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隻羔羊》影評:對過往相信事物的質疑

2020-12-26 亦齊電影

劇情簡介

《另一隻羔羊》是一部2020上映的愛爾蘭奇幻驚悚電影,又名《血色羔羊》,由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執導,演員拉菲·卡西迪、米希爾·赫伊斯曼、丹妮斯·高夫主演,劇情講述女主角西拉從小就跟一群年輕女孩和婦女住在遠離現代社會的公社裡,信奉一位名為夏普的男子為教主。然而當西拉進入青春期,看見一些令他感到不安的恐怖景象之後,她開始對周遭許多事物提出質疑,使得原本眾人過著效忠夏普的平靜生活逐漸發生轉變。

對過往相信事物的質疑

一直以來,我都對《另一隻羔羊》這類帶有奇幻詭譎感的異色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是以奇特角色外型入圍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的《邊境》、《遺傳厄運》導演 阿里·艾斯特以瑞典邪教為主題的《仲夏夜驚魂》,或者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的《龍蝦》及《聖鹿之死》,這些電影都以詭異的故事情節與視覺畫面包裝導演自身想要透過電影傳達的主題,讓我們沉浸在這迷人氛圍之中的同時,也能發覺背後隱藏的代表意義,帶來相當豐富有趣的體驗。

《另一隻羔羊》評價好看嗎?

《另一隻羔羊》把故事設定在一個與世隔絕,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小村莊內,人們對裡頭的教主,同時也是唯一的男性夏普深信不疑,不僅把他的話語奉為圭臬、無條件聽從他的指示,在女性被以年齡等依據劃分成身著紅衣與藍衣的妻子和女兒之後,她們也都準備好在這充滿亂倫複雜關係的一夫多妻制公社中,自願為夏普獻出自己的身體,並將其當作是他大方賜予的恩典與榮耀,至此就已經完整建構出《另一隻羔羊》整部電影的世界觀。

在2013與2015年,相繼以《之名》、《身體》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與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波蘭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就用這些作品展現出她善於透過攝影、音效的氣氛營造來描述角色內心的迷惘,並進而對相關議題做出探討的深厚實力,同樣這次在《另一隻羔羊》全片靜謐的北歐神秘色彩,似乎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秘密,讓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風格之下,電影以「敵基督」與「異教徒」作為故事主軸,確實也以女主角西拉打破公社原有的和平,講述女性心靈成長與獨立自主的核心。

《另一隻羔羊》劇情的核心主題

我們明顯可以在《另一隻羔羊》片中看見進入青春期的西拉,從最初對體制深信不疑到逐漸因為成長所見,內心對夏普、這個群體和自己提出質疑與反抗。無論是在這有著複雜親子關係的群體裡試圖尋找自己死去母親的身影,或者身處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森林之中,開始懷疑自己的身份背景,並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都使《另一隻羔羊》在絕美畫面和演員壓抑且充滿不安的表演中,代表著這個看似穩固的體制,因為人們發自內心的追求自我而逐漸崩解。

因此,儘管《另一隻羔羊》表面跟《仲夏夜驚魂》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內容反倒更偏向反烏託邦影集《使女的故事》,或者前陣子上映的電影《夜鶯》、《吞咽》或《隱形人》,透過片中西拉在平時看見許多幻象,還有從一位不受寵、正在「贖罪」的妻子口中得知自己母親生前的故事,希望能找到屬於自己歸屬的過程,電影都藉此象徵在父權體制之下女性發掘自我價值,試圖找尋自由和出路的情況。

《另一隻羔羊》結局告訴我們的事

有趣的是,導演把教主夏普名字設定成「牧羊人」的「Shepherd」,並將女人們當作是羊群,便更加突顯《另一隻羔羊》隱喻女性在現實社會中受到父權體制價值觀壓迫的內容核心。因此在夏普被警方警告而宣布要另尋居所之後,女主角西拉經歷這段理解自己內心的旅程,《另一隻羔羊》都以眾多質疑和反抗的意象,呈現出因為女性的自我覺醒,使得原本對男性的追隨及全然的信任崇拜,在發現所謂恩典其實只是束縛的真相後逐漸崩毀,希望能脫離這種關係獲得自由的心理。

