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接連被「下架」。下架原因未得官宣,一時間眾說紛紜,有說是版權到期,但似乎可能性不大。
細心的網友發現,早在2019年初,就有北京日報官V公開DISS過這兩部劇(當然不只是這兩部),細數了「宮鬥劇」5宗罪:
①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
②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
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
④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
⑤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想想有點可笑。
如果說,宮鬥劇引導大眾推崇皇族生活,那故宮博物館這些年做的宣傳算是怎麼回事?那乾脆故宮也別開放了,還有什麼秦始皇陵、明十三陵、頤和園啊~這些有歷史痕跡的著名景點乾脆都關閉好了,都有皇族生活遺蹟嘛!
故宮還開淘寶店呢?那更是將皇族生活融入當代流行文化的標誌,難道還要關了它?(此處特別聲明,沒有任何冒犯故宮的意思。)
我就覺得故宮文博挺好的呀~
如果說宮鬥劇惡化社交環境,那職場劇呢?商戰片呢?這裡面的勾心鬥角一點不比宮鬥劇少啊!都說「商場如戰場」想想我們自己所處的職場,難道都是其樂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嗎?肯定不是吧!到底是「宮鬥」情節惡化社交環境,還是其實當下的社交環境也沒多好?
而且,你為什麼只看到宮鬥劇勾心鬥角的一面呢?為什麼看不到裡面也有「姐妹情深」也有情深意切的兄弟情、主僕情。沈眉莊和甄嬛,雍正和十四阿哥,難道不是情深義重?
《甄嬛傳》
說到美化帝王臣相,那更搞笑了。按你這麼說《三國演義》你也得禁播呀,曹操就真這麼壞,諸葛亮就真厲害到「神」的程度?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很多戲份都是虛構的嘛!「赤壁之戰」明明總指揮是周瑜,怎麼搞得都是諸葛亮的功勞似的,這就不算美化啦?劉備去世後,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就真那麼好?不是吧!這明顯就是美化帝王臣相嘛!
孔明借東風
宣揚奢華享樂?如果皇室的配置不高那也不叫皇室,難道讓皇帝吃青菜蘿蔔就是克勤克儉啦?這才是不尊重歷史好嗎?要說奢華享受該被禁,那更該被禁的是那些浮誇的「霸道總裁」劇、傻白甜上位、瑪麗蘇人設劇!什麼LXHY,XSD之類。
其實從去年開始,北京日報的這條消息出來之後,《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在衛視遭到了被換擋的厄運。
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將《如懿傳》改成了綜藝節目,浙江衛視《延禧攻略》改成了《愛情公寓》,山東衛視將《延禧攻略》改成了《歡樂頌》。
曾擔任《北京愛情故事》、《國色天香》編劇的李亞玲,通過微博表示:「據說,在執行層面,已把宮鬥劇擴大到所有宮廷劇,殃及一片」。
李亞玲微博截圖
其實,影視娛樂會不會對大眾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生活方式產生影響,那一定會,但是,不能因為那一點影響就直接換擋、下架、禁播。
當前的影視娛樂確實有需要規範的地方,有些劇的確有很多雷區,甚至錯誤的價值引導。李亞玲說:「那些該被禁的,應該是過度化宮鬥、娛樂化宮鬥、極致化宮鬥、超現實宮鬥。」但為什麼要集中在宮鬥呢?市面上的更雷、更無聊、更蠱惑人心、更超現實不可思議的劇到處都是。上網一搜「XX雷劇」難道會出現的是宮鬥?肯定不是嘛!難道就因為所選題材不一樣就可以被播,宮鬥就活該被禁?
請問,你是哪兒來的?
影視行業作為大眾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輸出,這個沒錯,但是大家都忘了,觀眾不是傻子。大部分人都明白劇是劇,生活是生活。不會因為看幾集刑偵片就學著去犯法,也不會看了仙俠劇就認為自己能飛升,更不會看了宮鬥劇就覺得自己能嫁皇帝。
退一萬步講,如果,你真擔心有錯誤引導的片子會給大眾帶來不良後果,那麼,比起禁播、下架,更重要的是審片。比起《延禧攻略》、《如懿傳》等那些被點名的片子,有更多更亂七八糟的片子在就根本不該上。
《甄嬛傳》
說到底,好與不好,該不該被禁,不應該只因為題材,更應該去衡量的是片子本身的質量,人都不是傻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希望有關部門也別幹傻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