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2021-01-11 佳佳樂多

當我翻開《皮囊》,看到其中最辛辣的一句話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本書是非看不可了。

《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如同沉重的書名一樣,書裡包裹著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皮囊》這一章節,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99歲的老婆婆:阿太的故事。

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確實如此。

她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丟下海,差點淹死。被救上來沒幾天又丟下去。人人都說她沒良心,她卻毫不在意。

切菜斬斷自己的手指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

因為阿太說,「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我第一眼看的時候,竟然未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看到阿太崩潰的時候,九十多歲的老人,去補屋頂,從上面摔了一跤,從此之後只能躺著,這個時候阿太終於哭了,說:「阿太動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

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原文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這本書是最近第二次閱讀了,每一次讀感覺都不一樣,很佩服作者蔡崇達可以將那麼深刻的感受慢慢的剝離出來,然後試著小心的一點點的展示給讀者,這本書值得在安靜的時候慢慢的品讀!

看完《皮囊》感觸特別深,不是說這本書寫的多麼優秀,而是它真的寫進了我的心裡。對於《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

大家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真的需要撕開皮囊,看一看自己的靈魂走過的路。然後重新認識一遍自己,去思考未來的路,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下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全書39.5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皮囊終有一天會腐朽,到時候,我們還能剩下什麼呢?靈魂。靈魂?真的有嗎?有的吧。但是那沒有了皮囊的靈魂,他們在忙些什麼呢?下地獄還是在天堂遊蕩?讀了古今中外那麼多記敘,總覺得那些孤魂野鬼,他們所渴望的,不過是轉世為人,再得一具皮囊。當我翻開《皮囊》,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是非看不可了。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書名來自書中的第一篇文字,寫的是作者蔡崇達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的」,很「狠」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教兒子遊泳,直接扔海裡讓人自己撲騰,差點溺死,當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時,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皮囊》中最扎心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這是《皮囊》裡的一句話,也是文章中許多人物的生活。《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24歲的時候擔任《生活》月刊《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導總監,《皮囊》這本書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
  • 讀完《皮囊》後,忍不住淚目: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本文學作品,也是他對生活的特有態度。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有一次切菜時,阿太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就在全家人驚慌失措的時候,站著的阿太沒有喊一個"疼"字。甚至用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說到:"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 人這一生,終究要和自己和解!《皮囊》經典10句,一生至少讀一遍
    皮囊的作者是蔡崇達,韓寒監製,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更為關鍵的是,他讓更多膽怯的人看到了自己。正視自己,看見自己有多麼殘酷?人們一生都在逃避自己的弱點,自己的缺點,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傷疤,但是人的一生,總要學會和自己的和解。
  • 劉德華讀《皮囊》:會卸下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猶如明燈
    而為這本書作序的人,正是劉德華,在序言中,劉德華講到: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 《皮囊》中很扎心的一句話,僅28個字,卻成了成年人的指明燈
    人生在世,如果僅是一副皮囊和沉睡的心,那便與行屍走肉無區別了。蔡崇達的《皮囊》,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書中有14個溫柔卻又殘酷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個背井離鄉,卻在路上舉步維艱。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似曾相識的場景,仿佛是我們的親身經歷一般。
  • 《皮囊》10句經典語錄,雖說的有點扎心,但建議至少讀一次!
    劉德華作序說:「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李敬澤老師給《皮囊》作的序,則每一句都是經典。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這顆心很多時候是睡去了,有時醒來。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與人由此辨認。
