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圖文講了現在主流相機品牌的各產品線,能大致明白相機機型的大致狀況了。這會就來說說窮玩攝影,來看看2000以下(單機身),3000封頂(加鏡頭),最低百元起步的二手攝影器材吧。
前言道
關於這篇二手推薦帖怎麼寫,我也想了一陣子,肯定不能盲目推薦,小白不懂事總不能坑人家吧。而且2000這個價位的二手相機確實沒有多少可挑剔的,總之就是一個理:買老款中端高端就是了。
只要是同等級的二手相機,價格大多都差不多,其實隨便買都行。但因為2000以下價位的相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身功能特色,同時也存在這個價位必有的功能缺陷,反正就是沒有各方面綜合性能無短板的相機,都是各有優劣所在。
既然如此,那在二手相機的選購之前,請你務必確定一件事:
「你需要的相機,主要用來幹什麼。」
以此來針對性選擇相機。
大多數攝影業餘愛好者可以這麼分類:
拍照黨:幾乎只拍照,視頻不重要
視頻黨:Vlog愛好者,不怎麼拍照
這樣就有了大致的區分,
拍照黨可以選擇:佳能,尼康,索尼,富士
視頻黨可以選擇:索尼,富士,松下。
但僅僅這樣分類還不足以作為相機選購方案,因為面對這個二選一的問題,大部分攝影愛好者,包括我自己都會這麼回答:「我喜歡拍照,記錄日常,有時候也需要拍一些視頻,可能也會做Vlog」。
那麼接下來就要把需求更加細分一下了,大致有以下8個細節方面:(多選)
畫質黨:優先追求拍照畫質,可以略微捨棄其他方面。
視頻黨:8分視頻2分拍照,優先選擇視頻性能。
便攜黨:不喜歡笨重太大的相機,優先輕便。
性價比黨:只要夠便宜就是了,同價位凸出就是了。
顏值黨:喜歡高顏值,優先看外觀。
養老黨:不追求器材,或者當備用機或者需要長期輕度使用的。
均衡型:拍照也有,視頻也有,每條都要一點。
(但均衡類機型,性能各方面都弱一些)
專業黨:要求相機更加專業,功能和外觀都能看出強。
(此類以老旗艦為主)
如畫質黨,儘量是往相機大底(全畫幅,APS-C)靠攏,底大壓死人,更大的畫幅帶來更高的單位像素感光度,可以大幅度提升畫質色彩寬容度等。當然也要注意CMOS的年代更新,越新肯定越好,但擠牙膏產品除外。
視頻黨需要注意的是,視頻解析度,碼率(Mbps),是否具備防抖,有無3.5mm麥克風接口,有無翻轉屏(便於自拍等),視頻採樣……這個別提了2000價位哪買得到422什麼的。
當然但這些要點同時具備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價格在這裡,2000以上的二手還好說,但在2000以下,必然有所取捨。就看你更重視那些要點吧,比如有些人拍視頻就是不需要聲音,那你的考慮範圍就可以包括沒有3.5mm插口的機子。
以及,上面列舉的10個選購需求是多選題,接下來的內容將會用上面這些作為標籤的形式給大家呈現。
1. 佳能5D2 (旗艦單反)
上市:2008年
像素:~2100w
視頻:1080/30
價位:1600~1800
標籤:畫質黨 性價比黨 專業黨
佳能5D2,外號無敵兔,08年的機子,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現在依舊很能打。全畫幅旗艦定位產品,作為當時第一款能拍視頻的單反,全畫幅的細膩色彩,完爆當年千元級別的1/2.3畫幅垃圾攝像機,甚至當年5D2用在了不少微電影的拍攝上。
但在這裡我並不推薦5D2給視頻黨,當年是當年,現在有了更高的要求,Vlog不是拍電影,視頻黨更可能需要一些升格和高碼率畫質,5D2隻有30P幀率,以及網上也沒找到5D2視頻碼率參數(從文件大小計算應該不超過10Mbps),這樣看來5D2拍視頻過於勉強。
但拍照還是同價位二手相機裡第一的,二手單機1700就能買到一臺很具備性價比的專業機器。有深入學習攝影的愛好者可以考慮選購,但也有一點不得不提,5D2雖然是神機但也這麼老了,某魚入手一定要謹慎,上圖是我朋友的二手的5D2,快門數已經是驚人的54萬,但依舊堅挺。
