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漪麗:一人 一生 一架琴

2021-02-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當地時間4月20日晚,新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在出席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暈倒,送醫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

每次看巫漪麗先生那雙皺紋滿布的雙手,在黑白琴鍵上飛舞,都不禁讓人感嘆如此白髮蒼蒼的老人,竟能飽含年輕的朝氣。聽,那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天籟之音↓

△  她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也是第一位表演者。她用60年的時光,在琴鍵上傾訴了這個中國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018年,在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88歲的她演奏了這首《梁祝》,令現場沸騰,掌聲久久不息。

自六歲那一年,

對鋼琴一見鍾情,

此後80餘年,

她一生只守一架琴,

一曲《梁祝》伴一生。

她曾說,

「我一輩子想著跟音樂作伴兒,

不求聞名於諸侯」。

1930年,巫漪麗出生於上海。父母給她起名「漪麗」,寓意美好、清麗。

巫漪麗的外祖父李書雲是近代中國的工商實業家,父親巫振英,先後求學於清華學堂、美國伊利諾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建設師工會。

巫漪麗的長兄巫協寧,是聖約翰大學醫學博士、中國著名消化學病專家;小妹巫漪雲,是近代上海最著名的女校中西女中末代學生,後被聘為復旦大學英文系教授。

和音樂沒有任何關聯的家學傳統,在巫漪麗這裡卻發生了轉變。

1936年的一天,愛看電影的舅舅心血來潮,帶著6歲的巫漪麗走進了電影院,回來後她就失眠了。

這部名叫《子夜琴聲》的美國電影中,一位白髮老人彈奏蕭邦《幻想即興曲》的片段,深深吸引了她。「因為他反覆演奏,所以我就記住了,然後我就哼。我就覺得鋼琴聲音很美妙,所以決心學彈鋼琴。」

△ 巫漪麗九歲童年照

於是,6歲的她,便開始了一生與鋼琴的不解情緣。「我小時候練琴從沒覺得枯燥,也沒偷過懶,一彈鋼琴就會很開心,這應該是我和鋼琴之間的緣分。」

9歲時,巫漪麗參加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並取得第一名。「當時我拿到一個獎品是一座很大的銀杯,我搬都搬不動。」回憶起那次獲獎經歷,巫漪麗笑得像個孩子。

△ 巫漪麗(前排右一)與梅百器(二排左七)、傅聰(前排左一)等人的合影

比賽結束後,未滿10歲的巫漪麗受到梅百器的賞識,在其門下學藝。

梅百器是李斯特的關門弟子,傅雷之子傅聰的師父。他一個人開啟了上海古典音樂的「梅百器時代」。他帶過的學生,除了巫漪麗,還有傅聰、吳樂懿、周廣仁、董光光、楊嘉仁、林俊卿等,都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代獨奏家、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

在梅百器的指導下,巫漪麗的音樂技法日益精進。

△ 巫漪麗(二排右三)與周總理等人的合影

18歲,巫漪麗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轟動上海灘。

24歲,巫漪麗擔任北京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

32歲時,她已成為中國第一批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稱她為「中國最好的鋼琴伴奏」。

面對這一切榮譽和頭銜,她卻始終保持著一種謙遜寧靜的氣質:「那只是在一段時間之內的事,而且我只能說是『最好的鋼琴伴奏之一』吧。」

巫漪麗開始在全國巡迴演出,除了西藏,各個省份幾乎全部去過。此外,巫漪麗還多次代表我國到波蘭、丹麥、印尼、緬甸等國演出,或為訪問中國的外國領導人演奏。

但她記憶最深的一次演奏,是在硝煙滾滾的朝鮮土地上慰問抗美援朝的志願軍。

△ 北京中央樂團合影(前排左一巫漪麗)

當時賀龍是領隊,鋼琴是志願軍們從25米的地下挖出來的,鋼琴按鍵都不完整,但志願軍非常熱情。

2008年,78歲的她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一代大師1》,高超的造詣轟動了音樂市場。

