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機構公布了百大華語流行音樂歌手排行榜。排名是根據社會影響力、開創性、圈層地位、人氣指數、作品數量、歌手辨識度、流行持續性、現象級、獲得榮譽等多方面綜合評定,由各大資料庫、各大音樂榜單、音樂平臺播放量、專業媒體、業內專業評定數據產生結果。排行榜名單如下。
看完這個排行榜,大家心裡一定會有自己的排行。反正小編覺得後50名的排名不盡人意。但是前十名還是沒有那麼大的爭議,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前十名。
第十名,李宗盛
1958年7月19日出生於中國臺北省,臺北市,中國臺灣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李宗盛大哥創作並演唱了《凡人歌》、《寂寞難耐》、《真心英雄》、《鬼迷心竅》、《希望》、《山丘》等歌曲;作為音樂人,曾為陳淑樺、周華健、林憶蓮、張信哲、趙傳、辛曉琪、任賢齊、張艾嘉、莫文蔚、梁靜茹等歌手創作歌曲、製作專輯;他創作了《夢醒時分》、《為你我受冷風吹》、《我是一隻小小鳥》、《領悟》、《愛的代價》等歌曲。個人認為李宗盛大哥的排名偏低,應該排在第七名。
第九名 竇唯
竇唯應該是在這前十名中爭議最大的,可以說竇唯的音樂當年曾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在做樂隊主唱時應該說他的演唱很鬆弛,他所在的樂隊也是當時最流行的搖滾樂隊。而《無地自容》更是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在當時也是竇唯和他的樂隊第一次登上香港的舞臺,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同時,人們更驚訝於內地還有這樣一支搖滾樂隊。但是巔峰時期短,後面因為負面新聞逐漸銷聲匿跡,個人認為應該把beyond排進來。
第八名,王菲
1989年憑藉粵語歌曲《仍是舊句子》在香港歌壇出道,同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王靖雯》。1992年因演唱粵語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而被聽眾所熟知。1993年在粵語專輯《十萬個為什麼?》 中嘗試另類音樂的風格。1994年發行普通話專輯《天空》,並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同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18場「最精彩演唱會」,打破中國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的場次紀錄。1996年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歌手。個人認為王菲是繼鄧麗君之後華語樂壇唯一的天后,排在前十無可厚非。
第七名,陶喆
1993年以音樂製作人身份出道,並參與製作專輯《Alton》。1995年為陳淑樺製作專輯《淑樺盛開》。1997年轉型成為歌手;同年憑藉首張個人專輯《David Tao》[2]獲得關注,並將R&B曲風的音樂引入臺灣流行樂壇。有華語R&B音樂教父和臺灣「Babyface」的美譽,陶喆音樂生涯獲獎無數,個人風格突出,對後來的音樂人影響頗深,排在前十可以說得過去。
第六名,劉歡
這一位就用我多講了,憑藉奧運會開幕式演唱一首《我和你》就足以看出歡哥的實力以及影響力。
第五位,崔健
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代表作《新長徵路上搖滾》、《給你一點顏色》等等。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崔健逐漸淡出中國歌壇,但是在2005年一張向崔健致敬的專輯《誰是崔健》,再次證明他在中國搖滾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相信大家也沒什麼意見吧,搖滾的領軍人物,一頂的紅星白帽子成為個人標誌。
第四名,張學友
香港四大天王之首,歌神,90年代中期一首《吻別》一年狂賣500多萬張,僅次於如日中天的流行天王麥可 傑克遜,同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至今保持著華人唱片銷量第一名,實力可見一斑。
第四名,周杰倫
周杰倫是流行音樂市場具有革命性和指標性的原創歌手 ,同時也是影響華語樂壇很深的音樂人。他把中國本土文化和R&B音樂相結合,將R&B這種音樂形態完全中國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詞曲原創人在華人音樂界的地位。周杰倫的創作能力和影響力有目共睹,極具個人特色的曲風導致喜歡的人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的就沒什麼感覺。小編是特別喜歡周董的,我相信再過個20年周杰倫將會成為全方面當之無愧的華語樂壇第一人。
第二名,鄧麗君
鄧麗君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裡程碑,作為華人音樂歷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在文化領域裡影響了華人社會。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鄧麗君的音樂是對中華民族音樂的一種新的詮釋,她的歌曲用一種文化形態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以上都是對鄧麗君小姐的評價,1979年從日本回來國內發展,紅遍大江南北,1995因病逝世後,鄧麗君小姐的歌聲一直火到現在,且沒有衰退的跡象,堪稱奇蹟。是中國最為傳奇的女歌手
第一名,羅大佑
中國臺灣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人、作家。
華語音樂裡最純粹的教父,開創華語樂壇批判歌曲先河 歌詞如手術刀般精準
即使在同時期,羅大佑也有著非常另類的出身,羅大佑的存在顯得相當獨特。早期入行時曾為劉文正創作《閃亮的日子》,為鄧麗君創作《愛的箴言》,以及為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和《童年》,也有著校園民歌的特質,但羅大佑在骨子裡卻是一個有著搖滾血統的歌者。《之乎者也》和之後的《未來的主人翁》,其實算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而這兩張專輯也開創了華語樂壇的很多個第一。首先,在一個以鄧麗君、劉文正為審美標準的時代,羅大佑是第一個戴著墨鏡出現在封面的男歌手。羅大佑也開啟了一個批判歌曲的新時代。
在人文的層面,羅大佑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在於他在作品傳播度上的全滲透性,真正做到俗就能成為街曲,雅又能成為文化的傳奇。在流行歌曲的層面,羅大佑就為潘越雲、鄧麗君、張學友、周華健等歌手,寫過《野百合也有春天》、《痴痴的等》、《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家II》和《愛的箴言》等作品。而在電影音樂領域,羅大佑為《衣錦還鄉》創作的《船歌》(齊豫),為電影《又見阿郎》創作的《戀曲1990》和《你的樣子》,為電影《滾滾紅塵》創作的同名主題曲,為電視劇《雪山飛狐》創作片尾曲《追夢人》,同樣也在華人世界流傳甚廣,至今還在各種選秀節目裡被翻唱。羅大佑的《明天會更好》這首華人世界傳播最廣的大合唱曲目,從這個高度上來講,羅大佑確實在華語語壇,迄今無人能及。
以上是網絡整理,以及個人一些見解,不認同的正如榜單所說華語音樂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和多樣性,請大家理智,合理,客觀發表見解,整理不易,記得點讚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