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點好,忙才充實……」一身藍色工裝,爽朗的笑聲,快言快語,每天忙進忙出總閒不下來,是國網牙克石市供電公司牧原供電所所長丁朝霞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每天8點半到所裡交待完一天的工作,她就帶著「傢伙事兒」下到管轄區檢查線路,作為蒙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女所長,她曾榮獲國網蒙東電力「巾幗建功標兵」、「營銷工作先進個人」、「服務之星」等榮譽,44歲的她,默默堅守基層一線22年, 用一顆火熱的心,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篇章。
從「路痴」抄表員到「金點子」專家
1998年丁朝霞踏入了電力這個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行業,「我是從抄表員幹起的,因為專業不對口的原因,當時真是手忙腳亂。」白天,她在負責的臺區挨家挨戶的核抄電費,晚上,則在燈下苦讀,變壓器、高低壓線路、接戶線……這些專業名詞看得她雲裡霧裡,在營銷部老師傅的眼裡,丁朝霞簡直就是一個「問題精」,每天老纏著他們有問不完的問題,就是在這樣的堅持下,她終於將這些名詞一個個「KO」。
回想起剛入職的時光,丁朝霞並不覺得辛苦:「我記得的都是些趣事,說起來不怕笑話,我是個『路痴』,有次我就把自己的自行車給丟了,不是別的原因,而是我抄表繞了一大圈出來後完全找不到自行車放在誰家的門口了。」總是記錯路的她卻總能記得去一對困難客戶家的路,丁朝霞剛入職時遇到過一對貧困姐弟,她上門抄表時了解到他們的父母都不在了,姐姐還是聾啞人,後來丁朝霞每次去抄表都會給他們帶些生活用品,「那時我剛工作,掙得也不多,但帶些吃的喝的給他們,我心裡才踏實。當抄表員的時候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磨練了我的性格,知道了什麼是責任感。」丁朝霞說。
從抄表班到「95598」呼叫中心,從繳費大廳到營銷部,丁朝霞飛速成長,不斷積累著各種各樣的經驗,經過反覆琢磨推敲,她總結出一套優質服務的「小妙招」:尋找你與每個客戶身上的共同點。「想要提升服務質量,最基本的就是要拉近你與客戶的距離、明白客戶的想法,這個轉換角度的過程就是尋找共同點的過程。」丁朝霞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將客戶分類,並總結出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應該從什麼角度去尋找共同點,從而以此為契機來使客戶展開心扉、說出訴求。
「哪怕共同點是你和他的生日在同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契機,服務要以心為先、以誠為先,從來沒有不講理的客戶,只要精誠所至,一定金石為開,細節的東西往往最重要。」丁朝霞說。
從「臭美精」到「女漢子」所長
「她基本上天天都穿著這身藍色工作服。」牧原供電所的所員說道,在牧原供電所流傳著一個關於穿工裝的段子:如果你看見丁所長沒穿工裝,那她不是在喝喜酒,就是在去喝喜酒的路上。每當這時丁朝霞就會認真解釋:「工作服結實耐用、兜多能裝,穿著它可以隨時應對可能到來的突發搶修工作。」其實丁朝霞很愛穿裙子,也喜歡打扮自己,雖然總被人調侃是個女漢子,但生活中她是個實打實的「臭美精」,收集漂亮裙子是她的愛好之一,「有機會也想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收藏。」丁朝霞笑著說。
2016年,國網牙克石市供電公司決定將烏奴耳供電所作為創建星級供電所的試點,公司領導將這個重任交給了丁朝霞,她遠赴離家70公裡以外的烏奴耳供電所帶領團隊開始了牙克石地區第一個四星級供電所的創建工作,丁朝霞明白企業想要提升、發展,需要以「同業對標」作為抓手之一,而供電所就是供電公司的「細胞」,只有「細胞」充滿活力,公司才能更好地發展,「我是帶著使命去的,我們必須要打造出一個有亮點的供電所。」
