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救的生命永遠銘記你們——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6周年綜述

2021-01-10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這種大愛甚至可以超越國界,因為醫者的眼中只有病人,生命至高無上!

  有這麼一支醫療隊,甘忍遠離親人之苦、甘冒殞命之險,跨海越洋,在1963年至今的56年中,從第一批的24位累計到今天的2.6萬人次,先後遠赴亞、非、拉、歐和大洋洲的71個國家,不畏艱苦、甘於奉獻,其中約2000人次獲得受援國政府頒發的總統勳章等各種國家級榮譽,這就是獲得世界廣泛讚譽的中國援外醫療隊。

  救死扶傷,累計診治患者約2.8億人次

  時間回溯至1962年7月,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外籍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幾乎全部撤走。境內缺醫少藥、疾病橫行,民眾求醫無門,阿政府向世界發出醫療援助呼籲。

  彼時,我國第一個向世界宣布將派遣醫療隊赴阿長期工作。隨即,1963年4月6日,從北京、上海等地優秀醫生中抽調組成的醫療隊奔赴阿爾及利亞。

  後來,這個隊伍不斷擴大。從吉力馬札羅山到幾內亞海灣,從尼羅河河畔到東非大裂谷,從茂密的叢林深處到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中國醫療隊分布在非洲大地上,並向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發展中國家繼續延伸。

  2019年9月4日正午,馬達加斯加東海岸的瓦圖曼鎮被驕陽炙烤著。一位因流產引起疾患的年輕女性患者前來就診:沒有血壓、脈搏150~160次/分、呼吸40次/分、體溫高達40攝氏度。

  患者氣息奄奄,唯有一雙無神的眼睛流露出對生命的渴望。「此前一周,患者的流產手術由當地一位曾在手術室打掃過衛生並退休多年的清潔工操作。」患者家屬告訴醫生。

  在麻醉及手術術前風險評估都是最高分的情況下,具有多次援外經驗的婦產科主任醫師王琪,以及外科醫生王建華、麻醉醫生李海山意見一致:立即搶救,不能放棄這個年輕的生命!

  患者被快速送入手術室,經開腹後惡臭立刻彌散手術間,人工流產導致子宮穿孔破裂,胎兒大部分殘體流入腹腔並繼發感染,殘體已與腸管緊密粘連,結腸斷裂,術前待確診的肛門外15釐米贅生物居然是外翻的結腸遠端。

  最終,歷時5個多小時的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各項體徵恢復正常。中國醫生從死亡線上又搶回來一條生命!

  醫學源於人性的善良,醫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每天,在不同的受援國,這種救死扶傷的動人場景都在上演,中國援外醫療隊先後為71個國家累計診治患者約2.8億人次,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評價。

  甘於奉獻,用生命護佑受援國人民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受援國醫院條件大多簡陋,醫療隊員常親手製作諸如無影燈、手術床、高壓消毒鍋等手術設施,甚至因生活物資缺乏,他們得自己種菜養雞,以備不時之需。

  不僅如此,受援國環境堪憂,愛滋病、瘧疾、傷寒等疫情和戰亂時有發生……

  面對這些疾病以及缺乏有效防護措施的醫院,每一次診治,隊員們都遭受著感染風險。在馬裡,一位醫療隊員為一名愛滋病人做手術時,病人的血液濺進她的眼內,經過及時處理後,她仍堅持為病人做完手術。術後她交代同事,如果她染上愛滋病,就不回國了,死後葬在馬裡。

  面對生死之戰,中國援外醫療人員臨危不懼、捨己救人。56年來,51名隊員因公犧牲在異國他鄉,缺席了後半生,留給親人無盡的思念!

