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南京建鄴區街上,一旦出現行人橫穿馬路或闖紅燈,道路一旁的路燈立刻用信息屏和音響發出告警。加載5G基站的路燈,早已不限於照明等功能,已變身為哨卡式「智慧機器人」,路燈之間相互合作,遇闖紅燈、違停等進行告警,發現盲道佔用、窨井蓋缺失等情況可第一時間感知,通過後臺上報相關管理部門及時處理,更好為城市精細治理服務。
路燈杆像一個智能交通輔警
目前,如此「聰明」的智慧路燈機器人已在南京青奧片區喵喵街及河西大街、江東南路的部分路口,完成現場施工、設備安裝和場景落地。江蘇未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運營有限公司研創中心主任黃李奔介紹,青奧片區的智慧路燈機器人示範項目,是全國首例完全由智慧杆支撐的5G應用場景。項目設計以「一根燈杆、兩個大腦、三條路徑、四種狀態、五位要素、六級響應」為主要體系架構,通過賦能改造,讓一根燈杆連接前臺邊緣計算處理「小腦」和後臺中心數據「大腦」,形成「交通基礎設施、天氣環境、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五要素的互聯互通,實現了「輕微、一般、中度、彈性、嚴重、特別嚴重」六級交通安全狀態的識別判斷和即時響應。
據悉,南京之前已對建鄴區青奧片區江東南路、江山大街、鄴城路、燕山路等10條道路上近1000根燈杆進行了智慧升級,路燈都加載5G基站、視頻監控、環保監測、人流統計、視頻發布等多項功能,加載了越界逆行、一鍵求助等便民服務。在此基礎上,青奧片區試點建設了17桿路燈機器人,打通了60多種設備,落地了交通事故告警、行人闖紅燈預警、機動車道非法佔用告警、行人橫穿馬路預警等8種場景應用。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杆與杆之間聯動,形成半徑35米的高精度網格內『前端自治』。可以說,每根「智慧」金屬燈杆,就像一個智能的交通輔警,多根燈杆還可以連續接力追蹤,比如一個路燈杆負責抓拍、另一個更近的路燈杆負責告警提醒。這樣的多杆聯動,在國內也是首創,真正實現了智能(部分)替代了人。」黃李奔說。
路燈可識別多場景 讓城市治理更精細
「現階段智慧城市建設中,各地部署了大量公安、交通、城管等視頻監控和環保、園林、水務等方面的各類數據感知採集設備。其實,按規劃場景,無需重新投資,通過路燈等開放對接,便可實現路燈機器人向多功能、多專業融合。」黃李奔說,比如管理路側停車,通過智慧路燈機器人可以對傳統地磁等數據、方案及時獲知,從而進行車位管理的補充完善。還能用智慧路燈機器人對「黑車」進行識別,跟蹤確定其線路,開展定向管理等。
未來,智慧路燈機器人有望發揮更大功用。黃李奔介紹,基於智慧路燈機器人的升級部署,可形成城市大街小巷毛細血管級的感知及半徑35米的精細化網格,進行多場景識別,服務城市海量大數據的感知採集。此外,通過人工智慧分析功能,可實現路燈在前端自主分析等動作,促進多部門多專業應用的共同提升。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新華報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