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會籌辦、生態旅遊...今天的發布會聚焦崇明創新綠色發展

2020-12-27 澎湃新聞

今天(9月24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崇明區委書記李政,區委副書記、區長繆京,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張立新,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宋學梅,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籌備組辦公室主任陳群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如何辦好花博會?第十屆花博會有哪些特色和亮點?隨著花博會建設推進,還有哪些新的旅遊點值得期待?花博會又將給崇明帶來哪些新的發展契機?......趕緊來看發布會上的亮點信息吧↓

崇明未來如何發展?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發布內容請戳↓

——熱點問答——

以花為媒加快發展,四方面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Q

新華社:生態島跟花博會建設過程當中怎樣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有沒有具體案例?

A

李政:籌辦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既是我們深入貫徹人民城市理念,推動生態環境優勢向生態發展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凝聚全區共識,加快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步伐的重大機遇。我們不僅要辦好花博盛會,而且要以花為媒加快發展,更好地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展示世界級生態島發展成果。

第一,以花為媒,加快發展更優質的生態產業。一是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搶抓花博機遇,積極引進發展現代花卉產業;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引領,面向全球開展農業招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加快發展訂單農業、電商農業、智慧農業,全力打造「兩無化」農產品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抓好自行車特色小鎮建設、明珠湖5A級景區等文旅基地建設,加速發展酒店民宿旅遊服務設施,郊野公園、開心農場、高端民宿、美麗鄉村成為熱門打卡地。三是升級發展產業園區,抓住海洋強國建設機遇,推動長興島集聚發展海洋裝備、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生態環保和新型材料,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各產業園區向科技研發、文化創意、專業服務等方向轉型,提升生態產業發展能級。

第二,花惠生活,加快推行更綠色的生活方式。以籌辦花博會為契機,加快推動綠色生活成為生態島居民的標配。一是推行綠色交通,大力推進交通設施改造升級,抓好陳海公路等交通要道拓寬改造,實現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全域覆蓋,鼓勵廣大市民綠色出行。二是打造綠色建築,嚴格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把花博園建設項目作為綠色建築的集中示範,引領推動全區綠色建築從單體向區域化、規模化發展。三是發展綠色能源,積極推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等新能源應用,穩步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

第三,花開崇明,全面打造更優美的人居生態。為了以更優美的城鄉環境面貌迎接花博會,從去年10月起啟動「迎花博、治五棚」專項行動,重點做好「兩清兩美」。一是清棚舍,對農村地區影響環境的破舊房屋和養殖棚、柴棚、坑棚、看護棚、窩棚等「五棚」進行全面整治。二是清垃圾,對農戶宅前屋後和村巷的柴草雜物、積存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線亂堆亂放等問題進行全面清理。三是美庭院,對農戶宅前屋後組織開展「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建設,讓廣大村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麗宜人。四是美鄉村,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花路、花溪、花海、花田建設,打造「海上花島」。

第四,共享花博,努力抓好更高效的城鄉治理。以「自然生態美、宜居環境美、綠色生產美、鄉風文明美、生活幸福美」為重點,加強「五美社區」建設,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單位。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全面做好生態民生保障,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美麗的鮮花不僅盛開在花博園區,而且盛開在崇明三島,綻放在老百姓的心田。

以生態為看點,崇明三島將打造成「大花園」「大公園」「大樂園」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馬上"十一"長假了,崇明遊一直很火爆,對這次長假客流有沒有相應的方案?崇明最大的吸引點是什麼?隨著花博會建設推進,還有哪些新的旅遊點值得期待?

A

繆京: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市民群眾出遊的腳步放慢了,但旅遊的需求並沒有下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城市運行逐漸恢復正常,市內遊、近郊遊、家庭遊成為大家的首選。我區積極順應疫情防控形勢和大眾旅遊消費需求,推出一批精品旅遊線路,目前來看市場反響比較好。4月以來,民宿的平均入住率達到85%,高檔酒店、度假村等入住率不降反升,高於去年同期6個百分點,「五一」、端午、周末等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講到崇明旅遊的吸引點和看點,我認為最大的吸引點和看點應該就是「生態」。崇明旅遊因生態而生,因生態而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崇明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崇明旅遊最鮮亮的底色和最顯著的標誌。多年來,我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厚植生態優勢,全力建設世界級生態島。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西沙明珠湖景區、東灘溼地公園等一批特色景區也成為崇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崇明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旅遊資源,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將崇明三島著力打造成為「大花園」「大公園」「大樂園」。

