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奴隸,羅馬文明掩蓋不了的血淚史,他們是怎樣生存的

2020-11-20 騰訊網

在曾經標榜文明的國度,奴隸不屬於人的範疇,而僅僅是一個高級的工具罷了。既然被當作工具,這些奴隸也就沒有什麼尊嚴可言,甚至都不被當人來看待。

1、 "人種展覽會"

古羅馬是一個擴張成癮侵略成癮的國家,戰俘就成了奴隸最主要的來源。所以奴隸大多是外國人。

徵服義大利南部,3萬多義大利人身份轉換為羅馬的奴隸。

在打敗老對手迦太基後,十萬羅馬軍隊進行了瘋狂的屠城,男子被殺得差不多之後,5萬多人擄去做奴隸。

高盧人被擁有文明的羅馬人看成是野蠻的民族,在被羅馬破城之後,將近40萬的高盧人被羅馬軍隊毫不手軟地擄走。這簡直就是被滅了族。

在跟希臘的徵戰中,又把15萬人成功變成奴隸。

除了戰俘,還有一些倒黴的羅馬人,他們都是平民,因為債務問題破產而成為奴隸。

還有一部分則跟遺棄的嬰兒有關。這些嬰孩被專門販賣奴隸的商人撿起,養大之後直接成為奴隸。

海盜的綁架轉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途徑。

奴隸是一種商品,自然是要拿到市場上進行買賣的。想起了一句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對於那個因為戰爭淪為戰俘的時期來說,卻不可能實現沒有買賣就沒有奴隸。

掛牌出售、像是牲口一樣被挑揀,這是奴隸交易市場的平常景象。需要弄清楚一點的是,這些奴隸中並不是僅僅只有黑人,金髮的白種人、黑髮的黃種混在捲髮的黑種人之間,而且數量還不少。

2、 悲慘的地獄生活,也有些許的差別

淪為奴隸自然沒有好日子。但是最不濟的生活中也能分出個高下來。

那些金髮白種人一般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買他們這樣的奴隸花的價錢自然要高一些。同時奴隸主給的待遇也會稍微好一點,比如那些教師、醫生或者匠人等有一定技能的人,可能會有一間屋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私人空間,也會被允許結婚生孩子,但是孩子依然是奴隸。

那些因為負債而成為奴隸的人,地位比被俘轉賣為奴的要高一點,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尊嚴和人身權利。

沒有文化被視為野蠻人的奴隸們就沒那麼幸運了。伺候奴隸主生活的奴隸比不上一條狗。看門的奴隸要被栓著鏈鎖,還經常無緣由地就被打。

沒有得到允許是不能在任何時候講話的,但就是這樣保持緘默,也會遭受毒打,那可能是因為不經意打了一個噴嚏,也可能是嘴唇的一哆嗦,誰知道低下的奴隸有沒有在詛咒自己的主人?

這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奴隸群體,就是女奴隸。被侵犯幾乎是不用質疑的事情,如果懷孕了,孩子是不允許生下來的。高貴的主人怎麼可能容忍自己的後代中有如此卑賤的基因。女奴隸只是他們玩樂的一種工具。

那些被送往礦山等地方去乾重體力活的奴隸,和被送往角鬥場的奴隸要想離開,除了死沒有第二種途徑。他們終年連一件衣服都沒有,帶著沉重鏈鎖過著麻木暗無天日的日子。

惡劣的勞動環境下塌方或者被野獸弄死是常事,但是他們的生命就跟一片枯葉飄落一樣不會被注意和重視。

當然,上帝也有睜眼的時候。曾經一批希臘戰俘就被古羅馬人給赦免了,還被授予了羅馬的公民權。因為他們有價值。

羅馬人仰慕希臘文明,恰巧戰俘裡有一些人會釀酒技術,為了能夠得到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技術,羅馬人破天荒地為奴隸開了一次慈悲的大門。

3、 奴隸中的戰鬥者

雖然聰明的奴隸主們刻意把同一族的奴隸分開,而且還經常在他們中間收買密探,以防奴隸們反亂,但是越殘酷鎮壓就越容易被激起反抗情緒。

在西西里島上,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奴隸起義,雖然相隔28年,而且兩次都被鎮壓下去,死的人數不計其數,但依然能夠看出奴隸們在逐漸的覺醒。

尤其是第二次被鎮壓,那些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起義奴隸被送往角鬥場之後,他們拒絕自己再次成為供人取樂的工具,竟然在場地互相砍殺而死。一千條生命,因為有了覺醒而變得有價值和意義。

所以在三十多年,羅馬又出了一個著名的奴隸領導人斯巴達克,他也想像三十多年前那一千條生命那樣有點意義,領導了最大的一場起義。失敗是必然的,但是卻動搖了羅馬看似堅不可摧的奴隸制基礎,使得奴隸們的境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可以說,羅馬的繁華文明是由奴隸的血和淚撐起來的。

