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說過一句話:「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洛克菲勒」。
如果光看這句話你還看不出洛克菲勒有多有錢的話,那我給你看一組數據。
根據福布斯的富豪榜數據,比爾蓋茨的身價約為980億美元,馬化騰的身價約為380億美元,而馬雲的身價約為388億美元。
而洛克菲勒當時的身價折算到現在約為3360億美元。而且,洛克菲勒還沒有比爾·蓋茨那樣好的家庭背景,沒有馬化騰那樣好的條件。
洛克菲勒曾說過:如果把我剝的一文不名丟在沙漠中,只要一行駱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我對於他這話是深信不疑的。因為洛克菲勒其實出身貧窮,他能獲得那樣的財富,全靠自己的頭腦思想的靈活性,眼光的準確性,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千億富翁。
但是,他的厲害之處並不僅限於此,他最厲害的,就是在他死後,保證了他的家族依舊繁榮昌盛,沒有半點衰敗的跡象。
有一個說法叫「富不過三代」,而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經有將近200年,6代子孫每一代都富可敵國
有人嘗試去窺探洛克菲勒家族長久不衰的財富秘密,終於發現了原因所在。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家族的祖傳家訓,後來被整理成書。
因為洛克菲勒明白,要想自己的財富能夠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只能將自己的繼承人,自己的子孫後代培養成才。
所以在他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稍微大點的時候,洛克菲勒就把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
洛克菲勒家族
後來,更是一封信一封信地將自己的成為千億富翁的經驗體會寫給自己的兒子。
洛克菲勒家族久盛不衰原因之一:離這2種永遠不會富有的人遠一點
其中就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封信件就是:世界上有2種人永遠都不會富有
作為歷史上最有錢的人,我認為洛克菲勒非常有資格說這句話。
永遠都不會富有的第一種人
親愛的約翰:
賺錢不會讓你破產,是查爾斯先生的致富聖經。在一次午餐會上,查爾斯先生公開了他的賺錢哲學,那天他用一種演講家般的激情,激勵了我們每個人,他告訴我們大家: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
青年時代的洛克菲勒
第一種是及時行樂者,喜歡過光鮮亮麗的日子,像蒼蠅盯臭肉那樣,對奢侈品興趣昂然,他們揮霍無度,竭盡所能要擁有精美的華服、昂貴的汽車、豪華的住宅,以及價格不菲的藝術品。
這種生活的確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及時行樂者缺乏這樣的警惕:他們是在尋找增加負債的方法,他們會成為可憐的車奴、房奴,而一旦破產,他們就完了!
永遠都不會富有的第二種人
第二種人,喜歡存錢的人,把錢存在銀行裡當然保險,但它跟把錢冷凍起來沒什麼兩樣,要知道靠利息不能發財。
但是,有一種人會成為富人,比如在座的諸位,我們不尋找花錢的方法,我們尋找、培養和管理各種投資的方法,因為我們知道財富可以拿來滋生更多的錢財。
我們會把錢拿來投資,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我們還要知道,讓每一分錢都能帶來效益!正如約翰一貫的經商原則——每一分錢都要讓它物有所值!
查爾斯先生的演講博得了熱烈掌聲,我被他燃燒起來,鼓掌時太過用力,以致飯後還覺得兩個手掌在隱隱作痛。
如今,再也聽不到那種掌聲了,也沒有鼓那種掌的機會。但「珍惜時間和金錢」一直與我相伴。我沒有理由浪費生命,浪費生命就等於糟蹋自己,世界上沒有比糟蹋自己更大的悲劇了。我也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因為我稱其為豬的理想。
是啊,就拿「果粉」們來說吧,蘋果手機性能其實可以用個幾年,但是每當出了上萬元的新款,總會有一堆月薪三千五的人爭著去買。
他們是一種及時行樂的人,一種消費不理性的人,他們不是長期主義者,長此以往的下場就是把自己賠進去,更別提會富有。
與之截然相反的就是那種緊緊抓住手上的資源不動的人。將錢存在銀行,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效益。往往是帶來的那點利息還不夠貨幣貶值的差。
而洛克菲勒家族久盛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離這2種永遠不會富有的人遠一點。
洛克菲勒商業中心
洛克菲勒一共給他的家族留下了38封信,而我在文章說的只是其中一封的部分內容,這38封信如今被人整理成了一本書,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一發行,頓時風靡全球,富豪們搶著購買。
王健林買來送給20歲的王思聰做為生日禮物,李嘉誠長置枕邊奉為家教聖經,比爾·蓋茨更是多次推薦。
那這些信裡都寫了啥呢?——絕不是空洞乏味的商業教條,而是洛克菲勒自己的人生經驗和處事信條。他從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在學識、品格、社交、事業、生活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寶貴的人生忠告。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優良的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
給孩子看,能夠藉助歷史上最有錢的人的理念來教育孩子,讓他超過同齡人。給自己看,我們能夠窺探出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秘密,讓自己變得更有錢。一書兩用簡直不要太划算。
並且這本書現在也非常的良心,僅需29.9元,就能買到全球第一個億萬富翁的38封珍貴家書,一封不到1塊錢,一頓飯的錢,或許能給到孩子與自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點擊下方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