第一,打造繽紛多彩的「大花園」。通過「以花為媒」,建設一批國際先進的現代花卉產業項目,推進花卉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設計觀賞、體驗、購物等精品旅遊線路,推出萬畝油菜花、千畝向日葵、百畝粉黛子、連片鬱金香等網紅景點,把整個崇明島打造成一個「大花園」。

第二,打造功能齊全的「大公園」。實施全域旅遊交通集散、綜合服務、導覽講解、智慧管理等十大系統工程。對綠道步道、景觀水系、景觀廊道、星級廁所等各類公共設施開展升級改造,基本建成了44.5公裡集觀光、運動、驛站為一體的濱江環島景觀道,勾勒出「踏上崇明島就是走進大公園」的生動畫卷,切實增強遊客的體驗度、舒適感。

第三,打造舒適便捷的「大樂園」。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能級。一是抓好創建。全力推進西沙明珠湖、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兩個5A級景區創建和15個3A級景區創建。二是增強服務。通過建設一批酒店、一批「花博人家」、一批精品民宿,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三是挖掘潛能。進一步激活更多鄉村沉睡資源,不斷提升鄉村旅遊品質,讓市民有更多的休閒遊玩好去處。比如,2015年我區提出了「開心農場」概念,主要是利用自然環境、田園風光、鄉村野趣,打造集體驗、休閒、科普、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將農旅、文旅、體旅等要素有機結合,先後建成了香朵、東禾九穀等一批「開心農場」,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接下去,我們將在這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至於「十一」客流應對,我區將會同市公安局等部門,以及浦東新區細化落實秩序維護、車流調控、應急疏導、事故快處、宣傳提示等排堵保暢措施,努力確保道路通行安全有序。這裡也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如果來崇明旅遊,請儘量錯峰出行,最好事先跟相關景點、酒店、民宿進行預約,確保有一個好的旅遊體驗。

三大措施確保重大生態項目按既定目標順利推進

Q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2020年崇明有多個生態項目計劃實施,想問這些項目有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崇明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保障生態島建設的穩步推進?

A

張立新:今年對於崇明來說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0年是世界級生態島加快建設的重要之年,也是花博會籌備衝刺年。今年計劃重點實施共100個重大生態項目,總投資644.5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240億元。涵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花博會籌備、生態產業、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等六大方面。我區始終把重大生態項目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項目建設,促進有效投資,帶動經濟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總體上重大生態項目有序推進,年初設定的目標,包括花博會各類配套項目仍按照既定的目標,順利推進。

在推動重大生態項目上,著重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持之以恆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重大生態項目前期工作。從整個發展來看,攻堅重大生態項目是「育果」的話,那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培土」。今年3月份,全區召開了優環境促投資暨生態項目攻堅大會,重點提出要打造更生態的投資發展環境,堅定不移把優化營商環境推向縱深。

在崇明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我區面向全球開展農業精準招商,推進正大、恆大、盒馬等一批生態農業項目落地;點狀供地工作有序開展,全市首個點狀供地項目東禾九穀開心農場將於年底完成建設;生態產業加快培育,臨港長興科技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啟動建設,真實描繪出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背景下「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崇明版本。打造更具崇明生態島特色一流的投資和營商環境,來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崇明花博會的籌辦和生態島建設的各個領域。

上周日,崇明區政府聯合市長興島開發辦舉辦了主題為「新製造、新動能、新啟航」長興產業經濟招商推介會,會上總投資近100億元12個重大產業項目籤約落戶長興,為打造千億級長興產業集群,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二是從嚴從實抓疫情防控,跨前一步確保重大生態項目按期復工復產。我區堅持把防疫抗疫要求貫穿重大生態項目復工復產全過程,積極落實領導幹部走訪企業制度。區領導實地走訪花博園區、由由中荷現代農業園、建設公路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帶頭指導項目建設單位「點對點」安排員工返程復工,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做好在建工地封閉式管理,抓好返程工人健康管理,合理調整項目建設任務。對於已復工項目,在做好防疫防控,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堅持年度任務不減,對著節點計劃倒排工期,優化施工組織,加強施工強度,爭取早竣工、早達產、早見效。

三是以制度建設和高效管理,保障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我區針對100個重大生態項目建設實施目標管理,100個重大生態項目都是按計劃、按目標、按進度、按要求實施,整個過程都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的目標設計和完善的保障措施。做實掛圖作戰,區委、區政府多部門聯合開展重大生態項目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工作,並定期對重大生態項目進行現場檢查督導,按月通報項目建設情況,形成對推動重大生態項目過程中各類問題及時發現、有效解決的高效作戰機制,助推項目早日建成運行。

花博會有四大特色和亮點,各項籌備工作持續推進中

Q

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大家對首次在島嶼鄉村綜合森林裡舉辦的花博會特別期待,這次花博會會給市民遊客帶來和以往哪些不同的特色亮點?籌備工作情況進展如何?