曾在《聖鹿之死》中飾演家庭裡早熟的女兒、《逆光天后》飾演一名校園槍擊案倖存者的演員拉菲·卡西迪,這次在有著探索自我主題的《另一隻羔羊》中再次扮演內心相對黑暗的角色西拉,因此在她個人形象與表演的搭配下,電影也遊走在虛幻與現實的界線之間,透過西拉的最終的改變和選擇,講述一個很單純,但同時也很重要的議題,女性不該把被壓迫視為稀鬆平常,因為覺得自己無法獨立自主就居於弱勢這個很單純,但同時卻也相當重要的主題,某種程度上確實很有意思。

《另一隻羔羊》影評結論

我喜歡《另一隻羔羊》的題材選擇與整體氛圍塑造,巧妙地以充滿神秘感的邪教來包裝現實存在的社會問題,給予被壓迫的人們挺身對抗的勇氣。就如同在片中儘管有代表公權利的警方介入,夏普也只是連夜帶著妻子和女兒遷離,這似乎也告訴我們在這個根深蒂固的父權結構和社會價值觀之下,比起被動等待他人的幫助,到頭來終究還是需要女性或其他被壓迫者自己去打破,因為要不要當被馴養的羔羊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評分:

娛樂爽度:6/10

故事劇情:7/10

氣氛營造:9/10

演技表現:8/10

題材鮮度:9/10

整體總評:7.6/10

溫馨提示:觀看這部影片可能會引起情緒不適,請酌情觀看。

相關焦點

  • 9.6多倫多【另一隻羔羊】她是在一個叫做「羊群」的宗教崇拜氛圍中長大的
    類型: 劇情 / 恐怖製片國家/地區: 愛爾蘭 / 比利時 /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09-06(多倫多電影節)片長: 97分鐘又名: 血色羔羊(臺)IMDb連結: tt7737734另一隻羔羊的劇情簡介 · · · · · ·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面目
  • 你,願做《另一隻羔羊》The Other Lamb嗎?
    正如某專業媒體給出的評價,電影《另一隻羔羊》給人從眼到心的衝擊力,異常兇猛,不僅是充滿創見與宗教異象的存在眼前這部《另一隻羔羊》厚厚的宗教氣質與反烏託邦色彩,似乎也符合時下的意識「潮流」——恐慌加劇
  • 你,願做《另一隻羔羊》The Other Lamb嗎?
    正如某專業媒體給出的評價,電影《另一隻羔羊》給人從眼到心的衝擊力,異常兇猛,不僅是充滿創見與宗教異象的存在,更像是在熱播美劇《使女的故事》基礎上增加了濃鬱的Cult恐怖風。眼前這部《另一隻羔羊》厚厚的宗教氣質與反烏託邦色彩,似乎也符合時下的意識「潮流」——恐慌加劇,自我封閉?甚至有媒體的評價如同影片給人的感覺一樣簡單直接,「該片的氣勢兇殘,撞擊力十足。」另外,該片還得到了去年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和第6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提名。——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沉默的羔羊點評,電影中唯一與羔羊直接有關的是史達林的童年經歷
    電影中唯一與羔羊直接有關的是史達林的童年經歷,當時她寄宿在一個牧場,每天她都聽到奇怪的尖叫聲,雖然很害怕,但還是想要弄清楚尖叫聲從哪裡來。結果發現是牧場主人在屠宰羊羔。史達林非常震驚,她想要放走這些羊,但當她打開籠門,羊羔們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完全不知道逃跑。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一隻羔羊通天堂
    但我們的盼望和安慰,不是自己的知識有一天全備無誤(雖然我們天天追求在真理上認識更深),而是相信主耶穌會因祂自己的名,祝福我們的講章。是的,我們的盼望和祈求,就是主耶穌祝福我們的講章,讓我們所講的,造就多人。
