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校「毒教材」美化鴉片戰爭,教學生把警察認作狗,害娃不淺

2021-01-08 我是媽媽

在這社會上的每個孩子,他們接受學校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建立最基本的是非對錯觀念,這才不枉費家長耗費精力和金錢從孩子求學。

可就當家長百分百信任的把孩子交給老師時,他們的育兒師德卻顯然配不上孩子們尊稱他們的這一聲「老師」。

一、香港學校「毒教材」頻現

前兩天,香港太陽島英文幼稚園的插畫教材卻出現了警察和狗並列的畫面,網友認為這是學校故意誤導孩子的認知,從而引發了強烈爭議。

通過網傳的照片顯示,插畫中有一名警察和一隻小狗,其中還附有一個大大的「狗」字。而這頁圖畫的學習內容則是要求孩子朗讀文字,並把相配的圖畫填上顏色。試問,警察旁邊出現一個狗字,這明顯是在抹黑香港警察。

尤其是有網友找出去年的教程,圖上並沒有警察只有兔子和小狗,所以說幼稚園這樣的行為不得不引人深思。此外,香港的「毒教材」還遠不止這一點,早前就有中小學的中國史教材因為過度美化「鴉片戰爭」而集氣全民公憤。

當時九年級學生的閱讀材料上有一篇《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的文章,裡面的知識內容不僅沒有承認鴉戰爭荼毒了多少中國百姓,又侵佔了我國多少真金白金,還反倒認為這是「合理化」,並且言語多有指責「中國傲慢」。

學生們有責任明白中國的真實歷史,而不是像這樣隨意指篡改歷史,給孩子建立錯誤的價值認知體系。學校歷來是育人的神聖地方,像香港學校的這種荒謬教育題材,毫無教育標準和體系,這種全盤皆錯的方法從根本上只會讓孩子的價值觀分崩離析。

當然,學校對此也表態稱老師編撰教材不夠嚴謹,後續會嚴肅處理。可誰也不知道這樣的嚴肅處理指的是什麼意思,又或者只是拍一下水花,等到風平浪靜後再次「興風作浪」!

二、家長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父母就操心著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比如說一歲的時候教孩子學走路,兩歲學打招呼,三歲學背詩認字,四歲上學學文化等等。可以說,父母這養育孩子的幾年裡,早已熟練掌握孩子的性格秉性和如何引導他們學習。

尤其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幾大性格行為,無一不是在父母的嚴格敦促下養成,所以說當孩子的老師,父母完全有資格。

1、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當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他們對於枯燥的學習會表現得非常抗拒,以至於他們總會找些理由逃離上學,就像常見的「鬧肚子疼、牙疼」就是孩子慣常使用的把戲。

可能害怕孩子真的身體不適,老師會要求家長帶孩子回家治療,可父母回家後早已看穿孩子的小心思,於是一頓打或一頓教育,會讓孩子第二天乖乖返校。要說治孩子這種懶散的壞毛病,還真只有家長出馬才管用。

2、培養孩子的禮儀禮貌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到大父母都會語重心長地教我們懂禮貌:遇到親戚朋友要主動打招呼,看見老人摔倒要攙扶,撿到東西要交還別人等日常禮節,而這些內容老師會在課堂上提及,但卻不會逼著孩子照做。

可放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不能嚴肅的要求自己,家長們只會批評他們,害怕走上社會後會被他人吐槽「沒教養」。

3、幫孩子建立明辨是非的價值觀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畢竟心智成熟度比不上大人,可是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必須及時教育孩子改正,不然孩子很容易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和是非觀,認為自己沒有被批評或打罰,那麼自己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因此,為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必須嚴肅對待每一個成長的小問題,犯錯就要懲治和教育,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才會多方思考。

三、老師和家長強強聯合,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角色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偏重於學業,而父母則是多管教孩子的為人處世。

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孩子們的成長既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也少不了父母的嚴加敦促,兩者強強結合,才會成就更聰明更成功的孩子。

那麼,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相互合作呢?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互信任。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或者在學校感染不良風氣時,可以第一時間主動和老師聯繫,了解孩子近段時間的學習狀態和異常反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快速把孩子拉回正軌。

另外,相互理解這件事對於老師和父母也相當重要。要知道,每位老師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三好學生,為自己的教學生涯增添光彩的一筆,可孩子們的性格和智商都不能保持一致,這也就造成了好學生差學生兩極分化的局面。

所以說父母應該體會老師的不容易,不要總是給老師打電話給孩子換座位,是金子坐在哪裡都發光。而不是金子的話,父母則需要考慮到底是孩子的厭學問題,還是自身教育理念出了錯。