83歲之時,她演奏的《一代大師2》、《松花江上》等9首鋼琴曲再次風靡中國,透過這些中國風的的鋼琴樂,人們看見了一顆中國心。

每次彈奏《松花江上》,巫漪麗都會熱淚盈眶,手指下的音符此起彼伏地流出,聲聲入耳是愛我中華,一句話都不用說,所有人都懂。

著名錄音師楊四平說:「這種聲音鮮活而純淨,每一個音符都想裹著芬芳的露珠在荷葉上跳動。」

一曲《梁祝》,訴盡千年愛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長沙銅官窯瓷器題詞》· 唐 · 佚名

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長沙出土了唐代銅官窯瓷器。瓷器上的題詩,引起了文學愛好者的熱烈關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是瓷器題詩中極為感人的一篇。刻骨銘心的相戀,海誓山盟的真愛,也許由於海角天涯的分離,也許因為人為藩籬的阻隔,此情此景,只能在詩中傾訴;此心此恨,只有在夢中相許。

梁祝傳奇,千古傳頌,也許就是這首詩的故事版本。「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給我們帶來的是一段感動,一絲慰藉。

△ 2019央視春晚節目

1959年,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次公演,完成了交響樂的世紀性突破,聽哭了國人,也驚豔了全世界。然而,遺憾的是《梁祝》還沒有鋼琴版。

於是巫漪麗從資料室借了總譜,熬了三天三夜,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並將它搬到舞臺,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從此聞名世界的《梁祝》才有了鋼琴和小提琴的完美結合。

巫漪麗在這首《梁祝》上花了不少心思。她從一個跨文化創作人的高度來審視這首歌曲,將西洋樂器與中國情感相互結合,使得旋律簡單的《梁祝》具有深刻而複雜的美感,一下便打動了中外聽眾。

我對《梁祝》的改編,是一個中西音樂表達手法相糅合的過程,外國聽眾對它的接受度也很高。世界範圍內最知名的中國樂曲,《梁祝》應該算一個。它的旋律確實非常觸動人心。

△ 巫漪麗在中央樂團工作期間的照片

鋼琴,不僅一直陪伴著巫漪麗,也讓她結識了一生的摯愛——中央樂團第一任小提琴首席楊秉蓀。兩個志同道合的青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我們是在上海樂團認識的。後來我調到北京,在中央樂團,他剛好是這裡的小提琴家,他的聲音特別吸引人,他在音樂學院也很優秀。

提到楊秉蓀,巫漪麗眼神裡依舊散發著少女般崇拜的目光。

巫漪麗和楊秉蓀在北京成了家,雖然生活拮据,但兩人恩愛有加。然而好景不長,楊秉蓀獲刑入獄,被判10年,之後巫漪麗和深愛的丈夫被迫離婚,從此兩人天各一方。

現實也許坎坷,但對她來說,只要有鋼琴的陪伴,這個世界依然讓人期待,給人溫暖。

1993年,機緣巧合,巫漪麗受邀去新加坡教授鋼琴,一教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今天。

她沒再結婚,無兒無女無老伴孤身一人在異鄉,與鋼琴為伴。也沒錢買房,而是租了一個小房子,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架鋼琴便是所有。從始至終,她對物質的要求,只有一個——能讓她保持彈鋼琴。

無數個飄零的夜晚,她總會仰望星空,心裡流動的全是音符,全是音樂。

△ 巫漪麗三十歲時

曾有人問她,「一個人在租住的房子裡你會感覺到孤獨嗎?」

她說,「彈鋼琴就不孤獨了。」

巫漪麗出版第二張個人專輯後,特意託朋友從新加坡給身在美國的前夫楊秉蓀帶去。即使隔山跨海,人生中的樂事還是想跟最在乎的人一同分享。多年來,兩人雖然天各一方,但在音樂裡,他們的靈魂始終相通。

2017年5月,巫漪麗榮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然而,與喜訊同時傳來的還有楊秉蓀病逝的噩耗。

