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件讓人感傷的事情啊!」這是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中的一句臺詞。
當然,對於一部分得償所願的學子來講,高考非但不會感傷,相反會被欣喜所籠罩。只是無論感傷還是欣喜,高考幾乎是每個人人生路上繞不過的一個坎,圍繞這場考試所形成的記憶,會長久的留在了每個考生的內心深處。
高考如此令人難忘,大概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人生命運,對此,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高考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公平的途徑。」我想,每個人境遇不同,所處的時代不同,對於這句話正確與否,心中自有評判。不過,對於我來言,這句話是適用的。
在成為一名大學生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西北一個邊陲小城,對於那裡的學生而言,如果想離開小城,去更廣闊的空間發展,高考無疑是最好的機會。但要命的是,當時的大學錄取率比較低,「萬人擠獨木橋」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事實上,我所在的文科班有七十多名同學,最終考入北京的大學的只有兩人。
所以高考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能有一個好成績,則意味著可以上一個好的大學,去一個較大的城市,畢業後會獲得更多的機會,這確實改變了不少普通人家孩子的命運。不過,後來隨著大學的大規模擴招,「上大學」不再是一件難事,同時市場經濟浪潮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因此現在的學子對此的感同身受要比我們那時減弱許多。
但無論是否認同,也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時代,要考入大牌名校,都必須付出超常的努力,這大概是可以形成共識的,國內如此,國外亦然,《墊底辣妹》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影片的主角叫做工藤沙耶加,在家不受父親待見,父親把心思全部放到兒子身上,想讓兒子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棒球手。沙耶加升入私立明蘭女子中學,這所中學將來可以直升大學,沒有升學壓力的沙耶加像換了個人,不再把精力放到學業上,天天和幾個小姐妹吃喝玩樂,混酒吧,泡夜店,畫著濃妝,儼然一個「小太妹」。後來因為在學校抽菸被發現,校方給予她無限期休學的處分。深愛沙耶加的母親擔心女兒從此上不了大學,於是便被她報了高考培訓機構——「青峰塾」,沒想到,在這裡徹底改變了沙耶加的命運。
命運改變的關鍵是沙耶加遇到了坪田老師,這個老師原本也是差生,但經過自身努力,考取了紐西蘭的交換生,因此他始終認為只要因材施教,量身教育,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在對沙耶加溝通了解後,他為這個辣妹選定了升學目標——慶應大學。
這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慶應大學是日本最負盛名的私立大學之一,與早稻田大學、上智大學,並稱為日本私立入學最難的「御三家」,地位相當於國內的清華北大,而沙耶加則完全是個學渣,她的偏差值只有30。
所謂「偏差值」,是日本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它反映的是每個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準順位,具體公式為偏差值 =50+10×(個人成績-平均值)/標準差。偏差值與試卷難度無關,與考試人數無關,可以排除試卷難度與評卷的影響,因此可以比較同一個人或者不同人在不同試卷上的成績,只需將分數換算成偏差值。
聽上去有些複雜,如果用數字表示則比較簡單,通常以50為平均值,100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如果偏差在60以上,可以上較好的大學,而像慶應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至少70以上才有機會,而沙耶加偏差值僅比最低值稍高一些,努力一下或許有專科上,稍微一鬆勁兒則面臨著無學可上的窘境,如果想考入慶應大學,意味著一年之內要將偏差值提升40。
雖然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對沙耶加而言,這個夢想由於過於遙遠而顯得極為縹緲。事實上,沒有一個人看好她能實現夢想。在明蘭中學的班主任眼裡,沙耶加是不可救藥的學渣,普通大學都難以考上,想上慶應大學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她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後,也是嗤之以鼻,勸她說:「不要做白日夢了!」就連弟弟也對她不抱任何希望的說:「有的人就是努力一輩子也辦不到,就像姐姐這麼拼命還是考不上慶應大學。」
一直關愛沙耶加的母親對於這個目標同樣覺得遙不可及,她只希望沙耶加能重新振作,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即可,而給出如此宏大目標的坪田老師,心裡更沒底,他只是希望藉此來激勵沙耶加。
只有沙耶加當真了,或許是她「天不怕地不怕」的辣妹性格使然,抑或是無知者無畏,她覺得依靠自身的努力可以實現這個夢想,為此,她和一直看不起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打賭,定下了「裸奔之約」。
