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魯迅)
二、作家人人可作,但第一是要生活豐富,第二是要苦心學習,虛心實幹,光憑「才氣」是會跌跤的。(茅盾)
三、天才的十分之一是靈感,十分之九是血汗。(俄國·託爾斯泰)
四、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法國·莫泊桑)
五、精神的浩瀚,想像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法國·狄德羅)
六、自滿自足是文藝生命的自殺。(老舍)
七、一切作品要寫得好,它就應當……是從作者的心靈裡歌唱出來的。(俄國·託爾斯泰)
八、詩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九、假如胸中沒有一顆真心,就不能為廣大群眾寫作。(德國·海涅)
十、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法國·狄德羅)
十一、生活、思想、感情是文字的養料。沒有這些養料,不管在文字上用多少功夫,文字也還要害貧血病。(老舍)
十二、沒有思想內容的詩,是紙紮的人或馬。(艾青)
十三、文藝的生命在內容,作家的生命在生活。(郭沫若)
十四、創作最重要的是:充實的生活和對生活的正確的認識和分析。(巴金)
十五、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
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葉聖陶)
十六、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能動筆。(魯迅)
十七、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寫。(魯迅)
十八、觀察能敏銳深入,感覺自然新穎俊逸。(茅盾)
十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二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清·孫洙)
二十一、必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後可以放筆為文。苟其不然,則胸中不能無礙。胸中不能無礙,則筆下安能有神。(清·萬斯同)
二十二、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第二是要看別人的作品,但不可專看一個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縛住,必須博彩眾家,取其所長。(魯迅)
二十三、讀書可不必局限於文學,應該是多方面的。有志於文學的人應該有多方面的知識,應該就象蜜蜂一樣採集各種各樣的花汁花粉以釀成蜜。(郭沫若)
二十四、在從事寫作之前,誦讀名著的範圍應得廣泛,……誦讀的範圍愈廣,是愈能得受多方面的啟迪,他的寫作的準備項下的積蓄亦愈厚愈大。(茅盾)
二十五、只有多看,才能有個比較,才能看出一篇文章好處在哪裡。(冰心)
二十六、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二十七、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宋·朱熹)
二十八、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
二十九、諺去:「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清·唐彪)
三十、作文之法,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百意不盡,尤為極至。(宋·蘇軾)
三十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宋·朱熹)
三十二、在安排字句的時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戶曉的字便會取得新義,表達就能盡善盡美。(古羅馬·賀拉斯)
三十三、一字粗,即一句不雅;一字腐,則一句不新。作文知鍊字,便觀之如明霞散錦矣。(清·崔學古)
三十四、每一個字只有一個恰當的形容詞。(法國·福樓拜)
三十五、「白描」卻並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魯迅)
三十六、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宋·陸遊)
三十七、百工治器,必幾經轉換而後器成。我輩作文,亦必幾經刪潤而後文成,其理一也。(清·梁章鉅)
三十八、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
三十九、頂重要的是要儘量清醒,抱定宗旨,埋頭苦幹,把每篇小說都改寫五次,縮短它……(俄國·契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