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庚醫院鄭朝坂醫生:醫者仁心 做女性盆底健康守護者

2020-12-23 大楚網

前段時間,轉發一篇《我買了一盒陰道啞鈴》,揭露產後媽媽們可能面臨的如漏尿、尿頻等健康問題,引發了一眾網友們對女性產後健康、產後修復問題的關注。截止目前,該文獲得了29.9萬的點讚,並有無數媽媽留言分享自己的產後經歷和感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在產後面臨著"難言之隱",不敢向別人說出自己的問題,覺得難以啟齒的,結果就這樣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育齡女性邁入「二娃時代」,「女性產後健康」「盆底肌修復」越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名盆底科主診醫師,他見過無數產後媽媽們的尷尬無奈與痛不欲生。當年誤打誤撞的專業選擇,如今已在婦科主診醫師這個崗位上堅守了十餘年。自從醫以來,他始終堅持專業與技術的不斷學習,創新著自己的醫療手段,只為把更好的救治帶給有需要的家庭,讓更多的女性遠離產後健康疾病的困擾。

他就是福建省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專委會常務委員、廈門長庚醫院盆底科主診醫師、韓國貝樂居集團中國區醫療負責人、古萊皓菲生殖整復中心首席專家——鄭朝坂。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拼實力」。這樣一句網絡流行語用來形容鄭朝坂醫生,再恰當不過了。溫文爾雅,文質彬彬,與印象中的婦科醫生不同,更像一位波瀾不驚的優雅書生,這是鄭朝坂醫生給人的第一印象。

「誤打誤撞」的盆底科主診醫生

「所謂醫生就是醫者仁心,我是帶著崇敬之心從事這個專業的」鄭朝坂醫生對話傳統價值觀認知中,婦科男醫生這個職業,始終怡然自如。當談及為什麼做盆底科醫生,鄭朝坂醫生笑稱,自己是「誤打誤撞」,因為高考原因選擇進入醫學專業,而隨著學術深造、求職等機遇下,偶然進入婦科領域,發現一個未知且複雜的世界:很多產後媽媽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缺乏基本認識,甚至錯誤地認為,生完孩子後出現這些問題是正常的,「能忍則忍」或者「羞於啟齒」,結果給自己的身體和家庭生活、社交埋下隱患……因此,在婦科臨床過程中,他決定做於社會有益、幫助更多人的事情,並給自己定下目標:把防治尿失禁、子宮脫垂診治、陰道前後壁膨出等盆底疾病當成畢生的事業去做,幫助更多婦女擺盆底疾病困擾。已經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鄭朝坂毅然選擇辭職,並在婦科及婦科盆底科的兩個專業間實現了完美轉換,成功進入婦科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治的研究領域。

師從「閩西南婦科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治帶頭人」邱娜璇主任,是鄭朝坂從醫生涯第一個轉折點。2018年,鄭朝坂慕名 「婦產科大拿」邱娜璇主任到弘愛醫院進入盆底科,「這一年對我的影響特別大,邱娜璇主任她不光在學術上面造詣很深,而且德高望重,傳授了我很多寶貴的知識和人生的哲學」,也是在這一年的從師學習生涯中,鄭朝坂真正領略到了盆底學科真正的精髓。

醫心共情,做女性身心健康的守護者

「作為醫生,要有同理心,要感患者之所受,把尊重患者放在心裡」。在這位年輕醫生心中,做一個合格醫生要求太低了,他的追求是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隨著盆底科臨床工作經驗的逐步積累,此時的鄭朝坂逐漸發現,手術刀並不能解決所有患者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為儘可能服務患者所需,鄭朝坂開始查閱產後康復、盆底重建、陰道整復等相關資料。他發現生殖整形與康復手段對妊娠和分娩時盆底所發生的不同程度損傷都有修復作用,不僅如此對因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所帶來的性生活、社交生活質量和滿意度都有極大的提升。

鄭朝坂認為:醫生是一個注重終身學習的職業,唯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技能,不斷輸出新的醫療技術,才能把診療做好、做細、做完美。但身處體制之中,會發現束縛太多,理念很難改造,要先破後立才能做得更好。為不斷提升自身技藝水平,學習更多前沿種植技術,2019年鄭朝坂毅然離開體制工作,決定從大盆底學科延伸入生殖整複方向,跟隨自己多年仰慕的世界會陰整形學會亞太分會會長、韓國貝樂居醫療集團的院長元鐵教授上課學習。「凡是元鐵教授來到國內授課,我都會出現」在短短一年內,鄭朝坂就曾往返上海、杭州、合肥、廣州、青島、天津等多地數次,高度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元鐵教授的賞識,最終鄭朝坂拜入其門下學習。

