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有一群中國人在有限的條件下,挑戰世界首登珠峰北坡嗎?
徐克不僅知道,還將這個塵封的故事搬上大銀幕——9月30日上映的《攀登者》。
《攀登者》的出現,會以「中國第一次嘗試登山冒險題材」的面貌被記錄入冊,成為中國影史的一部分。
電影劇情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由藏族作家阿來編劇,講述自1960年中國登山隊遠徵珠穆朗瑪峰的15年後,方五洲(吳京 飾)和曲松林(張譯 飾)等人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 飾)的協助下,再度挑戰世界第一高峰。
但要完成這項挑戰,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狂風暴雪,險峻地勢,天災加人禍,中國登山隊與生死的博弈無處不在。
作為《攀登者》的主導者之一,監製徐克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分享心得時,就說到這部電影實屬國產商業類型片的一次新嘗試。
與他並肩作戰的導演李仁港,也說「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拍攝這樣的題材,也是我和徐克一直想要去實現的。」
徐克、李仁港在上影節(圖源@首映現場)
借《攀登者》講一個塵封近半世紀的中國往事,用創新的電影模式傳承文化精神……這真的很「徐克」!
1950年,徐克出生在越南西貢的一戶華僑大家庭,其後在15歲移居香港。
在越南的成長歲月裡,他時常陪同母親去觀賞京劇表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給少年徐克留下的第一印象。
胡金銓、徐克
年輕的男孩自然也有自己的小愛好。比如徐克,就對武俠小說和陳年連環畫情有獨鍾。面對海海幾千年中國歷史積累下來的佚事和傳奇,讓這個在越南成長的華裔少年深深著迷。
許多年後,已經被人尊稱為「徐老怪」的他,在一次對談中,聊起了自己的這項喜好,「就像在超市裡瘋狂購物。」此言真的不虛。
徐克週遊小說、連環畫的結果,就是體會到發現被他人遺忘的故事這個過程是多麼的有趣。作為最為人熟知的「商業類型片導演」之一,由他導演或監製的那些電影,也將少年時的愛好發揚光大。
《蝶變》截圖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場電影新浪潮席捲香港影壇。從美國讀完電影返回香港的徐克,就是其中一位弄潮兒。參與其中的知名導演還有譚家明、嚴浩、許鞍華等人。
與其他人常把鏡頭對焦當代生活不同,徐克異常熱衷於拍攝古裝題材,他的電影處女作《蝶變》就是不折不扣的武俠片。
只不過,他為觀眾塑造了一個與傳統武俠片截然不同的男主角——毫無武功且存活到最後,顛覆了前人將勝者光環加持在高僧、大俠身上的慣性思維。
《蝶變》片段
否定的聲音也是存在的。徐克清楚明白他對於古裝題材的偏愛,會招致「守舊」的評價,但在當時「香港新浪潮」一眾現代題材裡,他的這種堅持顯得格外標新立異。
時光迴轉,剛遷居香港的少年徐克,在那段成長時光裡最大的體悟是,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根源並不關心,更願意成為西方文化的複製品。
對於一個雖然生於別國、但長期接觸中國文化的少年來說,這就像一個未解之謎。在他看來,儘管中國人素來有移民的傳統,從北到南,從東向西,但人們不該麻木地從流,應該對歷史、對當下進行思考。
《第一類型危險》截圖
強調「中國性」,成為這位香港新浪潮導演的一大主題。
在邪典電影如《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裡,他大膽地用各種符號和血腥暴力場面,大聲表達著對港英的抗爭,讓當局頭疼不已。這是一個絕大數觀眾不了解的徐克。
後來他來到大受市場歡迎的商業片領域,雖然被認為背棄了「新浪潮」的宗旨,但大概再沒有一個香港導演能像他那樣執著於「中國性」,痴迷於年代故事。
《地獄無門》劇照(圖源@IMDb)
不論過了多少年,提起「徐克」這個名字,多數人還是會給出一個評價:他很天馬行空。
這種印象來源於他的創作手法——大刀闊斧地將奇幻和動作、神鬼和愛情、年代和武俠等等不同類型的片種結合,屢屢貢獻奇觀。
再經典的故事,到了他的手下,也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刀》片段
脫胎於「新武俠」一代宗師張徹名作《獨臂刀》,徐克一如既往在技術上向好萊塢靠攏,又將大眾的眼光重新聚焦到「刀」這樣兵器上,拍出享譽國際的《刀》。
他想做的,是推翻人們認為「刀是粗鄙,劍是優雅」的固有思維,讓舞刀的定安(趙文卓 飾)不復原版的動作笨拙,多了沉浸在刀術中的酣暢淋漓。
改編自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蜀山:新蜀山劍俠》,則是徐克的一次大膽實驗。在此之前,沒人敢想像將電影特效搬上香港大銀幕是何種光景。
但他不僅敢想,還敢做。
先是聘用香港理工大學和浸會大學的工程師參與製作,但條件和經驗上的先天不足,讓他決意前往洛杉磯邀請《星球大戰》的後期特效班底。
雖說最終結果不盡人意,可徐克作為把武俠和特效結合的第一人,在中國影史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飛鴻》劇照
而叫好叫座的《黃飛鴻》系列,以及存在感極強的《狄仁傑》系列,還有後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智取威虎山》,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讓這些故事走進更多觀眾的心裡:
「黃飛鴻是我的童年偶像,我希望把當時大銀幕帶給我的奇妙感受,展示給現在觀眾。」
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年輕導演能通過自己的鏡頭,使被遺忘在書堆裡的人事物不再蒙塵,讓他們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被一代代觀眾牢記。
年近古稀的徐克,依然在踐行著他的電影信仰。由他監製、李仁港導演的《攀登者》就是最新印證:
「1960年中國登山隊作為第一批從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類,向世界說明珠峰是我們的高峰,既然是我們的山就要自己攀登上去,這就是攀登者的精神,」徐克在珠峰大本營舉辦的關機儀式上如是說。
中國往事,還需有人來拂去積塵。
今年國慶檔,你要不要來電影院,當一回《攀登者》的傾聽者?
註: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