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今人幸見古時瓶,今瓶曾伴古時人

2020-12-25 墨華不冷

文、圖:墨華不冷

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唯一帶蓋子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裡紅梅瓶。它身上,沉澱著六百年的蒼老光陰,席捲著明代初期的時代風雲,暗藏著墓主人的跌宕人生。而它的缺陷——並非鮮紅,而是發黑,這體現了釉裡紅艱難前行的成長曆程,但這不妨礙它成為耀目的國寶。

墓主人是誰?明成祖朱棣的駙馬都尉宋琥與安成公主。宋琥是明朝開國功臣宋晟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朱棣與徐皇后的第三女。

宋晟曾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戰績累累,開國有功。他長守甘肅,手握兵權,在靖難之役中,接到調兵阻擊朱棣的命令,卻按兵不動,從而贏得朱棣好感。朱棣稱帝後,為拉攏宋晟,對其加官封爵,封其為西寧侯。西寧侯的爵位,子孫世襲,直至明亡。朱棣還下血本,君臣聯姻,一口氣把兩個女兒,下嫁給宋晟的兩個兒子,宋琥與宋瑛。這可見當時宋晟實力有多大。

墨華曾在雨花醫院裡,見過宋晟墓。那是兩通神道墓碑,風化與遭損嚴重,而周遭,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讓人看了就揪心:一代名將的墓,怎麼淪落遷到這兒?

話說宋琥被招為金刀附馬,後襲承父爵,鎮守甘肅,一路開掛,卻因不恭之罪,奪爵削官,於五年後,鬱郁去世,十三年後,公主逝世,兩人合葬在南京江寧的響龍山。

「不可一日無此君」,這是該梅瓶的展覽名稱。墨華認為,這可理解為「不可一日無此瓶」,因這梅瓶,是皇帝的御賜品,受墓主人生前喜愛,生死相隨。此外,瓶身上繪的「歲寒三友「,松、竹、梅,象徵不畏艱苦、堅貞高潔的精神。這是否為宋琥的追求——即便跌入人生低谷,亦不失傲骨亮節?

有血有肉的歷史細節,早已湮沒於蒼茫的時間中。這梅瓶,從窯爐,到皇宮,再到附馬府,如今端坐於南博的展室,經歷了漫漫歲月。其中在最長的五百餘年裡,它安詳地深眠於幽黑地下。今人幸見古時瓶,今瓶曾伴古時人。

南博共有18件鎮館之寶,輪番亮相於這獨展一物的展室。這梅瓶,雄踞此展室,竟長達兩年多了。估計常逛南博的小夥伴們,等下一件國寶的登場,等到脖子都長了吧?