  • 《沉默的羔羊》電影影評
    好像第一次看《沉默的羔羊》,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被嚇得不輕……但是說實話,完全沒看懂。尤其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幾次Clarice和Dr Lecter的對話,我當時的感覺完全是雲山霧罩,不知所云。沉默的羔羊不過經典總是總是有著經典的魅力,這次再看,發現自己雖當時沒有看懂,卻幾乎記得每一個細節!這次把這些細節串聯起來,才終於了解了本片的魅力!
  • 影評《沉默的羔羊》,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
    (文章中的內容有小編自己的觀點,意在傳播娛樂中的正能量,如果有侵權的話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影評《沉默的羔羊》,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沉默的羔羊是一部你不能錯過的傑作,它是一部懸疑小說,將恐怖、犯罪和心理學的元素融合成一個緊湊而流暢的故事。
  • 迷途羔羊
    這樣,神的光才能照耀到你,你才不會成為一隻迷途的羔羊。我對大姐的話不置可否。信仰,是一條通往向善的途徑。如果其中夾雜了太多的欲望和功利,那豈還有本初信時的純粹?我不知道。不論大姐她們怎樣看待我,我還是深切地信仰上帝,相信神的存在。哪怕是有如大姐所說,做為一個迷途的羔羊,在獨處時,在曠野中,在寂靜裡,我都能夠聆聽到上帝的聲音,能夠感受到祂無所不在的愛與神奇。
  • 《沉默的羔羊》真實存在的人物:高智商犯罪,與最危險的殺手
    帕特訪談的第一個「連環殺手」是美國聲名狼藉的「I-5高速公路殺手」蘭迪·沃德菲爾德,他被控犯有4項謀殺罪,然而美國警方相信他的受害者至少多達44人。沃德菲爾德在監獄中接受帕特訪談時,他就像《沉默的羔羊》中的萊克特博士一樣,特別愛和帕特玩「心理戰」和「智力遊戲」。
  • 歐美最新倫理片《另一隻羔羊》,深度還原邪教組織對人性的扭曲
    這是一部備受爭議的影片,雖然豆瓣評分只有5.1分,但絲毫不能影響觀眾對它的爭論,森林裡一群女人一邊哼著歌一邊勞動著,有的在晾著衣服,有的在做著縫補,有的正在切肉兩個身穿藍色連衣裙的女孩正在晾著衣服,晾衣架上兩件大碼的紅色連衣裙格外的顯眼另一邊幾個姑娘在身著紅色連衣裙的媽媽們的帶領下一邊唱著歌一邊學習著縫紉
  • 世界上最貴的羔羊:一隻綿羊售價330萬,比一座農舍還要值錢
    今日,一則新聞基本上是火爆了全網絡,那便是英國羔羊的一個拍賣會,三個飼養員創下了英國的最新紀錄,以330萬人民幣的價格,將一隻小羊給賣了下來,330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即便是在我國的一線城市,在偏遠的地方都能夠直接買下一套房。
  • 沉默的羔羊:有多少美麗的女孩不再回來……
    那是一隻羔羊的悲鳴。沉默的羔羊!在追蹤犯罪的過程中,她時常陷在噩夢之中——她睡夢中時常閃現的,是一隻羔羊的形象,潔白、美麗、弱小,仿佛是迷路了,在悲傷地哭泣;又仿佛是面對屠刀,只能發出一聲聲哀鳴……與變態的博士鬥智鬥心機,與兇殘的罪犯鬥勇鬥狠——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女警探,沒有變成一隻沉默的羔羊,她變身為一位勇敢的保護神,為了那些無辜弱小的美麗生命。
  • 《沉默的羔羊》克拉麗絲是羔羊 反被撒旦惡魔漢尼拔救贖
    因為克拉麗絲是上帝與路西法眼中的完美羔羊,漢尼拔是撒旦的祭司,他用惡魔的方式幫助克拉麗絲完成了羔羊的自我救贖。但是,作為公正的撒旦祭司,他同樣對純潔的羔羊充滿了渴望,他渴望知道純潔羔羊的存在。這種存在本身,對他很重要。