鄭朝坂醫生跟隨韓國貝樂居醫療集團的院長元鐵教授學習

造福女性 將盆底康復理念傳入更多人心裡

盆底科室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他們每天都在同一個部位重複做一件事,而越是這樣越需要醫生的耐心、細心。「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的目標就是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找到最適合患者的方案,幫助更多患者擺脫盆底健康問題,這是我此生最大的責任!」如今的鄭朝坂是福建省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專委會唯一男性常務委員同時也是廈門長庚醫院盆底科主診醫師,面對慕名而來的患者,鄭朝坂始終嚴謹對待每一個病例,精琢細磨、反覆推敲。

問及診療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情,鄭朝坂醫生感慨每一位患者對他來說都印象深刻。比如前不久科室來了個脊柱外科醫生,一上手術就是幾小時,期間不能「方便」就只有憋著,順產生下寶寶後,她發現自己在提重物甚至大笑時會有漏尿,這可讓她納悶了「這不是老年女性的常見病嗎?」更讓她煩心的是,陰道鬆弛成了他們夫妻生活中難以啟齒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直到獲得鄭朝坂醫生解答後,才知道根源在盆底肌損傷,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症狀發展為尿失禁的概率高達40%左右!鄭朝坂醫生立馬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盆底康複診療方案,現在這名脊柱外科醫生也在逐漸調整恢復,雖然恢復期過程中會帶來一些不便,但盆底健康也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鄭朝坂指出醫生,很多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本意識不到這是一種疾病,所以從未就診,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群是非常龐大的。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國內有45%的已婚已育女性患有各種盆底疾病;而國外相關文獻報導中,每3個女性中就有一人患有盆底疾病,妊娠和分娩都對女性的盆底帶來重大的影響。鄭朝坂介紹,產後42天是進行盆底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為普及這個知識,讓更多女性了解到盆底健康的重要性,鄭朝坂醫生已將各大協會、基層社區進行宣傳指導工作列入時間表中,期望造福更多女性,將盆底康復理念傳入更多人心裡。

在採訪過程中,鄭朝坂醫生說話總是有條不紊,溫聲細語。「我的生活很簡單,除去工作,便是培訓學習,每隔段時間就會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保持行業交流。保持不斷學習的前進」。或許從披上那身白大褂的那一刻起,這個年輕人開啟了「生命不止,學習不息」的職業教條。而對於盆底醫學、盆底整復行業未來的發展,鄭朝坂醫生期冀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與推廣,讓越來越多人重視到這一個知識盲區,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關注到自我的生殖健康,同時也希望有關組織能夠規範管理相關從業機構及人員,促使行業的健康發展,幫助更多女性恢復自信,享受幸福生活!(文/黃茹靜)

