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身處險境,如何化險為夷?

2021-01-07 張其成國學

明夷卦是第三十六卦,在晉卦之後,明夷卦和晉卦恰好相反,這兩個卦構成了反卦,也叫復卦。晉卦是「日出地上」,也就是太陽在地的上面;明夷卦是太陽在大地的下面,代表太陽受傷了、落山了,也就黑暗了。

「明夷」是什麼意思呢?「明」是太陽,自然界最大、最明亮的就是太陽;「夷」是受傷,所以《序卦傳》說:「晉者,進也。進者必有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前進一定有傷害,受傷害於明夷,這是辯證的關係,太陽升到最高,也即日中的時候,太陽就開始西斜了,叫日昃。明夷卦就是太陽落下,一片昏暗的場景,代表政治昏暗、光明被泯滅的世道,同時也代表光明正大的人受到傷害、不被重用,而小人得勢。

我們先來看卦辭:

明夷,利艱貞。

在光明受傷時,是艱難的,此時守持正道是有利的,也就是說有利於艱難地守持正道。明夷整個卦預示著從明轉暗的危機,也就是災難開始來臨,當然這裡的災難與前面講的艱難是不一樣的,明夷卦的艱難不是一開始(屯卦)的艱難,也不是在前進路上遇到的艱難,而是太陽升到最高處,開始下降時的艱難,在晉卦之後,表明人在成功、得勢之後遇到了艱難。

在社會動蕩、處境艱險、光明轉暗時如何保存實力?如何在困境中擺脫艱難?又如何使自己重新振作?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所以明夷卦就是教我們在這種場景下如何化險為夷,對我們現代人做人、做事、做企業、做管理都很有啟發。

《彖傳》解釋: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入地中,明夷」:「明」指太陽,《彖傳》裡的「中」都可以理解為「下」,所以「明入地中」就是太陽已經落到地下了,太陽受損了。這時要怎麼做呢?「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這時我們要內含文明,指離卦,心中的光明之心、本性不能改變,但是此時要隱藏、韜光養晦,外面顯示出來柔順,這是一種智慧。如果這時你內含著文明,但外面過於剛強,反而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因為此時太陽落下了,表示時局發生轉變,也表示賢人、有才能的人都遭受大難了。這裡舉了個例子,叫「文王以之」:像周文王那樣。

當年,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裡,他是在什麼情況下被囚禁的?在晉卦之後,「晉」是上升,周文王是一個諸侯國的首領,叫姬昌,由於他行的是仁政,而當朝天子商紂王行的是暴政,所以當時有句話叫「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也就是說天下三分之二的人都來依附西伯侯姬昌,這就引起了當朝天子商紂王的嫉恨,於是商紂王就把周文王抓來關在羑裡七年。周文王如此受人擁戴,最後卻落難了,就像明夷卦,這時怎麼轉危為安?在明夷的時候怎麼做呢?周文王就韜光養晦,在羑裡數蓍草,演算周易,七年之後才被放出來。後來他的次子姬發就把商紂王給滅了。

「利艱貞,晦其明也」:為什麼有利於在艱難中守持正道呢?這是韜光養晦,隱含自己光明的意志。「內難而能正其志」:內部發生危難的時候,要能堅守住自己的意志;「箕子以之」:就像箕子那樣。

箕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殷朝(商朝)末年有三位仁人志士——箕子、微子、比幹,被孔子稱為「殷之三仁」,他們都是商紂王的親人,箕子和比幹是商紂王的叔叔,微子是商紂王的長兄。他們三人看到商紂王施行暴政、昏庸無度,就去勸諫,但商紂王不聽,於是微子「去之」,就離開了,而比幹被殺而剖心。當時也有人勸箕子離開,否則會受到商紂王的報復,但箕子說:「為人臣,諫不聽而去」,這樣會使當政者惡性更加顯明,「吾不忍也」,我不忍心這樣做。於是箕子披頭散髮裝瘋發狂,被商紂王貶為奴隸,躲過了一劫。後來箕子歸隱,在沒人時彈琴自悲,發洩自己心中的悲憤,這首琴曲就被稱為《箕子操》。

