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貓》之後我才意識到,《貓》將是我2019年計劃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最後一部,也就是說,我把這部年度大爛片《貓》,作為我2019年電影清單的收尾,這樣,真的好嗎
於是,為了我努力的2019年最後片單不要是《貓》,我決定這兩天不得不再選一部電影進電影院看。首先聲明我沒看過《貓》的音樂劇,但我是知道這音樂劇的成就和影響力。從1981年倫敦首演開始,《貓》這部音樂劇就成為了壽命長,歷史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當初得知《貓》被拍成電影的新聞出來,我並不驚訝,畢竟這麼成功的一個IP,總會有人想要用電影的方式來呈現,但《貓》的預告片出來,EMMMM,總感覺哪裡怪怪的,人臉貓的設定,讓不少人產生了違和和不舒適感。
對於我來說還好,畢竟更奇怪的造型也見到過,而且《貓》片中大咖雲集,還有如此多傳唱經典的歌曲,環球斥巨資投拍這部電影,再差,也還是一部大片吧。但經過時間的發酵,爛番茄首開評分僅有5%你能想像嗎!就算現在趨於穩定也僅有18%爛番茄指數。
於是我對這部《貓》的大片製作的期待,變得更期待了,但是是那種好奇害死貓的獵奇期待,想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是有多爛。事實證明,很多事情都是要犧牲的,包括為了給大家驗貨爛片,我在影院備受煎熬,我去看《貓》的時候,僅僅只有我一個人買票,電影院嫌棄到連空調都不給我開,電影開始的時候,有一名工作人員好奇進來一起觀影,但他煎熬了大概20分鐘,最終忍不住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然後,我就自己一人看完了這部我認為是這幾年我看過的極為詭異的「喵出我人生」,很多人形容這是美國版的《逐夢演藝圈》,我覺得...真的不過分。這片子一定受到了喵神的詛咒。原先我看預告片覺得人臉貓的設定還好,但其實這只是因為觀看媒介是在電腦或手機端來小屏幕看,所以隱藏了缺陷,但是...如果你在電影院看一個大特色的人臉貓,而且還有手有腳,還能唱歌說話,這種詭異就不止一點點了!
而且有時候他們的行為又有一些貓的舉止和動作,就特別恐怖了,這簡直就是恐怖谷效應的極致!好吧!就算你接受了可怕的人臉喵設定後,影片之後發展的劇情和舉動,就更加在挑戰你的忍耐極限!一開始人臉貓不穿衣服還不覺得,但當有貓穿衣服出場後,一切都變得十分R級,這就像當初伊甸園裡的亞當夏娃,他們不穿衣服並沒有覺得不妥,但當他們偷吃禁果後有了羞恥感,因此之後穿上了樹葉或衣服。
所以這電影有些貓穿著衣服,有些又不穿衣服,那麼當我們看著穿上衣服的貓,請問要我們去如何聯想沒穿衣服的貓?!是不是就是赤裸著為我們表演呀!
就連《瘋狂動物城》和《料理鼠王》這樣的動畫片,都知道要統一視覺引導,要麼像《瘋狂動物城》那樣都穿上衣服,要麼像《料理鼠王》的老鼠們都不用穿衣服。
可是,《貓》是真人表演,同一個畫面一些貓穿了衣服,一些貓赤裸著身子,你讓觀眾不往奔向下流的方向想,恐怕很難做到吧!
那些穿衣服的貓,穿也就算了,但你仔細看,有些貓只批了一件毛衣外套,但除了外套以外,他就什麼都沒穿了,沒穿褲子沒穿內褲沒穿上衣只批了一件外套,對不起我看到這的時候心裡只想到了「耍流氓」三個字。音樂劇的貓雖然也有穿衣服(披著貓服裝)和沒穿衣服的,但音樂劇和電影的屬性有本質的區別,音樂劇和觀眾保持了距離,而且觀眾會潛意識切換成觀看真人表演的模式,而且音樂劇的真人扮演的貓,是為了藝術表達的舞臺妝扮不會產生恐怖谷效應,而這部電影則是創造了一種人臉貓的仿真奇怪生物,讓人不敢恭維。
而且這還不夠!影片上演不到20分鐘時,這群貓遇到了一隻由蕾蓓爾.威爾森飾演的貓,光著身子模仿貓的動作,你們知道嗎,貓有一種慵懶動作,就是喜歡抓自己的胯下,於是我在大熒幕上,看到了蕾蓓爾.威爾森在舒服的抓著自己胯下,而且是各種不同機位的鏡頭!WTFOMG!我在想還好你沒有模仿貓有時候還會舔著胯下曬著慵懶的太陽,那個畫面估計直接變成R21了!但就光憑這些畫面,還敢說自己是PG級別的,真的是太小看觀眾的想像力了。之後還有小孩扮演的老鼠,中學生模樣的扮演蟑螂,先不聊這些恐怖谷效應升級的指數了,接下來雷蓓爾飾演的貓還有其他貓,開始吃起了那些長著人臉模樣的蟑螂!我的天呀這都是什麼呀!如果你真的要深究這部《貓》CGI技術的強大,其實也並沒有,有些畫面和鏡頭,人臉五官的偏移感覺是電影直接用了廉價換臉app做的,貓和周圍環境的比例忽大忽小,鏡頭景深的錯誤運用,都讓影片往更廉價和詭譎的方向邁進。
雖然我知道這片花了環球不少錢,而且據說環球把2019年的賭注大部分都壓在《貓》身上了,如果這電影票房慘敗,可能環球會很長時間都翻不了身,所以我真的很好奇當初那些主創是怎麼想的,能讓這部電影在各個方面一錯再錯,我真的只能用你們受到貓神的詛咒來解釋了。在看片時我不時笑出聲,並不是因為片子幽默而是真的好尷尬,尤其是看到朱迪.丹奇和伊恩.麥克萊恩這樣的老藝術家扮演貓時,一種滑稽可笑之感撲面而來特別是放到他們特寫時,感覺他們臉上寫滿了無辜和委屈。
其中有一個場景,是朱迪丹奇躺在自己的貓窩劈腿時,我真的下意識不敢去看那畫面,真的太尷尬了!真是難為了我的M夫人,這簡直就是為表演獻身呀!這部不喵不人的片子,幾乎毫無劇情可言雜亂無章,音樂表演塞得滿滿恕我實在欣賞,電影不是這樣搞的,除了那首家喻戶曉的《memory》唯一唯一能挽回這部作品一點點的存在性,但演唱時珍妮弗哈德森的鼻涕都流到嘴裡了這樣真的好嗎,而且她唱兩次,鼻涕都止不住,我想請問導演是多想表現演員的真實感……所以,確定這部《貓》不是一部邪典B級cult片嗎,如果影片這樣定位,我猜能和《熱帶驚雷》分個高下!而且這樣的定位,說不準還能吸引很多好奇的小夥伴進影院獵奇。
哎總之,這電影的毀滅性缺陷,真的要有個負責人出來,向另一邊偉大的的音樂劇《貓》的主創道個歉和解釋下,為何會有一部投資如此大,如此熱門的IP,如此多大牌演員的參與製作下,還能導致如此史詩級別的大翻車,真的讓人匪夷所思。雖然我這幾天在忙著做2019年電影大盤點,但這兩天一想到《貓》這部電影,就不由尷尬的笑出聲,這麼有趣的觀影體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就做出來分享給小夥伴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