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6歲的明明又「發熱、腹痛」了,爸爸和媽媽急急忙忙帶他到附近醫院去看兒科醫生。經過一番的問診和檢查,兒科林醫生懷疑這孩子得了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或急性闌尾炎。隨後,林醫生給明明做了腹部彩超,醫生說是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這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會一頭霧水,帶著不解和焦慮,急急地問林醫生: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當底是一種什麼疾病呀?有什麼危害嗎?怎麼治呀?
接下來的「八問八答」,林醫生讓明明爸爸媽媽全面認識了這個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廬山真面目」。
問題1:什麼是淋巴結?
大家都知道人體內有一套血液循環,其實還有一套淋巴循環,它是循環系統的重要補充。
淋巴系統分布全身,由淋巴組織、淋巴管道、淋巴液等組成。淋巴液在流動中會經過一系列的淋巴結,淋巴結就像一臺臺的淨化器將淋巴液過濾後產生淋巴細胞,而淋巴細胞可以識別並消滅細菌病毒等病原體。
在淋巴細胞與病原體戰鬥的過程中會發生炎症反應,表現為腫脹增生。於是位於淺表部位的淋巴結就會增大,當腫大到一定程度時就被我們摸到。頸部、頜下、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等處的淋巴結最容易摸到。
問題2:腸繫膜、腸繫膜淋巴結在哪裡?
腸繫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腸和大腸的外面,把腸連接在腹腔的後壁上。腸繫膜淋巴結沿腸繫膜動脈及其分支分布,以迴腸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結最豐富。
問題3:為什麼兒童容易患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呢?
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多見於小兒,尤其是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這是因為:
1、小兒腸管及腸繫膜相對比成人長,腸繫膜淋巴結、腸壁血管豐富,但肌層薄弱,神經調節功能不穩定,因此在病理情況下容易引起腹痛。
2、小兒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屏障作用較差,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均可經淋巴管到達相應的局部淋巴結,導致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腫大。
3、小兒淋巴組織增生活躍,急性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後容易引起淋巴結腫大。這也是本病多見於兒童的重要原因。
問題4: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症狀有哪些?
當腸繫膜淋巴結髮生急性炎症時,由於炎性滲出物的吸收和刺激,可出現腹痛(右下腹痛多見)。還可以有發熱、噁心、嘔吐,有時還伴腹瀉或便秘。這種情況發病前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
問題5: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是什麼?
國內兒科學界現在通行的常用臨床診斷標準如下: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史;
2、發熱、腹痛、嘔吐、腹瀉或便秘;
3、腹痛以右下腹多見,部位不固定;
4、腹痛一般不劇烈,發作間隙期多數一般情況良好,經解痙、驅蟲、保護胃黏膜等治療無效;
5、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腹部彩超提示腸繫膜淋巴結腫大。
問題6:急性腸繫膜淋巴結腫大有超聲診斷標準麼?
通常認為在同一區域內,腸繫膜上有2個以上淋巴結顯像,長軸≥10mm或短軸≥5mm,即可考慮診斷為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問題7: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與急性闌尾炎如何鑑別?
這兩者症狀十分相似,但治療和預後完全不同。
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內科性疾病,急性闌尾炎屬於外科急腹症。兩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結局與預後是完全不同的。
1、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孩子一般先有發熱、後有腹痛。往往在體溫上升時伴隨腹痛,但熱退後即緩解。
腹痛發作間歇期孩子一般情況良好。腹痛部位多在臍周或右下腹,但右下腹痛者往往無固定壓痛點。這種腹痛位於右下腹的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極易與急性闌尾炎混淆。
2、急性闌尾炎:孩子多有噁心和嘔吐,起病多為臍周或上腹部持續疼痛,6-12小時左右轉移至右下腹。腹痛往往較劇,孩子多無法忍受,腹痛一段時間之後才出現發熱症狀。
據報導,15-30%的兒童急性闌尾炎有誤診,其中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最為常見。這時,往往孩子白挨了一刀!
超聲診斷這兩種疾病的準確度為90.3%,能夠仔細辨別是否有發炎腫大的闌尾和腸繫膜淋巴結。所以腹痛(尤其是右下腹痛)的孩子一定要做腹部彩超!
問題8: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治療和預後如何?
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的治療以原發病即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抗感染治療為主,當然還根據需要給予對症處理、補液等,預後大多良好。
但是急性闌尾炎的治療就是以手術切除為主了。如果沒有及時正確診斷和手術切除,闌尾穿孔轉變為急性腹膜炎是非常常見的。
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兒科常見疾病,發熱、腹痛是主要症狀,但需要與兒童其它腹痛疾病相鑑別,尤其是急性闌尾炎。故兒童一旦有發熱、腹痛等症狀且不明原因時,應及時就醫,積極完善血常規、腹部彩超等相關檢查,爭取早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
聽了林醫生的一番敘述,明明爸爸媽媽不住的點頭,慶幸自己的孩子只是得的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要是急性闌尾炎,那就麻煩了。吃了林醫生開的藥,晚上明明的燒就退了,腹痛自然也神奇得好了。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區縣協作組
作者:林 渝 張妍涵 (住院醫師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兒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