公元前1046年1月28日,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周武王不知如何治理國家,就向箕子請教,《尚書·洪範》篇記載:武王姬發一開始問箕子殷朝為什麼滅亡,箕子一聲不吭,武王覺得自己問得太冒失,因為箕子畢竟是商紂王的叔叔,於是武王問了另一個問題:「請問,我該怎麼治理國家呢?」箕子告訴他治理國家很簡單,有九種大法,這就是「洪範九疇」。「洪」是大的意思,「洪範九疇」就是治理國家的九種大法,「範疇」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其中第一種大法也是最重要的大法就是五行,所以五行最早是箕子提出來用來治理國家的。後來箕子怕武王又來問他,就帶領五千人去了現在的朝鮮,定都於現在的平壤一帶,所以朝鮮這個時代叫「箕子朝鮮」,是朝鮮最早的時代。

「內亂而能正其志」:在內部發生危難時,箕子還能堅守住自己的志向。可以說整個明夷卦就是「箕子明夷」,是在講箕子的故事。當然,不能說就是講箕子這件事,而是只要遇到光明受損的場景,都可以從明夷卦裡找到智慧。

《象傳》解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太陽落到地底下去了就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要按照這個卦象學會統領眾人,然後韜光養晦,首先自己要隱藏住,然後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蒞眾」的「蒞」是管理、統領的意思,在什麼情境下統領眾人呢?不是在順境當中,而是在逆境當中統領眾人,使不利的、晦暗的局勢變得光明。

我們來看六條爻辭: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初九,光明剛剛受損時就不要向外飛了,這裡用鳥兒作比喻,表示亂世之中,要垂下自己的翅膀,要歸隱、隱退,不要再出世、拋頭露面。「君子於行,三日不食」:君子要儘快行動(隱退),三天都顧不上吃飯了;「食」也指俸祿,這裡就是說不要再去拿薪水了,要隱退。「主人有言」:隱退了主人還會責怪你,但是再怎麼責怪都要隱退。

《象傳》解釋: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君子要快速歸隱,按道義來說,此時不應要求做官拿薪水,就像箕子、微子一樣,微子離開了,箕子更是這樣,裝瘋也是一種歸隱,最終避過了大難,保住了性命。比幹就不是這樣,還進一步勸諫,結果被殺了。所以在危難當中,要「垂其翼」,不要再飛了,在亂世中隱退是一種智慧。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明夷,夷於左股」:「股」指大腿,在黑暗中行走,左腿受到了傷害。為什麼是「左股」(左腿)受了傷害?腿分左右,一般都是右手右腳做事情,如果是右邊受了傷,表示很嚴重,左腿受傷了,表明傷得還不太嚴重,還可以救。誰來救它呢?「用拯馬壯」:用強壯的馬來救他,「拯」就是救。依靠這匹良馬,可以得到拯救,然後逐漸壯大,最終獲得吉祥。

