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農莊設計創意

2021-02-17 食用菌賊船

一、融入感情,彰顯個性。


  臺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於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二、定位準確,主題鮮明。

  臺灣休閒農莊主題鮮明、個性突出,這些主題包括水果採摘、竹、香草、茶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鱷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比如位於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一年四季都栽種著向日葵,且免費開放參觀,還有專門種植食蟲植物的「波的農場」,種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毯苔、瓶子草等。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燻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三、持續創新,創意繽紛。

  例如頭城農場的傳統項目葉拓T恤,不斷有新的圖案推出,時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斷反覆前來消費。金勇DIY農場每年都會增加新的番茄品種,將來自各國的西紅柿組合在一起的「聯合國西紅柿禮盒」,讓遊客在一個禮盒中就可以品嘗到來自各國、各種形狀、各種顏色、多種口味的西紅柿。桃米村在地震廢墟上建了一個人工湖,在湖邊立起幾個彈簧,託起一隻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夠體驗地震的搖晃感覺,並將小船名之為「搖晃的記憶」。


四、深度體驗,其樂融融。

  臺灣休閒農庒都設有可供多人同樂的設施,例如烤肉區、採果區、遊戲區,農耕體驗區等。有的還設有充滿臺灣農村樂趣的烘烤區,提供遊客享受土窯烤地瓜、烤土窯雞的樂趣;有的不定期舉辦農業有關的教育活動、趣味比賽;有的提供與場內動物接觸的機會,遊客可以借餵養小牛、擠牛奶、喝生奶的過程,體會牧場農家的生活。


五、寓教於樂,廣受歡迎。

  休閒農庒不僅是休閒娛樂,遊玩,且是實踐、學習的好場所,農庒平時主要接待學校師生,用作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周末則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如「臺一生態教育農園」精心設計了插花生活館、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花卉迷宮、浪漫小屋、蝴蝶甲蟲生態館等不同區域,遊客可依序參觀。


六、就地取材,點石成金。

  臺灣休閒農莊特別擅於發現和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與當地特色資源,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蹟史話、傳說,通過新奇創意,包裝打造出特色品牌。如地震災區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臺灣全島有143種蜻蜓,在桃米發現56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兩種小動物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七、以農為本,高瞻遠矚。

  臺灣大的休閒農莊大多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他們對產品的潛在經濟收益和市場銷路掌握得非常清楚。農戶在農會的幫助和指導下,自身也成為一名生產專家,經銷專家和市場分析家。他們注重產品的國際市場銷售行情,善於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信息,不斷建立和拓展新的國際市場的貿易往來關係,如清波蘭園栽培的蝴蝶蘭花,原種母體從日本進口,藉助農會的技術傳授,採用母體克隆技術和傳統授粉技術,培育繁殖出優良的新種苗,栽培的花苗密切與國際市場緊扣,通過與日本和美國的客商提前兩年訂貨。


八、精深加工,效益倍增。

  臺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幹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產品從產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產品琳琅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製品、幹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再如南投縣信義鄉農會引入返鄉知識青年,依託本地的梅子特產,設計出幾十種特色產品,加以創意包裝,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和最受歡迎的旅遊商品。


九、規劃先行,管理到位。

  臺灣的政府部門直接參與規劃和輔導,由農政部門負責對休閒農業的管理和諮詢,提供補助經費和貸款,而且不失時機地出臺了各種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並形成了一整套申報審批制度,從省一級到市、縣、區、鄉鎮以至小到一個農場、農戶,大都有一個近、中、遠期的規劃,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市場定位、開發原則、項目設置、經費預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閒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動了休閒農業的發展。每個休閒農場的建設都是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農村建築的風格特色,並儘量挖掘當地的資源優勢,如溫泉、草場、溪流、大海、巖石、古樹等等。在區域規劃方面,臺灣現行休閒農業己脫離早期「點」的經營方式,而是「點、線、面」串聯營銷,這樣就便於旅行社包裝不同的旅遊線路,進行分類營銷。


