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傳《掌中之物》定檔三月十八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一個確定的播出日期,有傳三月二十號播出的,也有傳四月份播出的,更有傳十月份播出的。可縱使營銷言論散漫天,掌中官博依舊屹然不動。作為一個熬成掌中奶奶的掌中女孩,我經歷了滿心歡喜又經歷了灰心喪氣。眼睜睜的看著播出日期由三月十八號變得遙遙無期。
我一遍又一遍的默念,阿掌,阿掌,阿掌你是一個成熟的劇了,應該學會自己定檔了。卑微如傅慎行愛何妍,我們卑微的乞求《掌中之物》趕快定檔。
作為一個看透了霸道總裁男主,冰清玉潔傻白甜女主故事的人,我對單純的偶像劇已經幾乎不感冒了。《掌中之物》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女主何妍自始至終都沒有愛過男主傅慎行。它是典型的反斯德哥爾摩症的代表。
斯德哥爾摩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質會因為劫持者沒有殺掉自己而感激劫持者,無論之前遭受過的種種惡性待遇。現在很多「霸道總裁」類的網絡小說的核心就是斯德哥爾摩效應。
《掌中之物》中的女主就一反套路,自始至終都是以扳倒傅慎行為信念活下去。我喜歡何妍的堅韌與勇敢,我佩服她的智慧和勇氣。她縱使在地獄裡走了一遭,但當她再次回到人間時,她依舊光亮。
《掌中之物》算得上是大製作了,由博納影業集團、博納熱愛、金盾影視中心出品,相信我這麼久的等待不會白白浪費。影視自然會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改編與主題的升華,但也會保留原小說的一些核心情節。
雖然尚且沒有等到《掌上之物》的開播,但是作為看過原著的人,我還是想叨叨一陣兒(請原諒)。
想從傅慎行留給何妍的那封信寫起。傅慎行說,阿妍,你知道嗎?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那一夜我們的開始不是那般不堪,該有多好。
對啊,如果沒有那麼不堪,該有多好。從小在貧民窟長大的沈知節,每天在刀尖上舔血,從未有人給過他溫暖與愛,比之更不幸的是,他也不知道什麼是愛。即使是搖身一變成為傅慎行,他的冷血狠戾也絲毫不會改變。他只被人懼怕,卻從未被愛。他千算萬算算不到他會愛上一個人,但他的愛卻是畸形的,讓人不寒而慄的。在地獄中滋長的愛,也是嗜血的。
傅慎行後期愛得卑微,倘若不去看他之前的種種惡行,我會十分的同情他的。可是,不是所有犯下的罪行都可以彌補,有些錯誤一旦鑄成就永遠沒有辦法彌補。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無論好人壞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柔軟的地方,或大或小。每個人的品質裡都有善與惡,互相爭輝,總有一方明亮到散發,一方黯淡卻不全無光華。
傅慎行滿身汙濁,卻在愛上何妍後發出一點晦暗的光。或許,如果他沒有那麼罪大惡極,有一天他也能洗淨身上的罪惡。但問題在於,他已經到了罪無可恕的地步,縱使他做再多的彌補,他也無法給那些因為他而受到傷害的人一個交代。
所以,我或許在傅慎行自殺的時候產生了一絲的同情與憐憫,那是因為那一刻,我暫時忘記了他所犯下的惡,只記得他對何妍卑微的愛。當我重新理智清醒之後,我認為除了死亡,傅慎行沒有別的選項可以選擇。作惡多端,死不足惜,私人的愛,不抵罪過。
縱使傅家家大業大,有錢有勢,百年隻手遮天,但最終還是無法逃離恢恢天網。
自古以來,邪不壓正,光明終會驅逐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