  儘管如此,但凡受援國需要,中國援外醫療隊員從不缺席:受援國缺醫少藥,民眾的健康和生命需要他們護佑。

  於是,一批又一批醫療援外人員,遠離親人,奔赴受援國。2014年,非洲伊波拉病毒肆虐,我國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衛生援外行動,先後派出臨床和公共衛生專家1200多人次援非,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這是一支無堅不摧的隊伍,在和病魔展開激烈鬥爭之時,他們都是勇敢的「白衣戰士」。

  張妍玲,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重症科主任醫師,已經4次參加援外醫療隊工作,曾先後成功地搶救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已昏迷了3天的患者、重症傷寒腸道大出血休克患者、腦瘧昏迷患者、重症心衰、肝硬化腹水等216例重症患者。

  林純瑩,任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中心心內科主任醫師,2012—2013年擔任第二批援加納醫療隊隊長。她帶領醫療隊克服瘧疾、肝炎、結核等等傳染病的威脅,開展為期兩年的援加納工作。作為心血管病醫療專家,她針對加納克裡布教學醫院心內科存在的問題,建立起了病房管理模式,使患者死亡率從原來的11%下降到5%。

  他們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

  當前,57支中國醫療隊的1082名醫療隊員,正分布在56個國家的117個工作點。其中,非洲有45個國家,共973名醫療隊員。

  前赴後繼,為受援國培養醫療人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援外醫療隊真誠地希望,帶給受援國的不是一年又一年的外部援助,而是幫助他們實現一代又一代的醫療技術自立。

  為此,中國醫生在努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作為我國援外醫療隊歷史上第一支任期6個月的醫療隊,也是第一支不設廚師和翻譯的醫療隊,從2014年8月起,北京市累計向特多派出4批醫療隊,每批10人,共計40名隊員。

  40名隊員來自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和北京世紀壇醫院,這些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等領域的專家有效緩解了當地公立醫院的困境。

  他們打造新型援外醫療模式,定位為臨床示教、指導和培訓當地醫務人員,形成醫、教、研相結合的高端醫學合作。他們為特多設計了受援醫院神經學科的整體架構以及遠景規劃,定期進行專題學術講座和手術示教,實現了醫療服務和醫學教育的有效結合;建設高端醫學培訓平臺,原北京市衛計委捐建的「中特顯微外科培訓中心」,使聖費爾南多醫院的神經醫學水平由原來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躍升為全國第一:結合受援國重點學科建設,接收特多醫師來京進修學習,推動了援外醫療合作長效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援外醫療隊逐步形成以派遣援外醫療隊為基礎,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雙輪驅動,創新項目、對口醫院、能力建設、人員與技術交流的全方位對外援助格局。

  在非洲、東南亞、中北美以及加勒比地區的30多個國家,中國先後開展了44次「光明行」活動,免費為萬餘名白內障患者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通過派遣眼科醫療專家組,開展學術交流、示範手術、帶教培訓等形式,在茅利塔尼亞、查德等國建立了眼科中心,以提升當地的眼科診療水平;在與22個受援國建立25個對口合作醫院,其中非洲有18國20個對口醫院,幫助他們建立了一批創傷中心、微創外科中心等醫療中心,極大地提高了受援國臨床專科水平……

  如同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常說的那樣,援外醫療,就是要救死扶傷,把中國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給他們以提升受援國的醫療水平,把中國醫生的形象展示給世人。

  醫療對外援助,是我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開展時間最長、涉及國家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合作項目。56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甘於奉獻,增進了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民心相通、民意相融,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傳承著「大愛無疆」的人文情懷。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3日 08版)

[ 責編:孔繁鑫 ]