相關焦點

  • 香港教師給鴉片戰爭洗白是蠢還是壞?校方道歉,香港教育局將跟進
    關於鴉片戰爭的歷史,香港的課堂上已不是第一次出現謬論。去年10月,一份來自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歷史科九年級閱讀材料《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在網上流傳,其內容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國和英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及司法制度衝突,但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批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憤怒。
  • 香港通識教材漏洞容易讓別有用心者傳播及滲透偏頗資訊
    (來源:港媒)2013年非法「佔中」理念提出不久,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方景樂便製作所謂的「佔中」通識「教材」,由非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任顧問及作審查,以絕大篇幅「推介」「佔中」操作詳情,有如一本「佔中行動指南」,39頁的教材中只在1頁不起眼處添加少許「爭議」意見。
  • 香港教科書曲解鴉片戰爭,臺灣都有人驚到!
    陳女士促學校處分「黃師」圖|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海叔要說,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這是從小埋設親前殖民者、仇祖國之雷。這是一種政治滲透!其引導未成年人產生「仇中」思想可謂明目張胆。從香港去年開始的「修例風波」至今,種種情況表明,這絕非涉事學校嗇色園主辦可立小學一家的問題,也絕非僅僅處理個把「黃師」的問題,也不是香港特區教育局一家的問題——必須在香港全社會進行一番撥亂反正。02香港的教育問題,不僅僅在於「黃師」在課堂上胡說八道,更在於教科書引發的各種混亂。譬如陳女士所爆料的《朗文常識童看歷史》,出版方朗文本就是家英國背景的出版社。
  • 伸向香港學生的「黑手」,也該被斬斷了——
    ▲資料圖:香港通識教材。(星島日報)通識教育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廣泛存在,本不該有爭議。但在香港,由於特定的歷史傳統因素,通識教育自推出後便有個巨大的漏洞:相關教科書無須送審。據港媒披露,香港教協早在2009年便製作了一系列抹黑國家的短片、附帶筆記及工作紙,供學校作通識科教材,下手不可謂不早。在教協的鼓譟與誤導之下,大量通識教材充斥著抹黑內地、毒化香港和內地關係的內容。
  • 香港「教材」又變了?專家指出:這就是製造廢青的罪魁禍首!
    更令人震驚的是,心懷叵測的反對派又將黑手伸向了教材。近日,有人發現香港有補習機構在自編通識教材中加入反修例運動內容,直接醜化警察執法,甚至假借市民之口誣稱「警察試圖謀殺抗議者」。上述內容曝光後,各界正義人士痛心詰問:這哪是成風化人的教材?這是煽動仇恨的傳單。的確,有怎樣的教材,就有怎樣的教化;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塑造什麼樣的青年。
  • 港毒羅冠聰,在倫敦謀划起訴英籍香港警察!
    他一邊和現在臺灣的港毒寫詞人林夕隔空對話,大搞港毒,另一邊,和英國反華政客開始搞新的港毒分裂活動。而這次,它們把目標對準了英國人!什麼?英國人?是的,對準了在香港做警察的英國人,即英國籍香港警察。羅冠聰和英國反華政客謀劃,要在英國起訴在英籍香港警察。稱要這些英籍香港警察為「警暴負責」。
  • 「警察,是擾亂秩序的人,是作奸犯科的人」,香港老師打對勾
    香港學校閱讀材料此前曾不止一次被曝出現仇警言論,香港「灣區教育家長聯會」日前在臉書爆料,又有家長群組揭發學生疑似在完成造句練習時寫出所謂「警察擾亂香港跌(秩)序」、「作奸犯科」等荒謬字句,甚至連寫錯字教師都打對勾支持答案「正確」。
  • 中毒、燒傷、恐懼症,這些兒童玩具害娃不淺,寶媽卻仍在買
    接下來,兜媽就給大家介紹下哪些玩具危害性極大,不適合寶寶獨自玩耍!這6種玩具害娃不淺1.現在,水晶泥在學校附近的玩具小販處非常常見,深受兒童喜愛,寶媽儘量別給孩子買,若一定要買的話,必須要看住孩子,摸完水晶泥要洗手、不要誤食啊。2.
  • 「養不起為什麼還生我」,對孩子哭窮的家長,網友:害娃不淺
    現在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都開始「拼爹」,因為他們的家長也給孩子長了臉,家長如果能力不高,卻總想著「拼孩子」,這樣的作風跟那些拼爹的孩子也沒有多少區別。「養不起為什麼還要生我」,各位哭窮的家長也請你們面對現實小亮的爸爸媽媽就是用「哭窮教育」將孩子養大的,然而現在孩子跟他們的關係卻變得越來越遠,小亮對於自己的父母其實也有很多怨言,他長大之後才知道別人家的父母並不這樣。