A

陳群:花博會按照國家組委會提出來的要體現大國風範、上海水平和崇明的生態特色要求正在精心籌備中。

本屆花博會將呈現四方面的特色和亮點。一是在創新辦展的理念方面,本屆花博會尊重自然生態、崇尚田園肌理、回歸花博本原,充分展示各地特色珍奇花卉植物,努力將花博園建設成為尊重自然、彰顯生態的國際化花卉博覽園。

二是創新規劃建設。以組建國際工作營的創新方式,集眾家之長完成總體規劃設計。其中竹藤館是國內首個採用「單層3D列印模板+噴射混凝土技術」的建築實踐項目,是前沿科技與竹藤藝術的精彩嘗試。

三是創新策展布展。布展集中展示花卉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其中世紀館整體造型如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與大地牡丹相惜相映。東館、西館恰似蝴蝶雙翼,西館展示真實的珍奇植物花卉,傳遞科普信息;東館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心中的花」,虛實結合,深度演繹「花開中國夢」主題。同時邀請國際的知名設計師、花卉園還有大型的國有企業園來參與花博會的建設。

四是創新智慧運營。聚力打造智慧花博平臺,集聚園區管理、展覽、導覽等智慧化應用,全方位服務園區遊客、參展團隊,探索多元化的互動形式,讓科技聯結生態與人文,豐富遊園體驗。花博會籌備過程當中當前面臨疫情影響,園區的建設也是在今年2月28日全面復工復產,也是屬於市裡面首批的復工復產的項目。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持續推進中。一、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北園復興館、世紀館、竹藤館整體進度已分別累計完成約69%、60%、45%,臨時場館累計完成約55%,水系完成約90%,南園建設總體完成60%。市政配套設施已完成園區周邊港東公路、東瑞路、風瀛路等的建設。建設項目總體推進順利,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二、招展布展取得重大進展。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室外展園還包括企業冠名園、知名花卉企業園、著名設計師園、國際友城園、市民花園和蔬菜園等,總數將達到110個左右,是展園數量最多的一屆花博會;目前,已有32家完成場地移交併入場施工布展。

三、運營準備工作有序推進。秉承「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已與上汽集團、分眾傳媒、中國太保、中國郵政、農業銀行等企業贊助合作。票務管理、智慧花博平臺、交通組織、安保安檢、環衛保潔、遊客服務等這些方案都已經完成,目前部分項目已經完成了招標程序正在實施。

四、文化標識正式發布。會花為國色天香的「牡丹」;會徽以「滬、花、夢」整合造型,寓意「盛世花開、綻放上海」;會歌《花開中國夢》。吉祥物「圓圓」和「夢夢」,以上海市花「白玉蘭」和「崇明水仙」為創意原型,寓意「好事成雙,十全十美」。

加強「三個注重」促進崇明花卉產業發展

Q

解放日報:花博會上體現出來的種種創新對於接下來崇明的花卉產業會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崇明花卉產業接下來怎麼布局?

A

繆京:花博會的舉辦,確實給崇明帶來了很多新的發展機遇,比如您講到的花卉產業,這確實是崇明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發展花卉產業,實際上就是要做好「以花興業」這篇文章,努力讓鮮豔花朵綻放「美麗經濟」。我想,對於崇明花卉產業的發展,重點是要加強「三個注重」。

第一,注重產業布局優化。種植結構方面,將做大做強傳統的水仙、黃楊、紅掌花、西紅花等優勢花卉,鞏固提升盆栽、鮮切花、種苗、觀光花、食用和藥用花卉構成的種植結構,打造崇明花卉產業的特色亮點。產業集群方面,將著力改變現在以散戶為主的分散式種植方式,加快形成東、中、西三大花卉苗木產業集群,重點吸引一批花卉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促進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已有多家知名花卉企業來崇投資,在建、已建成重大花卉項目共7個,累計投資達25億元。

