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轉載請聯繫contact@thepaper.cn
轉發朋友圈不需要聯繫
撰文:三三
國漫在國內二次元年輕人心裡是個長期隱隱作痛的心結。
這種被壓抑良久的心情在去年的《大聖歸來》中形成了報復性浪潮。儘管所有人心知肚明它並不是中國動畫片巔峰,也不能真正拿來與日漫一較高下,可精緻畫面和人物設定依舊圈粉無數,至今在b站上還有各類關於《大聖歸來》的鬼畜視頻和剪輯視頻被頂到熱門。
在動畫大電影這類別上,吃虧的例子太多,《秦時明月》、《小門神》、《魁拔》……這些動畫IP本身並沒有國內動畫一直被詬病的低幼向毛病,可一到大電影,就突然變成只取悅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們。於是在國內二次元們心裡,《大聖歸來》的出現就成了成人向國漫的高亢浪頭。
大電影結束了,票房高潮了,成人向國漫也終於要熬出頭了。畢竟大電影製作成本和周期沒有幾個人扛得住,而與日漫相似的連載番劇卻是個能持續運行的好模式。上星期剛剛播完最後一集的《從前有座靈劍山》,大約就是擺脫了低幼向的國漫番劇浪潮中的那個頭面角色。
劃一下這部動畫的重點,可以總結為,改編自人氣修仙小說,傳統古裝元素,由日本DEEN社操刀製作並在日本三個電視臺同步播出日文配音版。這其中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與日本公司的合作。
日本DEEN社是老牌動漫製作公司,幾乎大部分人的童年時光都與它密不可分,《哆啦A夢》、《機動戰士高達》、《浪客劍心》都是它的作品。近年來DEEN改攻耽美動漫,製作過《黑塔利亞》、《世界第一初戀》、《純情羅曼史》等。
花錢買下日本三個電視臺的播放版權,專門找國內動畫公司從頭至尾配備同樣職能的製作人,還要做中日文雙配音,《從前有座靈劍山》的確被寄予厚望。中國製作方對這種合作也充滿信心,要登陸日本電視臺放送的「壓力」也會迫使日本畫師好好做吧,一旦成功,手辦手遊DVD在兩國的收益恐怕不是單純國漫能夠比擬。
作為中方製作人的李豪凌承認當初選中這部漫畫作為中日合作首次試水,是看中靈劍山的好劇本。《從前有座靈劍山》劇本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雖然是一部修仙類小說,但卻有大量反傳統的解構設置和對生活本身的描述,如果非要類比,可以看做低配版的《銀魂》。
故事主角王陸是普通富戶家的孩子,卻有超強靈根,在以修仙為主要人生目的的九州大陸上堪稱珍稀標本。在他12歲這一年,恰好已經一百多年沒有招收新人的靈劍派舉辦了升仙大會,全國各地各路人馬紛紛趕至靈劍山下求仙問道,希望進入靈劍派。年僅12歲的王陸在山下小鎮遇到日後好友海雲帆,倆人一路過關斬將成為靈劍派與另一門派弟子並開始修仙之路。
與《屍兄》、《中國驚奇先生》這些劇情討巧的冒險動漫不同,《從前有座靈劍山》並非以推進劇情作為主要看點,看點來自於緩慢的對話和生活本身。
升仙大會的設計者是個不務正業、反對保守的美女長老,全國求仙者的闖關就像趕考,這國公子那國王子,充滿背景後臺,相比之下,王陸則是個無名小輩,卻在山下小鎮因為善心和小聰明無意成為眾人焦點。
過了第一關後進入山中小村,眾人發現這裡沒有貨幣,起居吃飯都得通過勞動交換,而唯一走出去的辦法就是向村民刷好感度。
王陸和海雲帆坐在家門口感慨,習慣了大家提倡的修仙就要兩耳不聞窗外事,這種以人際交往作為考察內容的關卡真是有些特別↓↓
而不拘一格的王陸給出的回答則是↓↓
同時,想出這個額外附加題的美女長老則在「仙山」上跟保守古板的掌門人解釋:「現在的仙界最重要的已經是情商了,各大門派用外交維護自己的名聲,能讓人喜歡不是本事,能對付討厭的人才是能力。」↓↓
拋開「升仙大會、修仙闖關」這些玄乎的概念,其中藏著的對現實的影射解構倒是有點意思。升仙大會是什麼?修仙求真不過是為了有一天逍遙快活不愁生計還有一身絕世功力,但如今已經不是本事當道的年代,能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怎麼對付自己討厭的人也應該是真正踏進「仙界」前就搞清楚的事。
再看看王陸海雲帆面對難題的態度。村長與夫人鬧彆扭後與劉大媽眉來眼去引起矛盾,如果不解決這個矛盾,其中受到劉大媽喜歡的考生就會被踢出村子。從名門世家出來的海雲帆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儘量勸和村長夫婦,並轉移劉大媽注意力,這樣問題就會慢慢解決。而年紀較小、性格直接的王陸聽了以後的反應是↓↓
大部分關卡都跟這個矛盾一樣,設計得單薄敷衍,並沒有要認真冒險的意思,而這些對話才是《從前有座靈劍山》被看中的原因吧。
《從前有座靈劍山》面對的觀眾已經幾乎都是90、95甚至00後,用美女長老惡搞權威、把情商的必要性擺在能力之前、用不正經的態度解構難題、不歧視天生愚笨之人、用上全國各地方言……這不就是將b站推向所有人眼前的「熊孩子們」在表達人生態度麼!