《象傳》解釋: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能順應處事,堅守原則。六二爻是陰爻(柔爻)居中位,又中又正,而且可以柔順處事,這就是避難的策略。「馬」指九三爻,九三爻是強壯的,陽爻居陽位,就像一匹強壯的良馬,九三爻這匹馬還可以指明君、有德行的長者、德才兼備的領導。六二爻處在九三爻的下面,能夠順承九三爻,六二爻處在亂世中,雖然受到了傷害,但傷害不重,這時內心的志向千萬不能泯滅掉,要依靠明君擺脫黑暗,迎來光明,然後自己會逐漸變得強大。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明夷於南狩」:在黑暗當中,要向南方狩獵,狩獵也可指討伐、徵戰;「得其大首」,得到對方的首級,也就是能誅殺對方的最高首領;但「不可疾,貞」:不可操之過急,要守持正道。因為九三爻處在下卦離卦的最上一爻,離卦代表南方,南方為火,而火是往上冒的,在最高處,所以南方又代表君位。九三爻是陽爻居陽位,當位,說明這個君主是剛強有力的,所以南方有了叛亂分子,南方的老百姓處於危難當中,這時就不要再隱退了,要去南方徵討,能俘虜敵人首級,也就是能獲得大的成功。但是要注意時機,既要抓住機遇,又要謹慎小心,不要操之過急,這樣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象傳》解釋: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去南方討伐的話,會有大的收穫。「志」字在爻辭中沒有提及,意志非常重要,南宋理學家朱熹舉了兩個例子:「成湯起於夏臺,文王興於羑裡」,商朝的開國首領是從夏臺這個地方一點點興起的,而周文王是從羑裡一點點興起來的,也就是說在「明夷」,光明受損的危難時機,要堅守住志向、意志,從小事做起,抓住時機,不能操之過急,最終一定會勝利。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進入到左邊的腹地,要想著在黑暗中的艱險,然後要立下「心」,跨出門庭遠去。

「入於左腹」:進入到左邊的腹地,就人而言,就是肚子的左邊。為什麼總說「左」呢?師卦六四爻說:「師左次」,軍隊要在左邊駐紮,「左次」就是駐紮在左邊,跟這裡的「左腹」進入左邊的腹地意思差不多,指要後退,因為古代軍隊打仗時崇尚的是右邊,右為上,左為下;右為前進,左為後退。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平常崇尚左邊,但在用兵打仗的時候,崇尚的是右邊,為什麼呢?老子《道德經》又說了:「吉時尚左,兇事尚右。」吉利的事情崇尚的是左邊,兇險的事情崇尚的是右邊,用兵打仗被視為兇事,所以是「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右將軍是上將軍,左邊將軍是偏的將軍。所以「入於左腹」就是要後退、歸隱,在「明夷」這種黑暗的狀況下,要跨出門庭遠去。六四爻已經進入上卦的坤卦了,是大地,大地是柔順且居於最低位的,所以要隱退。

《象傳》解釋: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進入左邊腹地,也就是隱退之後,就能獲得內在的志向。好比箕子規勸商紂王,商紂王非但不聽從還要處罰箕子時,箕子立馬把自己藏起來了,具體做法就是裝瘋,隱藏了自己的志向,保全了性命。箕子雖然被貶為奴隸,但他的志向並沒有泯滅,仍然在伺機而動。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這就是「箕子明夷」,箕子裝瘋做奴隸,隱藏了志向,是有利的。

《象傳》解釋: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心中的光明永遠不熄滅。六五爻是最尊的位置,陰爻居陽位,表示它陰柔了,就是歸隱了、隱藏住了,但是下面離卦的光明志向卻不停止,仍然藏在下面、藏在心裡。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這是暗喻商紂王,因為商紂王「不明晦」,也就是「不明而晦」:不發出光明反而昏庸無道,這樣就會「初登於天,後入於地」:起初的時候能登到天上去、最高位置,商紂王最初做了天子,但是最後會墮入地下,他自焚於鹿臺。

《象傳》解釋: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初登於天,照四國也」:開始做天子的時候,它的光明還能照耀四方之國。商紂王一開始時還是不錯的,為商朝子民作了不少好事;「後入於地,失則也」:但是後來墮落了,所以光明消失了,失去了法則、天道、天理,昏庸無度,最後墮入地下被滅了。

我們來總結一下明夷卦:整個明夷卦是指在社會動亂或環境危險時,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化險為夷,重新振作起來。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內心要像太陽一樣光明,要剛強、中正,並將其變成堅定不移的志向,任何時候都要堅守住,這樣一定能東山再起。其次要像坤卦那樣柔順,要順勢而行,要歸隱,要隱藏住志向,要謹慎,就像太陽被藏在地下一樣。雖然明夷卦每個時空點的做法不同,但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志向沒有變;二是要向箕子學習,隨機應變,結合這兩點,就能走出危險的局面,最後成功。

