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名字叫《新難兄難弟》。
小玩今天為什麼要提這部電影呢?因為《乘風破浪》上映後,很多人都說韓寒的這部新作跟這部經典有些撞梗。
今天這篇推送,講的就是兩個電影之間的一些對照,文章依然來自我們高產的阿輝老師。大過年的,讓我們為她的勤勞和敬業鼓掌。
春節之前,韓寒說給大家提前看片,我有同事去看了,回來之後評價不錯。
「跟梁朝偉那個《新難兄難弟》挺像的」,完了又補了一句,「不過片尾有說感謝《新難兄難弟》等片子提供靈感」。
大年初三那天,我終於帶著太后去看了《乘風破浪》,我們都看得很開心。
電影片尾有手寫的致謝,有提到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2》、茲瓦克的《時光倒流七十年》、羅伯特·澤米吉斯的《回到未來》以及陳可辛的《新難兄難弟》,講的都是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故事。
我最熟的是《新難兄難弟》,客氣點講,《乘風破浪》至少七成是它的影子。
致敬、翻拍和抄襲,各自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翻拍的前提是有版權,或聲明「改編自」某些公共版權的影視文學作品。
而且翻拍也是有門檻的,同樣是翻拍《無間道》,馬丁·西科塞斯的《無間行者》就保留原版骨骼,肉身完全美化,而同樣也是版權改編的日版《無間道》,則因與原版太過相同,而被諷稱不上翻拍,只能算作複製。
美版《無間行者》和日版《無間道》在翻拍水平上形成鮮明對比
致敬的話,首先在創意相似程度上面,是否應該有比重限制?我的朋友、一個普通的觀眾認為:「哪有致敬連劇情都致敬的?」
所謂致敬,我認為是影迷之間的心領神會,要做到這點,它不可能是宏觀的結構相似,只能是沙粒中的珍珠,小小的閃光點。而且至少要有莊重的、明顯的致敬文字畫面吧?也許韓寒認為手寫可貴,但我卻覺得,把足夠的注意力給它,才是真正的尊重。
韓寒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片尾的致謝。
「這些電影的結構都是講的回到未來(or過去),到了現在,它們是一種影片類型,這些對我有啟發,尤其是《終結者2》。電影拍到現在,很多的故事、類型,不可能有全新的故事,無非是細節上做得完全與眾不同。」
而被致敬的《新難兄難弟》的導演陳可辛怎麼看呢?
我們之前聯繫過他,但當時導演正在國外度假。前天,他在微博上說,終於找了時間去看了《乘風破浪》,並對韓寒的敘事能力、影像表達高度肯定。
他沒有直接談「被致敬」,只是說:「他聰明的解決了大部分穿越電影的硬傷。這包括了我們的《新難兄難弟》。」他還希望這部電影能過十億,「這是對我們老老實實拍電影的人的最大鼓勵。」
而韓寒隨後也轉發了陳可辛這條微博,表示了對前輩的敬意。
雖然陳可辛認可了,但這篇文章還是要來對比一下兩部影片,讓大家自己來判斷。
搭配《新難兄難弟》的BGM風味更佳↑
既然涉及對比,那麼勢必會有大量劇透,so,請大家有選擇地食用。
為了方便表述,我將《新難兄難弟》中,梁朝偉飾演的兒子稱為小梁,梁家輝飾演的爸爸稱為大梁;
《乘風破浪》中,鄧超飾演的兒子稱為兒子太浪,彭于晏飾演的爸爸稱為爸爸正太。
首先說故事結構:
故事的開始,都是父子有特別深刻的矛盾。
《新難兄難弟》的一開頭,就交代了父子間積存的問題。
小梁從小就想開火車,但爸爸卻認為他不切實際,如今小梁自覺一事無成,就將責任推到了大梁的身上。
在一場特別激烈的爭吵之後,小梁因為異象回到了過去。
《乘風破浪》的開頭也是如此,兒子太浪倒是挺牛逼哄哄的賽車手,但卻一直對父親不滿,甚至在接受採訪時,還語帶諷刺地說,「感謝」爸爸的不看好、不信任、不支持。
年輕氣盛的兒子太浪,在怒氣中,帶著老父開始狂飆車,飆到失控後,車子撞上了火車,兒子太浪就穿越回了1998年。
《新難兄難弟》裡的大梁,是一個正義感爆棚的人,出場就是推著車子去救街坊,這也是穿越後的第一場戲。
《乘風破浪》裡穿越後的第一場戲,也是爸爸化身「鄉村蝙蝠俠」出來救人。