第二,注重科技研發投入。種源研發方面,加強與國內外優秀花卉企業合作,將引進國外優良種源和培育自身優質種源相結合,提高花卉名貴稀有品種比例。技術研發方面,培育和扶植花卉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廣無土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先進技術,努力提高全區花卉種植技術水平。研發平臺培育方面,積極與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引進或者合作建立花卉產業研發機構、花卉專業高端人才培訓基地,真正讓專業的機構幹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成就專業的產業。

第三,注重產業鏈條延伸。將做大銷售市場,研究建設集批發和零售於一體的花卉綜合交易市場,吸引國內外大型花卉生產企業長期入駐,促進花卉產品交易流通。做強產業鏈條,積極培育、推動花卉苗木會展、培訓、金融等服務產業發展,全面推進花卉物流、服務體系等的標準化和專業化。圍繞建設「現代花卉生產示範中心」「現代花卉種源研發中心」「國家花文化交流中心」等目標,推動形成集花卉科研、種源、生產、加工、服務、貿易等全產業鏈於一體的發展模式,加快構建崇明特色花卉產業體系。

圍繞產業興旺、富民惠民,四個方面下足功夫

Q

文匯報: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大命題下,將怎樣探索和挖掘崇明各個鄉村的不同特點,讓村民更有獲得感?

A

宋學梅:崇明是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擁有全市1/3的耕地面積,1/5的農業人口,為此,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崇明要成為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布局和部署,近兩年,我們圍繞產業興旺、富民惠民,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堅持在加大農業投資上下功夫。連續幾年開展農業招商,引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地建設現代農業項目。高科技、工廠化的種養殖項目不僅集成了先進科技理念的示範應用,更讓有限的土地產出更多的價值,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

堅持在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劃定3個保留村和40多個保護村,高標準編制農村專項規劃,挖掘各自區域特點開展鄉村建設。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的「眼光」聚焦崇明,共同把藍天、綠地、碧水打造成為崇明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靚麗的名片,正在建設的東方國際集團東方花島宿集項目,已建成的系列開心農場,讓更多市民分享崇明高品質鄉村生活的同時,也為崇明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流、消費流。

堅持在壯大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全區269個村建立了聯扶公司,投資了一批優質產業項目。通過固定收益和分紅,增強了農村「造血」功能,崇明薄弱村將形成村均1000餘萬元的項目資產,每年1個億左右的項目收益。

堅持在轉化生態優勢上下功夫。崇明的生態本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新零售企業中帶有「崇明」標識的農產品較其他產品溢價平均達到20%,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為了產品優勢、價格優勢。接下來,我們將堅持打造有顏值、有產值、有價值的鄉村產業,把富民惠民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崇明的鄉村讓城市更加嚮往,努力讓崇明的村民生活更有奔頭、收穫更多。

打造創新、人文、生態花博,努力為全市發展大局作貢獻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明年即將舉辦的花博會對於上海探索區域轉型包括生態發展模式有哪些參考和借鑑?

A

李政:在籌辦花博會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創新、人文、生態三個關鍵詞做文章,努力為全市發展大局作貢獻,為演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崇明案例。

第一,打造創新花博。舉辦花博會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從花博策展、招展到運營方案,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創新。比如,花博園核心區的整體設計是一個大寫意的大地藝術構圖,猶如一朵盛開的牡丹。比如,世紀館的形狀如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蝴蝶的兩個翅膀中,西館用珍奇植物展示「真實的花」,東館用多媒體藝術展示「心中的花」,採取虛、實結合方式生動演繹花博會主題。再比如,參展對象在歷屆引進各省市花協、專業花卉協會、花卉企業的基礎上,本屆花博會創設了知名企業冠名園、世界花藝名師園、上海國際友城園等。

第二,打造人文花博。上海人民愛花護花、種花詠花,本屆花博會注重展示花卉文化,匯聚國內外花卉新品種、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加強花卉人文交流,充分展示花卉的文化魅力。我們將組織開展市民花園方案徵集,發動市民自行設計建設,展示家庭花卉園藝,推動花卉融入市民生活。我們正在開展「海上花島」建設,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加快「花田、花溪、花路、花園、花村、花宅」建設,通過花博會實現以花會友、以花興業、以花惠民,為上海的人文之城建設增添新內涵。

第三,打造生態花博。崇明是生態之島,是上海國際大都市重要的生態屏障,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太平洋西岸難得的淨土」。在花博籌辦工作中,創新提出了「崇尚自然生態、尊重田園機理、回歸花博本原、嚴控亭臺樓榭」的辦博理念,全力打造一屆無與倫比的花博會。我們正在大力實施「+生態」「生態+」發展戰略,擦亮生態環境底色、做足生態發展成色,打造生態花博亮色,努力為上海「五個人人」建設注入更加豐富的生態內涵。