十、布局合理,農旅互動。

  臺灣休閒農場布局合理,大多數都分布在旅遊線路上,每個景區景點都能與旅遊結合起來,這就有了客源的保證。板塊化、區域化整合,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效。例如苗慄縣南莊鄉休閒民宿區,擁有近80家鄉村民宿,依託這些民宿,鄉裡將具有百年歷史的桂花小巷開發成特色旅遊街,帶動了客家特色餐飲、特色風味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遊客來到這裡之後,在體驗不同的農家風貌的同時能夠比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當地特色的客家文化。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閒農業區、北關休閒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閒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事實證明,休閒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十一、配套齊全,服務周到。

  臺灣的休閒農業各景點的配套設施都比較齊全,不僅景區外部的道路、交通、水電等設施完善,就是內部的配套設施也安全完善,講究方便,所到之處吃喝玩樂樣樣具備,而且大都乾淨、溫馨、舒適、價格合理,多數休閒農場設有觀光部,負責旅遊推介、接待與導覽業務,有的還現場展示特色產品與特色烹調,讓遊客嘗鮮。


十二、學界支持,產研結合。

  臺灣很多專家學者都十分關心休閒農業發展,他們通過不同的視角潛心研究和豐富休閒農業的理論,從休閒農業的意義、功能、形式到規劃,從組織、人力、教育解說到行銷策略和成本分析,從文化、社會、理念到環境設計,等等,研究得十分細膩。特別是在臺灣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院校,還專門開設了休閒農業課程,開展休閒農業教學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閒農業的理論。專家、學者通過承擔大量的規劃、諮詢、調查、評鑑工作,為政府管理者、企業經營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並和企業經營者建立起密切的聯繫,做到了理論研究不空泛,實踐發展不盲目。



十三、社團務實,中介發達。

  發育較為成熟的民間組織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是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從臺灣還是大陸的發展經驗來看,在休閒農業發展的初期,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促進和引導,但是政府不能包辦一切,最終產業的進步要靠行業組織和良好的服務體系作為保障。服務體系包括營銷體系、培訓體系、行業自律體系等,關鍵是發揮農會、農業推廣學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幫助農民轉型。如臺北市農會成立輔導小組,按照「一鄉鎮一休閒農漁區計劃」,研究臺北市20家市民農園轉為休閒農場的可能性。臺灣省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和臺北市農會聯合開展農業休閒旅遊,還與全省100多家休閒農場結盟,推銷優惠休閒遊。經營休閒農業者也成立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相互交流舉辦共同活動,使休閒農業走向精細的專業化分工。也就是說,在區域內部,要通過行業協會、旅遊公司、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引導當地休閒農業經營者按照「自願、聯合、規範、自律」的原則聯合起來,對內統一服務標準,完善競爭機制,強化行業自律,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對外統一媒體宣傳,並劃撥專項經費製作光碟、休閒農業旅遊指南以及舉辦休閒農業推介活動。在發揮社團協會作用,引導社會中介機構服務於休閒農業這方面,湖南休閒農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十四、網絡營銷,強勢推廣。  

  除了宣傳手冊、廣告路牌、電視報紙等傳統宣傳手段以外,休閒農業要加強網絡營銷,運用科技整合資訊,通過網頁、搜尋引擎以及運用3G手機服務等對休閒農業區域的地圖、路線等進行迅捷的引導。網絡平臺在臺灣休閒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臺灣民宿協會的「U-FUN民宿達人網」的統計,80%的客人通過網絡預訂。