免責聲明: 「健康板塊旨在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對所刊載的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所載文章、數據等內容僅供參考,參考本站信息進行任何行為所造成的任何後果與本網站無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醫者仁心!紀錄片《中國醫生》致敬白衣戰士
    醫者仁心!在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脅時,有一群人如鋼鐵戰士一般,駐守在疫情一線。他們以白衣作戰袍,在人群中逆向而行,感動著我們,也牽動著我們的心。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為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群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
  •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2020-10-1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時間:2020.04.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凡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紀錄片《中國醫生》劇照紀錄片揭開了醫生脫下白衣大褂後鮮為人知的一面,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這部紀錄片站在理性、尊重的認知角度上,通過一個個具體感人的故事,對當前醫療體制下醫患之間的矛盾痛點答疑釋惑,為醫者仁心的詮釋寫下生動註腳。紀錄片中,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良付樸實的話語道出很多醫生遭遇到的現實矛盾,「天天就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就擔心有時候我會突然死掉。
  • 【黨史小故事】援藏醫生趙炬:魂歸雪域 醫者仁心
    【黨史小故事】援藏醫生趙炬:魂歸雪域 醫者仁心 2020-12-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者仁心!煙臺公布衛生健康十大新聞人物(群體)
    ,參加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的援藏工作,這也是山東省首次選派精神衛生領域的專家進藏開展支醫工作。>  11月6日,由省衛生健康委、大眾報業集團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敬佑生命·榮耀醫者」2019公益活動評選揭曉,全省102名「榮耀醫者」獲獎,煙臺市組織推薦參選的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鄒勇榮獲中華醫藥貢獻獎,龍口市援藏醫療隊榮獲金牌團隊獎,煙臺毓璜頂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黃留業榮獲專科精英獎(消化內科),招遠市大秦家衛生院院長杜霞和龍口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劉靖華榮獲基層好醫生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賴興國醫生: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_綜合_江西...
    後來,在家人朋友的勸導下,她找到成都西南腦科醫院的賴興國醫生。賴興國醫生經常對身邊的醫務人員說,在工作中要始終把病人的需求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要始終堅持為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治療疾病,同時與患者建立起更多的理解與信任。
  • 林雯: 醫者仁心 仁者恆心
    林雯: 醫者仁心 仁者恆心 2020-01-07 08:06:12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福州日報記者組
  • 《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原標題:《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由芒果影視出品,朱丹、何晟銘、孫堅、魏千翔等聯袂主演的行業劇《愛在婦產科》即將在明晚(5月20日)登陸雲南衛視黃金檔。
  • 關注女性盆底健康廣外醫院婦科科普知識請收好
    近日,家住廣外地區的丁女士結束了她在廣外醫院第二階段的盆底康復治療,良好的治療效果讓她笑逐顏開,按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終於又恢復了正常生活。原來今年56歲的丁女士這兩年有一個難言之隱,讓她痛苦不堪。2018年開始,丁女士出現了小便憋不住的情況,總是會漏尿,而且每次的量還非常的多。
  • 「貴在有你·醫者仁心——醫院管理論壇」舉行
    「貴在有你·醫者仁心——醫院管理論壇」舉行近80家醫療單位 在築學習醫院管理11月28日,由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主辦的「貴在有你·醫者仁心——醫院管理論壇」在貴陽舉行,來自全省近80家醫療單位的300多人參會
  • 濰醫附院——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人命貴逾千金,濰醫附院為醫者,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瞻前顧後,自慮吉兇,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以仁心妙術,懸壺濟世。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世人,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 醫者仁心黃紅燕醫生 貴陽銘仁耳鼻喉醫院 伴你同行
    醫者仁心黃紅燕醫生 貴陽銘仁耳鼻喉醫院 伴你同行 時間: 2020-11-12 10:5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王林 說到外科醫生,總會使人聯想到手術臺、手術刀、手術鉗等閃著幽光的冰冷的手術器具,內心總不免對外科醫生充滿畏懼。
  • 盤點最受關注醫療劇 《醫者仁心》馬睿直指人心
    盤點最受關注醫療劇 《醫者仁心》馬睿直指人心   醫院以及醫生,是我們普通人最需要也最覺得神秘的地方和人,所以醫護題材的電視劇才會大受歡迎。《醫者仁心》中的馬睿  《醫者仁心》悲情的護士長劉敏   儘管近些年來好戲不斷,但內地熒幕上很少出現精彩的醫療劇,劇本的設置及演員的功力都影響著此類型劇的好看度。
  • 紀錄片《中國醫生》意外走紅 醫者仁心獲觀眾點讚
    當年《因為是醫生》採取真人秀的方式,更多關注青年醫生的生活,這次做《中國醫生》則是直接用了她個人偏好的紀實方式,儘量少地渲染和鋪墊,以相對平和的基調去反映中國醫生的真實生活狀態。《中國醫生》播出後,第二集《成長》裡博士畢業三年還在住院醫「升級」的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科醫生徐曄,因為高顏值被網友捧為「男神」成了「網紅」,不少觀眾甚至是因為徐曄才開始「入坑」。
  • 守護醫者仁心:在戰時,也在平時
    前方,白衣戰士英勇奮戰;後方,關愛醫者暖流湧動。 這幾天河北日報有很多這樣的報導:河北省規定今年的職稱申報和聘用工作,將對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實行政策傾斜;全省155家旅遊景區、滑雪場向全國醫務人員免費開放一年;石家莊市減免赴湖北醫療援助人員本採暖季供暖費…… 一位醫生在轉發相關新聞時感慨:好久沒有這種被「寵」著的感覺了。
  •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連貫動作一氣呵成,有力有效,專業;治病救人無暇他顧,用心用情,專注。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西城紅場室外,一名男子突然倒地,身體抽搐,自主呼吸和脈搏停止。哈醫大附屬第三醫院醫生項丞剛好路過,立即上前施救。
  •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2020-08-19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者仁心,最好的醫生是讓人踏實
    因為我母親多年前得過腦血栓,行動基本不能自理,再加上這個病屬於疑難雜症,不但花費高,治療效果又不明顯,在尋醫路上我們也去過北京協合醫院,對於外地患者來北京就醫的難度,我想去北京看過病的人都懂的。然而他們給出的建議就是針對我母親的病情只能 「維持現狀」,沒有更好的辦法。因此我們全家都限入了深深的陰霾中,老人痛在身上,我們家人痛在心裡,眼淚偷著流了不知多少!
  • 醫者,仁術,仁心
    她在產房裡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春秋,親手迎接5萬多個孩子來到人間,人們稱她為「萬嬰之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昏迷中的她留下最後的聲音:「產鉗!產鉗!」12月23日,我國近代婦產科學奠基人林巧稚誕辰115周年。緬懷林巧稚,致敬醫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