獎盃被放在了角落,巫漪麗默默換上白色上衣,把自己關進錄音棚裡,再次彈起《梁祝》,不用曲譜,一氣呵成。

彈到「哭墳」,她似乎把全身的力氣都集中在指尖,悲傷在琴鍵上四濺;轉到「化蝶」,她柔情似水,像是告別,又似傾訴。

圖/視覺中國

都說曲由心生,或許巫漪麗的《梁祝》彈的就是她的人生。她將心中的積鬱、思念、愛恨情仇全都彈進了這支曲子裡。彈者有情,聽者有淚。

《梁祝》起落流淌的鋼琴曲裡,有著啼血的淚痕,但她不會大聲喧譁,只是讓你淡淡地品嘗,從心底裡升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愁。

楊秉蓀的病逝對巫漪麗打擊很大,精神狀態由此大不如前。

《梁祝》中,梁山伯和祝英臺從相識、相知、相戀,到被迫分離,天人永隔,最終化蝶,與愛共舞。他們的故事宿命般地映照了巫漪麗與楊秉蓀的真摯愛情。

經典永流傳

2018年,巫漪麗受邀參加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她孤身一人從新加坡趕赴北京,只為讓更多的人感受音樂的力量。

到達北京,節目組問她有什麼要求,巫漪麗只提了一個,就是找個練琴的地方。來北京兩天,她每天在鋼琴房反覆磨練《梁祝》這首她已經彈了近60年的曲子,反覆地去尋找其中每一次藝術的表達。

「我彈了一輩子鋼琴,到了這個年紀,應該說比較得心應手。但是離『最高水平』還差著距離。我希望我的巔峰在未來。」

舞臺上,這位老人著盛裝緩緩地一步步走向鋼琴,一雙刻滿歲月滄桑的手緩緩地撫上琴鍵,當第一個音符傾瀉而出,強大的生命力噴薄而來,衝擊著在場每一位觀眾的心靈,彷佛琴凳上坐著的並不是一位耄耋老人,而是一個對鋼琴飽含熱愛的「少女」。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曲中深意融化在老人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罷,全場肅立鼓掌。88歲老人手捧鮮花,感慨落淚,匠心、初心都匯聚成一份真心在這首洋溢著生命華彩的永恆經典裡。

與呂思清共同完成《梁祝》的演奏後,撒貝寧請求巫漪麗再為大家彈奏一首,她選擇了《我愛你中國》。

「我雖然在國外很多年,但是我的根是中國。」

「我笨口笨舌,還是用這首歌表達合適些。」

△ 催淚視頻:巫漪麗彈奏,撒貝寧演唱《我愛你中國》

有人問巫漪麗:鋼琴對你來說是什麼?

