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10分鐘出票107789張,30分鐘出票121142張、60分鐘出票128042張……昨天(7月20日)是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復工第一天,也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啟線上售票的第一天。相較於往年,今年無論是上影節的舉辦,還是電影票空前難搶的情況,放在大環境下都顯得頗為特別。
沒有了線下搶票,8點一到,淘票票上線的300餘部電影幾乎三分鐘全部售罄。影展中如「哈利·波特全系列」和《八部半》《現代啟示錄》《紅辣椒》《千年女優》等熱門影片基本上都是「秒光」、「飄紅」狀態。放眼各大網際網路社交平臺,曬票的、求票的涇渭分明,而在一方歐氣一方檸檬精的兩兩開夾縫中,亦存在一絲不和諧聲音:高價轉票。
開票首日,影迷忙著求票、轉票、呼喚加場,忙著收割票務溢價的黃牛卻將閒魚等平臺變為「灰色地帶」。原價60元的電影票漲至600元,原價160元的電影票2張綁定價漲至1500元,費德裡科·費裡尼的《羅馬風情畫》更是單張飆升至1560元。
作為復工之後的第一項大型電影活動,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既是對市場的一次提振、令觀眾重拾觀影習慣,對於半年未進電影院的影迷來說,「朝聖」色彩更是濃烈。這也就造成了今年上影節的「搶票難」和「黃牛陰霾」的刺眼。
「你搶到票了嗎?」「你都搶到了哪幾個?」「「有人要出上影節XXX的票嗎?可加價!」
20日早8點,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淘票票開放線上售票。7點半就已打開淘票票,做好了搶《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準備的新葉,在手機屏幕上方時間跳轉至08:00的一刻,迅速按下手指,奈何只得到「您選擇的座位已被搶,趕緊再另外找個座位下單吧」的無情提示。「雖然早就做好了準備,但還是被這速度嚇到了。」
作為老影迷,小志今年的目標依舊不少,除了和新葉一樣的「哈利·波特」外,經典的北野《奏鳴曲》、今敏的《紅辣椒》《千年女優》、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佐羅的面具》外,衝田修一的新片《孩子不想理解》和赫爾佐格的新片《家庭羅曼史有限公司》都是他的目標。「本來還想著幫朋友一起買,沒想到票太難搶了,瘋狂點了老半天,也不管是不是計劃內的片子一頓亂搶,最後只搶到了《現代啟示錄》和《孩子不想理解》,太刺激了。」
對影迷來說,電影節是每年都必然出現在行程規劃上的標星事件,今年,受疫情影響,影院遲遲無法開業。當能夠看電影的信號終於發出,對於影迷來說不亞於聽到除夕的鞭炮聲。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復工首日18點,全國總復工影城數達835家、總場次數接近萬場、觀影人次突破10萬。且據貓眼專業版發布的行業復工首日戰報數據顯示,7月20日復工首日全國票房以347.6萬元收官。每個數據、每張電影票都承載著電影觀眾時隔180天重回影院的激動。
具體來看,首日上映的影片中,《第一次的離別》排片最多,佔比27.3%,票房151.43萬元;排片佔比9.9%、票房59.76萬元、排名第二的為重映《誤殺》片;排名第三的重映片《尋夢環遊記》排片佔比12.1%、票房42.32萬元。新片《璀璨薪火》《搏擊者》則表現欠佳。在影院「有條件」復工、觀眾可重返電影院的高昂情緒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票可謂是喜上加喜。
基於疫情防控需求,現階段電影院售票全部要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每場電影上座率也不得超過30%,參與放映的影院也相比去年有所減少,這讓一年一度本就難搶的電影票更是將搶票門檻抬升了幾個level。不過,少了部分外地觀眾和粉絲的競爭,今年上影節的電影票從某種程度來看,也並非百分百秒光。
「想買的都買到了,還幫朋友買了兩張,不過時間衝突他放棄了。」相較於新葉和小志,一早就做好搶票準備的志傑顯得幸運很多,許是所選擇的電影院的電影不太熱門,志傑想搶的電影基本都買到了,遊刃有餘間還幫朋友搶到了兩張票,但和同樣搶到票的朋友撞了時間,所以志傑轉手就將轉票信息發在朋友圈。「還挺搶手的,朋友圈剛發出去就有人來問,順利轉手,原價。」
志傑之所以強調「原價」,自然和行業慣象「黃牛票」的出現不無關係。
上影節搶票「高峰」迅速結束,之後便是影迷們的全網「排查」。和往年一樣,沒能搶到心儀電影票的影迷會在戰場結束後轉戰微博、朋友圈、閒魚等「查漏補缺」。今年,有了經驗的影迷們很快就展開尋找遺珠工程,影迷群裡聲聲不息的求票和換票,微博與朋友圈也多是求票、換票和轉票信息,閒魚等二手交易平臺也依舊熱鬧,並毫不意外地再次出現「天價票」。
像每一個如常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一樣,「黃牛」的速度和高溢價如約而至。經調查,在閒魚等二手交易平臺求票、轉票,以及高價求票、轉票的需求暴增。
熱門影片如《行騙天下JP:公主篇》有加價100元收購一張的、《現代啟示錄》單張出售價達600元、《遊夢者》標價500元、紀錄片《羅馬風情畫》被炒賣至1560元,備受關注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重映更是成為大熱門,單張電影票會標價600元、兩張1500元。
放眼當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和二手平臺類似的抬高價情況同樣不少,一邊是影迷的急切需求,一邊是謀利者的坐地起價。這種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的冰火現象,放在今年卻顯得尤為刺眼。
影迷間以合理價格進行電影票交換也屬於正常的個人行為,但不能否認的是,搶票囤票與高價轉賣的現象每年也都會存在。半年未進影院的影迷觀影熱情空前,很大程度上讓市場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二者的疊加讓企圖賺差價的行為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機和發揮空間。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溢價行為出現在特殊期間屬實無法令人容忍。為迎接今年的上影節,業內人士或許早已做好了準備,在發現閒魚存在高價轉賣現象的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閒魚正在加緊處理中,歡迎用戶隨時反饋、舉報。」
搶票風潮漸熄,但距離上海電影節的真正開始尚有3天。但無論是影迷更加高漲的情緒、套路不減的違規操作、不合時宜的高額溢價,還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意義,註定了今年上影節將在歷史佔據無法忽視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