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樣的評價毫不誇張,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金庸先生的小說都承載著很多人的青春回憶,被譽為「世界華人的共同語言」。
他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個武俠時代,代表了一代人的江湖。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泰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享年94歲。
他所著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武俠小說不斷的被改編翻拍成影視作品,給了無數人一個武俠夢,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馬雲也曾坦言,金庸武俠精神對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我覺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而且近年來,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獲得肯定,陸續成為各學校版本教科書內容、推薦閱讀和考試內容。
更是有不少高考狀元,坦言自己「愛讀金庸」。
金庸有十幾部作品,《射鵰英雄傳》被大多數網友評為最經典的作品。
它還入選了《中國百年文學經典》、《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本好書》榜單。
而且隨著歷年來教育事業的發展,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的關注,多次被列入青少年必讀書單中。
更選入新加坡中學華文課本。
它還是中小學生最喜愛閱讀的十大圖書之一。
這次,朗讀君便要推薦一套最新獨家正版《射鵰英雄傳》(精裝四冊)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在閱讀中增長知識、不斷進步。
1、金庸作品深入人心,《射鵰》文學與趣味並存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觀早已透過金庸筆下的一個個字深入人心,不僅彰顯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也契合當下的價值觀。
金庸先生也多次入選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最喜愛的作家」,他用一支筆,在很多人心裡,建起了一個武俠江湖。
香港科技大學陳繁昌校長曾說:「金庸先生的作品,對提升中文造詣、認識中國歷史,探討人性、傳統社會價值觀,以至於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帶來啟示。」香港小說學會副會長楊興安曾言:「金庸小說對華人社會影響深遠,小說用詞高雅,文字簡潔有力,深刻動人,充滿文學元素和藝術價值。」新加坡教育部助理署長宋春芳認為:「金庸小說的文學性強,也具有俠義精神,且內容通俗,學生一般會看得懂而且喜歡。」
在金庸先生的眾多作品中,《射鵰英雄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有著武俠小說的共同特點:情節曲折,有著很強的趣味和可讀性,但它也有與很多武俠小說完全不同的特質。
首先選用真實歷史人物,並加以自身對歷史的思考,使本書有著厚重的歷史感。
其次這是金庸先生第一次以塑造人物為中心撰寫作品,郭靖的憨厚、黃蓉的古靈精怪……所有人物的形象都十分飽滿生動。
最後《射鵰英雄傳》裡充滿了對人性、對社會、對價值觀極為深刻的反思,這也難怪它就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了。
這些獨特的思想內涵,讓《射鵰英雄傳》成為我們一生必讀的經典。
2、金庸本人獨家授權版本權威
這套書是由朗聲圖書出版,它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家擁有金庸作品版權的公司。
市面上金庸作品盜版猖獗,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很多低級失誤,對真正想讀書的人來說,無疑是誤人子弟。
而這套書經過金庸本人多次修改,由出版社遵循原版精心校對,才最終定稿出版,他更親自作序。
本人更是親自題字,可見此書在他心中的深遠意義。
3、吸收歷史、國學、價值觀養分,《射鵰》帶著我們一同成長
《射鵰》主要講述了南宋中葉,郭、楊兩家慘遭滅門,後人各散東西。郭家後人郭靖正直堅毅,得江南七怪傳授武藝,結識靈敏活潑的黃蓉後,更習得「降龍十八掌」及「九陰真經」。而楊家後人楊康認賊作父。「華山論劍」舉行在即,「九陰真經」和郭靖成為眾矢之的,一場武林浩劫即將爆發!
劇情曲折離奇,但看《射鵰》,除了趣味性之外,我們能學到的還有很多:
學歷史本書歷史背景為南宋時期,此時抗金名將嶽飛冤死在風波亭,金國對南宋的侵略也全面展開,朝廷不敢作聲,手無寸鐵的百姓毫無反抗之力。
但金庸並未止步於描寫南宋人的家國情懷,反而鋪展至金、蒙古兩國,通過描寫金國王爺完顏洪烈、蒙古明君成吉思汗的事跡,將真實歷史事件穿插於故事中,激發學生們對歷史的興趣,引導他們自行探尋更多的歷史。
悟文化傳統文化元素在書中可以說隨處可見。
例如桃花島的對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又如脫胎於《周易》的降龍十八掌,以及適時而吟的眾多詩詞歌賦。在「三道試題」的情節中,又將深厚的傳統音樂、武學、哲學通過趣味橫生的「試題招婿」形式表現出來。
金庸把抽象的文化具體展現出來,不僅讓看起來難懂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容易入門,還會讓學生覺得趣味盎然。
難怪著名學者、北大教授陳平原評價金庸說:「他把儒釋道、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說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入門書來讀。」
辨是非在本書中,郭靖面臨過很多抉擇,也曾經在心中有過掙扎,但是最終,每一次他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正邪、是非之中,從未動搖。
這些思索與心理描寫,對正處於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學生來說,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看著郭靖的心理活動,能夠讓人明白正義、勇敢、真誠、勤奮的可貴,從心底認同正確的價值觀。
共成長而本套書分為4冊,不僅便攜,更是在一本本的交替中,和郭靖、黃蓉一共成長。
從《大漠雙雄》中懵懂青澀的少年和黃蓉狼狽的相遇,到《九陰真經》中二人結伴而行經歷風雨彩虹,再到《武穆遺書》中一同走過楊康決裂和江南七怪之死的痛徹心扉,最後在《華山論劍》中二人邁入武學的巔峰殿堂卻還堅守初心。
讀完後我們也仿佛在那個廣闊草原上遊了一遭,心智、文化素養、歷史知識、民族精神都有所學習。
4、精選金庸「御用」插畫師 ,貼合劇情更顯東方情懷
本書封面和插畫都是從香港著名畫家李志清創作的《射鵰英雄傳》漫畫版中選摘。
李志清,曾獲中國動漫傑出貢獻獎,是第一位在日本發表漫畫作品的香港漫畫家,也是目前香港漫畫界中歷史與武俠類作品的首席大家。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志清就擔任了日本版《金庸小說全集》的封面及插圖繪畫師,之後更成為金庸「御用」漫畫家。
他注重表達人物關係與故事的深層意境,也會加入中國畫的元素,洋溢著濃厚的東方情懷。
書中選取貼切劇情的畫作為插畫,極富視覺衝擊力。
願你因一本書、一首歌、一段影片拉開記憶之匣時,還有一個角落留存了江湖夢。
現在下單,開春優惠價118元!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