已經耄耋之年的她,眼中依然透著激動,「鋼琴和音樂就是我的人生啊!」

她視鋼琴如自己的生命,窮極一生的時光去熱愛,出走半生歸來,仍然不改初心。

內容/央視新聞整合

願巫老一路走好,

永享芳華。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本期編輯:羅彥琳


相關焦點

  • 一人 一生 一架琴
    自六歲那一年,對鋼琴一見鍾情,此後80餘年,她一生只守一架琴,一曲《梁祝》伴一生。她曾說,「我一輩子想著跟音樂作伴兒,不求聞名於諸侯」。1930年,巫漪麗出生於上海。父母給她起名「漪麗」,寓意美好、清麗。
  • 【人物】巫漪麗:一生只守一架琴
    巫漪麗6歲那年,舅舅帶她去看電影,當時電影裡的男主角彈奏了一曲蕭邦的《即興幻想曲》,正是這首曲子打開了巫漪麗對音樂的嚮往。那天晚上,她怎麼都睡不著,腦海中一直迴蕩著那美妙的旋律。第二天,巫漪麗就跑去告訴母親,自己要學鋼琴。母親拗不過,只好同意了。  從那時起,小小的巫漪麗就開始以手指在琴鍵上跳舞。她的天賦卓著,學琴第一年就拿到了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名。
  • 巫漪麗 用指尖講《梁祝》與鋼琴伴一生
    4月20日晚,巫漪麗出席一場音樂會時暈倒,送醫後於當日22時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9歲。聽了人生中最後一場音樂會後,這位中國著名鋼琴家在音樂的陪伴下永遠謝幕。與音樂相伴一生 「獨而不孤」1930年,巫漪麗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外公李雲書曾資助過辛亥革命,父親巫振英則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大師。
  • 與《梁祝》相伴一生的鋼琴家巫漪麗,化成蝴蝶飛走了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報導,著名鋼琴家巫漪麗女士在出席20日晚的一場音樂會時暈倒,急送中央醫院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   巫漪麗,1931年生於上海,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她與鋼琴為伴,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藝術家的「工匠精神」。而她的愛情,也正如經典的《梁祝》一般,悽婉動人。
  • 把中國人的耳朵叫醒了的鋼琴家巫漪麗:音樂不是用來炫耀才華的
    她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人,也是用鋼琴演奏這支曲子的第一人。那時候條件很苦,可巫漪麗為了琴可以忍受一切。她回憶說,有一次在北京演出的時候,只有一架鋼琴讓他們使用,琴就擺放在裡間屋子裡面。這讓愛琴如命的巫漪麗的心疼到不行,所以,她怕傷到琴,即使到了大冬天也從來不燒爐子取暖,甘願穿著厚重的棉襖彈琴。
  •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與世長辭,一曲梁祝成絕響.
    聽說,每當蒼天覺得寂寞時,便會召回他當初放到人間旅行的精靈,聽她分享在人間的種種趣事,和她一生的故事。想來若是蒼天與巫漪麗老師飲茶時,要她將在人間的過往一一說出的話,巫老師恐怕所言所語、字字句句都會與鋼琴有關。 1930年,巫漪麗老師出生在上海。
  • 巫漪麗在音樂聲中去世!她的《梁祝》曾感動無數人!
    「她給我們的印象是弱不禁風,但她一坐到琴前面,那個聲音就是,根本不是八九十歲,所以我說她的每一個音符像裹著芬芳的露珠,在荷葉上跳動。」巫漪麗,1931年生於上海,中國第一代鋼琴家。曾師從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與鋼琴家吳樂懿、傅聰等同門學藝。1954年,擔任北京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及首演者。
  • 巫漪麗:時代有自己的底色,英雄永遠能揮灑自己的本色
    然而也是這一時期,她邂逅了摯愛一生的伴侶,也陷入了命中注定的一場悲劇之中。一生順遂的巫漪麗從不關心政治,也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劫波,她單純地以為,只要跟丈夫劃清界限,自己就還能彈琴,於是楊秉蓀很快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那時他們還沒有孩子。
  • 巫漪麗走了!這是首不可複製的《梁祝》,更是她不可複製的一生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曲中深意融化在老人家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罷,全場肅立鼓掌。然而,這位一生充滿傳奇,少年成名,獲獎無數,中年選擇激流勇退,甘當幕後教師的老人,卻表現得極為淡泊。      當問及巫漪麗,「您認為您目前處在«梁祝»中的哪個階段?」她說「剛剛破繭。」
  • 巫漪麗:不可複製的《梁祝》,不可複製的傳奇人生!
    1936年的一天,愛看電影的舅舅心血來潮,帶著6歲的巫漪麗走進了電影院。這一去可不得了,回來巫漪麗就失眠了。原來,男主角彈奏的鋼琴曲太美妙,這支鋼琴曲就是蕭邦《即興幻想曲》中間的主調,正是這個調子敲開了巫漪麗的音樂之門。才6歲的小漪麗就跑去和媽媽說,她要學鋼琴,媽媽聽了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小女孩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想法,但又拗不過她,只得遂了她的心願。
  • 《梁祝》首演鋼琴家巫漪麗逝世,化蝶天堂琴聲為伴
