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專欄作者 李尚龍
前兩天我的狀態很差,時常坐在電腦邊上幾個小時一動不動,寫上幾個字,然後刪掉了。
這對一個作者和編劇來說,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對一個像我這麼珍惜時間的人來說,這些無效的努力,更是一段痛苦不堪的經歷。從開始寫作到今天,我已經有兩部作品了,對我來說,每一部都有所進步,尤其是第二本書,因為用力太狠,我忽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寫點什麼了。
的確,我遇到了瓶頸,很嚴重的瓶頸。
那天下午,好朋友立冬、小楠給我打電話,說一起去三裡屯聚聚。
我想,劇本現在還有好幾個情節沒有寫通,你讓我怎麼放心去大魚大肉。
立冬跟我說,反正也寫不出來,要不換個思路,咱們喝兩杯然後跟我們聊聊天,說不定多了些靈感,思路就清晰了。
我想了想,反正坐著也是浪費時間,於是去赴宴。
那天晚上,我們聊到了大學時候的美好時光,聊到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聊到了無憂無慮時的青春年華。
回到家,趁著微醉的狀態,我打開電腦,忽然發現故事情節都通順了,很快,我繼續動筆,接上了之前的故事。
忽然明白,有時候山坡陡峭,人能力有限,無法攀巖,此時此刻,與其抱怨山高、痛苦路險,還不如平移一步,去看看周圍的風景,換個角度,然後繼續攀爬。
人遇到瓶頸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搞創作的人,時常寫著寫著,就發現自己無話可說。我曾經試過很多辦法,比如一個人坐地鐵從這一頭到另一頭,比如一個人坐在咖啡廳,什麼也不寫。當遇到瓶頸時,最低效無用的努力方法就是坐著死磕,那樣看似用功刻苦,其實不過是無效的浪費時間。
我想到一個故事,一年前,我的一個學生準備藝考,她每天學習十多個小時,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背單詞背到眼瞎,背政治背到抽風,專業課虐她千百遍,她待專業課如初戀。
連續奮戰三個多月後,她發現自己扛不住了,很多時候,坐在自習室裡不過是不停地發呆;就算打開書,也是半小時才翻了兩頁;動不動就打開手機刷朋友圈點讚,雖然每天早出晚歸,但每日離開自習室時,除了疲憊就是滿滿的挫敗感。
她告訴我,龍哥,我遇到瓶頸期了,我是不是學習時間還不夠長?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刻苦呢?
我看著她好久沒有洗過的頭髮,搖搖頭對她說,有沒有想過換一個思路?
她問,怎麼換?
我說,有沒有想過,當學不進去的時候,試著帶上耳機去操場上跑個半小時步。這半小時身體會很累,但放心,再次回到教室時,大腦會很清晰,效率就能高很多。
她照做了,手機裡下了很多歌曲,每天下午四點多衝到操場上跑起來。之後,她的效率確實高了很多,她減少了坐在教室的時間,卻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和效率都高了不少。後來,她不僅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還在考研這段最不喜歡動的日子裡減了10斤肉。
她通過平移了一步,突破了瓶頸期,不僅增加了學習效率,還開闢了新的領域。現在她還養成了長跑的習慣。
她說雖然現在不考研了,但跑步會繼續堅持下去,優秀是一種習慣。
生活有時候挺有意思,巧勁兒比蠻力要管用得多,我們都有過看起來很努力卻低效的日子,很多時候生活都有自己的巧力,當人遇到瓶頸的時候,越努力反倒越失利,相反,向旁邊挪一步,你會發現自己不一定非要走進瓶子裡,瓶子外面的風景似乎更美。
生活如此,感情亦然。
有一個哥哥結婚七年,那天在一個聚會中他帶著嫂子和我們慶祝,兩人竟然像初戀一樣,結婚七年還手牽著手,不是說七年之癢嗎,七年感情還沒遇到瓶頸期嗎?這倆兒怎麼搞得跟初戀一樣。
後來他跟我說,感情終究會歸於平淡,但應該不時的去加一點料,這樣能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一點。
很久後我才知道,哥哥時常在嫂子枕頭下面放一盒巧克力當作驚喜;嫂子時常跟哥哥說今天不在家吃飯,卻等哥哥開門時桌上擺一桌好菜;哥哥出差前,嫂子會幫他收拾衣服;哥哥也偶爾早起,給嫂子做一頓糊了的愛心早餐。
他們彼此給對方的生活留下彩蛋,在感情七年本應該遇到瓶頸的日子裡,用溫暖和驚喜保持住了生活的溫度。
我們都有過遇到瓶頸的時候,寫不出來東西,學習效率不高,甚至七年之癢。
但度過瓶頸期最好的辦法,不是死扛,而是平行的跨上一步,換個角度看問題,給生活增加一點溫度。
有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你不一定非要從瓶子的頸部到達瓶底,有時候,你可以平移一步,先看看瓶子的構造,從瓶底出發,打個孔,直接到達瓶底;或者你根本不需要走進瓶子,你只要換個角度,拆掉思維裡的牆,然後發現世界可以都是你的。
— THE END —
☀李尚龍,青年導演、作家,著有《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