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推理迷,他們偏愛從各種離奇的案件中尋找蛛絲馬跡,然後用邏輯和聯想串聯起整個事情的經過,並且用證據佐證自己的推理。推理更像是一種益智遊戲,因此也衍生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而一部優秀的作品,在精心設計過的情節之下,往往蘊含著其他的意義。如果你是一個推理迷,就千萬不要錯過《利刃出鞘》這部電影。
本片登場的偵探在我看來是十分有魅力的,觀眾可以從他的身上感知到各種偵探小說中偵探們的形象。他有俊逸迷人的外表,像極了福爾摩斯紳士的作風。而一口奇怪的南方口語,一本正經的態度又神似阿加莎筆下的大偵探波洛。同時,導演又給他加上了自己設定的個性,使得他不僅成為一個主動尋覓真相的破案人,而且是一個善用利用時機,推斷人心的心理大師。
豪宅主人的子女分別是:事業有成但是傲慢自負的大女兒,出軌的女婿,在公司毫無作為。一心想賣版權的小兒子,騙吃騙喝的兒媳,靠祖父資助上大學的孫女,具有危險反叛精神的小孫子,和遊戲人間的大孫子。這些人物的飾演者都是優秀而面熟的演員,相信大家在觀影時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利刃出鞘》作為一部現代謀殺懸疑片,被很多觀眾公認為是一部向阿加莎致敬的作品。阿加莎覺有許多優秀的推理作品,被世界公認為推理小說女王。本片之所以說是向阿加莎致敬,是因為用到了其經典作品中的一些敘事手法。
從故事的整體框架來說,很像《羅傑疑案》,影片中的偵探從表面上好像是主角,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引出關鍵人物的誘餌,隨著故事的層層推進,大家會發現,關鍵角色另有其人。作品的主題和情感討論也是圍著這位關鍵角色的,而偵探只是起到了串聯故事,推動情節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創作者的&34;,這與《羅傑疑案》的&34;是作用是極其相似的。不過導演在結局還加上了自己的創新,不然就是翻拍經典,很無趣了。
從敘事手法上,本片又很像阿加莎的另一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開始即是一位人物的被殺,而隨著偵探的進一步調查,他的生前的為人處世和人際關係逐漸暴露,嫌疑人也鎖定在幾個人中。只是他們各執一詞,每個人都很可疑。在重重的隱瞞和欺騙之後,偵探通過問話和推理,總結疑點,道出真相,最終抓住真兇。
導演給觀眾呈現的,實際上是一種上帝視角。審問中每個子女都在不斷地向警方和偵探說謊,而閃回之後,又在自己的心裡偷偷說出真話。虛虛實實交織在一起,迷霧重重。而觀眾可以洞悉每一個人的舉動,知道每一個人的心理,甚至能掌握一些真相,但是同樣需要在推理中尋找最終的答案。這種敘事手法使觀眾成為了不同於影片偵探的&34;。因為掌握信息的不對稱,很難同步,所以觀眾視角的整個故事,就形似故事之外另一條主線。
這樣讓每個觀影者都親自加入到推斷過程中,十分具有吸引力。而作為一部懸疑電影,《利刃出鞘》在主題上還進行了顛覆的創新性,當下的故事實際上就是社會關係的縮影,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被熱議的社會問題。例如兒媳表面上維持的是風光無限的網紅形象,甚至還有自己的公司,實際上她是個坐吃山空的&34;形象。這恰如有的人面上光鮮,實際上內核早已腐朽,不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得一份天地,只是向上一輩無限地索取,這樣的價值觀是不少遺老遺少秉持的真理,影片用暗暗的諷刺,狠狠給他們上了一課。
還有就是影射了美國不同階層的不同標籤。導演將這一段故事放在了人物設定上,並沒有直接上升為主要矛盾。從大女婿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小護士的母親具有特殊的美國公民身份,而大女婿的話中好有一種對&34;的嚴重輕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的社會現狀。小護士的質樸同樣也像一把刀,刺進了這個利益至上的階層的內心,成為劃破他們虛偽面具的最好人選。
整個故事最後還是回到了對善良的討論上。儘管對小護士的做法有兩種猜測,有的人覺得她才是幕後主使,最大的贏家,可是我在縱觀全篇後,還是願意相信她是善良的。還有一位人物,去世富豪的母親,已經年過百歲的老人,在整部影片中也沒有和名與利掛鈎,在他人向他傳達兒子的死訊時,她表現出了無法言說的悲傷,這是對親人逝去的最真摯的哀痛。在名與利的糾纏不休,這份善良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能讓觀眾有不一樣的體會。
房屋的建築有一定的哥德式氣息,無形中營造了壓抑恐怖的氣氛,也為整件事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導演詹森創造了一個頗具古典氣息的背景,將故事放入其中,並將故事的內在邏輯進行了重構,讓觀眾在陌生中逐步感知驚喜。
另外,影片在拍攝之中隱藏了一些小彩蛋緊扣主題,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舉一個例子,影片中有不少的裝飾品都採用了刀鞘這一外形,尤其是一把鑲滿匕首的椅子,在一定程度對應了經典作品《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不管是為名還是為利,小說家的子女之間暗潮湧動的爭執和衝突,都像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權利的廝殺,只是用表面的團結維繫著最後的穩定。此時,刀鞘就是眾人的內在映射,這充滿了諷刺的意味。
不得不說,《利刃出鞘》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如果大家對懸疑感興趣,沉迷於推理帶來的快樂之中,不妨去看一看吧,結果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