相關焦點

  • 《易經》:悟透其中智慧,即便身處困境,也能因禍得福
    易經:如果你明白其中的智慧,你就可以每朵雲都有一線希望,即使你身處困境。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每個人都會遇到相對平等的情況。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磨難和痛苦。無論貧富,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無論一個人的人生巔峰有多輝煌,他還是會在谷底遇到未知的負重之旅。
  • 萬事如易|易經中等待的智慧
    相對於卦爻辭,象辭上升為哲學解讀,意味著雲尚未化成雨,此時務必審時度勢,耐心等待,事成於安詳,人成於體心,切勿冒險,欲速不達。其卦辭也闡釋了這一道理:要心懷誠信,臨危不懼,堅守中正,必可化險為夷。即使情況有利,仍該居安思危。 孚者,信也。有孚,即心懷誠信。光,即光明磊落。大川,喻艱難險阻。 水氣在天為雲,方雲而未雨,蒸養太和,這就是需之象。
  • 當我們身處險境的時候,記住這兩點,才有可能翻身
    身處險境的時候,千萬不能意氣用事,不能以卵擊石。靠蠻力不會讓自己翻身,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艱難。想翻身需要的是巧勁,需要的是智慧。當我們身處險境的時候,記住下面兩點,才有翻身的可能。一、要忍得住曾國藩說過:「堅忍者,君子所為,於戰則無敵,於禮則大治。於事業則會一步步接近成功,於生活才能真正體驗到其甘味」。
  • 《易經》:想要不陷入困境?謹記這條天規,教你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那咱們怎麼才能不深陷「需於泥」這種窘境中呢,就需要從自己做起,明白反省自己的弱點,選取賢者追隨,並擅於分析,不盲目跟風,一方面遵照乾卦中所說的「夕惕若厲」,始終保持小心謹慎,另一方面便是要節制,應對險境和困難可以鎮定地控制自己,不可以冒進,一步步來。災在外來,如何避免悲劇呢?請記住,「敬慎不敗」。
  • 《易經》震卦上六爻的智慧解讀
    《易經.文言》中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災殃禍患雖然不為世人所喜,但是人生在世,能夠逃脫災殃禍患之人卻實在是寥寥無幾,雖然無法逃避,但是如何去化解自身所面對的困境以逢兇而化吉,仍然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 《易經》坎卦六三爻:坎險足以厄人,但是也能成就一個人
    網圖那麼,身處這種多重的險境之中之時,該如何應對,又如何決定自己所能採取的行動呢?要知道,如果一個不小心,所造成的結果恐怕就是災難性的了,有人就說了,像這種兇險的險境,又不可能預先設計,都是突然性的,又怎麼能夠事先去考慮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呢,一句話,沒經驗,該怎麼辦?在《易經》坎卦六三爻中,就有這種類似的情況可以作為人們的參考。坎卦六三爻: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 《易經》坎卦智慧:同樣是面對困境,為什麼每個人的結局大不一樣
    在《易經》坎卦之中,先賢們也為我們從另一個維度講解了在面對困境之時,每個人因為時機、地位、環境的不同,所得到的不同結局的智慧,如果能夠真正的理解了其中的智慧與道理,那我們無論碰到何種困境,都可以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洞見力,不會再被困境所困住,從而使自己的心境變得平和起來,並知道正確的應對之道是什麼。
  • 傅佩榮 易經與人生智慧 講座全集
    潛心研究傳統經典,撇開成見和定論,求真務實,追本溯源,多有建樹,已重新解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展現溫故而知新的哲學智慧,對於經典的當代詮釋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另有《哲學與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易經入門》、《國學的天空》、《西方哲學史》等專業著作共一百餘種。
  • 頓飛的書房--《易經的智慧》
    傅佩榮老師的《易經與人生》令人手不釋卷,每次翻開都與之遨遊相忘於其中,傅佩榮老師對於易經的理解更偏重於儒家思想,畢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編纂了易傳(十翼)。這本書要表達的深刻思想是「易經的根本是培養德行」。
  • 張雅玫《十宗罪》遭綁架,身處險境疑團重重!
    張雅玫《十宗罪》遭綁架,身處險境疑團重重!《十宗罪》是由由李東勳執導的一部懸疑推理網劇,講述由四個警察組成的蜘蛛特案組,面對變態的罪犯,調查兇殺案件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劇中都有那些大牌演員傾情出演。
  • 經典反思:什麼是智慧?《易經》讓人覺悟
