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頻繁出現當前熱播劇的相關詞條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甚至不客氣的說,很多熱播劇你可能還來不及看,熱搜就已經把劇透糊你一臉,非常討厭。
《三十而已》我一集都沒看,但熱搜已經把結局每個人的去向都告訴我了……
而當初那部《隱秘的角落》也是如此,作為懸疑劇最忌諱劇透,可熱搜也依然沒有輕易放過它,更別提爬山梗反覆刷屏。
秦昊通過爬山梗頻繁出現在熱搜其實一定程度上我是有些反感的,昨天有一條熱搜叫。看到這條熱搜我滿心都是「又來了,還有完沒完」 的感嘆。
但是今天我突然看到一條評論,我覺得滿可以拿出來和大家說道說道,大家先看看評論的內容吧。
上圖紅框處的發言都出自同一個人,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表達了兩個觀點:
第一, 他不喜歡秦昊老是秀爬山梗(這點我表示同意,過猶不及);
第二, 喜歡反派就是現實中想當反派。
我覺得我閱讀理解能力一向不錯,大家可以看看到底是不是這麼兩個意思。第一點我表示了贊同,秦昊的實力我是認可的,但《隱秘的角落》都過去這麼久了,其他人沒怎麼著,就你秦昊天天自己拿爬山、機會和禿頭說事,有些飄飄然的感覺。這是我的態度,如果冒犯到粉絲,我向你道歉。
但是作秀歸作秀,你要說別人喜歡反派就是要當反派那就頗有上綱上線的嫌疑了。2020年了,喜歡反派還會被說認同行為甚至模仿?
有一部電影叫《這個殺手不太冷》,以我們慣常的善惡、正反來看,溫柔、浪漫的主角殺手裡昂是正派,加裡·奧德曼飾演的惡警才是反派。
可作為殺手的裡昂本身能說是完全沒有罪惡的嗎?他也殺人,他殺的人也未必就是十惡不赦,但這樣一個反傳統的殺手形象依然載入影史,成為一個經典形象。
我認為,無論喜歡反派還是正派,本質上都是喜歡這個角色成功的塑造、描寫,或是演員表演上的精湛呈現。
我們通常會喜歡的反派恰好可以用兩版小丑來說明,第一種就是諾蘭版《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
他的「壞」沒有理由,不如說他就是單純追求混亂、暴力、罪惡,他就是要證明人性中善良的脆弱與虛偽,要向世界證明人性本惡。
而為了這個目的,小丑甚至不惜讓蝙蝠俠殺死自己來打破蝙蝠俠不殺人的準則。這是一場善與惡的理念之爭,正是小丑足夠壞,當蝙蝠俠代表的正義戰勝這份惡的時候,才凸顯出善的力量。
小丑是影史最偉大的反派之一,他對惡的追求足以震撼所有的觀眾,這是他的魅力所在。
去年華金·菲尼克斯的《小丑》相反,他更著重刻畫小丑變壞的經歷,而這種經歷恰恰是在你我身邊發生著的。這能引起觀眾的共情,你能理解他為什麼變壞了,這在觀眾的邏輯中是可以融洽體會的。
這兩位小丑的扮演者都因為深入人心的表演受人喜愛和稱讚,你會覺得各大電影獎項頒發給這兩位是鼓勵大家學習嗎?
我們作為觀眾,對待這些熒幕塑造出來的鮮活反派,大多數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這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他的行為並不實際,我們共情反派的追求或理想,喜歡的只是他有魅力的這些部分,而並非是他的惡行。
起碼,神志清醒的成年人應該有能力不把故事當現實吧?
時至今日還要解釋這些,未免過於悲哀了。
我們喜歡秦昊的張東升,但卻不會學他去謀殺什麼人。如果真有人這麼幹,那也不是因為張東升,而是那個人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郭德綱的相聲我不太愛聽,但他一句話挺在理——如果你覺得自己聽一段相聲就學壞了,那不是相聲有問題,是你進來之前就是那麼個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