相關焦點

  • 在古羅馬,在戰爭中俘獲的那些奴隸,他們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在古代羅馬,擁有奴隸的數量,成為貴族們富有程度的象徵,因此奴隸買賣大行其道。這些奴隸們多來自行省或是戰敗國,在他們中間,不僅有來自西方沒有文化的野蠻人,還有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有一些甚至比奴隸主的文化水平都要高。
  • 古羅馬角鬥賽:奴隸主們的殘暴娛樂行為,最終被基督教「毀滅」
    羅馬角鬥場古羅馬,作為一個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留下了許多的燦爛文明。而角鬥比賽,就是古羅馬燦爛文明的重要象徵之一。很多人對於角鬥比賽的印象都是不好的,認為這種角鬥比賽充滿血腥,並且罔顧生命。起源於葬禮禮儀的古羅馬角鬥比賽,與古羅馬奴隸制度有著重要的聯繫古羅馬的角鬥比賽,最開始其實是作為一種葬禮禮儀而存在的。之所以這種角鬥形式能夠演變成比賽,和古羅馬時期的奴隸制社會制度有著重要的關係。
  • 在古羅馬, 奴隸主買來的奴隸是怎麼生活的?
    在古代,部族之間為了生存會經常發生爭鬥,從而讓財富開始迅速集中到強者手中,同時也因為戰爭而產生了俘虜,他們是奴隸的最初來源。而且這些奴隸是允許像牛馬等牲畜一樣買賣的,因為奴隸沒人任何人權和自由,他們只是奴隸主的附屬品而已,不僅可以隨意買賣,有的甚至會被奴隸主直接殺害。那麼,在古羅馬,奴隸主買來的奴隸都是怎麼生活的呢?可以這麼說,古羅馬的奴隸活的是豬狗不如。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ARCHIECTURE◆建築風情 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The Symbol of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提起義大利首都羅馬,很多人首先想到古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名列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可以說,古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符號,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這座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羅馬市中心,採用卵形的圓形劇場形式設計建造而成,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巖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 假期流行好去處,歐洲古羅馬文明象徵,羅馬鬥獸場
    好啦,大陳就不繼續和大家賣關子啦,馬上開始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歐洲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其實它原來的名字是叫做——弗拉維圓形劇場,因為這個建築的主要用途,是古羅馬帝國給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演出」的地方,所以叫做「劇場」,而這個所謂的「演出」,相信很多的網友都已經在各種渠道中有所聽聞了吧,就是將角鬥士和飢餓的猛獸鬥決,奴隸們相角鬥的地方。其實大陳覺得,細心想一下,這種表演的形式其實可以說是相當血腥的吧!
  • 美劇《斯巴達克斯》——奴隸與古羅馬奴隸主之間的戰爭
    ,後被巴蒂塔斯買來當角鬥士;露迪雅的「精子庫」(迪雅與丈夫生不出孩子,便想到了利用奴隸來獲得,開始只是為了孩子,後來逐漸愛上了克雷斯);在這一季克雷斯上鏡不多,結尾甘尼克斯的離開也暗示了克雷斯會成為新一代的卡普亞冠軍。
  • 聖誕節不是耶穌的生日,它源於古羅馬的農神節,是一場淫亂的盛宴
    但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真正的聖誕節與耶穌沒有半點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把《聖經》翻上一遍就會發現,裡面壓根沒有提到耶穌具體誕生於哪一天,更沒有一個字能和「聖誕節」扯上關係!其實,聖誕節源於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後來,教廷為了在羅馬帝國傳教,才宣稱這一天是耶穌的誕辰,從而將這個地道的羅馬民俗節日納入到基督教的體系當中。
  • 泰倫提烏斯,一個奴隸走上羅馬戲劇殿堂的文學傳奇之路
    泰倫提烏斯,一個古羅馬社會中的奴隸,卻走上了羅馬戲劇殿堂的文學傳奇之路,並對後世西方的戲劇作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古羅馬的奴隸制度,眾所周知,是非常殘酷且泯滅人性的存在。奴隸們毫無人身自由的權力,如同畜生一般,被隨意買賣。監察、毆打、奴役、買賣、甚至被殺,他們都毫無反抗的餘地。
  • 打破一個水晶杯,就差點被扔去餵鰻魚:古羅馬奴隸的生活有多慘?
    正當賓客們觥籌交錯之時,有個奴隸不小心打碎了一隻水晶杯。波利歐聽到聲音後怒火頓生,立刻叫人把奴隸抓起來,還要將他扔到自家池塘裡,給飢腸轆轆的大鰻魚們加份「夜宵」。奴隸嚇得瑟瑟發抖,連滾帶爬跪倒在奧古斯都的腳邊,懇求他向主人求情,饒自己一條小命,或者至少換一種不那麼殘忍的死法。