-
2. 佳能600D (低端單反)
上市:2011
像素:1800w
視頻:1080/30
價位:1000~1500(最近漲價了)
標籤:均衡型 性價比黨 養老黨
本來想推薦60D的,但看了閒魚才發現60D最近漲價太多了,都上2000了(半年前是1500的)。既然這樣就推薦60D的低配版,600D吧。
均衡性嘛,普普通通就是了,對於要求不高的拍照黨,或者是隨便拍視頻的視頻黨也行(但600D單反拍視頻也比較勉強)。
600D具備翻轉屏,這一點還是挺不錯的,3.5mm插口,以及佳能單反系列都可以用一個叫「單反控制器」的手機app,進行實時取景、相機控制、觸屏對焦等,非常強大。
佳能單反控制器APP,用手機當相機取景器,還可以觸屏控制參數,代替快門線進行延時攝影等
600D作為低端單反,機身也比較小巧,如果是1100買機身,再買二手帶防抖18-55套頭,配合50mm小痰盂定焦,一套下來不到兩千塊錢,拍人拍景拍視頻都夠用了。長焦鏡頭應該不怎麼多用吧,如果需要,可以選擇便宜的FD口手動長焦(需要FD-EF轉接環,幾十元)。佳能系列單反的擴展性並不差,因為便宜,也合適養老。
佳能單反機型大多可以刷魔燈固件,實現更多功能玩法,以及RAW視頻拍攝,可玩性很高。
魔刷入魔燈固件後的相機界面
-
3. 松下G7 (中端單電)
上市:2015
像素:1600w
視頻:4K/25 1080/60
價位:1800~2100
標籤:視頻黨 便攜黨 顏值黨 性價比黨
(關於G7的顏值,喜好因人而異,有些人就是喜歡稜角分明的美感)
這可能是目前最便宜的4K專業相機。
網上測評是拿索尼A6300和松下G7比較的,性能就不說了,就說價格,一部6300能買兩部G7,這毫無可比性。
配備翻轉屏,觸控螢幕,4K25幀率(可破解30幀),100Mbps碼率清晰度,1080P60幀升格。松下G7的4K視頻畫質可以秒同價位所有二手,很合適視頻黨拍Vlog。不太合適拍照黨,因為G7是M43畫幅,底小在拍照時,各種細節方面會和全畫幅差了很多,作為拍照記錄並沒有問題,但和同價位二手相機比照片畫質,G7是沒法比的。選擇取決於你對視頻和拍照兩者的偏向程度。
M43是劣勢,也可以說是優勢,因為M43鏡頭便宜,選擇也很多。
其次要注意G7不帶機身光學防抖,視頻黨注意,如果介意防抖問題,可以考慮松下GX8或GX85。
--
4. 富士XT10 (中端微單)
上市:2015
像素:1630w
視頻:1080/60
價位:1200~1500
標籤:顏值黨 拍照黨 視頻黨 養老黨
富士系列一直是文藝復古的範,XT10不僅外觀好看,性能也不差。富士系列一直是視頻和拍照雙修的,XT10即合適拍照黨,也合適視頻黨。但缺點肯定是有的,先不說富士本身的問題,就說價格吧,XT10二手價區間比較大,其次富士X卡口鏡頭貴得要死,能買個15-45套頭就足夠養老了,買富士要考慮好養老,鏡頭是真的貴,除非玩七工匠這些手工鏡頭(手動鏡頭要手動對焦,那還拍啥視頻)
5.索尼A7(一代) (中高端微單)
上市:2013
像素:2400w
視頻:1080/60
價位:2200~2500
標籤:養老黨
什麼?2000以下,這個超線了?不,標題是3000封頂。(假裝沒超線)
主要是A7一代的確存在性價比一說,但網評並不是很好,畢竟一代各種問題很多。網上說A7一代對焦很爛,但我個人評價,就那樣吧,至少比5D2好多了。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入了A7一代,那就真的別考慮買鏡頭了,玩套頭就是了。
其次A7一代算得上便攜的,而且是全畫幅,用來拍糖水片挺好的。
續航可能有點崩,拍視頻比較一般,但不是不能用,a7一代作為僅次於5D2之後第二便宜能拍視頻的全畫幅,性價比還是有的。
(但入坑還是謹慎,非養老佛系玩家勿入)
6.松下GX8 (中低端單電)
上市:2015
像素:2000w
