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誤打誤撞
這部劇講述了兩個英國男青年誤打誤撞的捲入一起車禍,誤打誤撞參與了英俄諜戰,誤打誤撞破解了俄羅斯的陰謀,又誤打誤撞的從俄國情報局的報復裡脫身的故事。
與市面上大部分國產喜劇不一樣的事,我一直都很喜歡這樣的靠劇情搞笑的電影,故事慢慢鋪開,層層推進,讓你隨著角色深入故事,利用邏輯和情節讓人發笑,故事合乎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樣高段位的劇比起所謂「造梗」電影更讓我著迷,發笑之餘你會讚嘆於編劇的精妙布局,如果有幸遇上頂級編劇,甚至能從中思考很多人生的道理,比起單純的笑,複合的快感更讓人難忘,笑點持續的時間更長。
下面放幾張劇照讓大家感受下,
圖片取自豆瓣
兩個主演也是激情滿滿
如果你厭倦了市面上靠「造梗」搞笑的電視劇,或者周末假期無聊找不到劇看劇荒,開一瓶科羅娜,打開這部劇,微醺之時伴著情節入睡,也不失為周末解壓的好方式.
2.血色浪漫
曾經有人問我,青春是什麼?
是鮮衣怒馬,滿身蘭麝撲人香;
是鑿壁偷光,金榜題名少年強;
還是衛戍邊關,夢回連營吹角忙。
在我看來都不是的,青春不應該是某一個生活的具象,是古人云的,
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俱;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的上將軍。
青春與年紀無關,更應該一種精神上的狀態,一種從來「不怕」的生活態度。
什麼叫不怕呢?不是讓你挑戰生活中的一切,而是面對的生活的毒打,依然能夠挺起腰杆繼續走 的態度。
具體是什麼樣子呢?
是張載說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樣子
是阿甘每一次跌倒,又爬起來繼續跑的樣子
甚至是你每次王者排位遇到神坑,關閉局內文字仔細思考怎麼贏的樣子
是你每一次跌倒不氣餒,拍拍身上的灰塵,思考失敗的原因,不斷試錯,然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繼續為自己人生的目標前行的樣子。
青春,不就是應該是跌跌撞撞,又永不言棄的少年模樣麼?
而接下來談到電視劇的主人公,似乎永遠年輕,永遠年輕人的模樣。
劉燁扮演的鐘躍民簡直真人再現
《血色浪漫》改編自作家都梁(也是亮劍的作者)的同名小說,是一部傷痕文學作品,仔細思考的話這並不是一部只關於青春的電視劇,故事描述了文革後期大院子弟的生存狀態,以及文革以後整個時代的人物縮影,沒法改變的階級,沒法改變的命運和一開始就註定的人物結局。
故事講述了大院子弟鍾躍民和他的夥伴的們的故事,上學,停課,打架,知青,參軍,退伍,入獄,潦倒,東山再起,歸於寧靜。同樣的二十年,人和人的人生密度完全不能相比,對於主角鍾躍民來說,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既定的命運。再仔細想想,既定的命運不是挺可怕的麼?
考上公務員那天,有沒有人這麼對你說,你這輩子做個科長差不多了。
你有沒有聽父母朋友說,日子就得這麼過
生活太繁忙,你我都疲於奔命,你或許沒有察覺過生命裡的因果,但也許夜生人靜的時候你思考過,我這一輩子,只能這麼過了麼?
就像熱狗在《差不多先生》裡的吟唱,
看著差不多的電視 吃著差不多的狗屎 寫著差不多的字
又發著差不多的誓 差不多的夜生活 又喝著差不多的酒
聽著差不多的音樂 喝醉差不多的糗 有著差不多的絕望
做著差不多的夢 穿著差不多的衣服 腦袋差不多的空
差不多的掛 說著差不多抱怨的話 時間也差不多了
該回我那差不多的家 差不多的瞎 指鹿為馬 都差不多吧
繼續吧 繼續瞎子摸象吧 有差嗎 我是差不多先生
生命最大的意義在於「生」,而生命最讓人恐懼的也是「生」。
前者是生命,後者是生活。
而這部劇讓你悲哀的發現,人與人的命運從來就談不上什麼公平,從一生下來,人生的戰場就分成了三六九等,有的人就是資源比你多,看得比你遠,飛得比你高,跑得比你快,還比你努力,你說氣不氣人。
寧偉想盡一切辦法,最終只能踉蹌入獄,李奎勇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用盡全力卻早早撒手人寰,用了二十年的努力,也沒能和鍾躍民喝一杯咖啡。
所以呀,人生從來不是衝刺賽,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賽。
我們樂於見到草根的崛起,除了他們身上讓人敬佩的品質,更多的其實是這些草根身上有我們憧憬的生活,那些似乎觸手可及的夢。
而我們浪漫最後的陣地——愛情也不能倖免,在《最完美的離婚》裡結夏給光生在信裡這麼寫道,
「愛情與生活經常發生碰撞,該怎麼說呢,這或許是在我有生之年都無法治癒的頑疾。」
結合大部分人的命運來看,其實大部分人的命運,在生下來就已經被註定了的,為什麼我們總是懷念學生時代,不僅僅是因為學生時代生活安逸,更因為在學生時代,在沒有察覺命運以前,人生似乎總是有希望的,我們似乎都能走到自己想要的未來。
可惜,青春永遠只是漸行漸遠,又不斷返回的人生驛站。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被過度擠壓的心靈是需要找到支撐點的,而生活裡的支撐點,最好不過那一個個光和影的世界,裡面一個個永遠不會被生活錘爆蛋蛋的主人公,慰藉你也慰藉我。
而如果按這麼說,本劇主角鍾躍民,無疑就是鋼蛋持有者,一對怎麼也錘不爆的蛋蛋,也算是那個血色年代裡唯一的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