十五、多元發展,穩步提升。

  臺灣觀光休閒農場各具特色,有自助農園、森林遊樂區、昆蟲館、休閒娛樂農場等,能提供採果、露營、烤肉、垂釣等休閒活動,並走向多元化和經常性經營。他們特別注意海邊發揮海的優勢,農田突出花果飄香,大山盡顯森林韻味,讓你去過一次就會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主題特色的基礎上向內容更豐富的層次發展,規模場地也不斷擴大。在發展方向上,無論是發展類型、運行機制、組織形式還是投資渠道,都邁向多元化。例如,臺灣農政單位通過鼓勵「青年返鄉」,使一大批接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青年人回到農村從事休閒農業的經營開發,使整個產業的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產品也出現了多元化,避免了產品在低層次上的雷同化。

 十六、特產做強,節會做精。

  將特產和觀光相結合,推動休閒農業與休閒漁業發展,如屏東縣墾丁地處恆春半島南端,是有名的風景區,春季又是黑鮪魚回遊墾丁外海的季節,結合休閒漁業,這裡每年舉行黑鮪魚文化觀光為主的春遊,展銷黑鮪魚、油魚子等海鮮產品。屏東還結合農產品收穫期,將農業特產如黑珍珠、香蕉、鳳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觀光計劃中,帶動觀光和休閒產業的發展。臺東特產的旗魚,能加工成多種食品,他們將產業、觀光、餐飲、民宿等業者結合起來,舉辦旗魚節,推動發展休閒漁業。


十七、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臺灣休閒農業在主推「體驗經濟」之後,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的理念,即休閒農業經營者與遊客分享鄉村生活,變「顧客是上帝」為「與客人首先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導「擁有不如享有」的消費理念。特別是頭城休閒農場的創辦人卓陳明女士將現代農業的功能從「三生」(生產、生態、生活)拓展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體驗」。臺灣休閒農業泰鬥陳昭郎教授則強調,休閒農業一定要有體驗活動,從親身觀察、參與、體驗過程,認識生物生長現象,感受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分享生命的喜悅。

 十八、示範帶動,強農富民。

  當初面對「入世」挑戰,臺灣農業加速向「精緻化的有機農業」、「科技化的生物農業」、「具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品牌農業」及「具特色體驗之休閒農業」方向轉型。臺灣休閒農場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示範、農業科普教育示範、農業科技示範等項目,通過濃縮的典型科技農業和農業傳統知識的推廣,一方面向遊客展示農業獨具魅力的一面,增強遊人的農業意識,加深對農業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試驗示範與宣傳推廣,使休閒農業承擔了農業科技推廣普及的作用,促進了大農業的發展,也相應帶動了廣大農民致富。


十九、回報社會,共建和諧。

  臺灣休閒農場不僅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營造宜居的鄉村環境,還對農場周邊的社區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活動非常關心,經常和社區聯合舉辦聯誼活動,如歌唱比賽、書法筆會、鄉村趣味運動會、兒童風箏節等,且大都設有公益募捐箱,舉辦愛心傳遞活動和公益義賣活動。可以說,公益理念已經成為臺灣休閒農庒的重要文化,如「薰之園」休閒農園在擴大規模時,優先錄取弱勢青年,使失足青年以及身體上存在一些障礙的青年獲得工作機會,他們還不定期邀請當地獨居的老人到香草園免費體驗遊玩,另外,員工內部也經常舉行文娛活動、學習活動和外出參觀遊玩,在他們看來,唯有快樂健康的員工,才能帶給遊客幸福快樂的感受。


二十、抱團出海,蹁躚起舞。

  2009年3月,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率領農場和民宿業者赴海外巡迴推廣,一口氣趕場參加香港的臺灣繽紛節、新加坡的NATAS春季旅展,以及馬來西亞的MATA旅展,臺灣休閒農業館都是各地展場中的高人氣展館,數萬份休閒農場導覽折頁供不應求。新加坡與香港旅行社包裝的臺灣行程以農場假期為主力,馬來西亞業也跟隨新加坡腳步,以臺灣休閒農業為重頭戲,宜蘭香格裡拉農場、花蓮兆豐農場、苗慄飛牛牧場、臺南大坑休閒農場都是熱門去處,行程由4至8天不等,費用約在新臺幣2萬元上下。從旅客的型態來看,新加坡以團體旅客居多,香港則以個人旅客為主,新加坡人喜好香草、花卉與水果等主題農場,香港人則重視料理,普遍來說,兩地旅客都熱衷農場體驗活動。

