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腸,不管老家誰來找他幫忙,他都盛情以待;
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全村人的楷模,他在中國戲劇界的成就算是鳳毛麟角。
這是誰呢?很遺憾他不是大衣哥朱之文,而是「春晚專業戶」魏積安,不知道是誰的話,一句「夥計」就已經暴露了,他就是魏積安。
觀眾眼中憨厚老實的「傻大個」
1956年,魏積安出生在了山東的貧苦農村裡。
家裡的5個兄弟姐妹,成為了這個家庭最大的生存動力。魏積安作為這個家庭裡最小的那個,自然得到了哥哥姐姐們的寵愛。
儘管魏積安在家裡排行老五,但終究還是非常懂事兒的,父母忙不過來的時候他總是跑出來幫父母打點很多家務事兒。
小時候的魏積安在學校的成績向來都是名列前茅的,當然對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家庭的影響。
話說回來,哥哥姐姐們的資質平平,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誰讓魏積安最受寵呢?
所以在魏積安身上,無疑承載起了成個家庭的重任。立志要出人頭地的他,想著自己勢必要做出一番事業。
18歲那年的時候,魏積安剛剛成年之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新疆話劇團。
起初的時候,能找到關係的同事在劇團裡越爬越高,而出生寒門的魏積安,似乎除了出演小角色就沒別的選擇。
於是恰逢適宜,在1976年魏積安看到了新疆招兵的消息,他果斷去報了名,各個條件也算吻合。於是在20歲的那一年,他被成功錄取了。
在部隊上的那段時間裡,魏積安之前在話劇團積累的臨場經驗,很快就被文工團幹事所發掘,也正是在這裡,魏積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在面對每一個機會的時候,他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牢牢抓住,從來未曾有過絲毫的鬆懈。
10年磨一劍,魏積安這把利劍終究還是被打磨的吹毛立斷。在1981年獲得的了人生的一個大獎「戲劇的梅花獎」。
就此,魏積安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扶搖直上。1991年在部隊的推薦之下,魏積安如願登上了許多演員夢寐以求的舞臺——春晚。
鯉魚躍龍門,蛟龍騰飛變真龍
眾所周知,春晚無疑像極了演員們的人生跳板,只要是登上去的人,幾乎總是能夠一夜成名的夢想聖地。
而魏積安也不例外,憑藉《鄉音》這個小品,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這個「傻大個」,同時還參演了陳佩斯的小品《警察與小偷》,想當年陳佩斯的人氣有多高就不用多說了。
就此,「夥計」這句口頭禪便順理成章成為了魏積安蟬聯春晚的經典臺詞。
在隨後的幾年當中,從寒門走出來的魏積安成為了春晚舞臺的常客。《擦皮鞋》、《實誠人》這些經典小品,也讓魏積安的人氣愈來愈高。
魏積安素來真誠、直爽,身上沒有任何浮躁之氣。每一個藝術家的夢想都不是憑空實現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得來的。
在喜劇這條道路上混得如魚得水,那麼自然有越來越多的人給於其成長的機會,所以魏積安順勢選擇了走上影視劇這條路。
比較出名的,可能就當屬《炊事班的故事》這個電視劇了。從搞笑的舞臺演員,到影視劇中的「老戲骨」,我們不知道他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但是我們知道他時刻都在努力。
一方面在事業上成長巨快,那麼在感情方面的魏積安又面臨著怎樣的人生選擇呢?
成功的男人總是能夠邂逅唯美的愛情,魏積安也理所應當地遇見了影響自己一生的那個重要女人。
沒有山楂樹,玉蘭樹下也湊合
1981年,魏積安通過參演節目的渠道認識了北京歌舞團的演員董貞瓊。
據悉在魏積安第一眼看到這個演員的時候,就被她深深折服了。由於當時兩個人都是帶著任務來到這個地方的,所以分別總是在眼前。
這個時候的魏積安何嘗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要是自己不撒歡努力追逐一把,錯過了可就是真的錯過了。
在兩人分別的前兩天晚上,在一棵玉蘭樹下,魏積安鼓足了勇氣將心底的愛慕之情全然說給了董貞瓊。
雖然沒有找到一顆像模像樣的山楂樹,但是在玉蘭樹下的愛情故事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你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女孩,我真的很喜歡你,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情意」。老掉牙的情話脫口而出。
而此時的董貞瓊可能是出於羞澀之情,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但終究還是沒有拒絕魏積安遞來的愛意。
作為一個女人來講,一個穩定的依靠才是最重要的,曇花一現的愛情固然唯美,但結局總是不盡如人意。
隨即,魏積安貌似看透了這個女人的心思,於是明確表示會努力爭取將自己調到北京工作。他是那麼說的,同時他也是那麼做的。
再努力一點,幸福就在不遠方
上天向來都不會辜負一對有情人,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魏積安果真被調到了南京話劇社,雖然不是北京,但兩人的距離卻也算是間接拉近了不少。
可能是董貞瓊看到了這個男人踏實的一面,於是二話沒說便遠赴南京與之結了婚。沒過多久,屬於兩人的愛情結晶也降生了,取名「魏川」。
儘管如此,尷尬的現實終究還是兩人不得不面對的。工作原因的不穩定性,使得兩人終歸難逃兩地分居的生活狀況。
一方面孩子尚小自然是離不開母親的,另一方面董貞瓊還得趕回北京去工作,顯然很多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這個女人的肩上。
就此,身為丈夫的魏積安又何嘗沒有看在眼裡,為了讓這個家儘快擺脫這樣的現狀,他心裡很清楚,那就是自己還得在原有基礎上再努力一把。
終於在1985年的時候,因為工作調動,魏積安如願到了北京的話劇社。
就此一家三口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夫妻兩人這一過就是37年,兩人也從來沒有傳過緋聞。
結語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儘管魏積安越爬越高,但是多年以來的初心從未改變。
老家那邊的父老鄉親們只要在北京發生點兒事情,他總會第一個衝過去幫忙,而他的三口之家似乎更像是這些父老鄉親的小驛站。
對於丈夫的如此熱情,身為妻子的董貞瓊也向來很理解,都是貧苦出身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呢?
甚至有的時候,她還會偷偷給這些父老鄉親們買票,實在走不下去的時候,她還會悄悄塞給他們錢來暫時渡過難關。
這麼多年下來,魏積安的「老好人」形象從來沒有被淹沒。因為在魏積安看來,男人的責任遠不止照顧小家那麼簡單。能娶到如此賢妻,魏積安的晚年生活想必也會甜蜜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