  • 《我仍然相信》我仍然相信,影評如下
    選擇面對與相信的背後意義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音樂是一種能賦予電影完全不同面貌,並且傳達人物情感的最好媒介,無論什麼類型的電影只要搭配動聽的歌曲或適當配樂,就非常容易能夠牽動觀眾的情緒。而《我仍然相信》正是以人們面對絕症的動人故事結合愛情與音樂這兩個萬年不敗的元素,在角色彼此之間情感和兩者的相輔相成之下,給觀眾帶來深刻的感觸與共鳴。
  • 《我仍然相信》影評:選擇面對與相信的背後意義
    「面對」與「相信」的核心主題。我能夠理解爛番茄上影評與觀眾評價會如此懸殊的原因,除了人物情感鋪陳的缺陷之外,過度強調基督教的重要也《我仍然相信》變得有點像是在「傳教」,但不可否認,傑爾米·坎普他作為一位當代福音歌手,電影花許多篇幅講述宗教信仰對他人生與創作的影響,尤其是在梅麗莎病情變得嚴重、逐漸失去生存的希望,隨時都必須面對死亡,禱告自然成為信仰基督教的兩人最大支持的這個時期,《我仍然相信
  • 《沉默的羔羊》| 小說與電影我願各取其長.
    第一頁,我摘抄了一些書中的文字與他人的影評,試著弄明白成蟲與羔羊背後的隱喻。第二頁,我羅列了五個我認為原著或電影處理得更好的細節,並試著寫下了原因。第三頁,我寫下「同樣的人」,意指救人的史達琳探員與吃人的萊克特醫生本質上都一樣。三頁紙分別指向三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是隱喻,一個細節,一個是人物。
  • 這是經典R級片《沉默的羔羊》故事的前傳,同樣高潮迭起!
    今天我們說一部老電影,這部電影2002年上映,是《沉默的羔羊》系列的第三部電影。從故事順序來說,是《沉默的羔羊》的前傳《紅龍》。今天選擇推薦這部電影雖不如《沉默的羔羊》,但是不可否認是這部電影無論從敘事角度,還是鏡頭語言,以及改編的角度,這部電影都算是頂尖的。
  • 《沉默的羔羊2》--漢尼拔
    先來理解一下沉默的羔羊是一種什麼樣隱喻:羔羊,其實一直以來是一個寓意的名詞,西方人的聖經裡經常說耶穌是牧羊人,羔羊其實就是喻指人,在電影裡特指愚昧蠻橫又懦弱之人第一部漢尼拔作為羔羊,是一個精神病醫生,那時的他是一個沉默的羔羊,在他沒有開口食人之前沒人知道原來這隻外表文雅素質又高的人竟然是一個魔鬼,所以,沉默的羔羊其實就是那些有潛力覺醒的人,漢尼拔是這樣的人
  • 世界驚悚片賞析之《沉默的羔羊》:天使與魔鬼博弈,羔羊如何自處
    警察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看起來似乎充滿了荒誕和諷刺的意味,但這並不是藝術誇張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美國的案例。原來克拉麗斯在她小時候曾試圖拯救隔壁屠夫家的羔羊,但當她打開羊圈放生這些待宰的羔羊時,但是它們「卻不知道逃跑,只是困惑的站在那裡,不願意走」。 克拉麗斯只能抱起其中一隻小羔羊逃跑但最終還是被屠夫追回了。這在克拉麗斯內心留下了陰影,甚至在成年後她還會在睡夢中聽到羔羊被屠戮前的悲鳴。很明顯現在那些即將死於野牛比爾之手的女人就是克拉麗斯要拯救的羔羊,這才是克拉麗斯內心深處亟需治療的疾患。
  • 我的一隻腳在山西另一隻腳在內蒙古
    而9月25日這天,我的兩腳跨過黃河,一隻腳在偏關,另一隻腳在清水河,頭上成熟的糜子香味兒和陽光一起落滿河道。因為,這是季節性黃河控制水流的最後一天,到了26日,懶洋洋曬太陽的河泥將收起它假裝成熟的滿臉皺紋,被注入的黃水掩蓋,水上徜徉的就剩下不知河底真相的遊船、落葉和鳥的影子了。事情源於未經事先規劃的一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