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破了,磕磕碰碰地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輕微一點兒的就是擦傷破皮,兩三天就好了,嚴重一點兒的就可能出血了甚至需要去醫院包紮。相信很多朋友們在遇到這種小意外之後都是覺得沒啥,過幾天就會好的心態。
傷口的癒合速度和環境、飲食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夏季高溫,傷口很容易受到感染,保護不好恢復的就很慢。皮膚損傷出血後,長輩都會說要忌口啊,發物不能吃啊。飲食忌口真的能促進傷口快速癒合嗎?
西醫製藥,中醫養生。不同的觀念下,食物是否有治病療傷的作用就是兩碼事了。中醫講究太極平衡,任何食物藥物之間都有相生相剋的問題。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還是很有講究的。
正常情況下,普通的傷口癒合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皮膚組織受損斷裂後,身體裡的小醫生---白細胞就會去治療,封閉外部的環境抵抗細菌入侵,等到血液結痂蛻皮,新肉長出。
發物通俗點兒講,就是傷口的幫兇,會加重局部位置的炎症。營養非常豐富但是刺激性強,吃得不對還可能造成其他的病變反應。發物是個很大的概念詞,平時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等到疾病發生時,又該拋棄不碰。
為了傷口癒合,魚蝦吃不得;為了降火,羊肉狗肉吃不得;為了消食,紅薯芋頭吃不得。身體出現跌打損傷時,其實一口兩口的只要不過敏,吃了是不會有大問題的。大量的攝入某種發物,才會影響到傷口的恢復效果。
發物究竟能不能吃主要還是跟人的體質有關係的。如果你非常容易過敏,還要去吃龍蝦海鮮,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嘌呤高了,還會引起痛風;如果嘴裡升瘡還在不斷的吃荔枝龍眼,高糖能不讓你越來越疼嗎?
皮膚受到損傷後,忌口是要做到的,外傷的癒合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盲目的去吃一些油膩難消化的食物、辛辣的食物的確也要少吃,隨著自己貪吃的性子,什麼都不忌口,雖說傷口終有一天會癒合,但是疼痛得自己受著啊。
在剛受傷的那幾天,更重要的是應該做到進食而不是忌食。什麼都不敢吃了,營養容易跟不上。剛開始的三五天內,腸道功能受到影響,吸收能力會變差,這時候吃一點兒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了,比方說麵條,雞蛋湯之類的。
等到傷口開始要結痂時,多吃一些優質的蛋白質,促進組織生長,魚肉、牛肉適當的吃吃,不過量就行。傷口癒合後,平時多吃豆製品,喝牛奶,骨骼發育的才好。
嚴重的患者或者需要住院修養的這類人群,吃食上油膩的食物就一定要忌嘴了,和往常一樣吃吃喝喝是不提倡的。
跌打損傷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飲食方面還是需要注意。發物之類的不要刻意去吃,少量的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其次,多補充營養素才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快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