    不少觀眾都還記得,在2018年的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年近九旬的巫漪麗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的攙扶下走向鋼琴,共同演奏中國千古絕唱《梁祝》。而《梁祝》的鋼琴部分伴奏正是由巫漪麗所創作出來的。1959年,社會各界積極為國慶10周年獻禮。巫漪麗所在的中央樂團獨唱獨奏組也在各地演出,很多人希望聽《梁祝》,但起初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沒有鋼琴伴奏。
  • 巫漪麗《梁祝》鋼琴獨奏
    她自6歲起習琴,1939年獲上海兒童鋼琴比賽第一名,9歲師從李斯特的再傳弟子,義大利音樂家梅百器,與傅聰同門學藝。1949年其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1950年其任上海交響樂團鋼琴演奏家,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1954年任北京中央樂團鋼琴演奏家。同年,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訪華,巫漪麗擔任歡迎儀式的鋼琴伴奏。1955年由其擔任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
  • 老先生|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一曲《梁祝》一世情
    拜師與學琴從初碰鋼琴開始,巫漪麗老是纏著父母要學彈鋼琴。彼時鋼琴是奢侈品,一般家庭負擔不起。後來母親李惠英想了個辦法,每月花錢租琴給女兒學。有了鋼琴後,巫漪麗通過小叔的介紹認識了第一位啟蒙老師「李太太」。學琴一年後的1939年冬天,巫漪麗獲得了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
  • 一曲《梁祝》永流傳 天堂裡響起了您的琴聲 致敬「巫漪麗」老先生
    巫漪麗老先生巫漪麗老先生老先生用一生的時光,追求著這份對音樂藝術的執著與熱愛,她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腹有詩書氣質的女性。歲月雖然帶走了她的青春,卻帶不走她那種指尖那跳動著音符的美。1930年出生巫漪麗,6歲起因一部美國電影《子夜琴聲》,使得這位藝術家從此熱愛上了鋼琴的旋律,從此走向了她人生的藝術生涯。9歲起便師從義大利世界級鋼琴家「梅百器」,成為他的第一位兒童學生。18歲首次在上海蘭心大劇院的演出,使她成為當時上海灘最璀璨的一顆明珠。1955年擔任中央音樂團第一人鋼琴獨奏家,1959年首創並首演了經典曲目《梁祝》。
  • 一曲梁祝成絕唱,指尖經典永流傳,中國鋼琴先驅巫漪麗走好!
    當地時間20日晚,新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出席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暈倒,送醫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2018年,88歲的巫漪麗在《經典詠流傳》舞臺上演奏《梁祝》,敲下鋼琴鍵的一瞬間,仿佛世界都安靜了,一生只守一架琴。
  • 88歲鋼琴家巫漪麗逝世,她彈的梁祝感動無數人
    還記得去年在《經典詠流傳》中,88歲的她步履闌珊地走上臺,一雙手,刻滿歲月滄桑,卻彈奏出了行雲流水般的《梁祝》,用她的琴聲,閃耀了整個中國。你或許不知道,這位看起來很普通的奶奶,有多厲害。在《梁祝》的曲子下面有一條很簡單樸素的評論:巫漪麗,女,生於1930年。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
  • 中國先驅鋼琴家巫漪麗遺作:我和鋼琴
    葬禮舉行過後,巫漪麗旅居美國的李家表妹電郵傳來巫漪麗一篇遺作,詳細講述她從童年、成長、劫難到浴火重生的一生經歷;文章是兩年前李家表妹到上海與巫漪麗相聚,並根據巫漪麗親自寫的材料編寫成文,現徵得巫漪麗家屬同意,交由《聯合早報》發表。一代鋼琴家已隨「梁祝」樂聲遠去,她的遺作描敘的坎坷起伏的人生,悲喜苦樂交糅,但其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堅韌不拔的人格魅力,也透紙而出。
  • 巫漪麗去世,一曲《梁祝》成絕響......
    巫漪麗4月20日,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倒在了自己永遠熱愛的「舞臺 」上。能和那麼多厲害的人物一起學習,不到10歲的她分外用心,18歲的時候已有小成,在劇院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時,一曲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震撼全場
  •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她是北侖小港李家後人
    (2018年8月,巫漪麗在北侖舉行的2018「絲路琴聲」寧波國際鋼琴藝術節開幕式上演出)據新加坡當地媒體的消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
  • 她叫巫漪麗!
    4月21日,88歲老人巫漪麗憑藉一曲彈奏了59年的《梁祝》,榮耀登頂央視一套《經典詠流傳》年度盛典,接受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喝彩與致敬。88歲老人講述她的青春年華舞臺上這位老人著盛裝緩緩地一步步走向鋼琴一雙刻滿歲月滄桑的手緩緩地撫上琴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