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臨公子
到目前為止,《乘風破浪的姐姐》恐怕要算今年最令人出乎意料的綜藝了。
原本吃瓜群眾期待的撕X大戰沒出現,倒是隨著賽程推進,每個人都展示出不同於以往屏幕上的色彩,同時還激起了諸多共鳴。
為什麼人們看了會感同身受?
30+的人,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一方面多少有些焦慮「大局已定」的底色,另一方面,又有幾分不甘與隱隱的衝勁兒,想找準機會再搏一把。
這樣的境況被映射在舞臺中央,自然看得人滋味萬千。
隨著賽程推進,30位姐姐中有3個人特別戳中我:萬茜、藍盈瑩、黃齡。
萬茜實在特別,氣質清冷,沉默寡言,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讓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節目裡,大家都想和她成團;節目外,不言不語地在微博上拿下選手中的各項指數No.1。
怎麼說呢,在一群貌美如花、裙擺飛揚的姐姐裡,她身上有酷酷的直男氣息。
選手們相見:彼此都要寒暄幾句,哎呀你又瘦啦~哎呀好久不見~哎呀見到你太好了~萬茜一如既往地禮貌點頭+左手背身後+真誠地看著+伸出右手:「你好,萬茜。」
個人初舞臺:自彈自唱許飛的《敬你》,兩次出錯中斷。通常來說,人在這種場面下會有些緊張或不好意思,萬茜呢,出錯後坦然地問:「我可以再來一遍嗎?」沒有尷尬,沒有窘迫,而是鬆弛地笑了笑繼續表演。
日常聊天:沈夢辰開心地和她說:&34;萬茜隨口問,哪一部呀。沈夢辰一下子想不起來了,她輕鬆地說:沒關係。瞬間化解了尷尬;吃飯時金莎撒嬌想要她剝小龍蝦餵她,她隨手剝完餵她:「給你」。
她不主動寒暄,也不刻意疏遠,不近不遠地存在著。但當人需要時,轉身就看到她在身邊。仿佛帶著桂花香的空氣一樣讓人有種恰到好處的舒服。
就像她一路走來那樣。
2004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萬茜痴迷舞臺劇,於是沒有著急邁入演藝圈,而是選擇表演話劇,日復一日地磨鍊演技。
然而演話劇收入微薄,萬茜也沒過多糾結,她曾在採訪中坦言:為什麼離開舞臺去拍戲?因為窮啊。現在有經濟基礎了,就想重新回到話劇舞臺,追尋我之前的夢。
沒錢了,就想辦法去賺;
有錢了,再繼續去圓夢。
萬茜在一段採訪裡說:
我本來就沒有一顆紅的心,所以沒有紅也是很正常的。
我作為演員這個職業;
我只需要我自己的角色被人家肯定;
我交出的這份作業,人家是能肯定到的。
她在30歲左右演過一部電影,叫《柳如是》。坦白說電影製作得挺粗糙的,初上映票房還不到30萬,畢竟是小投資製作。
就是這樣不起眼的電影,萬茜自掏腰包學了崑曲又學了古琴,準備了半年。
哪怕機會平平,她始終用心地對待。
進入娛樂圈18年,卻仿佛是個局外人,一直低調內斂地在浮華之外,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藍盈瑩在第一場首秀拿到第一後,出人意料地,風評急轉直下。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她用力過度了嗎?」
「她太刻意了,感覺非贏不可的樣子」
「她不像個『人』,像AI。」
臨公子在豆瓣上看到個帖子,內容是建議藍盈瑩的團隊別再打造「努力」人設了,過於俗套又很難吸粉。
確實,藍盈瑩是那種把「想贏」掛在臉上的人。
可想贏有錯嗎?
努力的人只能敬而遠之嗎?
