂人,真正的歌手還有多少的生存空間呢,當AI已然完全可以替代人,人造天堂面前,人人自危,於是,沒有人想永遠生活在冰冷的標準和重複的經驗之下,《人造天堂》想要鼓勵你逃離這逼真假象,找回人類淚流的溫度。
稻草人所對應的《理與想》,也是在探討在人工智慧逼近下的時代裡,人們對人類智慧的需求空間。在《綠野仙蹤》裡,稻草人是可以粉身碎骨地作出一切最正確的事的,可它總覺得自己缺乏智慧。是的,科技時代總是能讓我們輕易地以最正確的方法去做到最正確的事情,也在提倡所有人都要去做最正確的事,可人間只有最正確才最快樂麼?當人間只剩下了標準的正確,那人類又如何找到並區分各自來過這世界而留下過的痕跡呢?理是正確,想是智慧,智能可以是所有正確的科學匯總,智慧卻是人類自然培養的原始本能,所以,活在此生,「靈魂是純粹自由還是提線木偶」,何小河在提醒你,做出理與想的選擇。
同樣的,《獅子》也是在關注在現實人生中,每個人所要面臨的外在形象與內心感受之間的衝突,人工智慧時代,每個人都被時代催促推動著活出高效強大的樣子,卻又常常會在緊跟效率緊跟潮流的步伐裡頻頻感受到生活力不從心的侷促,是要強撐出一種人云亦云理所當然的大眾形象,還是正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渺小與脆弱,活出自己的人生?《獅子》告訴你,做一個真實的人吧,包容自己的脆弱,其實不強悍也可以強大。
而《桃樂絲》則關注的是人類的歸屬感,桃樂絲為什麼總想回家,即便她在魔法世界裡活的新奇而又精彩,現代都市裡的人們即便活得各種富足成功,為什麼又總時常會有飄零無依的喟嘆,《桃樂絲》裡,何小河將「世界那麼大」五個字拆解得具體豐富,「還不想回家」五個字表達的跌宕起伏,最終卻又都歸於一句話:我屬於哪?說到底,都是緣於心底的那份歸屬感,人類所有的努力,說白了,都是在尋求一種心安理得的歸屬感,,歸屬感,才是找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正人生指南。
所以,何小河並不是什麼遁世之人,她終歸還是立足於人間,看著這人間,且看透了這人間,知道這人間只願接受他人的傳說而不肯面對自我的真相,於是她來講一個童話故事,在迷人的童話裡逐個擊破迷惘的謊話,用虛幻映照現實,桃樂絲的迷惘指南,未必不是一份人工智慧時代的人間指南。文/盧世偉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