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是冷兵器時代最主要的武器,一些刀劍甚至還代表了不一般的意義,比如尚方寶劍。尚方寶劍是皇權的象徵,代表了當時最高的統治者,甚至被賦予了先斬後奏的權利。兵器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儲備力量,就像現代的飛彈、坦克、航母等。古代的冶煉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從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青銅鑄造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不止有青銅劍,還有司母戊大方鼎、編鐘群、還有大量禮器等。
隨後冶鐵開始出現,鐵器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鐵比銅更有韌性,能鑄成更鋒利的刀劍。後來鐵匠們又想辦法把鐵製成了鋼,生鐵加工成鋼的技術有很多,一種是炒鋼,東漢的《太平經》一書中有記載:「使工師擊治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邪耶。」除此之外,還有百鍊鋼和灌鋼技術,相比於鐵,鋼是更加堅硬的一種金屬。冶煉的發展,也是推動了武器的發展,在古時人們甚至能鍛造出削鐵如泥的寶劍。
到了近代雖然人類已經發明了小型的熱武器,並且廣泛運用於戰爭中,但刀劍仍舊是不可或缺的武器,日本人會在他們的機槍上裝上刺刀,用於近戰廝殺。抗日戰爭對中國來說是一場沉痛的戰爭,也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使我國損耗嚴重,其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是難以估量的。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堅決抗戰,經歷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最終還是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取得了勝利。在抗戰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還有我國獲得的戰利品,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證。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給3000萬想買,老人直接拒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難以想像那段艱苦的歲月,不少活著的抗戰老兵回想起那段日子,還會淚流滿面。日本人的惡劣行徑直至抗戰結束前期,還未結束,那時候日本已然戰敗,在退出中國之前,他們依舊頻頻去騷擾中國百姓,燒殺搶掠,讓百姓擔驚受怕。這時遊擊隊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每當日本人來襲時,遊擊隊員就會擊退這些日本傘兵,保護老百姓。侯永勝就是遊擊隊的一員。一次侯永勝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了兩名日本騎兵,由於表現過于謹慎,被日本人看穿了身份,眼看敵人就要出手。侯永勝先下手為強,率先出手解決了敵人,不僅如此,還獲得了其中一人的佩刀。
當時,侯永勝並沒有留意自己殺死的是什麼人,後來他才發現,他殺死的不是兩名普通的日本士兵,而是兩名日本大佐。他獲得的佩刀,也不是普通的刀,而是天皇的佩刀。武士刀在日本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日本的武士道家庭,幾乎都會在家裡供奉一把武士刀。日本軍官也人人都會佩戴一把武士刀,這是一種精神象徵,更遑論天皇的佩刀。由於侯永勝立下大功,這把佩刀就作為戰利品,獎勵給了他。
戰爭結束後,日本人為了尋訪這把佩刀多方打探,打聽到天皇的佩刀在侯永勝的手裡。他們找到侯永勝,想從他手裡購回天皇佩刀,甚至一路出價到3000萬。侯永勝十分厭惡日本人,即使他們開了高價,也毫不心動,這把刀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也是他英勇殺敵的象徵,而且經歷戰爭的他也不願意相信日本人。最終為了打消日本人的念頭,侯永勝將軍刀捐獻給了國家。現在這把軍刀放在博物館展出,供大家參觀,提醒著我們勿忘歷史、勿忘國恥,只有國富民強,才能自強自立,不再遭受侵略;也讓我們緬懷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為國家、為人民,英勇無畏的付出。
侯永勝老先生的這一舉動,引來高度讚揚,他是抗戰英雄,即使戰爭結束,一顆愛國之心依舊火熱。他不為金錢所動,為我國保留了日本侵華的罪證。之前日本人為了否認自己的卑劣行為,銷毀了大量侵華罪證。但歷史不容篡改,日本人的無恥行徑,對中國百姓那些惡劣之至的所作所為,永遠被會歷史銘記,也是我們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的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