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堅文
畜牧師
從事野生動物飼養管理20年
特別希望
每次都能從它們的眼神中
讀懂喜怒哀樂
並與之和諧相處
今天是最後一講。那麼,今天講哪一種神奇動物呢?
先做個猜一猜的小遊戲,謎底是種小動物,它的別名是火狐、是九節狼、是金狗,你能猜出它的名字嗎?
猜不出的話再給個提示:它的照片,常常和小浣熊放在一起,被問到:「你能分得清誰是乾脆麵君?」
見多識廣的你大概能猜出,它就是小熊貓。
在動物園裡,孩子們看到小熊貓的第一個問題常常是:「這個模樣的小熊貓,長大後居然變成黑白色的大熊貓,好神奇呀。」
NO,NO,NO,大熊貓和小熊貓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而知道這一點,往往是我們認識小熊貓這種神奇動物的開始。
小熊貓的名字裡雖然帶個「熊」字,但其實就只有貓的大小。
小熊貓外形似貓非貓,成年體重在10-12斤。網上資料顯示,一隻中華田園貓的重量也就是12斤左右,大橘貓還要更重一些。
圓臉,圓眼睛,臉上有白色的斑紋,耳朵尖也是白色的,身上的毛基本是紅褐色,四肢為黑褐色,肚子上也是黑色的毛。時下流行「腹黑」人設,小熊貓天生自帶。
這隻「小貓」全身最突出的是大尾巴,長60釐米左右,幾乎和身體等長,尾巴上的毛又長又蓬鬆,而且是紅暗相間的彩色環紋,有些是9環,有些有十多環。
年幼時,小熊貓的毛偏灰色,就是個灰色的小毛球,嘴巴、耳朵、四肢腳底部位可以看到嫩嫩的粉色,看起來特別像大熊貓的親生孩子。對比最鮮明的是尾巴,成年小熊貓又粗又長的大尾巴,在小時候只有細細一根。
小熊貓是樹棲的野生動物,非常怕熱,17℃至25℃是它們活動的最適溫度,如果外界溫度超過25℃,它們的呼吸就會明顯加快。深林裡,清晨和傍晚是它們活躍的時間。小熊貓白天常常做的事情是用大尾巴蓋住臉,癱在樹頂的陰影中,四肢垂掛在樹枝上睡大覺。
小熊貓的名字裡雖然有個「貓」字,可是究其性格,「呆萌吃貨」才是本色。
呆萌看臉,長相放在這裡,就是呆萌的最好代言人。
吃,是小熊貓一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的主食竹葉的營養實在太少了,只有不停吃,才能吃夠營養。
平時,小熊貓也會按照季節尋覓竹筍、嫩枝,野果、漿果、苔蘚也是它們愛的,還會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昆蟲等補充蛋白質,也和熊一樣愛偷蜂蜜吃。曾經有攝影師在高黎貢山上遇到過小熊貓從竹子上爬下來,用前爪從樹洞往外掏蜂蜜吃。野外的小熊貓非常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就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糖分。
所有水果裡,蘋果是小熊貓不能抗拒的最愛。
在動物園裡,蘋果是飼養員和小熊貓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比如杭州動物園裡會做引體向上的小熊貓「芒果」,鍛鍊其做前肢力量向上的「強化物」就是蘋果。
光榮媽媽小熊貓多多生育過多隻小熊貓幼崽,而她養育第三胎時,飼養員可以走進「產房」為幼崽拍照,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就連孩子爸爸也常常被小熊貓媽媽拒之門外。能做到這一點,也有蘋果的功勞:飼養員平時就常常帶著蘋果和多多聯絡感情。2020年多多產下的雙胞胎寶寶現在已經長大了,雖然媽媽還帶著它們,但是面對飼養員帶來的蘋果,媽媽該吃就吃,絲毫沒有謙讓給寶貝們。
