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感染新冠於12月11日晚在拉脫維亞去世,終年60歲。目前金基德的家人已收到其去世的信息。金基德原打算在拉脫維亞購置房產,申請永久居留權,但並沒有按時出現在交易場所。金基德的當地陪同翻譯在醫院確認了其死亡的消息。金基德近期一直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並剛剛在哈薩克斯坦完成了俄語對白新片。
據悉,金基德在上個月20日中旬進入拉脫維亞,但因感染新冠病毒併發症,短短數日就在拉脫維亞一家醫院去世。
2003年,金基德憑藉《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他憑藉《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徵柏林電影節。9月,憑藉愛情片《空房間》獲得威尼斯「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他憑藉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13年6月,他憑藉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5年3月,金基德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據悉,金基德2016年曾來杭州,欲與杭州一家影視公司合作拍攝電影。錢報記者曾獨家專訪了這位著名導演。
錢江晚報記者2016年3月27日在杭州獨家專訪金基德時與導演合影 尹炳炎攝
2016年3月27日,金基德,布衣布褲,寬袍大袖,花白頭髮梳成一個髻。他就這一身裝束,出現在杭州的「中美電影產業戰略合作發布會暨美國DCS影業與嘉視年華戰略合作發布會」的嘉賓席上。
在一群西裝革履的好萊塢奧斯卡金牌編劇、製片人和電影公司老闆中,金基德顯得格外引人矚目。他一度成為合影「背景板」,對任何人的合影要求都來者不拒,笑呵呵地答應。
杭州,當時一度是這位韓國電影大師頻繁來的城市。
金基德當時是浙江嘉視年華影視製作公司的藝術總監。這家公司投資了他的新片《無神》,一度傳出的消息是2016年8月即將開機。
發布會前,金基德接受了錢報獨家專訪。遠遠的,他一看見記者微微鞠躬,讓記者也不由地向他鞠躬以示感謝。
2016年3月27日,錢報記者在杭州獨家專訪金基德 尹炳炎攝
金基德說話語調十分謙和,說到自己時,會把手伸進外衣裡輕拍胸脯,很萌。
錢報記者:目前《無神》的演員選得怎麼樣了,聽說您之前比較中意湯唯和張震?
金基德:《無神》會在杭州周邊兩三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拍,包括橫店、黃山。
投資方想找一些一線演員,但一線演員一年內都沒有檔期(包括湯唯和張震)。我的意思是,如果一線演員不行,二線的也可以考慮。你有好的演員推薦嗎?
2016年3月27日,錢報記者在杭州獨家專訪金基德 尹炳炎攝
錢報記者:您的電影一直深刻反映人性,《無神》是不是也是這樣?
金基德:「無神」就是沒有神。這個故事講的是不論多小的國家,多小的族群,都有相同的價值觀。這是一部反戰片。我想傳達的是,人類到底是什麼?電影依舊是以人為本,討論人性。所以說,這是「升級版《春夏秋冬又一春》」。
錢報記者:您的很多電影都是描寫邊緣人的生活,有時風格也比較黑暗,為何對這類題材情有獨鍾?
金基德:主流和邊緣,我並不覺得是用「有錢」和「沒錢」來區分的。我電影中的人物,家人、朋友,他們都是努力在生活中掙扎的人,電影表達的是他們的情緒。我的電影也經常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但我的目的,是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理解,本意是溫暖的。
2016年3月27日,錢報記者在杭州獨家專訪金基德 尹炳炎攝
錢報記者:韓國綜藝節目、組合和電視劇,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很大,您怎麼看?
金基德:很好,這些能給生活比較辛苦的人帶來希望,是一些正能量的節目。中國市場大,觀眾多。聽說《美人魚》觀眾人次有1個億。我希望1億人中能有十分之一,是藝術電影的人群。我之前聽到有中國觀眾聊起『我們也希望看到像金基德風格一樣的電影』。相信存在這樣的觀眾群。
2016年3月27日,錢報記者在杭州獨家專訪金基德 尹炳炎攝
錢報記者:現在中韓合拍電影不少,但沒有特別成功的,您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金基德:中韓電影人已經在努力,但兩國的文化還是不同。比如中國觀眾喜歡《捉妖記》這樣神話色彩的電影,而韓國電影大都拍現實生活。要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是比較難的。
錢報記者也曾在2016年3月前,獨家採訪過浙江嘉視年華影視製作公司總裁樓曉東。他曾表示,金基德與杭州的緣分在2015年9月結下,成了浙江嘉視年華影視製作公司的藝術總監,並籤約執導《無神》,為《無神》來了杭州七八趟。
金基德隨身帶著電腦,裡面是《無神》這個項目的全套資料。而這一項目,當時已在金基德電腦裡存了十年。金基德花了十年時間在韓國、中國、日本等地看景,找投資,一直沒有找到合作夥伴。他當時表示,在「嘉視年華」確定投資該片,金基德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和金基德以往電影一樣,《無神》的對白很少,大都是場景、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涵義深刻,直指人性,但同時充滿了憂傷。
據悉,金基德對《無神》傾注了巨大心血,《無神》有戰爭、動作、魔幻還有愛情,加上好萊塢特效,是一部大格局商業片,也是這位電影大師一次具有挑戰的藝術創作。金基德當時的隨身電腦裡,有《無神》畫面場景設計的效果圖,全是他自己弄的。金基德自小熱愛繪畫,後去巴黎深造美術,曾有過賣畫為生的經歷。來杭州,平易近人的金基德,會隨手給人畫素描。
金基德還曾去橫店看景。看了影視城後,大為感概,說在中國有那麼宏大的景觀,城門那麼高,皇宮那麼宏偉。相比之下,韓國拍電影找不到那麼大的實景,大都是布景。而《無神》中宮殿樓宇的鏡頭一度定在橫店拍。
在與金基德相處中,樓曉東用「老頑童」和「奇人」來形容金基德。
「表面上他很嚴肅,一接觸發現他就是一個老頑童,高興起來會手舞足蹈,性情中人。」
樓曉東說金基德還是一個奇人,因為金基德可以一個人完成一部電影的所有環節,導演、編劇不用說,攝影、美術、音效、燈光、錄音、布景,就是道具金基德自己都會做。確實,這已在《阿里郎》中得到印證。
2015年12月,樓曉東到韓國金基德家中做客。
金基德家在首爾郊區的一座山上,一幢小別墅,周圍沒什麼人煙。
金基德養貓,家裡有一隻兩隻眼睛不一樣顏色的貓,金基德說自己也不知道這隻貓是什麼時候來他家的。
更神奇的是,金基德自己做了一隻可以燒飯做菜的「鐵爐」,甚至連咖啡機也是自己動手做的。
原來金基德中學沒畢業就輟學了,之後進入工廠,青春期幾乎是在工廠裡度過的。在工具機上造零件,做機器,是他從小就會的技能。
「這隻爐子是燒柴的,柴都是導演自己從山上砍來的。爐子上面可以蒸飯、烤魚、烤紅薯。導演烤的魚很美味。還有紅薯,想吃了就扔幾個進去烤烤。米飯也特別香,這可是柴火燒出來的呦。」
「我看導演家裡最值錢的,應該就是與電影有關的數字設備了,比如剪輯機等。其他都非常簡樸。」樓曉東說。
金基德曾說過:「人、勞動和自然是教會我做電影的老師。」
這一點,果然在金基德家裡就得到了印證。
據悉,金基德想在橫店拍的這部《無神》,因各種原因並沒有拍成。如今斯人已逝,令人無限惋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