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濟南市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為全面展示文明城市創建豐碩成果,示範帶動各地推進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央文明委今年評選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並對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進行複查。
2020年8月以來,中央文明辦按照城市自主申報、省級擇優推薦、中央部委審核、媒體集中公示、組織綜合測評、確定入選城市等評選辦法和程序,嚴謹規範組織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嚴格依據參評城市2018、2019、2020年三年測評總成績排名,提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批准。同時,中央文明辦按照城市自查、省級審核、中央把關、組織測評等複查辦法和程序,認真做好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複查工作,嚴格依據全國文明城市複查測評成績,提出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批准。此外,還對複查測評成績排名靠前的33個全國文明城市(區)通報表揚。
濟南市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
【奪冠背後】
濟南是如何做到創城「三連冠」的?
濟南市於201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稱號後,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制定出臺《濟南市文明城市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眾身邊的小事、城市發展的實事、社會治理的難事,著力建設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堅持全民參與全域創建解決各類問題2.1萬餘個
在創建過程中,濟南市堅持高位推動抓創建。成立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起市領導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每年召開深化創城工作大會進行安排部署,先後實施城市提升十大工程、城市品質「十化」提升行動,推動文明創建與城市發展同向同行。
堅持全民參與抓創建。不斷深化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強130萬志願者隊伍,發揮近百支市民文明巡訪團、市民拍客團、創城啄木鳥等群眾隊伍以及12345創城熱線、5+1微信監督平臺作用,構建起「全民參與、全域創建」的工作格局。
堅持精細精準抓創建。全力組織實施網格化精細管理攻堅戰,在全市480條主次幹道全面推行「路長制」,大力推廣「紅方格」「胡同管家」等基層網格化管理先進經驗,持續推動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集貿市場等重點區域網格化整治,解決各類問題2.1萬餘個。
兌現57件民生承諾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在創建過程中,濟南市堅持惠民利民抓創建。兌現57件涉及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承諾,改造提升880個老舊小區,規劃建設114個15分鐘社區生活圈,升級達標1100多家社區便民店,出臺全國首部12345市民服務熱線條例,「在泉城,全辦成」審批服務品牌和「不打烊」的網上政府成為泉城新名片。
堅持立德樹人抓創建。精心組織「家國同夢70年成就展」「決勝小康,奮鬥有我」等500多項群眾性主題活動,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融合+文明涵養+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創新建立市民文明行為回饋機制,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我先行」「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文明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推薦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先後有139人次榮登「中國好人榜」「山東好人榜」「濟南好人榜」。
綠城花城泉城交相輝映文明城市創建融入日常
在創建過程中,濟南市堅持彰顯特色抓創建。以零容忍的姿態,一抓到底的決心,累計拆違拆臨近1億平方米,建綠透綠達478萬平方米,建設綠色通道150公裡,建成228座口袋公園、街頭遊園,提前完成126座山體綠化任務,重點泉群持續噴湧16年,綠城、花城、泉城交相輝映。
堅持常態長效抓創建。制定各類創建活動負面清單等動態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督導檢查、媒體監督、紀委問責「三位一體」的推進機制,完善「零失分」行動等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以及「12小時反饋,24小時處理」的整改機制等各類工作機制,頒布實施《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優化社會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供法治保障,推動文明城市創建融入日常、嚴在平常、幹在經常。
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濟南市繼續以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啟動「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加快打造魅力泉城」十大專項行動,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不畏艱險,敢打必勝,挑戰極限,爭創一流的濟南創城精神,紮實推進城鄉環境美化、公共服務改善、交通秩序暢通、生態環境提升、文明行為培育等具體任務落實落地,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了文明力量。 (本報記者)【延伸閱讀】濟南「奪冠」,他們有話說
「全國文明城市」是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全面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屬於每一位濟南市民。在11月10日這天,濟南時報·新時報邀請了五名不同崗位的工作者,聽聽他們對濟南的「表白」——
劉朝輝
濟南交警支隊槐蔭大隊交通科科長來濟南11年,我感受到的是濟南人的善良和淳樸。從警這11年,每次在路口執勤時,我看到的是濟南人的文明和有禮。每一名濟南交警都將守護您的安全出行,文明濟南,我們共同創建。
姜鎮市中區環境衛生機掃隊女子中隊隊員喜歡濟南,是因為它是一座整潔有序的城市。我從事環衛工作已經5年了,我們每天都在忙碌著梳扮這座城市,通過我們的工作,城市越來越美,也是我們的價值體現。濟南再奪第一,作為「城市美容師」的我們倍感自豪。愛一個城市就是幫它變得更好,願泉城越來越美。
房澤秋
全國道德模範我是喝著泉水長大、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喜歡濟南,濟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濟南有好吃的美食,有好看的風景,還有我們濟南的泉水故事。我希望濟南天更藍,水更美,濟南更美好。
張鈺生
撿拾垃圾的「俠客」我平時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帶著自己的孩子,以親子環保的形式在濟南的各大景區通過撿拾垃圾的形式,為我們美麗的濟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喜歡濟南,主要的原因是它歷史悠久、人文環境比較有底蘊。其次,濟南有山有水,環境宜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和濟南人打交道比較簡單,濟南人也非常的淳樸。
沈繽山東省機械施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旅外15年,我返回家鄉,紮根泉城發展,對於全城的文明底蘊和風採感同身受。當下的泉城濟南,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為公司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陽光雨露,我們的建設項目也正在茁壯成長。
(新時報記者趙曉昕 整理)掃碼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