視頻:4K/25
價位:~1800
標籤:均衡型 視頻黨 便攜黨 顏值黨
和G7一樣是M43畫幅,對拍照來說產生了不小的畫質折扣。不過GX8配備了機身五軸光學防抖,這樣一來,買個沒有防抖的14-42鏡頭也能用。對於拍視頻來說GX8會更勝一籌。
但GX8和G7是同一年代的產品,更相比G7,GX8會更顯得業餘一些。
觸屏,翻轉屏都有,顏值也不差,值得選購。
GX8和GX85有點像,價格也差不多,性能來說GX8更好,GX85的低配版,不過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因為GX85是新出的所以二手價和GX8差不多。
---
7.索尼a6000 (低端微單)
上市:2014
像素:2400w
視頻:1080/50
價位:1700
標籤:畫質黨 性價比黨 均衡型
它終於來了,索尼a6000,沒想到14年的產品至今京東還有全新在賣,a6000全新不值得買,新品已經不值這個價了。但二手可以,整體來說沒有多少評價,索尼相機的特點就是CMOS領先友商一大截,畢竟能生產CMOS的相機廠商就沒多少,甚至單反三巨頭之一的尼康都在用索尼傳感器(如宇宙第一CMOS IMX309)。在一個不知名不保證數據可靠可信的的相機寬容度排行網站上可以看到,a6000入門相機的寬容度竟然僅比佳能5D2低一點。(雖然這個網站可信度不高,但這個結果其實並不意外,畢竟對於渣能有這麼一句話:寬容不夠,用戶寬容)
關於索尼a6000,缺點就是,屏幕差,RAW原圖色彩差,不修不能看系列(親身體會啊),千萬別讓妹子看屏幕。
----
8.尼康D5200
上市:2012
像素:2400w
視頻:1080/60
價位:1200~1400
標籤:拍照黨 均衡黨 性價比黨
尼康低端機是很具有性價比的,D5200這臺機子還挺好,各方面比較均衡。配備了翻轉屏,拍視頻也比較方便,但尼康也不是很合適拍視頻,因此這裡標籤沒有加入視頻黨這條,其次D5200沒有麥克風孔這一點要注意,所以它不合適視頻黨。
D5200和600D相比,D5200的性價比大概更高一些。
雖然5200合適拍照黨,但拍照來說,尼康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屏幕偏黃,成片也略微偏暖,可以說是產品特色,建議拍妹子別讓妹子看屏幕回放。
(其實也沒那麼嚴重)
其他的還有D5300也不錯,價格比這款貴300左右,性能差別不是很大,但使用體驗的提升更佳,如屏幕像素提升,增加WIFI,增加3.5MM麥克風等。
-
9.佳能EOS M1 / EOS M2 (入門微單)
上市:2012
像素:1800
視頻:1080/30
價位:500±50
(兩款參數都是一樣的)
標籤:便攜黨 性價比黨 養老黨
佳能M1和M2都是佳能在微單屆的試驗品,因此也是一款性能牙膏的產品。
M2雖是二代但實際上更不如說是M1的同等級版本,硬體性能方面,幾乎差不多,各有上下,佳能的蜜汁操作。並不能說M2性能都略微高於一代,要說有,那大概就是二手價超越M1貴50塊錢左右。
建議買黑色,白色版M1/M2好low的感覺
可以刷魔燈,能拍1920*860左右的RAW視頻,全觸屏,佳能的觸屏是真的好用,各種參數都可以在屏幕上直接調節,M1/M2的屏幕色彩顯示效果也很棒,雖然屏幕質量可以讓你不會在拍妹子的時候捉雞了,但EOS M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機身太小了,顯得很業餘,甚至有點像卡片機(數位相機)。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那就是EOS M很便攜,值得入手養老,或者當備用機。買佳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便宜的渣渣鏡頭很多,而且EOS M-EF鏡頭轉接環,全新的也不過150塊錢。
注意:不要買EF-M18-55這個套頭!