在丁朝霞任烏奴耳供電所所長的一年時間裡,她跟隨用電檢查人員走遍了所轄區域裡每一座臺區、走訪了每一位客戶。她收起自己的漂亮裙子,一年四季穿著藍色工裝的身影印在烏奴耳供電所轄區的角角落落,「去現場是必須的,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數據分析上,因為要找出癥結所在。」面對臺區線損異常、三項不平衡等問題她總是帶領同事一遍遍分析至深夜,有時她接起電話才記起今天是家人的生日。經過一年的努力,烏奴耳供電所被成功評選為呼倫貝爾地區四星級供電所,所轄的25個公用配電臺區的0.4千伏臺區線損率成為當年國網牙克石供電公司最低,實現了零異常臺區。
2017年9月份,丁朝霞又向著五星級供電所發起了挑戰,她現任所長的牧原供電所管轄面積274平方公裡,供電線路總長172.3公裡,負責向2.3161萬戶高低壓用戶提供供電服務。「供電所每天的工作就像打仗!」只有12人的牧原供電所,每天都處於緊張狀態,哪裡有險情,哪裡有難題,哪裡有艱苦的活兒,哪裡就有丁朝霞的身影。2018年11月,一位醉酒駕駛的司機撞上了為政府林業供電的臺區電線桿,當時牙克石林區正處在初冬防火的關鍵時期,丁朝霞帶著所裡的同事火速趕往現場,第一時間展開搶修作業,前一天牙克石剛下過第一場雪,電線桿上都是冰霜,丁朝霞和同事奮戰了一天一夜,直到搶修結束,她左腳的姆指已經凍傷失去了知覺。
從「超人媽媽」到抗疫「女戰士」
「我的同學總是笑話我的媽媽穿著藍色的工裝來給我開家長會,但是他們知道什麼,一般超人都是要有制服的,我的媽媽就是超人。」丁朝霞的兒子今年剛上初中,是個12歲的小少年,說起兒子,丁朝霞語氣帶著愧疚:「我一回家兒子就喜歡讓我講講我工作中的故事,這孩子特別懂事,雖然我很少陪伴他,但是他認為我做的工作比別人的媽媽都厲害。」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丁朝霞和他的丈夫都奔赴戰「疫」一線,作為供電所所長的丁朝霞更是要帶領所裡的同事在第一時間為轄區各個小區門口的防疫關卡接上電,她帶上幾件換洗衣物暫住在供電值班室,丈夫也回到工作崗位,夫妻倆在同城異地「並肩作戰」,經常短暫相聚後又奔赴各自的「戰場」。為防止轄區出現設備故障,丁朝霞組織所內值班人員每周在供電線路和臺區之間不間斷巡視,同時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和同事一起到防疫關卡排查設備隱患。在做好保供電的基礎上,丁朝霞還當起了「老師」,帶領大家認真學習防疫知識,從檢查供電所的消殺工作到疫情物資管理,事無巨細必躬親。
「媽媽我一點都不想你。」這是在丁朝霞疫情期間不能回家時接到的一通兒子的電話,放下電話後她偷偷抹了把眼淚,充滿心酸地說:「我知道他不想讓我擔心,我和他爸爸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家了,都是他奶奶爺爺在幫我們照顧他。」家人們每天給他發微信關心丁朝霞的安全,她卻說:「我真的不辛苦,我看到每天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人員、志願者,我只是做了我的工作而已,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家人也沒什麼遺憾的。」回想初心,丁朝霞覺得,原來在很多人看來難以理解的選擇,「其實很值。」
丁朝霞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工作態度,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拼搏幹勁,為電網事業默默奉獻,在基層一線還有很多像丁朝霞這樣的供電所所長,他們衝在電網建設的最前線揮灑青春和熱血,他們像一粒粒種子,「普普通通」地紮根在基層的泥土中,開出了絢麗芬芳的花朵。(作者:薛藝格)
來源:呼倫貝爾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國網牙克石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