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歲的時候,在租書屋裡看過了唐家三少的一本小說《狂神》,其中男主角是身上有人族、魔族、獸族三族血脈的混血兒。而其中獸族的血統叫比蒙巨獸。他的父親就是比蒙巨獸的統領。
那時是我第一次看到比蒙這個名詞,以為是作者自己杜撰的一種怪獸名稱。
這種生物是高達幾丈的巨型生物,有著強壯的身體和與生俱來的神力,天生就具有很強的物理攻擊和物理防禦能力,對魔法的抵抗力也很強。最大的缺點就是繁殖能力比別的獸人差一點,腦子不太好使,是一群憨憨。
在這本書的設定中,比蒙巨獸們是可以媲美龍騎士和墮落天使的超強武力。
無獨有偶,看過大量網絡小說的我在唐家三少的《琴帝》一書中有看到了這一種族,此時的比蒙巨獸們不僅陸戰無敵,同時還分為了狂暴、白銀、黃金、白金、紫晶五個等級,並且還可以進化成神獸。
不僅僅是唐家三少的小說中有比蒙巨獸的設定,很多的網絡小說都出現過比蒙巨獸這一種族。好多玄幻類的小說,但凡出現獸人族之類的設定,好像總也繞不開比蒙這一強力的怪獸。也有直接以比蒙為主角的小說,比如《比蒙傳奇》。
小說開頭真是腦洞大開,一支穿雲箭射穿了比蒙的DD,箭上附著了比蒙的子孫們,接著箭射到了少女的小腹裡,然後,混血比蒙小孩就這麼誕生了。
但實際上,比蒙是西方神話中出現的生物,希伯來文中是「群獸」的意思,暗指它形體龐大,群獸相合才能與其並論。
在基督教的《聖經》中,對於比蒙巨獸有詳盡的描述「它吃草與牛一樣。它的氣力在腰間,能力在肚腹的筋上。它搖動尾巴如香柏樹。它大腿的筋互相聯絡。它的骨頭好像銅管。它的肢體彷佛鐵棍。它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創造它的給它刀劍。諸山給它出食物,也是百獸遊玩之處。它伏在蓮葉之下,臥在蘆葦隱秘處和水窪子裡。蓮葉的陰涼遮蔽它。溪旁的柳樹環繞它。河水泛濫,它不發戰。就是約旦河的水漲到它口邊,也是安然。在它防備的時候,誰能捉拿它。誰能牢籠它穿它的鼻子呢。」
這個描述,其實和對於河馬的描述很相似,除了他搖動尾巴如香柏樹這一句不符合以外,河馬簡直和這個比蒙長得一模一樣,所以後世有人猜測他講的其實是鱷魚,還有人認為這個比蒙其實就是恐龍時期的梁龍,梁龍長有二十七八米大小,也是食草動物,光尾巴就有十三四米長,符合尾巴搖動起來像安柏樹的標準。
河水泛濫,他不發戰,就是約旦河的水漲到它口邊,也是安然。這條描述也符合梁龍的特性,約旦河的水流湍急,而且落差很大,只有龐大的巨型生物才能在河中安然無恙。這種習性其實正好和梁龍吻合:它鼻孔位於眼睛之上;當陸上敵害攻擊時,它就逃入水中躲藏,頭頂上的鼻孔不會被水淹沒,便於呼吸。
不過梁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恐龍,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人類是怎麼知道他描述他?難不成真的有上帝?這還是未解之謎。
所以就出現了另一種符合的生物,目前已經滅絕的大地獺,長得和大象一樣大,擁有粗大厚重的尾巴,可以直立起來。
在基督教神話中還有很多關於比蒙的傳說。上帝創造生命的第五天,對著有七分之一有水聚集的死海說:應有動物、飛禽和魚類,於是就有了動物,但是其中有兩個很龐大的,死海容納不下,一個叫貝希摩斯,一個叫利維坦,並將它們分開,將貝希摩斯放在了弄乾的陸地上,那裡有一千座山峰,利維坦則扔到海裡,讓他們不相往來。
這個貝希摩斯就是比蒙,是陸地上最大的生物,每天能吞食一千座山峰,但他無法離開那些山峰,否則時間就會紊亂。在猶太曆法四月份的時候,比蒙的精神氣力都達到一年的高峰。那時它會後足著地,怒吼嘶鳴,聲震寰宇。虎豹豺狼受其威懾,全年都不敢肆意捕獵,許多弱小生物得以逃過一劫。
漸漸的,教會的人們將聖經演繹深化,將中性的比蒙變成了邪惡的怪獸,成為了惡魔的一種,說他是撒旦的爪牙,黑暗與邪惡的象徵,長相為腹滾肚圓,雙足站立的大象,他充當地獄的看守,也常主持盛大的宴會,在幽冥地府還以歌喉聞名。
我們的小說家們充分的發散思維來將西方的比蒙充當書中的角色,其實東方的巨人們很憋屈的,比如夸父一族就是巨人族,可是除了流傳著他追太陽的本領外,再也沒有多餘的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