18-55版本的套頭很垃圾,鏡頭解析力甚至沒有800萬像素,親身體會過。可以買M微單系列新款套頭,EF-M15-45這款,價格大概貴一點,但畫質真的好很多。
EOS-M 15-45mm IS F3.5鏡頭
--
10.松下GF7 (入門)
上市:2015
像素:1600w
視頻:1080/50
價位:700~850
標籤:便攜黨 顏值黨 養老黨
松下入門單電相機,M43畫幅,松下祖傳垃圾傳感器,但在這個價格都是要什麼自行車系列。GF7機身很小,很便攜,配合餅乾頭完全可以裝進口袋裡。顏值也不算太差,塑料外殼稍微有失質感。GF7和G7一樣有鏡頭群價格優勢,M43鏡頭不會太貴,但GF7養老就好了,機身性能就那樣。試想一下,從口袋裡就可以隨手掏出來的相機,又有精緻的顏值,便宜的價格,佛系養老的確不錯。
忘了說了,GF7也有翻轉屏。但它小巧的機身應該更合適女生使用吧。不過本帖是二手推薦,據我所知大部分女生是不會買二手數碼產品的,也請各位直男觀眾也不要推薦二手數碼產品給身邊的女孩子。
--
11.佳能50D (中端)
上市:2008
像素:1500w
視頻:不支持(魔燈可破1080/30+RAW視頻)
價位:600~700
標籤:性價比黨
50D外觀最獨特的設計,就是佳能傳統屏幕左側的按鍵,改到了屏幕下方。
這款相機整體說不出什麼好壞,但一定對得起這個價格。佳能祖傳4代牙膏處理器,至今19年電子垃圾4000D都還在用這代處理器。因此理論上50D性能是完全可以拍視頻的,沒錯魔燈就把它實現了,刷入魔燈固件,50D可以拍攝1080P/30幀的視頻,以及魔燈固件都具備的RAW視頻功能。
本帖說到好幾次魔燈和RAW視頻了,有人對我這麼說過:魔燈RAW意義不大,即便是能拍,那也完全不上攝像機的4:4:4的16bit色深,不,甚至魔燈連12bit都不一定有。
對於這類看法,你完全可以忽視,或者我這麼舉個例子:就拿手機的驍龍625CPU超頻來說,625超頻效果怎麼樣?比得上驍龍865嗎?當然比不上,1/8都比不上,625手機多少錢,200,865又多少錢?拿幾百塊相機和幾萬電影機作比較,撇來價值談性能的都是扯淡。反正又不是不能用,能提升性能效果的玩法,有興趣就玩唄。
12.尼康D90 (中端)
上市:2008
像素:1230w
視頻:720P
價位:400~550
標籤:性價比黨 拍照黨 專業黨
尼康D90和佳能50D是同一年代的產物,要說哪一個更好,我的建議是:D90更合適拍照,更加專業化一些。50D相比之下稍微遜色,而拍視頻是一個需求選擇,但我相信需要拍視頻的人也不會選購50D。
D90外觀也顯得很專業,把型號標誌蓋住,別人也看不出來這是架老坦克。雖然D90像素比50D更低,1200w的確略微吃力。但要記住,像素≠畫質,像素只是決定照片放大後的細節。如果你是準備入手的小白,可以這麼想:200w像素即1920*1080,可以做電腦1080P的壁紙了;800w像素即4K,這樣的像素還不夠你發圈曬照的嗎?