    智慧不邏輯思維,中國人的智慧根源深遠,《易經》讓人覺悟。一、智慧後天可學,有先天優勢。《易經》: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是《易經》介紹八卦來源的論述,揭示了遠古伏羲畫八卦的過程。伏羲不只是會打獵會種地,而且會觀察思考,有智慧。
  • 易經: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遇到了多留個心眼
    當然,不好惹,不是要你橫行霸道,也不是要你到處惹是生非,有些時候,還是要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要看對方是什麼人,有沒有改過之心。不好惹的人,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關鍵是人品要正,為人剛正不阿,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險難的情況下化險為夷,人生才能豐富而輝煌。
  • 澤上於天——《易經》夬卦的智慧再讀
    《易經》夬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三卦,卦體為下乾上兌,全卦主要講了二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果斷的去除小人,二是指導君子如何潤澤於下的智慧。因為君子易消而小人難退,更何況上六爻身處高位,根深蒂固,一不小心,反有功敗垂成之險,如夬之一陰,夬之未盡,而姤之一陰,又生於下,即是明證。陰陽消長,造化之機,自古之賢人君子,法天象地而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舉止,在夬卦中,君子法水氣上天而降為雨之象,用來指導自己惠澤於人的智慧與行為。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一、隱忍《易經》有云: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方能無往而不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輕易洩露自己的本事,而是等待時機,出其不意。
  • 《易經》:身上這三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人過45建議看看
    《易經》告誡:身上這三處「死穴」,別暴露給別人,人過45建議看看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 易經:財富多的人,不會透漏你這幾樣東西,他們對待朋友同樣如此
    易經中包含的智慧不少,但是很難有人真正的研究透徹,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從不算命,而是明白易經中教給我們萬事萬物的規律。自己可以運用這種規律,來改變自己的信念模式。於不通處求通,越戰越勇,愈挫愈奮,在險難的情況下化險為夷,人生才能豐富而輝煌。懂得了易經的這些道理,就會堅定內心持正向上的信念。
  • 易經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中國古代大凡有價值的思想都離不開《易經》。經過幾千年考研,近代百年打假,《易經》越發神奇。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旅遊參觀時想起《頤》卦,你就能理解頤和園的含義和陰陽圖結構;
  • 《易經》:如何才能讓財富長保不失,豐卦可教你三大智慧
    在《易經》雷火豐卦之中,古人為我們提示了如何才能長久地保持已擁有財富的長久之道的智慧,其中有三條尤其值得人們注意,如果能夠加以領會的話,或許人們便可以了知如何才能去長久的保有自己的家財。網圖雷火豐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五卦,卦象為下離上震的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離為明為電,上卦為震為動為雷,為電閃雷鳴之像,所闡釋的是當豐大之際,執守中道,及早的對隱患採取預防措施才能長久保持豐大的智慧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這是避讓鋒芒、待機而發的謙忍智慧,是身正無畏、樂觀自信的心態。為人應如此,處事亦如是。但現實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時能伏下身子沒有抱怨的卻不多。《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有些時候低低頭,彎彎腰是為了更好的抬起頭。
  • 源於《易經》的八個成語,提升人生境界的大智慧!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它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出自《易經》的成語,據統計有二百餘條,它們是對易經智慧的高度概括,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下面介紹其中最經典的八條成語,值得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