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墨華不冷
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唯一帶蓋子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裡紅梅瓶。它身上,沉澱著六百年的蒼老光陰,席捲著明代初期的時代風雲,暗藏著墓主人的跌宕人生。而它的缺陷——並非鮮紅,而是發黑,這體現了釉裡紅艱難前行的成長曆程,但這不妨礙它成為耀目的國寶。
墓主人是誰?明成祖朱棣的駙馬都尉宋琥與安成公主。宋琥是明朝開國功臣宋晟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朱棣與徐皇后的第三女。
宋晟曾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戰績累累,開國有功。他長守甘肅,手握兵權,在靖難之役中,接到調兵阻擊朱棣的命令,卻按兵不動,從而贏得朱棣好感。朱棣稱帝後,為拉攏宋晟,對其加官封爵,封其為西寧侯。西寧侯的爵位,子孫世襲,直至明亡。朱棣還下血本,君臣聯姻,一口氣把兩個女兒,下嫁給宋晟的兩個兒子,宋琥與宋瑛。這可見當時宋晟實力有多大。
墨華曾在雨花醫院裡,見過宋晟墓。那是兩通神道墓碑,風化與遭損嚴重,而周遭,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讓人看了就揪心:一代名將的墓,怎麼淪落遷到這兒?
話說宋琥被招為金刀附馬,後襲承父爵,鎮守甘肅,一路開掛,卻因不恭之罪,奪爵削官,於五年後,鬱郁去世,十三年後,公主逝世,兩人合葬在南京江寧的響龍山。
「不可一日無此君」,這是該梅瓶的展覽名稱。墨華認為,這可理解為「不可一日無此瓶」,因這梅瓶,是皇帝的御賜品,受墓主人生前喜愛,生死相隨。此外,瓶身上繪的「歲寒三友「,松、竹、梅,象徵不畏艱苦、堅貞高潔的精神。這是否為宋琥的追求——即便跌入人生低谷,亦不失傲骨亮節?
有血有肉的歷史細節,早已湮沒於蒼茫的時間中。這梅瓶,從窯爐,到皇宮,再到附馬府,如今端坐於南博的展室,經歷了漫漫歲月。其中在最長的五百餘年裡,它安詳地深眠於幽黑地下。今人幸見古時瓶,今瓶曾伴古時人。
南博共有18件鎮館之寶,輪番亮相於這獨展一物的展室。這梅瓶,雄踞此展室,竟長達兩年多了。估計常逛南博的小夥伴們,等下一件國寶的登場,等到脖子都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