作為剛入手的攝影愛好者,沒有必要太糾結於像素。大眾都以像素決定拍照的好壞,都認為像素=拍照好壞這個真理,其實是錯的,像素決定照片好壞這個概念是十多年前,功能機手機廠商攀比拍照互懟大戰時搞出來的誤導信息(當時手機拍照之後幾十萬像素,姑且說誤導吧,也存在一定道理,下面一段接著細說),那時候的手機廠商的瞎扯,就跟前段時間某廠商把屏幕長邊為基礎稱作3K屏的這事差不多。
實際上像素並不是越高越好(我不是複述某雷),稍微顛覆一下小白的認知:低像素反而會帶來更好的畫質。因為決定畫面品質的,終究是單位像素感光面積,要不然為什麼全畫幅比APS-C要好呢?同樣是2400w像素,傳感器上有2400w個像素感光點,但全畫幅傳感器面積是APS-C的1.6倍,那麼傳感器上每個像素接受的光線量就比APS-C的多了1.6倍,因此每個像素的感光量更高,像素之間幹擾更少,畫質噪點也就更少,畫質就更純淨明亮,所以控制變量法下,全畫幅畫質>APS-C。
但如果實在不能改變傳感器面積,那降低像素,同樣可以做到更高的單位像素感光面積。
如果你的手機支持4800w,6400w,或者是1億像素,你可以試試晚上的時候,用手機相機的專業模式下,參數全部自動,用默認方式拍攝一張夜景,和全像素模式拍一張夜景,兩張圖放大到同樣的大小,可以清晰看到,像素更高的模式下,拍出來的照片比默認模式的照片細節更爛,因為這兩年的高像素手機默認是像素合併拍照,4800W是四合一成為1200w,6400w像素是8合一,實際是800w。無論是哪一種合併,目的都是增加單位像素感光面積。所以,像素不決定畫質,大家也不要再問:「你手機像素多少啊拍照這麼好」這種奇怪的問題了。
話題跑遠了,說回來就是D90的1200w像素,並不差,畢竟單位像素感光面積提上去了,相比50D我個人認為D90會有更出色的表現。(尼康黃屏幕特色除外)
要說低像素高單位像素感光面積的典型,就不得不提到全畫幅5D1代了。
---
13.佳能5D一代 (旗艦)
上市:2005
像素:1280w
視頻:不支持
價位:850~1000
標籤:性價比黨 拍照黨 專業黨
我個人不是很推薦小白撿這種古董電子產品,因為太古董了,品質可能會有點風險,二手垃圾佬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撿一個。
5D一代全畫幅,1200萬像素,單位像素感光面積達到了6.68μm²,以至於畫面很純淨,有一種獨特的美感。要說缺點,老舊的CMOS高感都比較差,不合適暗光環境(不過實際上夜拍也不會太差,畢竟單位像素感光提上去了)
5D 50mm F2 S1/60 ISO1000(我朋友拍的)
5D也可以刷魔燈,但有什麼用我就不知道了,不能拍視頻。
相機和手機/電腦等這類數碼產品最大的區別的,05年頂級的電腦處理器,到現在也比不過幾千元的家用電腦性能了,但相機不是,人眼品味的畫質是有上限的,05年的5D一代,除了像素細節少拍人拍不清毛孔以外,整體色彩畫質和現在的兩三千元新機的有的比的。(觀感有的比)
隨便一提,作為非專業攝影愛好者,對於DXO排行榜這種數據,沒有很大意義。DXO測試的是物理上的實際情況量化的數值,比如最大解析度細節,色差,寬容度測試等。但觀感,這種東西是沒辦法量化的。觀感是主觀的感受,主觀有時候可以把缺點也化為優點,比如佳能50mm1.8小痰盂鏡頭,現在還有賣的最便宜的佳能定焦,拍人像效果很好看,和紅圈有的一比,實際上畫質和紅圈天差地別,為什麼拍人好看?其中一個原因是小痰盂畫質很肉(不銳利,拍人面部都是柔的),因此「自帶美顏」。這是一個例子,主觀的東西都是不能完全參考參數的。
----
14.松下GF2
上市:2010
像素:1200w
視頻:1080/50
價位:200
標籤:性價比黨 便攜黨
上文有說到一款松下GF7,同一個系列,現在GF型號已經出到第10代了。松下GF女友系列,GF2的性價比超高,200塊錢就能買到單機身。都這個價錢了,還有什麼可要求的呢?M43畫幅,配合350松下14-42鏡頭也不過500多就能窮玩攝影。