小梁和太浪,穿越回的都是父母結婚前的關鍵時期。
接下來的劇情,也都是穿越回去的兒子,和年輕的父親成為了兄弟,並成為其團體的核心成員。在相處的時光裡,兒子逐漸理解了父親。
然後說人物設定:
兩部影片中的父親,都是固執傳統的人,富有正義感,不同的是,《新難兄難弟》裡的大梁反對警察向窮人收黑錢;
而《乘風破浪》裡的爸爸正太,「經營」著三個人的小團體,有一家租碟店,向麵館收保護費(儘管金額少得可憐,而且要幫忙維修店面,只能稱得上物業費),希望歌廳真的只是歌廳。
《新難兄難弟》裡的媽媽由劉嘉玲扮演,是一個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的富家千金。
梁朝偉第一次見到媽媽年輕時的模樣,驚呆了……
再來兩張劉嘉玲扮演的美女媽媽
《乘風破浪》的媽媽由趙麗穎扮演,是一個沒有身世來歷、背景交代的人物,直到片尾彩蛋,你才知道她的職業究竟是什麼。
兩部影片都為穿越後的兒子設計了感情戲份。
《新難兄難弟》裡,兒子小梁穿越後遇見了袁詠儀扮演的紫羅蓮,她與小梁在現世的女友阿儀長得一模一樣。阿儀出身低微,不得不去做舞女,小梁對其漸生同情,而阿儀則對小梁產生情愫。
但各自並未越界,所以片尾,現世的阿儀出現時,也不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而《乘風破浪》裡,兒子太浪還與媽媽有一場床戲,雖說各自都心懷鬼胎說不上是愛情——兒子太浪不知道她就是自己的媽媽,所以想拆散她和爸爸,而趙麗穎飾演的媽媽,則為了試探這個新成員是否忠誠,來了一場美人計。
講真,這個計策好瞎哦。
在配角的設計上,兩部影片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譬如《新難兄難弟》裡,出現了還沒發達的「李嘉成」。
《乘風破浪》也有還沒去深圳的「馬化藤」。
反派的設計上也相似。
《新難兄難弟》先是設計了窮人中的壞人,貴利馮
然後又出現了真正的反派——狡詐的地產商屈臣氏爵士。
說句題外話,電影中梁朝偉飾演的角色叫楚原,而現實中真正的楚原卻正是這位屈臣氏爵士。
電影中臺詞:你是楚原?你知不知道我是誰?
這樣的臺詞,可以看出導演陳可辛不動聲色的聰明和幽默之處,相信會讓不少了解香港電影的觀眾看後會心一笑。
楚原是香港非常著名且高產的一位才子導演,在中晚年不怎麼導戲了之後,經常混跡於各種電影中充當配角,相信不少人即使不認識,也能記得這張熟臉。
而陳可辛之所以將《新難兄難弟》的主角名設置為楚原,在我看來也有向前人致敬的意味,特別是《七十二家房客》這樣反映中下層市民生活的喜劇電影。
回到《乘風破浪》,同樣也是雙重設計,本煜做一個萌萌的大壞蛋,最終又讓李榮浩來搞出人命,對,李榮浩這個角色,也是地產商。
最後是立意:
在《新難兄難弟》裡,你能看到一個舊時代的街坊群像。
他們雖然大多並無所長,甚至有些懦弱,但是在其他街坊遇到難題的時候,會把自己僅剩一個月的吃飯錢奉獻出來。
他們努力生活,小朋友從小就自己擔水做飯
成年人卑微地討生活。
在那樣一個時代裡,爸爸大梁確實是草根英雄。
他關心鄉裡,嫉惡如仇,會為了街坊利益,不惜深入虎穴,甚至在他的影響下,市儈的兒子小梁也開始懂得關心人。
看完整個片子,再次聽到大梁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就不會發笑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陳可辛篤信的樸素真理,他曾經與黃建新建立一個電影公司,就是叫人人電影。
而《乘風破浪》的爸爸正太,有著彭于晏的外形,有著歌廳只唱歌的終極夢想,為了兄弟也是拔刀相助,但在我看來卻並不可愛。
因為他終究只是停留在中二期未曾長大,最終自食其果的混混,而大梁身上的,卻是一種類似於堂吉訶德,被遺忘的古樸精神,他不是失敗,只是被遺忘。
寫給父輩的信,應當是這樣的。
最後是老司機指路時間,後臺回復「新難兄難弟」即可get到該片粵語版在線播放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