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裡奧爾·保羅是一名西班牙導演,在3月28日他執導的《海市蜃樓》上映之前,只有一部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過,便是在2017年9月獲得1.7億票房的《看不見的客人》。豆瓣電影8.8分的成績,讓該片目前排名「豆瓣電影Top250」的第65名。
《海市蜃樓》是他在2018年的最新作品,影片保持了他過去冷峻和邏輯性極強的風格,就連片中時間穿越這樣的科幻情節也十分嚴謹。該片2019年3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故事中,薇拉一家搬入新房時,發現了過去房主留下的攝影機與電視,通過一場風暴,她與25年前生活在這間房子裡的小男孩尼克直接溝通。此後她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丈夫變成陌生人、女兒消失。她為了找回過去的生活,挽回蝴蝶效應帶來的巨大影響,開始與前來調查她的萊拉警長合作。
薇拉與大衛表面上生活幸福,但兩人之間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奧裡奧爾·保羅是一名擅長拍攝驚悚片的導演,在《看不見的客人》當中,他通過一次次的反轉,讓觀眾看到的是人性中的黑暗面,令人不寒而慄,而在《海市蜃樓》裡,他並沒有將驚悚的特性收斂,反而將其非常靈活地運用在進入不同世界的薇拉身上,在濃烈的情感的包裝下,提升了觀眾對驚悚片的代入感。
有一些觀眾認為,《海市蜃樓》裡只進行了兩次反轉,相比《看不見的客人》中將一個真相包裝在多個假象之後,似乎少了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快感。另一方面,《海市蜃樓》通過電磁風暴與電視、錄像機,將25年前與25年後聯繫在一起,這一創意與2000年的好萊塢電影《黑洞頻率》有著不少的相似。該片的豆瓣電影評分在上映第一天也降到了7.7分。
奧裡奧爾·保羅並不認為自己的這部影片與《黑洞頻率》有著太多的相似,「通過電視機和攝影機來進行溝通這一點,《鬼驅人》給我帶來的靈感更大,片中鬼通過電視機把女主角的閨女給擄走了。」
尼克通過電視與攝影機同未來的薇拉進行對話從格局上來說,《海市蜃樓》是一部更加宏大且電影語言更加成熟的一部影片。風暴發生的當天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從保羅的角度來看,這是20世紀末影響世界的一項大事,「能很好地標記這個時間。另一方面,柏林圍牆倒塌相當於改變了整個世界,我在裡面做了一個隱喻,就是女主角薇拉的生活,也在這個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創作故事時,奧裡奧爾·保羅首先將人物完成。在《海市蜃樓》中,每一名角色都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徵,不論出場時間的長短,都能通過簡單的神態與對話明確非常明確他們的過去與個性。不管是殺害妻子的隔壁大叔安吉爾,還是偷偷與薇拉的閨蜜出軌的丈夫大衛,都是一名全面的人,在做出錯事的同時,也會擁有一些人性的閃光點。
在人物完成之後,保羅再讓人物來發展情節,這樣的情節既會符合人物的特性,不會產生為了反轉而反轉的情況,又能儘可能地保證故事的邏輯性相對較強。
尤其是女主角薇拉的一系列變化,都彰顯她差點成為神經外科醫生的強大邏輯。她改變了時空之後,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當她通過大衛、同事和朋友確認這個世界她根本孩子之後,馬上想到了該如何通過自己改變時空的角度去找尋蝴蝶效應的起點,通過這一點來判斷自己的人生究竟是從哪裡分叉的,最終不僅逐一發現了自己在原本時空當中被蒙蔽的真相,讓犯人最終還是繩之以法,接下來還在孩子、愛人當中找到了一個最優解,帶著孩子離開劈腿老公、獲得真愛(在第二個世界中她獲得了與萊拉警長相愛結婚的記憶)。
奧裡奧爾·保羅在《海市蜃樓》中國首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界面娛樂對話奧裡奧爾·保羅:
界面娛樂:情感是《海市蜃樓》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角色的許多行為都是濃烈的情感驅動的,電影的靈感來自於哪裡?為什麼將情感放在這麼重要的位置?
奧裡奧爾·保羅:電影的靈感來自我的個人經歷,5年前我的前女友跟我提出來想生一個孩子,我考慮了一下,沒有答應這個事,後來我們就分手了。分手之後我想,如果當時生了孩子,我現在的生活會怎麼樣?因為當時我和前女友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採訪時,他的現女友也在房間當中),我的生活應該和現在很不一樣。因為這個靈感寫了《海市蜃樓》,我做了兩條線,一條有孩子,一條沒有孩子。
我想在懸疑裡面,加進去各種各樣的情感,比如母親對女兒的情感,情人之間的情感,還有夫妻之間的情感,各種都想加一點。雖然我加入了非常多的情感,但還是以懸疑的方式表達出來。
其實我想通過這兩部電影,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東西。《看不見的客人》裡也有情感元素,父母之間的愛之類的,不過那部片子是想給觀眾看謊言與真實之間的不停交錯。《海市蜃樓》主要想展示的,還是情感。
女兒是薇拉最大的依靠與寄託界面娛樂:這兩部片子,哪一個故事寫起來更困難?