我們相信,大保護造就大生態,大生態引領大未來,崇明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承載創新綠色發展的新使命,實現高品質生活的新夢想,書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為上海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崇明力量。

來源:上海發布

原標題:《花博會籌辦、生態旅遊........今天的發布會聚焦崇明創新綠色發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崇明:通過花博會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實現美麗蝶變
    今天,崇明區委書記李政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他說:崇明將全力搶抓籌辦花博會的歷史機遇,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全面發展,實現」蝶變十四五、建設新崇明「,包括對全島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加快現代花卉產業發展、推動旅遊服務設施升級改造擴容、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海上花島」建設等內容
  • 對話崇明區委書記李政:花博會,生態島的新機遇?東西兩側軌道規劃...
    崇明,長江入海口的「綠色明珠」,目標「世界級生態島」。明年召開的「中國花博會」,「花開中國夢」,帶給未來哪些新機遇?生態是崇明最鮮亮的底色,沿著生態發展的道路,崇明正全力搶抓籌辦花博會的歷史機遇,為生態產業引入持久活力,提升崇明品牌形象,推動整個崇明經濟社會發展。▼ 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這是2018年4月9日申辦花博會成功後,崇明引進的第一個現代花卉項目。
  • 上海崇明:4月以來民宿平均入住率達85%,節假日一房難求
    9月24日,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崇明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問:生態島跟花博會建設過程當中怎樣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有沒有具體案例?崇明區委書記李政:籌辦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是推動生態環境優勢向生態發展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凝聚全區共識,加快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步伐的重大機遇。第一, 以花為媒,加快發展更優質的生態產業。
  • 鮮花不止盛放在花博會,長江入海口的崇明要建「海上花島」
    上海崇明島 本文圖片 崇明區供圖世界級生態島來了!上海崇明島是世界最大河口衝積島和我國第三大島,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為全國首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成功獲得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權後,上海崇明島計劃通過花博會去推動世界級生態島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花博會的溢出效應、後續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民生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
  • 崇明將要打造地鐵小鎮?花博會將帶來什麼?區委書記這麼說→
    首先,超過50%的青年認為花博會能為崇明帶來「更多的國際交流合作」「更高的知名度、影響力、競爭力」「更多的發展機會」,可以看出崇明青年對第十屆花博會有著很大的期待;其次是青年參與第十屆花博會的意願很高,超過60%的青年願意「積極報名爭當花博志願者『小白鷺』」「積極參加花博會相關的活動項目」,以及有52%的青年願意「在親朋好友之間大力宣傳」;另外,超70%的青年更傾向於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的方式宣傳花博會
  • 區花博會籌備組2021年籌辦工作會議召開
    今天(1月11日)上午,區委書記李政主持召開區花博會籌備組2021年籌辦工作會議,要求全面提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卓越意識,大力弘揚真抓實幹、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建功花博會,衝刺每一天」的戰鬥激情,充分展現花博人敢於追夢、勇於拼搏
  • "花開中國夢" 佔地10平方公裡花博會將於明年在崇明開幕
    9月24日,上海市崇明區委書記李政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崇明堅持生態辦博、創新辦博、勤儉辦博,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全力籌辦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會展即將於2021年3月投入試運行,3月24日舉辦上海地方花卉展,5月21日正式開幕,迎接各方賓客觀展。
  •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臺灣展園」籤約
    (上海市臺辦供圖)花開兩岸,融合發展。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臺灣展園籤約暨場地移交儀式近日在上海市崇明會議中心舉行,這標誌著本屆花博會臺灣展園籌建工作步入新階段。在上海市臺辦主任李文輝、崇明區委書記李政等見證下,上海市臺協會長張簡珍、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招展布展部部長鬱京忠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參展協議;上海市臺協常務副會長陳正文、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招展布展部副部長顧培,分別代表雙方進行場地移交。
  • 花博會旅遊住宿缺口如何解決?崇明:符合條件的酒店新增一個床位獎1...
