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一個TED演講上,當著幾百名觀眾,時任英特爾健康戰略和解決方案總經理的艾瑞克·迪旭曼(Eric Dishman)掀起了襯衣,解開腰帶,鬆開褲子……然後他
給自己做了一個超聲波。
之所以能站上TED的演講臺,是因為艾瑞克藉助精準醫療技術,治癒了自己的罕見癌症。
二十九年前,艾瑞克還在上大學,就被診斷腎上有癌病變組織,並且被下了結論:壽命只有2、3年。後面多次檢查,都是同樣的結論。由於腎上的癌細胞,他也無法得到換腎的機會。前幾年,艾瑞克決定要給自己做一次基因測序。結果顯示:他的癌症症狀類似於胰腺癌。因此,艾瑞克使用治療胰腺癌的新藥,清除癌細胞,然後獲得了換腎的資格,手術成功,才有了TED演講臺上的一幕。
分析整個過程,他為自己做的基因測序尤為重要,如果不是這樣,他怎麼也不會想到使用治療胰腺癌的藥物,後面的一切也就不可能發生。 這個過程,就是現在醫療行業熱議的「精準醫療」。
艾瑞克是世界上體驗了精準醫療的少數人。在演講臺上,他將自己的超聲波數據直接發送給了千裡之外的醫生,並且馬上實時得到了對方的診斷:一切正常。
他的經歷,加上他在TED現場的演示、演講,預示了醫療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精準醫療,一種將病人個體特性,包括基因、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慮,應用於個體化疾病的預測、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新型醫療模式。
走到身邊的精準醫療:從七個月到26小時,從一千萬到一千
實現精準醫療,需要利用複雜的大數據和計算機技術,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想要產生針對單獨個體的治療方案,必須完成對該個體的全基因組分析。在十年前,這是不可想像的。2006年,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需要花費一千萬美元;十年過去,開銷已經降低到1000美元。
同時,測序的效率也得到了飛速提升。當年,艾瑞克完成自己的基因測序,花了七個月時間。現在,一個新生兒的全基因組測序,只要26小時就可以完成。
成本的降低,源於軟硬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大數據相關技術,英特爾在這方面貢獻良多。
在艾瑞克的主持下,英特爾與俄勒岡衛生科技大學(OHSU)的 Knight 癌症研究所聯手創建了癌症研究大數據云計算平臺。2014年,一位美國病人被診斷出前列腺癌,該平臺通過基因技術找到了病人突變的基因點位,研發出了對應的靶向治療藥物,實現了癌症的精準治療。他的治療方案還因此形成科研體系,為同類患者帶來福音。
精準醫療,讓中國人觸手可及2015年,英特爾與阿里雲、華大基因建立了亞太地區首個定位精準醫療的雲平臺。
今年4月,英特爾宣布基於阿里雲平臺部署的華大基因 BGI Online 實現全平臺打通,並發布了 BGI Online 基因計算一體機,其中針對英特爾至強E5處理器進行了特別優化,醫療機構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分析病患基因數據。
今年六月,英特爾又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兒童醫院合作啟動了 「兒童健康協作雲」 項目,使其成為精準醫學研究的支撐平臺。英特爾會幫助兒童醫院,把已有的知識儘快使用起來,包括根據不同的基因型指導用藥、基於基因組學檢測快速診治罕見病。另一方面,也會幫助醫院進行更多研究。這種研究需要多個醫療機構之間的合作。英特爾發起的 「英特爾精準醫療夥伴計劃」,就是要促成類似的強強聯手,自己也有很多相關的經驗。在艾瑞克的帶領下,英特爾在美國建立起了協作癌症治療雲,通過分享癌症病人的大數據,從中產生更多知識和深入洞見,用來幫助更多人。
2016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命艾瑞克·迪旭曼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精準醫療計劃總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艾瑞克和英特爾一起創建了開放平臺和開源工具,而且還將這些平臺和工具分發給廣大研究人員,加速科學研究,涵蓋的領域包括針對運動障礙型疾病的可穿戴和室內技術,到癌症基因研究的大數據平臺。
現在,艾瑞克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而英特爾亦將精準醫療看做自己的歷史使命——到2020年,要做到24小時實現以全基因組分析為核心的精準醫療,也就是說,不光完成分析,更要提供精確的診斷和精心設計的治療方案。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也許就可以像 TED演講臺上的艾瑞克演示的那樣,足不出戶,拿出智慧型手機,就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態了。
不久的將來,醫療信息化帶來的無窮便利便會逐步實現,現在的你,也可化身神級奶爸,保衛寶寶志勇闖關,能跑多遠,就看你了!趕緊點擊【閱讀原文】,速來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