並不是所有長輩、權威都要那麼嚴肅,家鄉方言是特色不是土,面對困難輕鬆些不要如臨大敵,甚至王陸知道跟了自己6年的書童背叛自己時也沒有流露出什麼「瓊瑤愛」、「江湖情」一樣的惋惜難過,他也並不覺得書童打破了原則,因為生活本來就沒有什麼原則。
而與傷感主僕情變比起來,更重要的事,是自己永恆的「主角光環」。↓↓
而b站鬼畜文化風風火火發展至今的影響力在這部動畫中也算是露了一臉。兩個求仙考生暗生情愫時,無數人讚譽《無間道》用得傳神的蔡琴代表作成了這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前有座靈劍山》的中文配音非常出色。仙界長老就得沉穩老練,熊孩子們就該口無遮攔不諳世事,最重要的是,既然求仙者來自全國各地,怎麼能少了方言?
李豪凌也表示用方言配音確實是中方製作組的神來一筆,他們自己也很滿意。
不講畫面和其他技術因素,這部作品算是內容風格明顯的時代產物,雖然敘事節奏拖沓了些,其中暗暗埋下的態度倒也不比人氣日漫《粗點心戰爭》這種80後懷舊雞湯低級。
但如果因為態度好就開始歡呼實在太早。看完第一季12集就能發現,《從前有座靈劍山》的觀看體驗還是一塌糊塗,分分鐘能被划進鬼扯國漫的黑名單。
日本DEEN社顯然是不會看長達30萬字的原著小說,只能根據漫畫來製作。即便如此,按照DEEN社原畫師的經驗和能力,出來的成片也應該遠超漫畫和小說水準。而在這部國漫中,畫面遠超的卻是我能想像到的崩壞程度。
比如↓↓
這個畫面的簡陋程度簡直令人髮指,十幾年前的《中華小當家》也不過如此了吧?↓↓
古裝風格本應更加細緻才能體現時代特色,也會更容易令畫面有精緻感,但現在這個處理方式也只能理解為原畫師實在太懶惰。
而在群戲處理上,更是連畫面焦點都沒有,即便不講究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多人存在的場景也至少應該有個視覺焦點。↓↓
幾乎沒有分鏡可言、所有人物表情似乎只有一個(除了主角),到了最後幾集甚至有ppt既視感……畫面上的粗糙感大概傷透了國漫粉的心。
日漫之所以令人看得欲罷不能,除了腦洞大、溫情和蘊含思想,畫面的精緻程度也是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認,畫面有多精緻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檔次高低。
這是不是日本DEEN社的真實水平?看看同是DEEN社一月番的《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就知道。在這部以日本傳統文化落語為主題的番劇中,日漫長期以來的積澱得到了最大程度體現。比如一開頭的幾個鏡頭↓↓
不論室外還是室內,光線和精緻感都令人讚嘆。
除了精細度以外,《昭和》幾乎做到了動畫電影應有的分鏡數量和鏡頭技巧,用局部特寫表現人物內心、用鏡頭剪接控制觀眾情緒。相比而言,《從前有座靈劍山》目前的畫面水平甚至不及大部分土生土長的國漫,比如《愛神巧克力》↓↓
「如果DEEN社是生它們的親媽,《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是屁股先落地,《從前有座靈劍山》屬於臉先著地的。」這大概是網上最生動的說法了。
對此,中方企劃人李豪凌給出的回答是:「因為時間真的太緊,實在太趕。日本方面能夠做成這樣已經非常牛X了。我們是從頭跟到尾的,不存在技術問題,就是時間太緊。《從前有座靈劍山》與《昭和》也並非同期製作,二者製作時間沒有交集,日方策劃《昭和》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
看看《從前有座靈劍山》的時間表就知道,中方給DEEN社的時間的確很少。去年9月宣布將漫畫TV化,11月才公布聲優,竟然趕在1月就上線,這其中的製作壓力可想而知。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在1月上線,想想中學生們的寒假時間就明白了。
除了畫面崩崩崩不停,其實修仙題材才是主要障礙。對不感冒修仙玄幻的人來說,沒有興趣看一群不正經孩子長時間嘮嗑,更不用說對中國文化本就陌生的日本觀眾。日本網站上《從前有座靈劍山》僅有2.9星,最熱的點評說畫得不太好看但勉強能看,有人說看到第四集果斷棄,還有人說到了第十集背景都還囉囉嗦嗦沒講完。
過於玄幻的世界觀設定不容易被理解,反而成了累贅,《魁拔》複雜難懂讓觀眾望而卻步的世界體系吃的虧還不夠?那麼多喜聞樂見的武俠IP、名著IP可以用,非要再重新設計一個世界?不用腳踏實地的方法傳遞價值觀,哪有觀眾會細心品味其中的意義,只會簡單粗暴得看做又二又low那類網文的另一個形式罷了。
上星期,將與國漫進行合作的日本講談社的古川公平說了這樣一段話:「日本漫畫到現在已經有了60年,從手塚治虫先生開始。與其說中國動漫產業什麼時候跟上日本,還不如期待中國漫畫界什麼時候能出一個那樣的天才,他肯定會給中國動畫也帶來巨大改變。」
但對目前已經勢不可擋的b站擁躉者們來說,更應該說,與其等這樣的天才出現,不如讓還未能跟上日漫產業的工作室們先學好必不可少的流程基本功,國內的綜藝節目不就是跟著各類「寶典」、各種韓國拍攝團隊而風生水起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