  • 古羅馬版拉斯維加斯,貴族的度假勝地,火山爆發後成「末日之城」
    文丨通史花椒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5個文明古國,分別為中國、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巴比倫,這些國家,只有中國在歷史的洪流中保存了下來,而其它國家的文明都出現了斷層。說到那些出現斷層的國家,那麼就不得不提一個感嘆的國家,那就是古羅馬,因為是它直接造成了其中三大文明古國的斷層,它從一個偏遠小國,最終成功打敗了古希臘、古埃及和古印度,佔領了幾乎整個環地中海地區,成為西方最強大的帝國。在成功稱霸了地中海之後,當時的古羅馬已經成為了霸主,周圍已經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的國家,於是羅馬的貴族們就開始盡情地享受生活。
  • 義大利著名歷史古蹟,是古羅馬建築瑰寶,成遊客必去的旅遊打卡點
    ,一磚一瓦、一沙一石,全是當年角鬥士、奴隸、平民、士兵、婦女留下的鮮血堆砌而成。 在公元72-80年,古羅馬國王提圖斯(Titus)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花費八年時間,由4萬戰俘和奴隸不分晝夜用血汗建築了鬥獸場
  • 古羅馬的「角鬥士」真的都是勇士嗎?
    當古羅馬貴族家中死人後,死者親屬都會以這種非常「有趣」的方式為其送別,他們會在死者的「墳頭」上,讓兩個或多個主人生前最喜歡的奴隸互相砍殺,以助興、送別親人,輸掉角鬥的人將為死者陪葬,共同前往普魯託(哈迪斯)的冥府。
  • 【BBC】古羅馬-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
    這個帶有一定劇情的系列紀錄片通過羅馬時期的六個關鍵轉折點描述古羅馬的興起和衰亡的故事,但它立足於精確的、廣泛的歷史研究,向我們展現了那些貪婪的、淫蕩的和野心勃勃的人如凱撒、尼祿和康斯坦丁,當然也正是他們促使了羅馬帝國的形成。同時它還描述了羅馬怎麼毀滅迦太基,被凱撒徵服,又怎麼鎮壓猶太人的反叛,轉向基督教。
  • 埃及古羅馬劇場
    古羅馬劇院建於公元前20至10年,原來是堡壘,後來石材被拆解成其他建物之用,現僅存2根古羅馬柱,被當地人戲稱為"兩寡婦"。該建築有別於其他羅馬圓形劇場,這座建築矗立於山頂上,是古羅馬時代的娛樂勝地,在中世紀時則被用作石礦場,而現在再次成為娛樂勝地,特別是仲夏之夜,常會舉辦露天音樂會表演,在沒有屏障的星空下聆聽演奏,是一種很特別的享受。
  • 古羅馬人怎樣消防?
    火災頻發的大都市公元前100年,羅馬是地中海世界的最大城市,遠遠勝過最有實力與其競爭的對手,比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前63年奧古斯都出生時,羅馬人口至少有75萬。到公元前1世紀結束時,可能已達100萬。儘管人口極多,但在這個時代,交通運輸尚不發達,主要依靠徒步或騎馬,因此羅馬城的地理範圍遠遠沒有後來那麼大。
  • 《斯巴達克斯:詛咒者之戰 第三季》Spartacus 斯巴達克斯:強漢血淚史與羅馬古典美
    My Honor),在古羅馬世界,這應當是羅馬公民(Roman Citizen)普適的價值觀,注意是公民而不是奴隸。他們被從遠方買來,收編入奴隸主的角鬥士隊伍,這個隊伍有點類似現在的「體育俱樂部」,只不過地位遠沒有現在的高,而且還沒有自由。
  •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眾所周知,古羅馬在軍事、建築、繪畫等方面都有著許多傑出的成績,而他們的飲食文化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古羅馬時期,人們的生活飲食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又是如何從極簡到奢華,直至走向衰亡的?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來具體分析一下。
  • 《龐貝末日》再現災難原貌 奴隸貴婦戀情唯美(圖)
    影片講述了在古羅馬時代,龐貝城背後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前夕,奴隸角鬥士凱爾特愛上了一位貴婦人(艾米莉-布朗寧 飾)。他們跨越階級的愛情不但要經受身份差異的考驗,而且要面對自然災難的洗禮,可謂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史詩戀。
  • 古羅馬一項沒人性規定,讓女奴覺得苦不堪言,埃及豔后也難以倖免
    如果你投胎投的好,一出生就是貴族的話,那麼你從小就是養尊處優的長大,可以享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錦衣玉食,還有下人為你做事;但是如果你不幸的是奴隸出生,那麼你的一生就是悲慘的,別說錦衣玉食了,能不能吃飽穿暖都是一個問題,而且還要為貴族服務,為他們做事,基本沒有自由。
  • 古羅馬建築能遙遙領先於他們的時代,原來有這麼多黑科技!
    為了了解羅馬工程師所掌握的技能和技術,有必要了解在他們之前的工程師;學習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技能,以便他們能夠找到改進過去的技能和發明的方法。就像當今世界的工程師一樣,古羅馬人必須找到和發展更複雜的手段和土木工程所需要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