溫馨提示:雖然蘋果是小熊貓的最愛,但甜食吃多了也不利於健康哦,動物園裡小熊貓的蘋果都是每餐限量供應,所以也請大家去看小熊貓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帶的零食和水果投餵給它們。
「奶兇」這個詞,用來形容就算發脾氣甚至打架都很可愛的小熊貓,實在是太恰當了。
兩隻小熊貓爭吵、對峙時,常常會面對面站著,表情嚴肅,雙手舉過頭頂,似乎在告訴對方:「有本事你過來!」
把雙手舉過頭頂是小熊貓「威懾」對手的標準動作,展現自己的勇氣、力量恐嚇對手。就像貓打架之前要齜牙一樣,在它們眼中是非常有殺傷力的動作,在人的眼中卻像是兩隻小熊貓在打招呼,實在太萌了。不過,舉手過頭的「威懾」,是它們感覺對方威脅不重,或者「爭端」不大時的動作,如果對手讓它們感覺到了危險,小熊貓會立刻躥入難以進入的亂石或樹間,逃之夭夭。
但小熊貓也不是沒有自保能力的動物,兇起來也是能要命的,它的爪子和牙齒都非常鋒利,野貓和小熊貓打架絕對會屍骨無存。
小熊貓也是領地意識非常強的動物,除繁殖季節外,成年小熊貓一般以獨居方式生活,平時會在自己的領地上巡邏,並用微弱的香腺或尿做標記。你可能會看到它們用屁股在欄杆或者突起的物體上蹭一蹭,其實就是標記「這塊地盤有主了」。
在繁殖季節,狹路相逢的小熊貓也是會打架的。雄性小熊貓打架的原則是:同個種群的,我們不爭,友好相處,矛頭一致對外;但如果有外來種群的小熊貓入侵領地,就一定要和它們拼到底。
在動物園為什麼一定要給小熊貓做站立訓練,一個原因是鍛鍊後肢力量,另一個原因就是小熊貓打架也很猛,萬一肚子上有劃傷或者咬傷,毛色太深很難發現,需要它們站起來才方便檢查、治療。
既然說到了繁殖季節,順便來說說小熊貓特別有規律的繁殖時間——小熊貓一般在1月底2月初發情,孕期4-5個月,每胎一至三隻,6月中旬到7月初產仔。幼仔出生25天左右才睜開眼睛,一直到3個月左右開始吃一些輔食,1歲就可以獨立生活了。
這樣算算,多數小熊貓多數為巨蟹座的寶寶,星座物語是:非常溫和、真誠善良、親切和藹,缺點是比較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好像小熊貓確實是這樣的呀。
腹黑美人、呆萌吃貨、奶兇毛糰子,三個「當紅」標籤同時上身,為什麼「小熊貓」依然攀不上動物界的頂流,甚至連「一流」也算不上?
不紅,恐怕和小熊貓不親人,有著絕對的關係。
小熊貓正式以「貓熊」為名出現在可查的記錄上,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名字來源於英國人。
再往前找,雖然在當地人口中,被稱為「山門蹲」的小熊貓已經存在很久,但是它和人之間的互動實在是太少了,我們去翻翻新出版的《中國古代妖怪故事》,古代的妖魔鬼怪裡,居然看不到小熊貓,「狸」倒是挺多見的。
所以,為了填補上這個「歷史空白」,網友們曾經給過一個說法,《山海經》中講的九尾狐就是小熊貓。
原因如下:九尾狐雖然表面上看,是有九條尾巴的狐狸,但是原文的描述是「其狀如狐而九尾」,那麼狀如狐,也可能是看起來像狐狸。我們的小熊貓還有個別名「火狐」,「九尾」也可以是說「九節尾」,小熊貓憑著毛絨絨的環狀大尾巴,贏得了「九節狼」的暱稱,那是不是也可以縮寫成「九尾」呢?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九尾狐無論是正是邪,「美」是必須要做到100分的,要比美,小熊貓怎麼會輸?
