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公主墓壁畫環首唐刀(環首),圖源自網絡
我有神劍異人與,暗中往往精靈語。
識者知從東海來,來時一夜經風雨。
這首詠頌劍的詩歌,表現了古人關於劍天生具有魔力的一種信仰——正如印度群島的馬迦帕希特刀一樣,劍也被人們賦予了靈魂。具有超凡神力的劍,往往是蠻荒絕域的兵器。據悉,「南蠻」的毒槊可以「中人無血而死」,其實這只不過是化學藥劑作用的結果,但是這種劍卻因此被神乎其神地說成是「從天雨下」的神器。
十全十美的寶劍是由陰陽和合而成的靈物,或者可以說,任何一種重要的金屬器具,例如寺鐘,都是由陰陽合成的。而且最理想的是,當金屬加熱時,要由童男、童女來拉風箱。在古代,鑄劍總是要陰陽成雙,使陰陽的精魂與青銅合和交融。這樣鑄出來的劍能龍吟虎嘯,鏘然有聲,還能騰身變化,自行飛升;這種劍還具有放射光芒的性能,它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神龍之精,光華之英。在唐代,威力無比的昆吾青銅劍又叫「寶刀」,這種寶刀具有斷金切玉的能力,它作為所有那些具有奇異魔力、由國王佩帶的刀劍的古代典範而深深銘刻在了人們的頭腦之中,而且它還是那些經常使用一些意味深長的歷史典故的詩歌表現的主題。即便在詩歌中並沒有將其表現的對象明確稱為昆吾劍,但是詩歌中的神劍也具有與昆吾劍類似的神力,就像杜甫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杜甫是一位擅長表現戰爭題材的詩人,他在詩歌中描寫了一把外來的劍——英武的國王將要用它來平息肆虐國內的風塵:
致此自偏遠,又非珠玉裝。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虎氣必騰趠,龍身寧久藏。風塵久未息,持汝奉明王。
唐代皇帝出巡畫像中的近身侍衛裝備的橫刀,圖源自網絡
見於正式記載,收藏在唐朝官方的武庫中的,有各種類型的帶有葉片的兵器:如由羽儀所持,飾以金銀的長劍,兵士佩帶的短劍以及步兵使用的長劍等。所有這些兵器(還有其他一些)都是單刃的短刀或大刀。這些兵刃也是唐朝勝過當時亞洲各民族的器械。至於唐朝人使用的槍,則有短步兵使用的漆矛,長步兵使用的木柄矛以及由羽林、金吾所持的各種更加華麗的槍。
通過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收藏的標本,我們可以對唐朝刀劍的華麗程度有所了解。這些劍的劍柄和劍鞘上都密密麻麻地鑲著寶石和其他的貴金屬,有些不僅塗上了漆,而且用油畫畫上了花卉和野獸的圖案:有一件非常貴重的標本,劍柄上裹著鯊魚皮,同時劍柄和劍鞘四周還鑲嵌著寶石以及用金銀製成的渦卷裝飾。在正倉院收藏的這些精美的兵器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唐朝製作的。地處長江三峽附近的四川東部地區,當時就專門為朝廷生產「文刀」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金銀鈿裝唐大刀,圖源自網絡
唐朝也輸入其他一些刀劍,南詔國曾經向唐朝獻鐸鞘、浪劍、鬱刃,據說「鐸鞘者,狀如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夷人尤寶,月以血祭之。鬱刃,鑄時以毒藥並冶,取迎耀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人即死。浪人所鑄,故亦名浪劍。王所佩者,傳七世矣」。八世紀時,黑水靺鞨也數次向唐朝進貢鐵刀,但是在史書中沒有記載這種鐵刀的魔力。
在中世紀時,我國就已經知道了「大馬士革鋼」,但是我們還無法斷定這種鋼是否輸入了唐朝。根據六世紀的記載,這種鋼產于波斯,但是七世紀時又說它是罽賓的產品。據認為,這種金屬「堅利可切金玉」。中世紀時印度出產的高碳「印度鋼」也具有與大馬士革鋼相同的波形條紋。在中國,將這種金屬稱為「鑌鐵」。「鑌」字很可能來自印度帕拉克裡語中的一個類似於「piṇa」的伊朗方言。如果唐朝人得到了大馬士革刀的話,那麼它就有可能是以印度或者是印度化的民族為中介的。
相關文章:
唐朝的戰俘
司馬懿艱難的選擇-高平陵之變(一)
司馬懿艱難的選擇-高平陵之變(二)
司馬懿艱難的選擇-高平陵之變(三)
司馬懿艱難的選擇-高平陵之變(四)
司馬懿艱難的選擇-高平陵之變(五)
掃一掃下面二維碼獲取七叔談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