  • 趙薇稱蘇有朋是她的指路明燈,理由讓人哭笑不得,相愛相殺不停歇
    有句老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繼續對人生來說也是一樣的,沒有人的一生會順風順水。在開小差的時候,都會需要身邊人的鞭策,這也就是指路明燈的由來了吧。在趙薇的心裡也很看重蘇有朋這個朋友,哪怕嘴上一直損個不停,一次趙薇和蘇有朋時隔多年再一次在綜藝節目上聚首都說好友之間不需要華麗的儀式
  • 《人生海海》中辛辣的一句話,扎了成年人的心,董卿忍不住落淚
    之後,因為汶川大地震,麥家親臨指導,看到了居無定所,錯失親人的情景,此刻他才搞清楚,自身終究是要回家了的,不但是寬容沒有爸爸,童年時代要跟自身的兒時和家鄉來一次調解。但是當麥家回來時才發覺,早已太遲了。這時的爸爸,早已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包含自身的孩子以內,他都完全認不出來。
  • 《皮囊》最辛辣的話:真正的衰老不是兩鬢斑白,而是內心不再滾燙
    在成長中,總會有一些人對我們影響巨大,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似乎並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壯舉。但是後來你的人生卻因他而改變。蔡崇達的阿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農村、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卻張口就是皮囊與魂靈。這樣高深莫測的問題。
  • 豆瓣評分9.3的《皮囊》,告訴我們5個道理,成年人怎樣過好一生?
    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白巖松說:這本書 並不是與這種事業有成關聯的成功學販賣,他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 馬未都的智慧:八字方針的人生信條,迷茫人心中的指路明燈
    馬未都的智慧:八字方針的人生信條,迷茫人心中的指路明燈人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有的人活得很有質量,有的人活得很累,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這一終極靈魂拷問,《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倒是說過:「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許三多說的有點空,不妨看一看馬未都的智慧。馬未都的人生可謂是豐富多彩,百年之後絕對算是一個傳奇。馬未都從一個車床工人到一個雜誌社編輯,再從一個「小編」到收藏家,身份的轉化充滿了曲折起伏。
  •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
    我小時候讀《城南舊事》時,心裡就飄著一種語調。《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含淚朗誦有人說「《人生海海》究竟哪裡戳中成年人痛點?」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為沒打開書之前,腰封上寫的那句非常辛辣的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在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總是感到焦慮和不安,甚至會想到死亡,嚴重患上抑鬱症,尤其是對於壓力最大的成年人來說。
  • 宋清輝:《床頭經濟學》是一盞指路明燈
    有時候,我想成為梭羅那樣的詩人,帶著一把斧子,居住在瓦爾登湖畔,與野獸為鄰,以星空當被,探索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真正「生活」一次。有時候,我又想成為賈伯斯、比爾·蓋茨那樣的商人,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輟學逐夢也在所不惜,畢竟真正追逐過夢想。有時候,我還想成為一個影視演員,拍幾部影視作品,秀一下自己深藏不露的演技,以了卻此生憾事。然而,經過十五年時間的磨礪,我成為一名獨立經濟學家。
  • 上海推出電視專題片《1922指路明燈》
    人民網上海7月14日電 (記者 曹玲娟) 上海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近日在滬宣布,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50分鐘電視專題片《1922:指路明燈》,將於7月16日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和東方衛視播出。
  • 《皮囊》:唯有卸掉偽裝自己的皮囊,才能夠面對真實的自我
    如若我們不是活得懵懵懂懂、渾渾噩噩,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認識自我和認識他人的過程,自我探索之路於有些人是本能、是無意識的,於有些人是有意識的奔赴,無論何種,人總得努力嘗試看見自己。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 韓寒、劉德華讚揚《皮囊》: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捨棄皮囊
    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捨棄皮囊,看見自己。每個人的一生最終還是會和自己和解,最終捨棄皮囊。今天小白和大家一起聊聊作者蔡崇達的一部散文集——《皮囊》。蔡崇達的《皮囊》,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連巨星劉德華都說:「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打開《皮囊》,讀到崇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諦,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所以很真。
  • 明星憑實力追星,楊紫偶像是她的指路明燈,王俊凱獲得偶像寵愛
    而楊紫之所以喜歡趙薇,就是因為看到趙薇演的《還珠格格》她因為很喜歡《還珠格格》,才下決心去當演員,看來偶像的魅力真的不容小覷啊,就像是指路明燈私底下,楊紫經常公開表白自己的偶像趙薇,並且多次被自己的偶像翻牌,楊紫也是激動的不行,就說最近的幾年,一次表白是在微博之夜
  • 《皮囊》揭開人性:光鮮亮麗的皮囊之下,是自己膽小又醜陋的靈魂
    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願我們能勇敢面對人情羈絆和世事刁難,願我們每次選擇都從心出發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羇旅,心醒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