相關焦點

  • 白衣天使情牽黑人兄弟—山西援外醫療隊開赴非洲
    受衛生部委託,由山西省負責組建的第16批援多哥、第15批援吉布地醫療隊,於8月下旬開赴非洲,開始執行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任務。2支援外醫療隊員在出徵前統一接受了為期6個月的法語、外事安全、外事禮儀、熱帶病防治、愛滋病知識、醫療隊規章制度、援外財務知識、受援國國情和隊員精神衛生等系統培訓,並健全了隊內崗位和組織設置。
  • 廣東援外醫療隊再獲國家表彰!他們在海外留下這些感人故事
    12月17日上午,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院長林純瑩同志代表全國先進個人,匯報了援外醫療隊工作和援外創新工作情況。
  • 46年來我省派遣36批援外醫療隊 治療病患超過八百萬
    46年來我省派遣36批援外醫療隊 治療病患超過八百萬
  • 援外醫療五十載《閃耀的平凡》講述中國醫生艱辛援外事跡
    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了第一支援外醫療隊,至今已經走過57個春秋,多年來先後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71個國家派遣過援外醫療隊,診治患者超2.8億人次。   在本期節目中,安東尼·莫爾斯將前往中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柬埔寨磅湛省,帶我們了解中國醫生援外的故事,感受他們的「醫者仁心」。
  • 抗疫無國界 中國援外短期抗疫醫療隊集結出發甘比亞
    2020年11月8日,應甘比亞共和國政府邀請,由遼寧省承派的中國援外短期抗疫醫療隊在瀋陽隆重舉行出徵儀式,正式啟程赴非洲甘比亞執行為期3個月的國際抗疫醫療任務,這是我國在前期向多國派出抗疫專家組基礎上再次派出短期抗疫醫療隊,也是落實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的首批派隊。
  • 河南3支援外醫療隊再出徵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通訊員 鄭良子「牢記援外醫療光榮使命,不辜負祖國人民重託……」10月16日上午,在鄭州,來自河南醫療戰線的3支中國援外醫療隊從河南省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闞全程手中接過中國援外醫療隊隊旗後,進行莊嚴宣誓。
  • 醫師節|中國援外醫生在異國守護生命 彰顯大愛無疆
    作為醫者,他們為生命風雨兼程,驅趕生命中那些黑暗的日子;作為戰「疫」先鋒,他們初心不改,用大愛換生命的明天;作為援外「使者」,他們選擇用平凡的愛守護生命,成就醫者別樣的「詩與遠方」。第一次感到看診「難」 她用平凡守護生命中國第十七批援幾內亞比索醫療隊隊員、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專家沈躍莉到中幾比友誼醫院(Hospital militar principal)工作已經1年零8個月。作為一名援非的醫生,沈躍莉第一次感到看診原來也這麼「難」。
  • 電視劇《援外醫生》啟動 傳遞大愛無私理念
    主辦方供圖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 由北京中人衛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監製的電視連續劇《援外醫生》今天在京啟動。本劇通過對中國駐非援外醫療隊的真實經歷和事件進行改編,力圖為廣大觀眾真實地還原援外醫療工作人員的生活和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通過此劇讓人們可以了解援外醫生們的大愛精神。
  • 中國(廣西)2支援非醫療隊隊員整裝待發
    中國(廣西)第22批援尼日、中國(廣西)第14批援葛摩醫療隊歡送會暨援外行前培訓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李冠宏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11日訊(記者 李冠宏)1月11日,由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組織選拔的中國(廣西)第22批援尼日、中國(廣西)第14批援葛摩醫療隊歡送會暨援外行前培訓會在南寧舉行。48名援外醫療隊員將肩負祖國重託,遠赴非洲尼日和葛摩兩個國家執行為期一年半的援外醫療服務任務。
  • 第二十八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出徵,21名隊員執行18個月援外醫療任務
    白繼開/攝昨天清晨,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中國第二十八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21名隊員集結完畢,搭乘班機,飛赴遙遠的西非國家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執行為期18個月的援外醫療任務。1968年,在周恩來的提議下,北京向幾內亞派出了第一支援外醫療隊。此後,一批批北京醫生被派往幾內亞、布吉納法索、利比亞等非洲國家,用辛勤工作,幫助非洲人民抵禦病毒,治療病痛。中國第二十八批援幾內亞醫療隊是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託、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組織派遣的醫療隊,編制21人。
  • ...堅定出徵 逆行援非——市衛生健康委召開「2020年援外醫療隊...
