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一
天花板超5600萬,37部破千萬影片合計分得6.32億票房,這是2020上半年一路高歌的網絡電影交出的耀眼戰報。
A面主流市場的繁華背後,也有《潛欲浮生》這樣孤獨蕭索的B面探索。
冷門小眾的犯罪懸疑類型,主打燒腦高概念,《潛欲浮生》從策劃之初到上線播出的近4年間,網絡電影從大吃人口、題材紅利的藍海市場進階到「破千萬」新常態,也在諸多審查政策的變化調整下,尋求適應著監管和內容的平衡。
眾所周知,犯罪懸疑電影天花板低,創作難度大,審查壓力不小。首吃螃蟹的《潛欲浮生》踏著迷霧前行,這是一部原本可以玩劇本殺的犯罪懸疑電影,變成了上線版本時長調整到74分鐘,劇情有損失的遺憾之作。
還好持續上升的熱播指數,給了一腔孤勇做冷門題材的主創團隊幾分慰藉——影片裸發上線,不到24小時挺進愛奇藝電影飆升榜第三,愛奇藝內容總榜熱度第十,第三天衝進愛奇藝電影懸疑榜第四名。
不唯票房論英雄。做小眾題材吃力不討好,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次積極的行業探索?
2030年,當刪除記憶成為人類備受爭議的醫學成果,雖被嚴令禁止,但卻一直徘徊在那些醫學挑戰者和痛苦記憶者的陰暗交易裡。基於此等背景,《潛欲浮生》以著名的醫學理論「缸中之腦」為基礎,腦科醫生通過為他人植入記憶或刪除記憶,利用偷換的大腦認知來混淆人們的所見和感知,從而達到某種目的,懸疑氛圍極盡展現。
於是有了開篇醫生的發問,「你到底相信什麼呢?眼睛、觸覺還是意識?只要是人,都會傾向於自己看到的和感知的東西。」
在編劇劉宇洋原本完滿的劇本中,故事分為兩個時空:醫生的意識時空和丁軒存在的現實時空。在醫生的意識時空裡,一些人物和情節源自於他在現實時空的經歷,名字、身份等產生了變化,即佛洛依德所說的「夢的置換」。
而現實時空的丁軒槍殺了女朋友嚴敏,藏匿了屍體並逐漸被罪惡感壓垮,他找到醫生將事件和盤託出,醫生為他實施手術,從此丁軒的經歷進入醫生的意識。
在醫生為主角的B故事裡,同樣也有關於背叛,愧疚、以及罪惡感纏身的自我折磨。兩個平行時空交互影響,形成一個包裹了4層外衣的犯罪懸疑故事。揭開層層外殼,幾個故事共同導向一個高能的主題表達:背叛引人走向覆滅,但魔鬼也只能吞噬那些自省的靈魂——構思精巧,邏輯自洽,因果鏈完美閉合。
編劇劉宇洋在美國研習電影,他筆下的犯罪懸疑劇本在結構、人設、敘事方式等方面都不同於中式懸疑片。2016年,在製片方原本的規劃裡,這個來之不易,氣質鮮明的故事打算邀請韓國電影《標靶》《季春奶奶》的導演製作班底。主演則是形象氣質與醫生一角高度貼合的中國演員安澤豪,他介紹,劇本類似《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等來回錯位的精巧結構很吸引自己。
但不久,因對韓文化風向的調整,之前的導演計劃被擱淺。也因影片類型天花板受限,製片方決定做一個以小博大,以口碑突圍的小而美懸疑佳作,仍以院線電影的標準周期操作,同時將彼時正熱的視頻平臺作為發行備選的方式之一(網絡電影),「前可進後可退」。
由於被劇本成色打動,有導演經驗的安澤豪主動請纓做該片導演,影片投資不高,安澤豪更將自己的導演和演員片酬當成項目投資。「我有信心拍好,願意賭一把,這樣也更盡心盡力一些。」。
同時作為主演,他已為角色瘦身了三個多月,理解角色狀態,規劃細緻。「我覺得醫生的長相應該更令人印象深刻一些,瘦削尖刻的外在形象,才有高級醫生的精英感,同時他又受困於每日重複的夢境,極度疲憊,有眼青。」安澤豪還給角色配了一副眼鏡,讓這個人物的斯文感和力不從心的疲憊感形神兼備。
製片方感懷於其誠意,加上執行導演梁傑,攝影指導王狀,演員趙子琪、邢瀚卿、汪洋、董春輝、江琳琳、聞婷等友情支持,眾人合力組建了新的創作班底。
演員圍讀、美術道具置景籌備等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進行,零下6度的大連屬於拍攝淡季,一切進展順利。但故事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情慾、背叛、角色身份的審查敏感,現場邊拍邊調整,在安澤豪的理解中,這當然減掉了很多故事核點。
最終成片在質感和細節上完成度不錯,平臺定級也給了很高評價。與此同時,網絡電影的審查政策也在悄然演變。
2017年,監管部門將網絡電影規划進《電影促進法》的管理範疇,審查標準向院線電影靠攏。所有視頻網站的網絡電影、網劇、網綜等網生內容都需填寫重點網絡原創節目信息登記表,進行節目內容備案登記,並由視頻網站統一蓋章報送省局備案。
此後,《潛欲浮生》又進行了多次大動作調整,時長縮減近30分鐘,這部燒腦高概念影片「否了改,改了否,審了剪,剪了審」,好事多磨。
也許做電影,註定是一門遺憾藝術。
7月18日,《潛欲浮生》愛奇藝上線,在其他降妖伏魔熱門題材的四面夾擊下,影片「非主流」的犯罪懸疑類型,似乎預示了商業成績的暗淡。
但,沒有市場空間的小眾題材,就不需要市場空間嗎?
當下,多年市場養成的所謂網絡電影主流題材,其紅利正在迅速衰減,如果只一味做單一、重複的套路複製,不僅觀眾審美疲勞,更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為了在視效上做更大突破,內容方大幅加碼畫面上的衝擊,或將陷入「低了品質達不到,高了成本收不回」的創作窠臼,而罔顧作為電影本質,故事本身的內在張力和質量標準。
所以,網絡電影的類型突破,內容創新是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焦點。創新有風險,也會帶來一定紅利。積極嘗試在主題表達,類型敘事方法上創新,中低成本小眾題材並不代表無法生存,好內容終會得到觀眾認可。
尤其當下,院線電影進入視頻平臺的步伐越來越快,這塊價值窪地隨著專業影視資源和資本的湧入,勢必帶來更為優質的內容賦能,這對網絡電影無異於雪中送炭。
只要,內容方積極求索,在新內容上領先探路;平臺給予政策扶持,用多一點時間和耐心培養觀眾,帶動審美水平的提高,一定會促進網絡電影的轉型升級。
陣痛過後,必然是美好明天。未來可見的3、5年,在行業不斷自我提升和外部優質資源的湧入後,網絡電影的整體水平必然迎來質的飛躍,或將成為與院線電影鼎足而立的新勢力。
近期熱文
易烊千璽專訪 | 都豔《少年之名》專訪
《青2》總導演陳剛專訪 | 娛樂圈看「姐姐」
張頌文和他漫長的青年危機
約稿 請聯繫:
A2011402(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
WANGCHUNXIAO14(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