但松下GF2各方面來說是有點勉強的,都只能評價為「又不是不能用」,視頻支持最高1080P 50幀,28Mbps,拍照方面,比手機好用就是了。便攜程度還挺好的。
小機器很便攜,但並不太合適養老黨,畢竟性能稍微勉強,GF2拍照和手機成像的優勢從觀感上一下子體現不了很多。新手入坑的話是可以的,畢竟電子產品到一定價格底線,掉價就很慢了,如果你是新手,現在200入手了一個成色普通的GF2,入門使用一年,無論這一年後你是想換更好的機器了還是想退坑攝影,只要機子保養沒問題的話,甚至還可以同價再轉手。這就是二手買賣的好處,轉手不會太虧,價格由成色決定。
---
15.佳能350D
上市:2005
像素:800w
視頻:不支持
價位:200
標籤:垃圾佬
我不知道要不要寫上350D這玩意,因為它是在是太老太舊了,甚至二手交易平臺上能搜索到的結果也不是很多。但因為350D是我現在正在用的機型,自己也比較了解,在我主頁大概一個月前的動態裡,能找到我寫過一篇這相機的開箱,和簡單測評。
轉跳地址:查看連結
我是花了不到400元入手的(包括鏡頭一共不到400),對於這套機子,總評就是,又不是不能用。
這是個真老古董,但又和5D那些沒得比,估計真的沒多少人會選擇了吧,我在入手前也是下了比較大的決心,反正不是很貴,即便是不合心意,也可以直接轉手脫坑。但到到手後,實際使用下來感覺還行,以至於現在還在用(吃灰)
如果是純小白學生黨想入門攝影,對攝影很有興趣,選擇350D這樣的機型還是很合適的,雖然性能不咋的,但要知道入門學習要的不是器材多強的性能,350D性能的確不咋的,但至少它具備了一臺相機該有各種學習配置:B門~30s曝光—1/4000快門,ISO100~1600(可破解3200),RAW照片,M檔A檔,光圈概念,焦距概念,單反通用的波輪組合鍵調參數等。尤其是最後一條,這是同價位微單學習不到的內容。
佳能350D
我第一款相機是高中的時候某魚買的,一款08年的富士長焦數位相機,100元,也是800w像素。那會對攝影什麼都不懂,就是非常有興趣,靠這小相機入門學習。但就是因為它配置殘缺,這款富士長焦數碼終歸是數位相機不是單反,沒有鏡頭焦距,沒有標準光圈,以至於我入門的時候自學的內容很不完善,一直不懂焦距是什麼意思,看到別人相機鏡頭上刻著的15,18,24,28,35,45,55這些數字,完全看不懂但就是感覺倍專業。當時只知道轉動它可以放大縮小畫面,不知道這些轉到這些數字上的意義是什麼。也不知道光圈到底是個啥,在那部100元的破相機上,光圈開最大就是了,要不然光線都不夠。
學習最重要的是興趣,足夠的興趣作為學習的動力,再加上可靠夠用的器材設備,入門攝影真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350D還不夠便宜,那還有一個更加極致的窮玩選擇,但這套終極方案,可能並不容易買到,老古董了。
那就是佳能300D,某魚最低價90元。
佳能300D
2003年上市
~600w像素
外觀和350D一致。
鏡頭選擇最便宜自動定焦頭,永諾50 1.8,最低價150。加起來240元,這可能是目前最低價的二手單反器材,可自動對焦。同樣價格的還有佳能EF-S18-55一代自動頭,二手最低140就能買到(但都這個價格了,畫質就emm…)。
-
如果不喜歡單反,那還有微單的方案,就是CCTV 35 1.7鏡頭。國產閉路電視監控鏡頭,現在只需要幾十塊錢就能買到手。
這款鏡頭的焦外是旋焦的(如下圖)
來自百度圖片搜索
反正又不是不能用就是了,優點是真的便宜,便宜入手,不想玩了轉手賣也不虧。
但要注意這款鏡頭主要用於APS-C微單,比如可以用在松下GF2上,這樣一套不到300塊錢的相機就組裝好了。安裝這個鏡頭需要有一個轉C卡口的轉接環(某寶上只需要20多塊錢),同時它還可以轉接其他APS-C機型,比如佳能EOS-M系列,索尼α殘幅系列,NEX系列等。
關於窮玩攝影的內容就到這裡結束了。
--
其實這帖子只是舉例了一些機型作為推進,不能說完整吧,比如我舉例了佳能600D,其實佳能500D或550D也不錯,價格也更便宜了一些,性價比都差不多。
