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另一隻羔羊》是一部2020上映的愛爾蘭奇幻驚悚電影,又名《血色羔羊》,由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執導,演員拉菲·卡西迪、米希爾·赫伊斯曼、丹妮斯·高夫主演,劇情講述女主角西拉從小就跟一群年輕女孩和婦女住在遠離現代社會的公社裡,信奉一位名為夏普的男子為教主。然而當西拉進入青春期,看見一些令他感到不安的恐怖景象之後,她開始對周遭許多事物提出質疑,使得原本眾人過著效忠夏普的平靜生活逐漸發生轉變。
對過往相信事物的質疑
一直以來,我都對《另一隻羔羊》這類帶有奇幻詭譎感的異色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是以奇特角色外型入圍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的《邊境》、《遺傳厄運》導演 阿里·艾斯特以瑞典邪教為主題的《仲夏夜驚魂》,或者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的《龍蝦》及《聖鹿之死》,這些電影都以詭異的故事情節與視覺畫面包裝導演自身想要透過電影傳達的主題,讓我們沉浸在這迷人氛圍之中的同時,也能發覺背後隱藏的代表意義,帶來相當豐富有趣的體驗。
《另一隻羔羊》評價好看嗎?
《另一隻羔羊》把故事設定在一個與世隔絕,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小村莊內,人們對裡頭的教主,同時也是唯一的男性夏普深信不疑,不僅把他的話語奉為圭臬、無條件聽從他的指示,在女性被以年齡等依據劃分成身著紅衣與藍衣的妻子和女兒之後,她們也都準備好在這充滿亂倫複雜關係的一夫多妻制公社中,自願為夏普獻出自己的身體,並將其當作是他大方賜予的恩典與榮耀,至此就已經完整建構出《另一隻羔羊》整部電影的世界觀。
在2013與2015年,相繼以《之名》、《身體》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與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波蘭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就用這些作品展現出她善於透過攝影、音效的氣氛營造來描述角色內心的迷惘,並進而對相關議題做出探討的深厚實力,同樣這次在《另一隻羔羊》全片靜謐的北歐神秘色彩,似乎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秘密,讓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的風格之下,電影以「敵基督」與「異教徒」作為故事主軸,確實也以女主角西拉打破公社原有的和平,講述女性心靈成長與獨立自主的核心。
《另一隻羔羊》劇情的核心主題
我們明顯可以在《另一隻羔羊》片中看見進入青春期的西拉,從最初對體制深信不疑到逐漸因為成長所見,內心對夏普、這個群體和自己提出質疑與反抗。無論是在這有著複雜親子關係的群體裡試圖尋找自己死去母親的身影,或者身處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森林之中,開始懷疑自己的身份背景,並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都使《另一隻羔羊》在絕美畫面和演員壓抑且充滿不安的表演中,代表著這個看似穩固的體制,因為人們發自內心的追求自我而逐漸崩解。
因此,儘管《另一隻羔羊》表面跟《仲夏夜驚魂》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內容反倒更偏向反烏託邦影集《使女的故事》,或者前陣子上映的電影《夜鶯》、《吞咽》或《隱形人》,透過片中西拉在平時看見許多幻象,還有從一位不受寵、正在「贖罪」的妻子口中得知自己母親生前的故事,希望能找到屬於自己歸屬的過程,電影都藉此象徵在父權體制之下女性發掘自我價值,試圖找尋自由和出路的情況。
《另一隻羔羊》結局告訴我們的事
有趣的是,導演把教主夏普名字設定成「牧羊人」的「Shepherd」,並將女人們當作是羊群,便更加突顯《另一隻羔羊》隱喻女性在現實社會中受到父權體制價值觀壓迫的內容核心。因此在夏普被警方警告而宣布要另尋居所之後,女主角西拉經歷這段理解自己內心的旅程,《另一隻羔羊》都以眾多質疑和反抗的意象,呈現出因為女性的自我覺醒,使得原本對男性的追隨及全然的信任崇拜,在發現所謂恩典其實只是束縛的真相後逐漸崩毀,希望能脫離這種關係獲得自由的心理。
曾在《聖鹿之死》中飾演家庭裡早熟的女兒、《逆光天后》飾演一名校園槍擊案倖存者的演員拉菲·卡西迪,這次在有著探索自我主題的《另一隻羔羊》中再次扮演內心相對黑暗的角色西拉,因此在她個人形象與表演的搭配下,電影也遊走在虛幻與現實的界線之間,透過西拉的最終的改變和選擇,講述一個很單純,但同時也很重要的議題,女性不該把被壓迫視為稀鬆平常,因為覺得自己無法獨立自主就居於弱勢這個很單純,但同時卻也相當重要的主題,某種程度上確實很有意思。
《另一隻羔羊》影評結論
我喜歡《另一隻羔羊》的題材選擇與整體氛圍塑造,巧妙地以充滿神秘感的邪教來包裝現實存在的社會問題,給予被壓迫的人們挺身對抗的勇氣。就如同在片中儘管有代表公權利的警方介入,夏普也只是連夜帶著妻子和女兒遷離,這似乎也告訴我們在這個根深蒂固的父權結構和社會價值觀之下,比起被動等待他人的幫助,到頭來終究還是需要女性或其他被壓迫者自己去打破,因為要不要當被馴養的羔羊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評分:
娛樂爽度:6/10
故事劇情:7/10
氣氛營造:9/10
演技表現:8/10
題材鮮度:9/10
整體總評:7.6/10
溫馨提示:觀看這部影片可能會引起情緒不適,請酌情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