誰不想贏啊,只不過大家都不好意思承認而已。
真要說爭強好勝,章子怡簡直就是「想贏」界的扛把子。業務能力就不用說了,拍戲時捨得拿臉撞牆。參加活動拍大合照時不僅佔據C位,鏡頭一對準,馬上露出肩膀給出上鏡的pose。
卻讓大家覺得她把野心賦予了可愛的味道,而忘記了多年前,大家曾一邊倒地批評她把野心掛在臉上。
有人評價藍盈瑩不夠討喜、不夠有趣。
這話是有幾分道理,但對一位演員來說,綜藝節目上的有趣並不是唯一衡量標準,也不是根本立足之道。
娛樂圈裡其實有很多天賦資質不算太出眾、但極為拼命的的女藝人,李冰冰、趙麗穎、蔡依林等等,能摸爬滾打十幾二十年,靠的不是討喜,而是異於常人的高度自律。
就像藍盈瑩在節目中說的那句話:「我希望展示給大家看幹一行,像一行。」
這話她不是隨口說說的。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興趣僅僅是停留在愛好的階段。而藍盈瑩的興趣愛好,幾乎都做得像模像樣。
學英語,就經常堅持打卡;
學器樂,就多發演奏彈唱視頻;
學唱跳,每天繫著沙袋練習;
定了計劃和清單,那就在社交平臺曬出來給大家看,她在採訪中說,希望藉助網友的監督把吹過的牛都實現。
想要什麼,就大方承認;明確目標,就竭力完成。
「努力」不是人設,它是普通人達到目標最可行的方法,即便有幾分笨拙。
我對黃齡有種特別的偏愛,臺上的她媚而不妖,聲音裡的慵懶滋味悠長,讓人單曲循環欲罷不能。
「來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風光」,我認真想了想,好像沒有誰比她更適合唱出這句歌詞。
她是懂得不和自己較勁的人。
媒體喜歡用「歌紅人不紅」形容他,被人問多了,她回覆說:「為什麼不火?因為我怕熱啊。」「為什麼不紅?我姓黃啊。」
果然,《乘風破浪的姐姐》採訪她時第一個問題又是這個:你怎麼看別人說你歌紅人不紅?
她鎮定自若地說:我光靠作品就可以說話,總比人紅歌不紅好吧。
或許在她看來,急什麼呢,人生還有大把時光。
喜歡打遊戲的萬茜與她組團時,曾用遊戲裡的布局給她定位,認為她不屬於衝鋒陷陣的領頭羊,而是與第一名打配合的二把手,黃齡對該定位表示滿意。
她對自己很了解。
「我就是唱歌挺好的,我有潛力有實力。但是這個舞臺並不是完全比唱功拼舞技,有時候還需要考慮流量和觀眾喜好程度等……所以我覺得觀眾投票多少並不是衡量我的唯一標準。」
她是懂得取悅自己的人。
臺下的她,那個在浴室高唱《愛情的騙子》的她,更讓人覺得生動靈氣。哪怕一副喝假酒放飛自我的模樣。有時你完全想不到下一秒她會做什麼……
我在B站上關注黃齡有陣子了,疫情期間,她在家開了好幾場演唱會,穿著睡衣、絲毫沒有明星包袱地唱著自己喜歡的歌。
每次她都非常執著地推薦自己的DIY飲料、開場魔音繞耳地問候唱道「B站的小夥伴~你們有沒有吃過飯~」、介紹當固定觀眾的樹懶家族玩偶……為了烘託氣氛,還從淘寶買了顏色曖昧的燈,把浴室搞得2分溫暖+3分搞笑+5分魔幻。
她說自己最喜歡在浴室,讓人最大程度的放鬆。
而很多人也因此愛上在浴室裡舒服唱歌的黃齡,仿佛聽到她偷偷和你說:
「別著急,享受過程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不是麼?」
萬茜、藍盈瑩、黃齡,她們都談不上大紅大紫,沒太多博眼球的熱搜或話題,沒太多所謂「老天賞飯吃」的天賦異稟。
萬茜在2016年,還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不紅的演員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她很中二地說,偶爾有個人問你是不是演員啊,還能假模假樣地說:好多人都覺得我像個演員呢。
在她眼中,不紅的演員就是一般上班族,從事一份擅長的工作。把演戲當做普通的職業,好好幹而已。
娛樂圈講的是一命二運三風水, 有時你非常努力、條件非常好,也未必能紅。
正如導演李安所說,挑演員他只選「臉看起來有故事」的人,他們是祖師爺賞飯吃。至於努不努力、漂不漂亮,這些都不管。這是不公平,但自己片子拍多了就必須信這個邪。
為什麼她們特別讓我觸動?
任何一個行業,出類拔萃的「紅人」就那麼一戳戳,絕大多數人都是默默無聞。
付出幾年後難免開始身心俱疲,開始敷衍了事,此時願意默默無聞用功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一方面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吃這碗飯?我是不是真的混不下去?我是不是一輩子紅不了?
另一方面面臨外界壓力:「這麼努力都紅不了,何必呢?」「好多新人沒多久就紅了呢」「拼命有什麼用,你還不是混成這樣?」
但,這就是常態吶。
機會這東西很玄乎,求而不得好幾年,哪天不經意就在拐角處和你偶遇了。你說這是雞湯也好,是雞血也罷,不紅就不紅吧,總之進一寸有一寸歡喜。
人生本就是驚喜之旅,有堅持,有付出,有期待,才可能得到隨機大禮包。
「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人生海海,願我們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也能享受碧波浩渺的平靜。
—END—
作者: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籤約作者、是傳媒公司合伙人、是海內外房產投資者。歡迎關注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