相關焦點

  • 20個特色:臺灣休閒農莊
    ,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於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 臺灣休閒農莊值得我們借鑑的20條經驗
    臺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於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二、定位準確,主題鮮明。
  • 航拍衡陽:遠翔農莊——石鼓區醉美生態農莊,近郊休閒旅遊好地方
    2020年6月21日,航拍衡陽市石鼓區醉美生態農莊——遠翔農莊。高空俯瞰,盛夏田園風光如畫。遠翔農莊位於石鼓區黃沙灣街道松木村,距靈官廟2公裡,是一個集農業風情、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莊園。
  • 教授做農莊,200畝荒山變金山
    郭中一是美國畢業的物理學博士,在創辦這座農莊之前,是臺灣東海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臺灣合肥同鄉會會長。農莊遠景郭教授又成功說服了東吳大學、大葉大學等十多名臺灣教授陸續到安徽考察,承包肥西縣銘傳鄉小團山上的200畝荒山,打造香草農莊。一個以香草為主題,集生態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生態農莊從此屹立於世。
  • 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圍繞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的發展目標,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打造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示範園,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雖然已是立秋時節,但氣溫仍然居高不下,陽光灼人。這些天,外婆橋生態農莊的工人們頭頂烈日,加緊建設萬頭豬場汙水處理系統和附屬設施,為9月份投產做足功課。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的養豬場不是一排排的豬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6層高的樓房。外婆橋生態農莊董事長黃建洲介紹,我們建樓房養豬,一是為了節約土地,高層化便於疫情的防控,減少交叉感染,方便自動化料箱的裝配,對減少勞動成本起到很好的作用。
  • 金雞農莊:林下生態養雞忙 脫貧增收 「錢景」旺
    早上8點,在西秀區七眼橋鎮金雞農莊,飼養5個月的育雛雞,「坐」上大貨車準時來到寧谷鎮胡軍堡村種養殖合作社。等候在合作社的工人們,把一筐筐育雛雞卸下來,放進合作社的雞「別墅」裡。搬進新家的育雛雞將在這裡度過7個月的「新生活」。
  • 金山這裡竟藏著一個田園生態農莊,快來打卡吧!
    金山這裡竟藏著一個田園生態農莊,快來打卡吧!溪 I 畔 I 親 I 子 I 客進 I 覓 I 田 I 園 I 詩隨著生活逐步回歸正常最近市民們的出遊熱情高漲在廊下郊野公園竟藏著一個生態農莊你知道嗎?
  • 臺灣「胡媽」在四川:用愛與熱情逐夢生態農業
    中新社成都6月21日電 臺灣「胡媽」在四川:用愛與熱情逐夢生態農業作者 嶽依桐「18年前我還是個農業『小白』,現在只要到地裡走一遭,基本上沒有問題能逃過我的『法眼』。」快步走在田坎間,65歲的臺灣人胡淑美照例早起,在自己位於四川崇州市的農莊內巡視,不時彎腰拔掉雜草,動作麻利的她看起來絲毫不像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被大家親切稱為「胡媽」的胡淑美經營這家鈞喬瘋狂農莊已經18年。之所以用「瘋狂」命名,是因為涉足生態農業之初,不少親朋好友都想要「勸退」她。「他們說『這一行多苦多累啊,你是不是瘋了』?」
  • 臺灣休閒農業的「農+旅」形式有哪些?差異化精緻農業六大特色是什麼?
    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產品從產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產品琳琅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製品、幹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再如南投縣信義鄉農會引入返鄉知識青年,依託本地的梅子特產,設計出幾十種特色產品,加以創意包裝,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和最受歡迎的旅遊商品。
  • 成都文創企業與臺灣高校聯手創意參展成都創意設計周
    該展區的整體設計和文創理念,均出自臺灣玄奘大學臺灣青年文創團隊之手,他們把成都本土文化與臺灣元素完美融合,在成都創意設計周大放異彩。    校企合作典範    成都文創的臺灣表達    「這並非該企業首次與臺灣高校合作」。
  •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概覽