乍一看,網友的邏輯通暢,結論仿佛能成立。
但是拜託,九尾狐的美妖嬈迷人,變幻出來的美女是妲己這樣的「禍國妖姬」,小熊貓這個珠圓玉潤的圓臉憨貨,氣質不像呀。
為什麼不紅,小熊貓迷們也總結過一些其他原因。
比如,有人說,是不是小熊貓和浣熊的相似度太高,以至於「分寵」了。
其實區別它們二者,最簡單的是兩種辦法,第一看毛色,紅色是小熊貓,黑白色是浣熊。
第二,看臉,有黑眼圈的浣熊,氣質也是賤賤的;沒有黑眼圈的是小熊貓,氣質以呆萌為主。
也有人說,小熊貓不紅,大概因為在「大熊貓」的陰影下,對小熊貓粉來說,常有的錐心之問是:為什麼同樣都吃竹子,只有大熊貓成了國寶?
其實就連「Panda」這個詞,最早指的也是小熊貓,在尼泊爾當地的詞語中,意思是「紅色的貓、狗」,如今「Giant Panda」就是指大熊貓,而小熊貓的英文名是「Red Panda」。
大熊貓和小熊貓同在食肉目,屬於不同的科,二者「分家」已有4000多萬年。
但小熊貓一直都和大熊貓「滾滾」捆綁在一起。
它們棲息地幾乎相同,在漫長的進化歲月中,都是從肉食動物變成了以吃竹子為主的「素食」動物,以適應大自然的變化。
而為了更好地吃竹子,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都進化出了「偽拇指」,類似人的大拇指,就是為了更好地「抓緊」竹子。
甚至那張討人喜歡的滿月型的圓臉,也和吃竹子有關,竹子裡的營養太少了,需要不停地吃吃吃,得有個超級有力的下頜骨,於是在「面相」上,才呈現出超級萌的圓臉。
在動物園,我們也常常發現,大熊貓和小熊貓總是挨著飼養,為什麼呢?在網上有個非常有趣的回答:「方便它們用四川話聊天,個別說雲南話或陝西話的,也能聽得懂。」
其實,真實的原因是:它們食譜太相近,都是竹子,廚房和運餐路徑可以共享。
近年來,小熊貓的研究保護越來越被重視,它們和大熊貓細微的不同也被深究。
比如,小熊貓和大熊貓的「生境」選擇還是有著比較顯著的不同。大熊貓生活的區域多是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而小熊貓喜歡在坡度比較大、有比較高的樹木灌木的密林生活,地面有樹樁、倒木等等,不僅因為小熊貓喜歡躲在樹上陰涼處睡覺,需要地面有可以躲避獵手的樹洞,它們還需要倒木和樹樁支撐身體,一片片採集竹子中、上部的鮮嫩竹葉,留下竹柄,很容易與大熊貓區分開來。
杭州動物園的熊貓館一直有展示小熊貓,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有小熊貓繁殖存活,現在共有18隻小熊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種群。看著隊伍越來越龐大,動物園也在小動物樂園擴建了小熊貓館,依山而建的外活動場裡設置了棲架、繩梯,拓展了空中活動通道。夏日炎炎時開啟霧森降溫,一片仙氣繚繞,小熊貓們在這裡生活得更加舒適。
小熊貓還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9月15日,是國際小熊貓日,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30多個小熊貓保護區。
但是小熊貓的生存環境還是在不斷惡化。小熊貓共有兩個種——中華小熊貓與喜馬拉雅小熊貓,在我國多地均有分布,但近幾十年來,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幹擾、森林過度採伐、亂捕濫獵等影響,中國小熊貓野生資源急劇下降,棲息地片斷和破碎化,原來陝西、甘肅、青海和貴州能看到小熊貓的地方,都已無小熊貓分布,現行分布區退縮到我國西南和西藏。
2016年9月,IUCN發表報告將大熊貓瀕危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而此前一年,IUCN宣布將小熊貓瀕危等級由「易危」調為「瀕危」。
愛它,請你保護自然,保護小熊貓的家。
最後,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小熊貓萌萌的笑臉↓↓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杭州動物園 & 杭州少兒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