  • 「毒王」向歐美販賣31噸冰毒,行刑前笑道:為鴉片戰爭報仇,我不害自己人
    「毒王」向歐美販賣31噸冰毒,行刑前笑道:為鴉片戰爭報仇,我不害自己人引言當一個人的心中充滿了黑暗,罪惡便在那裡滋長起來
  • 這些孩子害怕開學,只因為他們是警察的子女!
    過去兩個月,在這麼多「廢青」黑衣暴徒的違法示威、暴力衝擊下,香港警方一直堅守一線,保持著克制的態度,努力不讓這座城市陷入無秩序的混亂,不讓這顆東方之珠被暴力和瘋狂所吞噬。然而,暴徒們卻在不斷挑戰警方的底線,有部分激進反對派竟然人肉警察,曝光他們家屬的信息,甚至將黑手伸向了校園,把矛頭對準了孩子。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父母繼續餵給孩子,如今毫無察覺小劉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結婚之後父母就期盼著兩人能早點生個娃。果然,小劉很爭氣,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個男孩,把兩家人高興的合不攏嘴。由於雙方的老人都很年輕,帶娃這件事自然輪不到小劉和老公,於是兩人就撒手把娃交給了爺爺奶奶帶,外公外婆偶爾也來幫襯。
  • 「另類飢餓」害娃不淺,家長要正視
    其實,孩子抱著媽媽才能入睡的行為,可能是一種「另類飢餓」或者「皮膚飢餓」,媽媽一定要引起重視,早餵早斷,否則害娃不淺。12歲男孩摟著媽媽才能入睡?「另類飢餓」害娃不淺,不及時糾正會出現性格缺陷,家長要正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睡覺時出現這種過於依戀媽媽的行為,尤其是較大的孩子,其實是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 ...央視熱評:香港終於開始清理「毒教材」了;楊文醫師遺體告別儀式...
    3丨央視熱評:香港終於開始清理「毒教材」了央視新聞5日發表評論:繼清理「黃師」後,香港教育刮骨療傷再度向前推進。3日,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通過立法會議員容海恩的建議,決定成立小組委員會研究香港幼兒園、中小學教材的編制和監管,審視校本政策對教科書編制和監管的影響。
  • 香港患「媒毒」
    這次說一下香港的「媒毒」病。梅毒這病是歐洲的產物,當時鬧得貴族紳士們的祖先沒轍,以信教搞起了禁欲主義。直到再爆發新的性病,發現禁慾也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文藝復興時全面恢復裸體藝術,縱慾主義開始回歸。然後,愛滋病就出現了,賴給了猴子。你去看看歐洲藝術,袒胸露乳是美,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文化。
  • 韓震:教材的事情不是小事情,教材應該是國家事權
    目前,教材建設勢頭是很好的。教材作為教育最基本的遵循,必須體現國家意志近些年,我國香港地區許多青少年在某些勢力的煽動下參與暴亂的問題,儘管有非常複雜的根源,但是明顯也有教材和教育的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就反思了香港問題的教材根源,他認為一些教材存在刻意激化兩地矛盾的現象。
  • 是《無間道》害了香港電影,還是偷懶害了香港電影?
    《無間道》曾經是香港電影的救世之作,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座裡程碑,尤其對警匪類型來說,《無間道》的出現,從題材、故事、風格上,都徹底改寫了香港警匪片。但香港電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惡習,即使我們這些深愛香港電影的人都無法否認,那就是無節制地偷懶跟風模仿,前人用過的一個出色的梗,恨不得反覆用一百次,直到觀眾噁心為止。在這個意義上,《無間道》真是害了香港後來的警匪片。《無間道》之後,有多少警匪片上天台?又有多少警匪片翻來覆去拍臥底?
  • 堪稱美國的「人教社」,吊打99%同類英語教材,國際學校都用它!
    有一位海澱媽媽,女兒膽小不願意在人多的場面說話,她就專門網羅各種英語角,線下公開課,帶女兒去參加,甚至花大價錢帶著女兒跑國外參加TED公開課。還有很多牛媽能直接化身包打聽,長年混跡論壇、微信群和各類機構,開口閉口都在問:你家孩子在讀什麼書?學校裡用什麼教材?
  • 鴉片戰爭前,香港發生了什麼?
    譬如鴉片戰爭前夕,這裡就曾發生一件命案,具體地說,是1839 年(道光十九年)7 月7 日。起初是一批英國水手在此處上岸,隨後便與當地的尖沙頭村若干村民發生衝突,衝突原因據說是英國人搗毀了一座神龕。而當場打架的情形,據說是不分勝負,但其中一名村民林維喜傷得頗重,熬到第二日,便不治而死。英夷在尖沙頭村打死了人,這消息迅速傳開。當時的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自然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