    《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2016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總數為63339家,較2015年增長0.72%,其中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持續前兩年的增長態勢,為整體文創產業中增長幅度最高的,達到16.41%。設計品牌時尚產業以10.65%增長率次之。
  • 臺灣文旅,不可不學的案例!
    小清新,創意,懷舊,鄉土。每一個文旅都以不同的視角,狠狠地扎進遊客的心裡,是真正做到心裡去的文旅產業。小編整理了以下而是條臺灣文旅的精髓,一起來看一看吧!        臺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於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
  • 【解讀】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概覽
    六七十年代來自於歐美現代設計與文化思潮與臺灣的閩南客家人傳統文化、原住民文化交相輝映,產生了臺灣的多元性文化,基於臺灣文化的多元性,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逐步發展,已成為臺灣經濟的支柱產業。2000年成立了主導桃米村建設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該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先生邀請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進行生態調查,發現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29種蛙類,桃米就擁有23種;臺灣143種蜻蜓類,在桃米就發現49種,臺灣418種蝴蝶這裡發現161種,於是基於桃米村的青蛙、蜻蜓和蝴蝶相關文創藝術設計逐步展開,這裡所有的藝術裝置、壁畫、雕塑、工藝品均以「在地化」的青蛙、蜻蜓和蝴蝶來打造
  • 2015年臺灣最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創意分享!
    長沙一諾旅遊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是旅遊規劃與休閒農業規劃設計引領者,國內實戰型和創新型一站式規劃設計專業提供商,專注於旅遊規劃、休閒農業規劃、美麗鄉村規劃、農莊設計、旅遊策劃、景觀設計、旅遊項目開發等,努力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規劃設計智力企業。 一諾規劃做過哪些經典案例?
  • 省婦聯領導調研蔡甸區省級「最美巾幗農莊」——武漢景秀大地生態...
    省婦聯領導調研蔡甸區省級「最美巾幗農莊」——武漢景秀大地生態農業園 2020-05-22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吸金20法
    臺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業、生態休閒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從政府到開發商,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 文創品牌才是臺灣的強項!太惹人愛了!
    不管從各種展會設計,包裝設計上,還是背景牆上等文案上,都明顯的體現出臺灣農業的獨特性,感受到其領先的世界水平。其實,這亦是臺灣農業與文創思維結合的一貫思路。用文化和創意手段去改造農業,農業會把生產、生活、生態更加完美地呈現在你面前。臺灣農業的創意還不止於此,它還將農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在一起,你以為是農家樂?
  • 食尚巖味:回音谷生態農莊
    大池鎮回音谷生態農莊,依託自身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打造集趣味娛樂、親子互動以及綠色生態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特色生態農莊,帶領遊客全身心感受綠色原生態,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回音谷生態農莊位於龍巖市新羅區大池鎮大東村,距龍巖市區35分鐘車程。
  • 天御世紀《獵人傳奇》劇組正式進駐龍武奇石湖生態農莊進行取景拍攝
    經過長達半個月的布景和場景還原,《獵人傳奇之血戰叢林》重頭戲將於18日在龍武奇石湖生態農莊正式開機拍攝。
  • 大型少兒真人秀節目《潮童向前衝》走進上林縣魚王生態農莊
    2019年11月30日-12月01日CCTV我愛你中華網《潮童向前衝》節目的小玩家們來到了上林縣魚王生態農莊。 清水河魚王生態農莊特色農業觀光園,坐落於清水河畔,具有十分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生態旅遊資源,農莊集休閒度假、觀光攝影、農耕體驗、手工體驗,生態農業為一體,返璞真,散發出自然的生態氣息和熱情的好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