相關焦點

  • 始於元代的珍稀釉裡紅美瓷
    內外釉裡紅裝飾。內外口沿均繪回紋,內壁繪纏枝菊紋,內底雙線圈內繪折枝牡丹紋,外壁繪纏枝牡丹紋,圈足外牆繪回紋。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此碗的造型和紋飾構圖都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為洪武釉裡紅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別是其釉裡紅紋飾的發色,在傳世或出土的洪武釉裡紅瓷器中,稱得上較為純正。
  • 巔峰創作,黃釉暗刻雲龍紋梅瓶
    龍身為金黃色所以金黃,明黃在古時候可以說是帝王的標誌。不管是居住的宮殿,衣物穿著,頭飾,器物等等基本都是以黃色為主。自明初至清末每位皇帝都下旨御窯廠為自己製作精美的黃釉瓷器,但出類拔萃當之無愧的應是「大明弘治年制」,不管是「明成化」還是「清雍正」都無法抗衡。釉燒造最好的是明代弘治一朝,黃色如雞油一般妖豔,習稱為「嬌黃」。其釉面勻淨,呈色穩定。
  • 一件白玉瓶552萬?!雕了什麼……
    張春明 和田白玉「歲寒三友」如意耳瓶 在2014年的北京藝融春季拍賣會上,這件和田白玉如意瓶 清 白玉歲寒三友螭龍紋菱形瓶 蘇軾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中漢春拍: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時隔11年再現江湖
    青花濃淡暈散,彩瓷熱烈生動,單色釉有素淨如玉之青釉,有熱烈絢爛之紅釉,更有造化萬千之仿鈞釉,將一色之美發揮至極致,繼而追求鬼斧神工之變化。本場拍賣會的封面作品是一件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曾於2009年出現於嘉德拍場。此瓶整體呈四方形,撇口,束頸,溜肩,器足外撇。瓶外壁以釉裡紅繪漁樵耕讀山水圖,足牆飾一圈回紋。
  • 梅瓶源流考
    但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梅瓶」一詞最早出現於清末陳瀏所著的《匋(陶)雅》中,稍後的《飲流齋說瓷》(民國許之衡著)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未豐,因其口徑之小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歷代皆有斯制」,清楚地說明了「梅瓶」這個名稱的由來及其形制、起源。
  • 中國陶瓷文化,色澤溫潤純正的醬釉盤和繪有特殊流雲紋的梅瓶
    【醬釉盤】明宣德/高3.6釐米 口徑15釐米 足徑9.5釐米盤內外施芝麻醬色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暗劃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雙圈。醬釉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因以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配釉,故亦稱「紫金釉」。
  • 【精品推薦】元青花纏枝紋梅瓶
    元青花纏枝紋梅瓶。元青花瓷氣度恢宏,一改宋瓷的精巧秀雅,但元青花出現在陶瓷史上短短100年左右後,一度在中國絕跡。明清600年間,無人知曉世有元青花的存在。 Yuan blue and white entangled branch pattern plum bottle.
  • 【重點頂級推薦】:"青花牡丹紋梅瓶" 意尋有緣大收藏家
    梅瓶是漢族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Plum bottl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amous porcelain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 宋元明龍泉青瓷市場行情走俏:參閱歷次拍賣天價排行榜
    此器形制因似造紙打漿所用槌具,亦稱紙槌瓶,為宋代極為高級之瓶形一類,而於瓶頸兩側附貼雙耳,則為南宋龍泉窯所特有,普見鳳耳及魚耳兩種,摩羯耳較少。除了清宮舊藏數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睞。東京根津美術館2010年舉辦《南宋の青磁》展覽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鳳耳或魚耳瓶,見展覽圖錄17-25號。
  • 宋代定窯醬釉梅瓶
    詩案自應留筆硯, 書窗誰不對梅瓶。南宋韓淲的兩句詩,寫出了瓶與梅在中國古代文人生活中的意趣。梅瓶,在中國古代眾多瓷器造型中,風格獨具,元以前就是一酒具,明中晚期以後,梅瓶的觀賞陳設作用則越來越明顯。這種典雅的造型、濃鬱的文人氣息,也使得梅瓶成為了瓷器收藏者的摯愛。這是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宋代定窯醬釉梅瓶。定窯醬釉,也稱紫定,在宋代定窯瓷器中也屬稀有品種,更顯珍貴。造型飽滿端莊,當屬上乘之作。這件紫定梅瓶以柔和均稱的瓶體給人一種簡單的孤線美,充分體現了小口梅瓶的挺拔秀麗。這種素雅清逸的瓷器風格是宋代瓷器崇尚簡約的典型代表。
  • 歲寒三友
    眾裡獨為逆天者,風霜不阻盡妖嬈。七絕•歲寒三友(新韻)文/衣金紅松蒼龍問頂入雲天,峭壁盤根傲骨堅。不老長生吉瑞意,笑迎賓客品格謙。竹傲立長青葉入雲,高風亮彩映斜曛。七絕三首•詠《歲寒三友》王立新詠松迎風傲雪立巔峰,翠蓋光翻露氣溶。入夏經春枝葉茂,參天夾道綠陰濃。
  • 歲寒三友:松文,竹壽,梅秀.
    隆冬,世界一片清寒,萬物盡藏,然梅紅似硃砂而不謝,松挺拔樹蓋而亭亭,竹佇立風中而婆娑,與雪同往,與風同行,歲寒三友也。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裡身。——清·陸惠心《詠松》 一林寒吹發,清夜伴松濤。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虛窗人靜聽,颯颯響琅玕。——憨山德清《詠竹五首》
  • 歲寒三友雲起雪飛
    藏頭歲寒三友劉老頭一歲杪冰天值仲冬寒來瑞雪染梅紅三吟竹韻湘妃淚友上雲山賞霧凇[梅]歲末東山一樹梅寒枝搖曳北風摧三山絕頂幽香處友賞花紅傲雪開三[竹]歲扎深根石土中寒來暑往質相同三九依然堅節守友吹簫笛竹篁風四[松]歲末山巒一勁松寒枯雪壓亦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