    」,總結2020年援外醫療隊國內培訓成果,為即將出徵的第22批援加彭醫療隊、第27批援剛果(布)醫療隊送行。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我市派出的第21批援剛果(布)醫療隊時,提出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今年4月,天津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令,以中國政府名義向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這也是全國首批支援非洲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他們傾力開展國際支援,贏得了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各界人士的廣泛讚譽。
  • 電視劇《援外醫生》彰顯大愛情懷
    近日,我國首部以援外醫生群體為題材的大型國際醫療史詩連續劇《援外醫生》在政協文史館正式啟動。該劇改編自中國駐非援外醫療隊的真實經歷和事件,力圖還原援外醫療工作人員的生活和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弘揚援外醫生們的大愛情懷。
  • 堅守五十年的承諾 廣東醫療隊今再援非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儀式。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五十載相守,萬裡馳援。從1971到2021,廣東向非洲國家赤道幾內亞派遣援外醫療隊,已整整五十年。12日,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從廣州出徵,將在受助國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外醫療工作。  經過近半年的脫產培訓和出國前準備,由廣東省中山市25名醫護人員及精幹力量組成的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12日中午告別家鄉中山,來到廣州準備啟程。  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隊長陳光衛表示:「在前面,我們30批的隊員前赴後繼。我們要向老隊員致敬和學習!
  • 中國援非醫療隊:白衣執甲,用奉獻詮釋大愛
    中國援非醫療隊供圖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之際,中國與非洲在疫情防控中相互支持,彰顯中非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廣泛讚譽,中非友好互信在團結抗疫中更加牢固。
  • 援外醫療隊員喬光偉:援助貝寧是值得驕傲的事
    煥然一新的醫療隊駐地。 第24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供圖中新網銀川1月11日電 題:援外醫療隊員喬光偉:援助貝寧是值得驕傲的事作者 楊迪1月11日,第25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將赴貝寧執行為期一年半的醫療援助任務,而第24批中國(寧夏)援貝寧醫療隊也即將回國。
  • 57年援外醫療,診治患者超2.8億人次
    在本期節目中,外國嘉賓安東尼·莫爾斯前往中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柬埔寨磅湛省,探尋中國醫生援外的故事。據了解,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距今已有57個春秋,期間中國曾先後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71個國家派遣過援外醫療隊,診治患者超2.8億人次。
  • 中國這次的舉動,讓日本人都流淚了……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稱,對於疫情防控,我們已布下了天羅地網,控制嚴密,只要出現一個病人,就會及時發現、跟蹤和處理。對於境外輸入風險,吳尊友稱中國已建立3道堅固防線,確保國內人民的生命安全。技術援助則是派遣醫療專家組,奔赴海外,推廣抗疫經驗,為當地提供診療建議。此前,中國已先後向義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等國派遣專家組,現在正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更多專家組。中國不但對外派遣專家組,還在56個國家派駐了長期援外醫療隊。
  • 電視劇《援外醫生》劇本研討會舉行
    電視劇《援外醫生》劇本研討會舉行  12月12日,電視劇《援外醫生》在北京召開劇本研討會。該劇本是由著名編劇胡坤及編劇團隊主筆創作,根據中國援外醫療隊的真實經歷和事件編寫,講述中國醫療隊援外的感人故事。
  • 異國他鄉醫者仁心:成都援外醫生遠赴東帝汶守護生命
    劉小勇 供圖中新網成都11月27日電 題:異國他鄉醫者仁心:成都援外醫生遠赴東帝汶守護生命作者 杜成「乖女兒,爸爸也很想你!快收拾一下去上學吧。」北京時間11月27日早晨不到8點,遠赴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擔任援外醫生的劉小勇剛與在成都的妻子和女兒通完視頻電話。
  • 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在抗疫一線,服務當地民眾 白衣執甲,用奉獻詮釋...
    中國援非醫療隊供圖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之際,中國與非洲在疫情防控中相互支持,彰顯中非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廣泛讚譽,中非友好互信在團結抗疫中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