奧裡奧爾·保羅:我覺得《海市蜃樓》更難一些,因為《看不見的客人》可以說是偵探片的類型,觀眾一直在進行解密,最後的時候也能看到主角的情感。但《海市蜃樓》從一開始就可以說有劇情上的反轉,也有情感的反轉,會更難一些。
界面娛樂:故事原點來自於孩子,後來是如何想到那麼多其他的元素的?
奧裡奧爾·保羅:寫這個劇本我用了很長的時間。雖然以我自己的經歷為起點,但我首先就是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從這裡面抽離出來,要寫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把這個距離給拉開。然後,我就把劇情裡面需要用到的所有點子,都寫在小紙條上,貼滿辦公室的牆,怎麼開始,怎麼結束,把中間這些細節都貼滿。
開拍前,我先讓演員們排練了一下,排練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改特別的東西,但是有一些是拍了但是最後沒有呈現出來的。比如結尾的時候,我們拍了薇拉最終和她丈夫分手,但覺得觀眾可能感覺得出來,所以這一點刪掉了,做成了開放式的結局。這裡面的每個情節都是絲絲入扣的,一環接一環,像一個積木城堡一樣,抽出一個它就散了,所以我寫完後也基本沒有怎麼改。
界面娛樂:柏林圍牆的倒塌作為片中重要的時間標誌,為什麼將這麼重要的歷史事件放在故事當中?
奧裡奧爾·保羅:因為只要一說柏林圍牆倒塌,人們都能立刻想到那個時間,能很好地標記這個時間。另一方面,柏林圍牆倒塌相當於改變了整個世界,我在裡面做了一個隱喻,就是女主角薇拉的生活,也在這個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視裡正在報導柏林圍牆倒塌事件界面娛樂:片中決定性的科幻元素就是時間穿越,是怎麼想到的?不少觀眾會覺得跟《黑洞頻率》很像,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奧裡奧爾·保羅:我看過《黑洞頻率》,非常喜歡,但我覺得不是很像。《黑洞頻率》是不停地去轉變,但《海市蜃樓》只轉變了一次。而且通過電視機和攝影機來進行溝通這一點,《鬼驅人》給我帶來的靈感更大,片中鬼通過電視機把女主角的閨女給擄走了。我構思的時候,想怎麼把這個有孩子的跟沒孩子的兩個空間連接起來,就肯定想到時空穿越這個題材。
界面娛樂:每次改變世界,都只有薇拉記得之前發生的所有事,為什麼這樣設定?
奧裡奧爾·保羅:這是劇本上的一個設定,寫劇本的時候,我就讓她記住所有的這些事,一方面可以解釋成因為改變時間的是她,其他人都是被動改變的,所以別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她知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釋成她對女兒的愛是非常深刻的,她一直堅持著對她女兒的愛,保持著最初的記憶。
界面娛樂:薇拉一共生存了三個時空,她自己最初的、第一次改變的、後來變回去的,這三個時空是屬於平行宇宙,還是在同一個時間線裡交替出現的?
奧裡奧爾·保羅:時間一直在走,走到薇拉救了尼克的點,改變了,但時間還是往前流逝的,一直到薇拉跳樓的那個點,此後時間再次改變了,但還是繼續向前走的。所以對於薇拉來說,這三個世界其實是平行存在的,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什麼都不記得,自己的世界只是在正常運轉。
造型獨特的鐘表是片中重要的隱喻界面娛樂:《海市蜃樓》裡的每一位角色都有著很強的存在感,你是如何設計這些全面且個性的角色的?
奧裡奧爾·保羅:寫這個劇本時,我先有了靈感在,然後就開始設計這些人物,設計他們每個人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故事,隱藏了什麼秘密,再通過人物的發展來創造情節。另外一點,薇拉在最早生活的時空中非常幸福,有女兒、有丈夫,但其實很多事她是被隱瞞著的。在第二個時空裡,因為很多事她都知道了真相,這時情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許多角色都有了反轉。
界面娛樂:在你看來,一部懸疑片想要變好看,絕妙的點子和嚴謹的邏輯哪個更加重要?你是如何讓自己的故事始終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的?
奧裡奧爾·保羅:我覺得重要的是一個絕妙的點子,因為電影公司肯定覺得一個點子是最重要的,就像一枚種子把它種下去以後就會長大成為一棵樹,一切都是從點子來的。在我的創作過程中,我會把自己想像成觀眾,帶著「如果我是觀眾,我想要在影院裡看到什麼」的心態來寫。為了保證邏輯沒有問題,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去琢磨劇本,這個劇本我寫了一年半,寫完之後還會給我的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找出什麼問題。比如我就給了當警察的朋友看,經常會看出好多問題,也給了一些科學家看,因為裡面涉及了一些理論。
片中有不少值得品味的細節都充滿了驚悚感,比如合夥殺掉安吉拉妻子後在一起成婚的這一對情人界面娛樂:能看出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和希區柯克的電影,對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奧裡奧爾·保羅:沒錯,我奶奶是一名懸疑迷,經常帶我去看懸疑電影,看希區柯克的電影。那時,我就被他的電影深深迷住了。我奶奶也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現在我家裡還保存著奶奶的一整套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全集。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就是因為他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