    記者了解到,不久前崇明區文旅局會同區財政局制定了《關於促進崇明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扶持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獎勵辦法」),對旅遊住宿類、旅遊景區類、旅遊公共服務類、文化和文創類、旅遊導入類項目分別予以扶持獎勵,如被新評定為國家5A級、4A級、3A級旅遊景區的,可連續三年每年獲市場培育補貼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
  • 科技創新,花博會項目部乘風破浪
    在國家大力倡導科技創新信息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浪潮下中交三航局二公司花博會項目對BIM、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等新技術進行探索為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提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各項事業水平貢獻力量 3生態工地可持續的水生態
  • 迎接花博會,上海崇明將打造「海上花島」
    在崇明區港沿鎮合興村,佔地面積310畝的智慧生態花卉園引人注目。據介紹,該項目是崇明區成功申辦花博會後引入的首個重點花卉產業項目,總投資2.2億元,於2018年12月開工建設,2019年底投入試運營。同時,園區通過地源熱泵提供清潔能源,結合溫室雙層F-clean膜覆蓋材料、肥水一體化精準灌溉、溫室環境控制系統等,構建出一套綠色生態、高效節約的育苗生產模式。園區全面投產後,近10萬平米的育苗核心區可支持8000萬株花苗同時進行生產,預計可實現年產花卉種苗2億株、精品盆花1000萬盆以上。
  • 迎接中國花博會崇明的這些農家小院開滿鮮花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將於明年春夏之交在崇明舉辦。為了迎接花博會,崇明的村莊正開展環境整治,一些農家小院也悄然變樣,開滿鮮花。今天上午,崇明區港沿鎮第一屆「家庭園藝」比賽的決賽舉行,來自港沿鎮的6位村民互相pk,比一比誰家的院子美麗,拼一拼誰的園藝水平高。
  • 中國花博會今年將在上海崇明舉辦,一起「搶鮮」探營花博園
    中國花博會今年將在上海崇明舉辦,一起「搶鮮」探營花博園 2021-01-01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博會吉祥物揭曉 「圓圓」「夢夢」好事成雙
    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揭曉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吉祥物「圓圓」和「夢夢」,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通過視頻致辭。副市長湯志平、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章翠致辭。此次揭曉的花博會吉祥物「圓圓」「夢夢」為一男一女兩個孩童造型,寓意好事成雙,十全十美。吉祥物整體造型以上海市花白玉蘭和崇明水仙為創意原型,並融入了生態綠色、碧水藍天、浪花等元素。
  • 處處為景步步生情 崇明東平森林公園煥新迎接花博會
    今年5月,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將在上海崇明舉行,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憑藉醇厚的杉林基底成為花博會的南部展示區。目前,東平森林公園改造提質工程正在進行,已完成90%以上的總建設體量。以「花香森林,幸福生活每一天」為主題意境,這裡將呈現「一溪、多園、百櫻、千紫、萬林」的勃勃生機,處處為景、步步生情。
  • 聚焦| 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
    聚焦 | 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2020-12-19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展園將亮相中國花博會,這些亮點值得一看!
    昨天,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臺灣展園籤約暨場地移交儀式在崇明會議中心舉行,標誌著本屆花博會臺灣展園籌建工作正式步入新階段。圖說: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臺灣展園籤約暨場地移交儀式。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中國花卉博覽會始辦於1987年,是中國規模極大、層次極高、影響極廣的全國性花事盛會,被稱為中國花卉界的「奧林匹克」。
  •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倒計時一周年,花博會吉祥物「圓圓」「夢夢...
    今天,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活動上,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吉祥物。吉祥物「圓圓」、「夢夢」為一男一女兩個孩童造型,寓意「好事成雙,十全十美」。吉祥物整體造型以潔白清香、朵朵向上的上海市花「白玉蘭」和芳馨淡雅、亭亭玉立的「崇明水仙」為創意原型,融入了生態綠色、碧水藍天、奔湧浪花等元素。
  • 助力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中國太保成為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品牌...
    來源:金融界網站7月29日,在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倒計時300天之際,花博會合作企業籤約儀式在崇明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崇明區人民政府等單位相關領導出席活動。中國太保集團黨委副書記季正榮應邀出席儀式,副總裁俞斌代表公司與花博會籌備組籤約,中國太保正式成為本屆花博會的品牌合作夥伴。花博會是我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影響最廣的國家級花事盛會。
  • 第十屆花博會將在上海崇明舉辦 花博建設先睹為快
    新華社上海1月2日電(記者許東遠)2021年伊始,距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開幕只剩不到5個月。記者從舉辦地上海市崇明區獲悉,三大主體場館建設進度順利——世紀館結構封頂;復興館進行玻璃幕牆等安裝施工,整體進度完成86%;竹藤館基礎結構施工完成。臨時場館總體進度完成94%,其餘配套建設緊鑼密鼓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