但想來想去,關於這些迭代的機型都沒什麼好點評的,那最後就直接做個表吧。(僅部分佳能和尼康機型)
還有一些二手鏡頭推薦:(價格為某魚平價)
佳能EF / EF -S系列:
垃圾定焦:永諾50mm f1.8 二手200元(最便宜的定焦自動頭)
人像定焦:EF 50mm f1.8 二手 500元(窮玩黨標配的小痰盂)
人像定焦:EF 50mm f1.4 STM 1100元(中端水平)
垃圾變焦:EF 28-80 f4 二手260元(副鏡玩玩可以,但真正用會讓你崩潰)
變焦:騰龍EF 17-50 f2.8 600元(推薦,僅APS畫幅)
套頭:EF-S 18-55 IS II 300元(EFS僅佳能APS)
長焦:EF-S 55-250 IS 450元(EFS僅佳能APS)
手動長焦:FD70-210 f4 二手400(比EFS55-250畫質好得多)
以及其他EF老古董手動鏡頭(400元及以下有很多)
松下M43系列:
套頭:松下 14-42 f3.5 350元
定焦:松下 20mm f1.7 餅乾頭1100元
人文定焦 松下 14mm f2.5 500元(很小巧的餅乾頭,便攜)
中端變焦:松下 12-60 帶防抖 1200元(帶防抖,合適拍視頻)
尼康系列:
垃圾定焦:永諾50mm f1.8 尼康口版 250元
人文定焦:永諾35mm f2 尼康口版 350元
騰龍17-50 f2.8 尼康口版 650元(APS畫幅)
尼康人像定焦:AF 50mm f1.8 600元
七工匠微單系列:(佳能M,索尼,富士,松下都能用)
垃圾定焦:七工匠25mm f1.8 250元
手動定焦:七工匠35mm f1.2 500元(超大光圈)
手動人像定焦:七工匠55mm f1.4 500元(虛化效果很棒)
手動超廣角定焦:七工匠12mm f2.8 500元(風光攝影愛好者推薦)
手動魚眼廣角定焦:七工匠7.5,mm f2.8 500元(星空夜景攝影愛好者推薦)
註:這些鏡頭都是APS-C及以下的,APS-C上12mm等效全幅是18mm,7.5等效是12mm;在松下這些M43上,剛好乘個2即全幅焦段。
佳能系列微單也可以用EF轉接環用FD鏡頭,比如這樣:
M2 + 唯卓EM-EF + FD70-210(改口EF)
如果是純小白,大概會不知道看這些鏡頭型號,和焦段什麼的會不會一頭霧水……爭取近期做一篇相機硬體參數基礎的乾貨圖文)
索尼的鏡頭因為現實中沒用過,不太了解,所以這裡就沒有推薦了。
索尼殘幅也可以接不少老手動鏡頭。
(順便一提:FD鏡頭是三四十年前佳能膠片機用的,所以現在二手很便宜,FD口需要一個大概30塊錢的卡口轉接環才能用。要注意FD鏡頭由於年代久遠,現在售賣的幾乎都是翻新的,翻新不是不好,翻新才好,要不然就是進灰發黴了,FD鏡頭二手選購需要謹慎)
----
----
Word統計~8700字,
如果你全程看完了,那真的很不容易。
字數有點多,是因為想的太多了。正如開頭我說這篇帖子不好寫,要理的內容很多。至於為什麼要寫,就是因為攝影圈對於窮玩攝影的內容太少了。如果你去「大佬」群裡問:入門買什麼相機,回答肯定就是,80D,90D;如果問的時候再要求拍照好一點,那就是5D4,EOS R;稍微提一點想拍視頻,立馬就推A7M3,再查一下價格……可能這就是大佬眼中的入門吧。
窮玩攝影其實也沒多燒錢,有些人問我,玩這麼爛的相機幹嘛,和手機比能好多少。細想一下,這個問題很真實,一時也回答不上來。但之後想通了,我覺得,用相機拍一張照片,只不過就是讓拍照這個過程更加儀式化,充滿儀式感罷了,玩攝影愛好的核心並不是照片最終有多好看,而是享受按下快門時這個充滿儀式感的過程,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攝影也像DIY一樣,自己動手產出的照片,當然遠不如網上現成的壁紙好看,但那終究是自己的作品,這就是樂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何必太在意別人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