從此,沙耶加像換了一個人,一種耀眼的光芒打在了她的身上。
幸運的是,在沙耶加努力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溫暖注入,除了坪田老師鼓勵鞭策和有針對性的教育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母愛和友情。沙耶加的母親是這個世界最愛她的人,她始終相信沙耶加是個好孩子,從來沒有放棄過。為了支付補習班的學費,她拼命的工作賺錢,為女兒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沙耶加有幾個天天吃喝玩樂的閨蜜,為了不疏遠關係,沙耶加依舊會參加聚會,只是在姐妹玩時,她低頭複習功課,後來在一次聚會後,姐妹們告訴她說,最近不要一起玩了,沙耶加以為是閨蜜們嫌棄自己,但姐妹們表示,她努力學習的樣子感染到大家,所以不能再拖累她,希望她能一心一意全力複習,等考入慶應大學後再一起盡情玩耍,沙耶加哽咽了,內心感到溫暖無比。
一份份支持和鼓勵,使得沙耶加在追逐夢想道路上快馬加鞭,最終收到了慶應大學的錄取通知,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影片足夠勵志,因此不少觀眾覺得這應該是個虛構的故事,是刻意為觀眾釀造的一碗「心靈雞湯」。影片是根據一本書改編,書名很直白,叫做《年級倒數第一的辣妹一年內偏差值提升40以上並考入慶應大學的故事》,作者是培訓班老師坪田信貴,即影片中坪田老師的原型,因此,這部電影完全取材於真人真事。
不過,對我來講,從沒有懷疑過影片的真實性,因為在沙耶加身上多少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因為我和她一樣,在高中時期經歷了一生的一次蛻變。
在此之前,我的學習狀況很不理想,初中生涯是在一所普通中學就讀,沒有進入重點班,即便如此,每次考試成績也很難進入班級前十名,當時我的興趣並不在學習上,而是喜歡踢足球和看電視,這讓父母很是擔憂,覺得他們的這個兒子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中考後勉強進入了重點高中,但還是沒有進入重點班,不僅如此,我所在的班級由於班主任經常更迭,沒有人管我們,基本屬於「散養」狀態,「願不願學,悉聽尊便」,那是一段極為「美好」的自由時光,每日下午在其他班都在上自習時,我們班的不少同學卻在室外嗮太陽聊天。由此,班裡湧現出不少「活躍分子」,經常把老師搞得哭笑不得。
記得當時經常會下大雪,「打雪仗」成為了同學們最大的樂趣,我們班級的戰鬥力超強,把高年級的同學打得不敢出門,沒有人敢與我們為敵。獨孤求敗的我們只好「自相殘殺」,在教室打得不亦樂乎,黑板上到處是雪融化後的水痕,上課後由於無法板書,老師只好改上自習,這樣的趣事還有許多。
雖然我不屬於「活躍分子」,但卻也樂在其中,學習自然放到一邊,國內沒有偏差值的概念,如果有,我想當時的自己大概是在50以下,甚至更低一些。
高二年級文理科分班,突然有一天,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與沙耶加不同的是,自己並沒有遇到像坪田老師那樣的指路人,算是一種自我的覺醒。但與她相同的是,從此像變了一個人,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上。課上不明白的內容一定要找老師講解清楚,以至於有的同學在我的畢業留言冊中寫道:「對你最深的印象是下課攔著老師不讓走。」每天夜裡都要學習到深夜一兩點鐘,似乎進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過去父母總是催著學習,後來變成催著休息。
很喜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便是沙耶加騎著單車往返於教室和家之間,她嘴裡念叨著複習的內容,腳下越騎越快,落日的餘暉灑落在她身上,美好極了。當年的我亦如此,每天晚上自習結束,在夜色騎著單車回家,第二天清晨,又迎著朝陽騎車去學校,腦子裡也滿是學習的內容。
這樣的學習狀態一直持續到高三,但高考之路註定不平凡,命運似乎要故意考驗我,就在臨考前的一個月,我的牙齦突然出現了囊腫,一邊臉腫得很高,時常還伴有疼痛,這種病只能通過手術來治癒,但如果此時手術,則意味著先前的努力很可能就要打水漂了,所以只能選擇保守治療,每天上課結束就去醫院輸液,忍著疼痛做最後的衝刺。父母看到我這樣的狀態,覺得高考堪憂,私下找了招工指標,當然,我對此毫不知情,這意味著,如果高考失利,我很可能成為這個小城裡的一個工人或小職員。
一如沙耶加的結局,我最終得償所願,高考成績超過當年內蒙文科重點分數線幾十分,成為了那個縣級市的應屆文科狀元,在知道分數的那個夜晚,輾轉難眠,既激動又感懷,仿佛幻夢一場。後來報考了中國政法大學,成為班裡兩位來京求學的之一,畢業後留在這個都市,紮根下來,成家立業,轉眼20多年過去了。有時也會想,如果沒有高二的自醒,以及由此而心生的動力,現在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呢。
影片中沙耶加說:「不管周圍人怎麼說你不行,充滿自信地繼續說出你夢想的力量。不怕嘲諷和失敗,勇於挑戰夢想的力量,對我來說是多麼耀眼。」誠如此言,我同樣感受這份耀眼的光芒,自從這份光照進生命後便感受到一種力量,這份力量不僅作用於高中時代,更重要的是一直伴隨著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我都會想起那段難忘的「拼命」歲月,由此也會重新賦予自己信心和動力。
沙耶加如果落榜會如何呢?從我看來,她不會回到過去,因為這段經歷使她感受到了努力的意義和力量,這份財富是誰都無法拿走的,也是什麼都無法替代的,而且必將貫穿於沙耶加以後的人生,正像坪田老師所說:「我相信,從今以後,人生的路上你還會這樣,即使再遇到不順,你會不斷的嘗試挑戰。」
向每一個為自己命運而堅持努力的朋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