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次孕檢當中,「大排畸篩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次。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孕期需要做很多次B超檢查,在這其中有一次檢查是非常讓孕媽提心弔膽的,甚至一提到名字就讓人害怕,沒錯,就是「大排畸篩查」。生怕這「篩查」會出現什麼無法接受的結果。
昨天群裡聊天有個21周的寶媽就很擔心,在詢問「大排畸篩查」的事,本來上周就打算去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行,結果現在心裡更沒底了。
群裡的小夥伴說啥的都有,有的安慰,有的勸,還有的似乎在「危言聳聽」,仔細一詢問才明白,不少人對「大排畸篩查」其實並不清楚,很多東西都是道聽途說的。
「大排畸篩查」都查些什麼?
「大排畸篩查」只是我們的通俗說法,更準確的說法叫「中孕期系統產前超聲檢查(Anomaly Scan)」。
「中孕期超聲檢查」除了查看胎兒的生長發育、羊水以及胎盤狀態之外,還要對胎兒的每個器官及系統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查。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可能存在生理缺陷,所以被稱為「大排畸篩查」。
具體的檢查項目較多,範圍也較廣,這裡不一一贅述,有需求的孕媽可以提前諮詢醫生。
為啥「大排畸篩查」要在孕20-24周做?
選擇這個時間點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1)胎兒發育狀態合適
這個時候正是胎兒剛剛發育的比較健全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生理結構異常都能被檢查出來,如果選擇太早的時候,胎兒一些器官發育不完善,有問題也容易看不出來。
2)為了終止妊娠考慮
而如果做的太晚,發現了孩子存在嚴重的畸形,胎兒已經進入了存活階段,這時候再選擇終止妊娠,就涉及到複雜的倫理問題,並且對母親的生理和心理都會帶來不小的打擊。
「大排畸篩查」有多準?
這個不得不說,「大排畸篩查」的篩出率遠比我們想的低得多。通過國際經驗來看,平均檢出率能達到80%就是相當高的水平了。
因此,即便有漏查也不要怪罪醫生,這是科技水平限制的。
此外,影響檢查結果的原因還有很多,孕媽們一定要了解,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無外乎以下幾種。
孕婦腹部的脂肪厚度;腹中胎兒的體位、姿勢;子宮中羊水的含量;醫生的經驗和水平。即便我們個人去做超聲波檢查,都不可能達到100%的確定問題,那麼隔著孕婦的肚皮在腹中發育的胎兒,自然也很容易看不清楚,這是概率性事件。
大排畸篩查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孕婦可以正常飲食,不用空腹,沒必要因此餓肚子;孕婦應該提前把廁所上好,尤其把膀胱排空,免得檢查時會不舒服;穿戴上儘量寬鬆,脫穿都比較方便,這樣檢查起來也容易;檢查前注意休息好,保證睡眠的充足,保證精力很充沛。
「大排畸篩查」時,這些問題不要問超聲醫生
1)想知道胎兒是男是女?
打住吧,這點醫生是不可能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嚴禁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嚴禁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2)想知道胎兒到底有沒有問題?
根據國家目前的規定,超聲醫生屬於輔助科室的醫生,他們沒有權利和義務就胎兒的異常情況和患者進行溝通,他們只可以寫下診斷,對於病情的討論和處理,還要找你的產科大夫。
檢查發現問題了該怎麼辦?
首先孕媽情緒一定要穩定,你也明白,鑑於大排畸的篩查率,在孩子沒出生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即便發現了問題也不一定真有問題,當然,沒發現問題也不一定真的沒問題。
出現問題第一要務是選擇合適的醫生就診。並非每個產科大夫都有應對所有問題的能力,如果情況比較複雜,可以諮詢來自不同專業醫生團隊,甚至多走幾家醫院。
如果問題較嚴重,最好直接到有能力處理後續問題的醫院進行二次檢查就診。
關於大排畸篩查出現異常的諮詢原則
這是很多孕媽都會犯的錯誤,也是最容易遇到的問題。
當你的「大排畸篩查」顯示出現異常時,專業的醫生不會簡單的告訴「是」或者「不是」,當然,他們也不會給一些模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說法。
他們只會儘量給孕婦提供更多的、在更準確的信息,然後讓孕婦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做出處理方案,做出選擇,而不是替你做選擇。
專業的醫生只能幫助你做決定,而不是替你做決定。
所以類似「如果醫生是你的話你會怎麼辦?」這種問題就不要問了,醫生不是你,和你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甚至三觀可能都不同,怎麼可能給你提供看法?
如果覺得諮詢一次之後還不放心,那也很簡單,再走幾家醫院,或者多問幾個醫生,你自己自然也就有答案了。
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沒有缺陷,但如果孩子排畸沒有篩查出來,真的存在一定的生理缺陷,那麼父母也應該學會調整心態,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畢竟他們也是天使,也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帶來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