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澄和魏無羨的故事:
承諾輸給了時間,感情敗給了流年,結局是你自在灑脫,雲遊他方,而我仍然是孑然一身。
當初的那句諾言,在舊時時光裡,低聲吟唱,傳遞著哀戚,演繹著一場關於你我的悲歡離合。
有人說既然無緣,何須誓言?既難回頭,何必不忘?不管明夕何夕,君已陌路,何必陷在這場遠去的鏡花水月裡去?
我想,大概是因為甘之如飴吧。雖然遠去的一幕幕往事,對現在彼此陌路的你我,是一種煎熬,但何嘗不是一種慰藉了。
看似一生時光獻祭,16年無影無蹤,往日種種再回首,物是人非,似水無痕,但其實每一刻經歷的點滴,記在心中。
哪怕朝雲暮雨寂寥深更,千絲萬縷複雜心緒掛於心中,你我對護溫氏餘孽之事糾結輾轉,成為了彼此互相放手的一個顯性過程。
但痛著的時候何嘗不是在提醒曾經的錯過,這樣「有負擔」的活著,對餘生何嘗不是一種警戒,珍惜此後可能遇到的緣分和美好。
況且,時光本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無奈而停止流轉,也不會因為一些人或事而感到傷悲,既然如此,到底是選擇記住,還是放手過去,一切全看自己看重的是什麼。
選擇放下,把握未來,在不訴離殤的經年,重夢一場絕世瑰章,不寄來生,只擇當世,不停留在初見後的那段美好,也不陷入悲苦,像開始起步那樣認真生活,是一種選擇。
而選擇記住過去,讓人生角落裡用眼淚續寫的篇章,帶著掙扎的曾經和悲苦的回憶,泛起對一個人的思念,掩埋那未說出口的情感。
然後隨著這份苦楚,領悟一直以來生活的真諦,豐富餘生的生活,又是另一個選擇。
無論如何選擇,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對你從未想過傷害,只是時間和現實催促著我們做了「冒失」的選擇。
種種選擇,在16年的時間裡和觀音廟的往事解密裡,一瞬間得到了領悟,讓江澄知道,不執著,不糾纏,成全你,也成全我,放下就是對此時此刻你我的最後告別。
因為遠去的回憶,不管是痛的還是美的,它都像是流沙,一旦後來路上的彼此分道揚鑣,前面路上所發生的一切,任你緊握也是無法抓住。
反而是放開手,看它靜靜流淌,消逝的速度還來得沒那麼快,時光才會趨漸緩慢,變得漸漸溫柔。
後來幾乎只有一個侄子在身邊的江澄,會一直念著魏無羨,因為他是那個江澄仰望著如星如月的遙遠。
在那段從蓮花塢開始的張揚的青春裡,魏無羨他倔強,桀驁不馴,肆意自在,瀟灑不羈,不管經歷了什麼,總是能依然故我。
只是後來經歷的一切,把這場情誼,最美時光舞臺劇裡的情景劇,給予上演的時間太短,留下的回味太長。
放手,轉身,一次次接近最後告別的試探,最後在不夜天留下不盡的傷害。
這場對江澄來說難以啟齒的隱疾,不敢觸碰,不敢多想,不能傾訴,尤其在觀音廟裡知道了金丹的秘密後,那些傾瀉在他身上的痛,只待時光將它埋葬,停止這悽美哀傷。
回到那個魏無羨離去的16年,以為彼此的糾葛會在不夜天那一刻了結,卻不知所有的了結在觀音廟的一場最後迷局裡。
但當迷局解開,彼此可以聯繫在一起的理由再沒有道理,沒有理由去挽留,也沒有理由去恨,沉默代替了所有想要訴說的語言,關於彼此可以聯繫在一起的痕跡,一步步的抽離。
最後關於他們的結局就像是安東尼說的那樣:「後來,我終於接受了,我們不能在一起的事實。」
原來,年少青春裡遇見你,是命中注定,最後的這一場離開,與另一場命中注定呼應。
在江澄的生命裡,魏無羨終不是江澄的一生,他的一生在藍忘機這裡,他只是江澄一個忘不掉留不住的路人。
關於從蓮花塢和不夜天兩個地點而起的愛與恨,到最後才明白,皆是無奈,無奈的在你護溫氏餘孽的時候走了一條與你對抗的路,無奈的在最後沒有告別的你我就這樣成為了最後告別。
對於你我,也許在我們其中之一離開原地的那一刻,所有的情節開始展開,最後的別離也在意料之中。
遺留了這麼久沒有放下的事和情,在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後,時光經年已長,回憶總是在無聲滋長,為你我皆好的選擇,便是一念放下,百般自在,選擇放下,成全你我。
其實啊,不僅是他們,還是我們自己,既然是生活總要面對現實,生命裡陪你一路前行的人,不一定會永遠陪你,即便是從小到大的朋友。
關於年少青春的幻想,永久陪伴的迷信,還有所有暢想都會夢想成真的不成熟的期許,最終都會落於現實,以苦澀愁眉、傷感頹唐來面對現實。
我們不如把生活看淡一點,哪管它轉眼雲捲雲舒,還是轉念花開花落,是在舊時的時光裡低聲吟唱,還是在當下時光裡憂傷悲戚,且把一切放到眼下來看,一切就容易選擇的多了。
放下太多的思緒,安撫無聲滋長的回憶,在經年的時光裡,灑脫淡然一點,便能自得自在,忘卻煩惱,在清淺的時光裡,還自己一片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